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间杭州

    财经作家写的人文作品,从稀缺视角解读人间杭州妙不可言。全书以历史、风景和人物为节点,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杭州画卷,取景、插图、巧思、情绪耐人寻味。每每激发我对西湖的无限憧憬,有机会要在杭州活一把,尝尽人间苏杭的江南风韵。还是要相信吴晓波老师,还是要期待《大败局 3》,还是要去杭州看看ต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时间感的城市

      每日一书:《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会让人获得另一种时间感,你可以从任何一个段落回忆过往或眺望未来。它似断似续,既复杂又单纯,既不可逆又充满了想象力。1937 年 5 月,施昕更独立完成了一篇五万余字的考古论文 ——《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在报告中,施昕更认定良渚是 “一处具有 5000 年历史的文化遗址”。到 1350 年,画家黄公望在六张宣纸上画了一幅约七米长的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山水画了。此画数百年间被人巧取豪夺,到 1949 年,一分为二,半截藏在台北,半截留于大陆,竟成了两岸分离的一个沉默的见证者。从东晋到之后的南朝四代 —— 宋、齐、梁、陈,270 余年,钱塘江北岸的人口渐渐增加。549 年,梁武帝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 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这是钱唐升级郡治之始。587 年,取代梁朝的陈朝又将这里改为钱唐郡,郡治就在钱唐县。船民在当年是一个很特殊的社群,杭州有谚语,“天下第一苦 —— 摇船、打铁、磨豆腐”。船民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叫 “排会”,领头的叫 “总排头”。还有自己极其封闭而隐秘的宗教信仰,叫 “罗教”(明代由一个叫罗梦鸿的人所创立),最盛时,杭州运河两岸有七十多个罗教庵堂。杭州罗教在明清时势力很大,总庵堂就在拱宸桥附近,上海开埠后,很多罗教船民赴沪谋生,就有了那里的青帮。钱家有两个同代人绝没有的功绩。其一,他们以偏安的姿态力保江南的半世平安,在中原频频发生 “人相食” 惨剧的时候,这里却是歌舞升平,民生安逸。其二,吴越的王位先传弟,再传子,五轮传承没有发生过一次手足相残的流血事件。钱家后来成为江南的千年望族,名士人才辈出,直到近世还出了钱穆、钱学森和钱伟长等。西湖不照临水人,临水不写西湖词。李清照的不着一字,让后世的杭州人十分难堪。久居杭城的 “当代词宗” 夏承焘先生曾试图解读女词人的心情,他说: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有一位叫黄时鉴的史学家,收藏了好几幅这样的地图,他在论文中说:“在马可・波罗的影响下,杭州显然是西方制图家非常看重的中国城市,因而在较小的地图上或在地图出现较小的中国一部分时,如果只能标出极少的地名,那么往往就有 Quinsay,这些地图甚至只标出一个地名,也就是 Quinsay。”20 世纪 90 年代,几乎每一座中国的大城市都有一个卡萨布兰卡酒吧。杭州的 “卡萨布兰卡” 在六公园,是结识外国人最理想的地方,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前,就在它的附近搞了一个 “英语角”。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中,有两个发生在杭州的西湖之畔,均定本于明代中后期。在杨廷筠等人的狂热推动下,天主教信徒数量陡然增加,到 1617 年,信徒人数居然达到了 1.3 万人。这一景象引起朝野上下极大的警惕,在朝官和佛教徒的建议下,朝廷下令驱逐传教士,史称 “南京教案”。约翰・司徒和他的太太在杭州生了四个孩子,其中长子叫司徒雷登。他在中国整整生活了 50 年,当过传教士,是燕京大学的创始人,并出任过美国驻华大使。毛泽东写于 1949 年 8 月的《别了,司徒雷登》,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个转折性事件。司徒雷登于 1962 年去世,当时正是中美关系最为恶化的时候。2008 年,他的儿子 —— 也是一位神父,把父亲的骨灰从华盛顿迁到了杭州的半山公墓。司徒雷登能讲一口流利的杭州话、上海话和宁波话,尤其是杭州话,讲起来特别的地道。旗人驻扎杭州,最初有 3000 多兵卒,加上行军家属,应超万人。按满汉分治的制度,建筑了一个 “城中之城”,杭人称之为旗下营或满城。首任杭州将军董阿赖选中了钱塘门至涌金门一带为营址,这是杭州城内最繁华的地区 —— 唐时李泌挖掘的六井都在满城的范围之内,原居杭人一律迁移他处,而房屋主人仍然要按原来的规定继续缴纳 20 年的粮税,这相当于缴了房子还要养兵。两个长寿皇帝都爱南巡,分别各有六次,除了康熙的第一次止于江宁,其余十一次的终点都是杭州。如果说 “西师” 是为了保疆拓土,那么 “南巡” 就是为了钱袋和人才。天下的赋税有六成在江南,而科举精英更是聚集于此。1924 年,传奇的 “革命和尚” 苏曼殊归葬孤山,这在当时几乎上了所有市井报刊的新闻版面。与秋、徐等浙江籍人氏不同,苏曼殊是广东香山人,生于日本横滨,母亲是日本人。曼殊才华横溢,精通日、英、法和梵文,曾翻译拜伦、雪莱等人的诗作,还编著了一部《梵文典》。他一生放浪形骸,诗文婉约多情,一首《本事诗》传唱至今: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张静江在浙江任职三年,办下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是,举办现代中国的第一次全国型大型博览会 —— 西湖博览会。她是一位地道的上海人。1928 年,8 岁的张爱玲随妈妈和姑姑第一次来杭州游玩,在九溪十八涧跟弟弟拍了一张照片。那时的张爱玲已经开始写小说,她写了一个少女失恋自杀的故事,少女从上海坐火车到杭州溺水而死。妈妈对这个结局不能理解,可是张爱玲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跟很多民国文人一样,丰子恺 “成材于杭州,成名于上海”。他 17 岁时到杭州第一师范求学,受教于李叔同、夏丏尊等名师,后来游学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常年往返于杭沪两地,寓居在北山路的招贤寺,完成作品之后,投寄上海各家报刊。丰子恺很喜欢杭州,曾说 “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他一生画了近百幅杭州主题的漫画,以烂漫童真的趣味,巧显湖山禅意和市井生态。1971 年 7 月 9 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破冰。第二年的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落地北京后,随即转赴杭州,与在那里等候的中方代表乔冠华磋商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专门有一章详述过程,章节的标题是 “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毛泽东有熬夜的习惯,或许是西湖妍丽淡雅的风景能够让他稍稍地放松。他喜欢喝龙井茶,据说一个月要喝掉三四斤,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爱喝隔夜茶,还把茶叶都吃了下去。工暇之余,他游历杭州周郊的很多地方,也留下了一些诗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爬北高峰时写的《五律・看山》: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鹰。出生于 1945 年宗庆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 “杭州佬儿”,中学毕业后,他就去舟山群岛插队,每天在农场里挖沟、挑水、种棉花和挖盐晒盐。1979 年,在一家街道工厂工作的母亲提前退休,让他 “顶替” 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宗庆后终于回到了杭州。他的工作是拉着三轮车去学校门口卖练习簿和棒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江南的人间烟火

        杭州是要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去的城市,来中国观察现代化应该去上海浦东,看黄浦江沿岸的夜景,深刻感受中国的现代化,如果看古代,去北京中轴线,天坛 + 故宫 + 北海 + 雍和宫 + 长城,体会中国大一统皇家的宏大广阔。但如果要了解中国民间,特别是体会中国的祥和和进步,要来杭州,逛逛西湖和岳王庙,就能体察典型的中国市井,最近 20 年眼看整个市容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亚运会后,整个杭州如同重新整修了一遍,尤其是春天,西湖 + 灵隐寺,喝新茶,“印象西湖” 体会烟雨江南,身临其境的体会大宋朝的繁华。魔都受海派(西洋)的影响谈洋务,帝都受政治的影响谈复兴,而杭州江南传统的就是偏安一隅,埋头做生意闷声发大财,作者和杰克马都应该反思,当年的旗人已经变成本地的杭州人,吴晓泼应该明白,胡雪岩的失败表面上是生丝大战,其实关键还是左宗棠的去世,比较一下盛宣怀,典型的政治影响,而常凯申依靠江浙商帮上台,可政治中心已经北迁,商人的运气从来是和国家兴衰相连的,1861 年太平军攻陷杭州,旗人杀的只剩 46 人,到 1864 年左宗棠收复杭州,全城人口已经不足 10 万,马可 - 波罗说当时的临安有 600 万人,现代学者也认为最少 200 万人,当年全欧洲超过 5 万的城市不超过 5 个,现在杭州 1253 万人。

          2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遇见人间的杭州

          城市和建筑的历史各有曲折和迷人之处,它本质上是一个情感和欲望的容器。阅读此书去感受那里的情感和欲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关于杭州的游记

            来自人间的杭州,这座城市的记忆,连接了城市、人间与灵魂。全篇有 25 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介绍了杭州的前世今生,有人有诗有画,人文情怀,青山绿水,如今,这座城市的历史仍然继续。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而杭州,恰好是一座与 “活着” 息息相关的城市。它就是活生生的历史书,它就是孩子们爱上历史最好的地点。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城市温暖起来

              对于城市的理解,之前想到的就是城市发展比农村好,大城市发展比小城市好。而城市发展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不断扩大,而扩大需要的资金一方面就是靠卖贵地盖高楼卖贵房实现,另外就是更多人进城工作,就可以收更多税了。而吸引人进来的就是靠不断修地铁修路来实现,但也因此增加了消费成本。而为了配上不被淘汰,就需要 996 加班赚更多钱来实现,结果没时间跟外人有太多接触,连邻居可能都不认识。于是很多人会讨厌城市,而回到农村。我自己对于城市印象之前也是这样,看完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来到这所城市,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需要入乡随俗了解这座城市,才能更好地在这里生活,而很多离开的是因为没好好了解它。吴老师这本书里写了很多关于杭州这座城市的记忆,之前我对杭州的印象就是西湖、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音印象中的苏轼也是可能路过,其他的基本了解很少。去过杭州一次也是去会展中心找工作,来去匆匆,也就是坐绿皮车的时候路过西湖看了看,也没好好转一转。这本书可以说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再现,这本书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杭州多了解了一些。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情味道,其中最打动我的细节就是杭州没有被博物馆化,因为我们都知道一座城市有博物馆尤其还是省会城市很重要,博物馆化了对应着这座城市价值更高。而杭州没有做的原因就是,它的文化更多地被呈现为风景、文字、传说和商品,它们都还活着,今天仍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想到的就是对应到个人身上,不是靠外在的衣着容貌吸引人,更高端的则是靠自己内在的品质、性格和知识等来打动。看完这本书想到了之前看过的王志纲老师的《大国大民》这本书,通过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祖国了解更多。城市是冰冷的,因为有人在,有人的交流碰撞出人情的火花才让城市温暖起来。我们需要的就是好好了解下温暖的城市吧,让它更温暖而不要变得冰凉。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地 一城 一世界

                “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 丰子恺。“城市的历史各有曲折和迷人之处,它本质上是一个情感和欲望的容器。”—— 吴晓波《人间杭州》这里出忠臣不出猛将,出文士不出哲人,出商贾不出赌徒,出谈禅者不出苦行僧,甚至偶尔出了一个国王,也缺一颗逐鹿中原的雄心。—— 第 39 頁这本书是在向我们陈述一个城市的历史,它在时代的洪流中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现在杭州的模样,经作者的笔,缓缓出现在我们眼前。书中写到了很多地方,是非当地人不知道或者说旅游攻略上根本没有痕迹的。如果你也喜欢杭州,那不妨也来读一读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杭州史

                  枯燥的大城史,看了一半就觉得烦躁了,硬着头皮读完了。从各个时间线,人物解读记录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兴衰过往,解答了杭州为什么是一座偏安的城市,附加了很多照片,其实更像是作者给自己生活城市的一次归纳总结。这本书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达,爱者自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吴晓波跨年演讲推荐书籍

                    一本了解杭州过去以及现在的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标不同时空下的杭州

                      这本书的写法是我喜爱的方式,对比良渚文化开始后的不同时间空间下的杭州,让你了解杭州的前世今生,比如前世是杭州人的苏东坡,居住了 20 年没留下一首关于西湖的词的李清照,和白居易没有任何关系白堤,断桥也不是原来的断桥,清泰门、清波门等各个城门的大致位置,凤凰山脚下的南宋皇城,龙井村下过的陨石雨,灵隐寺为何能完好保存至今,少年宫是原来的千古名刹昭庆寺,胡宗宪斩杀汪直的官巷口,仅迁回秋瑾墓的孤山,建兰中学是当年的杭州巡抚衙门。所有这些地名的溯源,人物的链接,让人感受到杭州是一座还在呼吸着的博物馆。每走过一处这些地方就是与千百年前的那些个有趣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当然走过这些地方的时候还可能遇见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子湖畔读懂杭州

                        “如何好好地活着?”—— 这是杭州的城市哲学,它缺乏宏大性,琐碎、具体而世俗,甚至在某些年代,呈现为被动的 “偏安”。它对岁月和权力的反抗是温和的,即便在最绝望的时刻,仍然是李清照和张岱式的。这注定了杭州不是一座神圣或悲壮的城市,它平凡、略带忧郁而不颓废。在杭州的湖畔和群山之中,埋着很多激烈而动荡的灵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非出生于杭州,而最终选择在此安息,或许这里符合他们对人间的最后想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城市,灵魂的容器

                          去年去杭州的路上,我读完了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只是去杭州看一眼,几乎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的建筑,道路,树木,实在乏味。我需要厚度,需要给大脑喂素材。出行前无意间翻到了这本书,还算有趣,之后它就成了我的旅途伴侣。在它的指引下,我准备先去大运河,寻找那个代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拱宸桥和桥边的碑。很惊喜的是,路上偶遇香积寺。这里不如灵隐寺有名,我想如果佛祖真的有灵,他是不会因为香火的差别而区别对待寻求他保佑的众生吧。有分别心的分明是人,从来都不是神。这里虽然低调,但我进去才知道,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真是 “依稀往事渺若烟,阅尽沧桑一千年”。在那里,我仿佛看见一千年来的人来人往。也正因为它的籍籍无名,那天人不算多,我得以拥有了那一年中内心最安静的一天。我坐在大殿后门右侧的红走廊里,看了好长时间的书,久久不想起身离开。接下来,我去邂逅了隋炀帝,在大运河河边,河水平静,生活也平静,见不到太多行人。但我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在这条运河上逍遥自在的隋炀帝,我也看到那些生活在大运河边一千多年前的普通人们,正是因为这条河,他们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变。我发现,好与坏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只有合起来才完整。那天我还在杭州的一条小巷,找到了李清照。她曾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那里离西湖只有咫尺之遥,可她却没有留下一首关于西湖的诗词。正如作者那句话,人间的繁华与美景,投射到不同的人生里,自有迥异的颜色。对白居易和苏东坡来说,西湖是天下第一等的美景。而在李清照的眼里,临安的天空是灰色而屈辱的,西湖的山水寡淡无趣。城市从来都没有具体意义,自然山水也从来都是背景。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城市的肌肤上烙下印记,它因此在各人口中呈现出不同的叙述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间的模样

                            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闲散着看完了《人间杭州》,翻到哪是哪的那种。在尾牙的琐碎忙碌中这书蛮适合,过完、读完即使抛掉也无妨的那类。人间杭州是生命的写照,就如作者题记: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让它变得面目全非,然后再忧伤中退回到历史之中。只有城市永远存在,忍受一切,不动声色。于是我们打扰到了很多灵魂。良渚先民在杭州古荡的被发现,将华夏文明提前至 5000 年,所以下回我们可以去良渚博物馆看看;大禹建立夏朝后南巡过钱塘造舟留下了 “禹杭”,口口相传间化为 “余杭” 很有戏剧性;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文化存在,有了白居易、苏东坡们的点化,西湖由物质转化为精神的永恒;岳飞被 “莫须有” 的罪名处死,从此有了 “油炸侩儿” 的小吃,展现着杭州人的风骨;被道德绑架的李清照在此居住 20 余年,终末活成了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的寂寂失意人;灯影幢幢中红顶商人胡雪岩与徽商、浙商历经江南蚕丝业的崩盘,唯留下胡庆余堂存续百年过往;葬于孤山的秋瑾们,立马迎风、战袍飞扬以革命牺牲开辟光复,40 年后的张静江凭西湖博览会,光复杭州经济生命力;后有戴望舒的雨巷、心跟着湖光微荡的胡适之、抱得杭城美人归的郁达夫… 杭州在黑白明媚间,记录着人间的模样,命运的倒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杭州把整座城市放大成了一个博物馆。你没有办法把飞来峰或林和靖笔下的梅花搬进博物馆,也没有必要为吟咏西湖的上万首诗词建一个博物馆,断桥其实是一个抽象化的情感寄托,龙井的茶叶还在你的陶瓷杯子里冒烟,绸伞打在一位姑娘儿的头顶。杭州没有被博物馆化的原因是,它的文化更多地被呈现为风景、文字、传说和商品,它们都还活着,今天仍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喜欢杭州

                                杭州是我也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一座城市,我虽然居住和工作都在上海,但去杭州的次数还真不多,第一次是几年前和驴友去环西湖毅行,浙大玉泉校区上去,龙井村下来,夜住南宋御街,第二天逛西湖,感觉很好。再有一次到杭州开会,起早和傍晚溜了一圈西湖,3 万步。杭州这座古城留下了太多名人印迹,但对我来说都是碎片,没有串起来,吴晓波老师的这本书从最本源的给人讲述了杭州的由来,历史的种种点点,读来一气呵成,看完恍然大悟,再加特别想去杭州住一段时间,沿着吴老师的路重新走一遍,点拨之后再次发现不一样的杭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非常不错

                                  对杭州更加了解了一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丽的风景、庙宇的香火、诗人们的文字,还有那一段段传奇故事

                                    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会让人获得另一种时间感,你可以从任何一个段落回忆过往或眺望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个城市是我认为最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没有之一

                                      毕竟我在这个城市呆了将近十年,感触还是非常的深刻,到现在我还在时常梦回杭州,脑海中浮现在西湖旁看着白鹭飞翔的场景,这个城市给人带来快乐也带来心酸,如果这个城市比拟作一个人,那将会是一个风趣幽默,每次都能猜中你奇怪笑点的可爱小姑娘,所以这是我喜欢这个城市以及这本书的缘由。如果你正生活在这个城市,请一定要看这本书,好好珍惜在这个城市的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杭州文化的由来

                                        值得一看,刚好在国庆期间开始看这本书,是今年我看的最快的一本书,让我对杭州模糊的感觉变得清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座城市的灵魂是诗意的,也是商业的

                                          👉杭州,留下了许多诗性的灵魂,有无数的故事可以吟唱,有难以述说的美丽与哀伤。那些响亮或沉默的名字杭州有了一种别样的气质。👉经历了变迁、战火和经济起落的城市,诗歌增加了她的历史文化底蕴,商业的机遇与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着这里的一切,更引导着杭州全新的未来。👉特别喜欢作者的一段话:“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会让人获得另一种时间感,你可以从任何一个段落回忆过往或眺望未来。它似断似续,既复杂又单纯,既不可逆又充满了想象力,它让一个个脆弱的肉体突然发出光来,从而超越了这颗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历经千年沉淀,积累了如此丰厚的物质财富,才有了这鲜活而古老,诗性而富有的杭州城。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