- 给这本书评了4.0用严刑峻法,扼杀于萌芽之前
在诸多关于成瘾的观点和讨论之中,迈雅・萨拉维茨所著的《我们为什么上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剖析了成瘾的含义。在她看来,成瘾是生理的反应或者某种可称之为疾病的现象,而不是道德沦丧的社会越轨行为。作者认为对于成瘾的刻板印象,诸如撒谎、行骗、偷窃、卖淫和成瘾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强化了法律、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偏见。在作者看来,成瘾是 “一种被奴役或被束缚的社会关系”,也是 “一种不明智的自愿选择”;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具有心理学上的目的,涉及特定的学习路径,并且这一学习会让成瘾行为变成自发的具有强迫性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充分理解并尊重成瘾者,以平等的态度看待成瘾者,是戒断瘾癖的核心要素。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且客观地审视关于成瘾的体验以及基于此产生的颠覆性观点。显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成瘾的定义以及围绕成瘾而衍生的各种制度,既有赖于自然科学的客观定义,也仰仗于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社会观念。毒品 “非一身一家之害,直社会、国家之巨蠹,自不得不严其于法”。在一个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及嗣后毒品侵害 “计自清末垂余百年” 的国度,对待毒品的观点肯定是会持有极端的否定和排斥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一条禁忌的路,凶险、无望、但总还是有人愿意去尝试首先我坚决拥护在中国境内的打击毒品犯罪的一切措施和政策。但是,我们也必须去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变得越来越不在乎这一点了。有太多的维度可以讨论,比如对治理成本与效果的长期评估,对制作毒品、使用毒品、经营毒品等等行为的判别、对打击毒品相关领域的法规等各种社会性的影响,或者对人体与毒品在生命科学层面的博弈和毒品对思想领域的影响也都是有足够的丰富话题可以深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站在彼此的立场审视当下立场的客观条件,任何的主观判断和选择,都代表了个体对于自身的灵与肉是抱有怎样的认知和期待。有的人,不怕死但怕被现实的物质所控制,有的人,怕死但不怕被外在于自我的物质操控心神。更多的人,两个都怕,即怕死又怕被洗脑,还怕一切风险。而所有政策也在是为最多数的群体谋求最安稳的好处吧。因为无论,是秉持于强人道德的纳粹还是妥协于弱者现实的民国,毒品的滥用都有其土壤也基于现实考量,并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可逆的加速腐朽与凋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为什么上瘾在诸多关于成瘾的观点和讨论之中,迈雅・萨拉维茨所著的《我们为什么上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剖析了成瘾的含义。在她看来,成瘾是生理的反应或者某种可称之为疾病的现象,而不是道德沦丧的社会越轨行为。对于成瘾的刻板印象,诸如撒谎、行骗、偷窃、卖淫和成瘾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强化了法律、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偏见。在她看来,成瘾是 “一种被奴役或被束缚的社会关系”,也是 “一种不明智的自愿选择”;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具有心理学上的目的,涉及特定的学习路径,并且这一学习会让成瘾行为变成自发的具有强迫性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充分理解并尊重成瘾者,以平等的态度看待成瘾者,是戒断瘾癖的核心要素。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且客观地审视关于成瘾的体验以及基于此产生的颠覆性观点。显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成瘾的定义以及围绕成瘾而衍生的各种制度,既有赖于自然科学的客观定义,也仰仗于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社会观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为什么上瘾》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 20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 “一刀切” 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最终解开上瘾之谜。本书核心内容:1. 迈雅如何从一个前途无量的 “神童” 和常春藤名校奖学金获得者,一步步走入药物成瘾的深渊?2.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会上瘾?为什么上瘾往往是痛苦的,却很难停止?到底是什么毁掉了上瘾者?首先,找个机会把你的困扰说出来,不管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陌生人,不要再试图压抑内心的需求。“思想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则是将它打开。” 当你与别人敞开心扉时,你的焦虑可能就已经化解了一半。同样,当感到对成瘾物有强烈的渴求时,需要提醒自己,这其实是自己有生理或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饥饿、烦躁、需要睡眠或社交等等。迈雅认为,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她会提醒自己一句话,那就是 “解决问题是没有捷径的”,从而减少对药物的渴望。最后,要建立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当一个人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只是混吃等死时,会很自然地愿意用上瘾来麻痹自己当下的痛苦。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所以,为自己建立目标也很重要。戒瘾的过程的确很折磨人,但只有找到了好好生活下去的理由,才能忍受、并战胜眼前的痛苦。迈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专业研究,扭转了公众对上瘾的误解,上瘾并不是由于道德缺陷,而是一种来源于成长时期的学习和发育障碍。不管是何种上瘾,都是社会、文化、心理障碍等因素的多重结果;因此,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上瘾,通过平等、温和的引导来改善成瘾状态。从迈雅的故事中,我们明白,瘾,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将过去遗留的问题暴露了出来,真正伤害人的,是那些用瘾来逃避的问题。只有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才能戒瘾,才可能与自己和解,从而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关戒瘾的具体方法,也推荐读《根本停不下来》或《疯狂成瘾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科学态度面对问题,而非道德抨击!翻完本书。感触有几点吧,第一,人类 “思想运动” 往往是危害甚多,几乎总是过头!个人主义,“性解放”,“自尊运动”,“寻找自我”“做自己”,遗害至今… 第二,时间精力有限,少做事!少做不会死!全知全能当然很好,可是,人生短暂!好奇,害死人,害死猫!第三,人们对大脑认知,对身体认知,似乎很晚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已!!似乎,二战前人类,主要还是按照牛顿理论行事而已,战后,科技大发展。人脑,生物,似乎刚刚开始。小卧 2023 年 5 月 15 日夜 21:54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核心观点就是作者认为成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学习障碍。作者通过对自己吸毒和戒断历史的详细描述逐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的献身说法试图说明毒品成瘾者只是普通患有学习障碍或发育障碍的病人,需要更多的是关爱帮助尊重,而不是惩罚。对于成瘾问题,我关注的重点是治疗方法,但是在本书中的治疗主要是机构化的治疗。作者的最终戒毒还是依靠机构的治疗,所以没有谈及个人如何对抗成瘾问题。成瘾作为一种学习障碍,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这种跨越了精神和身体、医学和教育、心理和精神、精神和神经的边界的疾病是十分复杂的。在对抗这种成瘾问题的时候,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少不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是一本很妙的书。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传记来读,那种感觉就像在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可以把它当成科普书读,那会是《毒药手帖》中关于 "毒品" 栏目的延展介绍;你可以把它当成心理学来读,它讲了神经科学、成瘾机制、大脑与学习…… 这让我联想想到曾奇峰老师的一些观点:症状不是问题,药片能消除症状,但药片无法消除症状背后的焦虑、压力。要想彻底地消除症状,需要去发现真正问题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最后才是我们要怎么办。ps:作者说她能区分药物成瘾和瘾君子的边界在哪里,这让我想到多年前嗜酒如命的自己,我也能区分 "爱酒之人" 和 "酗酒" 的界线在哪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