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
这一部分,单看副标题就知道很矛盾,盛世为何用饥饿作为前缀?中国人口口相传的两位最牛皇帝 —— 秦皇汉武,而西方人选的 100 位对历史贡献大的领导人里,中国的有两位,秦始皇没有争议,另一位却是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西方人对隋文帝评价相对高,而中国人对隋文帝的评价相对低了。因为隋文帝其实是一个矛盾的皇帝,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一面是高智商,外在表现是建立了那么多优秀的制度,这也正是西方文化看重的东西。另一面则是低情商,外在表现是苛刻多疑和急功近利。这让整个社会缺乏一种真正的道德和精神,而这也是中国文化比较看重的东西。把这两面加起来,才可能是一个相对全面的隋文帝。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而设立国子监,却因十年国子监没出人才,就撤了,真可谓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听得进建议,但又太听得进建议。真可谓是,成也独孤,败也独孤。不知大名鼎鼎暴君杨广是如何败掉如此大好的基业的呢?且看第三部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普六茹坚一千多年来,人们经常说,隋文帝最大的问题是选错了接班人,因此才导致了隋朝的短命。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真实的意义。因为我们无从知道,如果杨勇接班,是不是能比杨广更好。我们永远无法改变隋朝的走向,但是,我们可以一次次地回首隋朝的来路。回首那个叫普六茹那罗延的孩子如何在金戈铁马中成长,回首那个叫杨坚的皇帝如何在惊涛骇浪中历练,也回首那个被称为隋文帝的人如何在历史中被反复定位。隋文帝是一位历史人物,但对他的每一次定位都饱含着新时代的精神。我们一直在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但我们也一直悄悄地把自己的烦恼和期待加在历史上,期待历史真的能够勾连起未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好消息是,又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蒙曼的《隋朝兴衰四十年 2 饥饿盛世》这一册讲了隋朝开局的兴盛,但是盛世外表下,确实有一些危机,主要在继承人上,杨广天才搬的演技蒙蔽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看似是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个人感觉还是三:1 首先的过于严格的道德要求,比如对个人的节俭,一夫一妻制,等等,后世之人对太子杨勇的可惜,但是他的问题也客观存在,杨广也一样,不过是影帝演技,杨勇就杨颖演技了,这样的可能来自于孩子对父亲做法的逆反,当初筚路蓝缕创业,一起都合情合理;现在国家兴盛,后代肯定想不通,这是客观规律 2 第一部,武人政治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关陇贵族的问题,八柱国的遗产后代,权力分配,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为后来灭亡埋下伏笔 3 政治上的 “极端”“幼稚”,主要体现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不排除是通俗讲稿,讲的通俗点,但是在叙述独孤皇后隋文帝选择接班人上,读起来觉得如同儿戏,虽然古代 “家天下”,但简直就是家长里短,很不成熟;我是从唐代史来的,武则天任用酷吏,打击一级;唐玄宗讲究制衡,知人善任,基本上都是封建王朝政治家的标准做法,读起来至少是封建政治的感觉,隋朝这个就。。。隋实亡于隋文帝,由于政权的非正统性地位,导致隋文帝极度的权利欲,造成其多疑和性情乖张,这种扭曲的性格也影响着他的下一代,从太子杨忠到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再到杨俊、杨秀、杨谅,无一得善终。在这种多疑的性格和高压政治下,官场的趋向也发生了变化。趋炎附势的小人成了朝廷的主力军,人人自危的后果是官员无心正事,百姓民不聊生。而所谓雄才大略也不过是拿了别人的胜利果实而已,至于陈朝,那是他咎由自取大势所趋罢了。而杨坚给杨广留下的只是一个外表光鲜实则内已腐朽不堪的政权。正像《出师表》里所说,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