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植物妻子读后感
植物妻子读后感《植物妻子》的作者序,一下就击中了我。二十四岁的韩江,许愿 “只祈祷不要失去这颗心。然后,就没有什么愿望可以许了”。恰如十年前的我,拷问自己,十年后,我的 “这颗心” 还在吗?十年后,回想那如水的月光,我仍能微笑着说,“还在”。韩江还写到:“我曾执着追求,曾心怀欲望,也曾憎恨自己。同时学会了惭愧,让自己变得渺小。于是,我那颗贫寒的心才能一点一点地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我曾努力想长久地、深刻地解析人生。在此期间,写作便是我存在的方式。” 对此,我深以为然,这就是我多年坚持写日记的理由,日记是我的存在方式。写作,虚构写作,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日记更聚焦,事实 + 观点。通过持续的记录,我妥善安置了生活,安放了困顿的心灵。回到文本。从《素食者》追过来,意外地有些喜欢韩江的文字。有人觉得她的行文过于压抑,暗昧,我却独爱细腻文字下,那种能一把攫住人的情绪。在敏华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那么爱呢?人真能长久的维持激情 / 热情吗?如果 “爱情就像一把火”,那么何以添柴?我看到了很多成功案例,也看到了更多失败案例,我自己则处于两者之间。《童佛》《红花从中》等都是不错的故事,但书名叫《植物妻子》,《植物妻子》这一篇自然是重头戏。这个故事表述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如果说在故乡不幸福,在他乡也不幸福,那我该去哪里呢?” 现代社会是自由流动的、是纷乱透明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主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构件。许多人生活的困窘,来自 “既要又要”。拒斥乡土的权力结构、人际交往缺乏边界、生活的朴素单调,但踏入都市,成为 “隐名” 的原子化个人后,又不免怀念起乡土的 “好” 来。“悦纳现实”,说起来容易,但绝大多数人,接纳都做不到,谈何 “悦纳”?乡土社会的现实只有一种,现代社会的现实千姿百态。人们以为自己有很多选择,其实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路。再回到故事。读完《素食者》之后,再读《植物妻子》就没那么 “惊艳” 了,甚至可以明显感到一丝稚嫩。《植物妻子》这篇故事里的丈夫与妻子,人物和故事线明显单薄了许多,一方面似乎受限于篇幅,另一方面与作者构思的深度不无关系。独白过于直接,“思考依赖文字,但情绪不需要”。过多的 “论述” 多少会损害故事的魅力和穿透力。不过,瑕不掩瑜,并不影响在《植物妻子》的陪伴下,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也向书友们真诚推荐,抛开诺奖、平权、后现代这些大词,读读韩江,与细腻的情绪来一场并不轻松的对话。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感觉书的情节性很弱,但是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很细腻。最开始的时候,看素食者,会感慨一个妻子却只是丈夫的工具,被父权和夫权压迫,多么可怜且令人悲痛。也在想韩国这些情况如此严重吗?但当看了几篇,发现男性几乎都是 “反面角色”,特别是最后的解读,说男性类似与禽兽的动物,其实让我觉得不适。并非所有男性都如此。如果是说关注女性的生存现状,希望反映问题,或者想表现女性的挣扎与坚韧,也许我会想看到女性采取行动,走出去,努力的生活。可能这在韩国太难?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看到后面给我一种压抑,不适的感觉,好像生活中不再有好人,或者不再有没有受到压迫的人,没有正常人。或者作者就是想如此表达?也许以后会有新的想法,但现下,就这样吧。说的不好听,感觉有点极端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