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庄子》之我的概述
以下,转自我领读《庄子》最后一部分 “天下篇” 时的收尾部分,概述了我对《庄子》一书脉络的整体认识,分享给同学们,以供阅读《庄子》的同学们当个佐餐,如下:“今天我关于 “天下篇” 的领读就到此结束,下面再带着大家整体的回顾一下《庄子》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读过了《庄子》内七篇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内七篇各篇之间的逻辑关系较强,于全书来说,属于提纲挈领的部分,概述了庄子其人的心性、意境、和哲学观点,以及他所思、所虑、所笔下生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非常值得我们在日后也经常反复诵读。其中,逍遥游是内七篇的总纲;齐物论是大篇的论述,以后我们可以拿这篇和杂篇里的 “庚桑楚” 对比着阅读;养生主、人间世,是庄子的体用之用,我们可以参照天下篇的第 6 章去体会 “体用兼具” 的庄子之思想;德充符、大宗师,是写至人之德;应帝王,则是庄子的发用之学说,也是内七篇里相对最敷衍的一篇,个人感觉这一篇可以对比着《道德经》中老子关于帝王如何治国的内容去体会,应该可以感受到,此处的庄子,还是要比老子超然一些,以至于关于帝王治国的道理,他说的内容不仅比前面几篇明显少了,而且也远远少于老子。(庄子看似比老子要洒脱、逍遥,老子、至少是老子的书,还是明显能看出来是为了写给后人看的,而庄子在内七篇里的感觉则完全不同,似乎完全不在意有没有人去看,有点儿像自己写给自己的,完全非功利。关于治理国家,按篇幅比例来说,老子说了很多,庄子则在应帝王草草收笔。相比之下,这才是无为而治,提都提的很潦草,匆匆收场。)然后,我们一起学习了,教我们 “自在宽宥” 的 “在宥” 篇(you 四声);引导我们认识自然之大义的 “天道” 篇;以杂记体裁围绕一个 “真” 字、或 “无待” 二字,反复提示我们悟道要诀的 “田子方”;阐述人的行为当合于自然、顺人情之常的 “骈拇” 篇;抨击政治权利所致灾害,描绘自然放任生活之适应性的 “马蹄” 篇;主张绝弃圣智礼法,一面为大道所乘的 “胠箧” 篇;讨论人生快乐和生死态度问题的 “至乐” 篇;以及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 “秋水” 篇;直到我们这两次读到的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史、评论与 “齐物” 相近的几家学派的 “天下篇”。有两篇内容我们没有读到,但是如果大家以后有时间,也可以读一下,因为极可能是庄子本人所做,这里重点推荐,就是 “庚桑楚” 和 “寓言”。另,虽然郭向已经删减了许多道理肤浅或者明显非庄子观点的内容,但我们现在这个版本里还是有部分内容是不推荐花时间去读的,因为道理太过于肤浅,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就是 “说剑” 和 “渔父”,这两篇大家若时间有限,完全可以忽略掉。话说回来,谈谈我个人关于读这本书的感受,类似于《庄子》这种经典读物,读书时一定不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工具书,就算是,其工具的具体属性也早已过时了,不值得照搬。所以,其实 “读经典” 本身这件事就足够了,不带有目的性,反倒收获的不会太少。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做是一本 “庄子的真知” 之游、之历程,按照庄子的观点,它是在向大家指明了一条真知之路。但是这条真知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庄子也只是把它只给了我们,甚至他自己也是在这条路上无止境强行的一个人,只是落下我们的距离很远很远。相信,我们每走一步、每看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同时也向前方依然驻足、正在翘首期盼、依依相望我们的的庄子,更靠近了一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与《庄子》这本书结缘再深,也终有离别之日,最后,截取我认为的 “天下篇” 的最后一句(就是我们本书 “天下篇” 第 6 章的最后一句)收尾,祝愿我们大家,有朝一日都能到达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之境界。我今天的领读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濮水一叶舟,落叶几分秋老实讲,我真不知道推荐《庄子》该用什么标题,正好今天听到许嵩的《梦蝶》,这首和庄子有关的音乐第一句歌词就是 “濮水一叶舟,落叶几分秋”,姑且当做标题吧。
记得在大学读林语堂,他认为 “无必读之书”,即便有的书很重要,也不过是人生的某个阶段有必要读某本书。如果真让他推荐必读书,他建议大一时读读《庄子》。
说来惭愧,我大二才通读了《庄子》,不过也差不多啦。读完的感觉就是 “林语堂没骗我”。或许因为我上的大学是警校,远不如普通高校自由,遇上逍遥的庄子才暂时获得了 “心有天游” 的自由心境。熊逸曾说一个人爱看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当时的境遇,现在想来,真是那样。
我很赞同熊老师的观点:《庄子》是一本心灵鸡汤。没错,只不过他写的鸡汤不仅在当时显得卓尔不群,即便放到四处充斥着鸡汤的当代社会,也称得上鹤立鸡群。庄周(和假托庄周之名的续书者)讲的寓言和道理确实能帮助逆境中的人一笑释然。而且《庄子》,尤其是《齐物论》一篇,给中国文化输入了一些难能可贵的形而上的思辨(类似于哲学,但中国古代一直没产生西方意义上的哲学)。
对我而言,除了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庄子》倒有些实际的益处,起码别人不理解我的个人爱好时,我能用一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巧妙地化解尴尬。更重要的是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故人离世时,能用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安慰一下自己,也顺便安慰一下别人。对了,我写诗也爱引用《庄子》,总归能让枯燥的文字变得高大上一点。
其实得到还有几版《庄子》,这本是中华书局的,比较权威,就推荐这版了。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读庄子岂可知浪漫?民国一代学者见辱于外,遍寻诸方而不得,求诸己于国民性,庄子为其所贬。然三玄自古有之,两晋尤甚,诚乱世启衅于是乎?非也。先秦诸子,百家竞放,得而存者皆为民族思想之华彩,若无老庄,人皆汲汲。始皇以严刑峻法治国,汉转以宽仁,黄老为务,汉武兴儒,法同一也。然民族外不能抚夷,内有乱象丛生。建安及晋,民生日蹙,豪族以袖手而择三玄,谓之玄之又玄,可以清谈矣。老庄是时人将涂脂抹粉于案牍之上,遂为经世之士所鄙。佛学东渐,智识之士欲究天人之辩,释道并起,而诸夷日炽,华族日暮,人心思安,三纪乃归于隋唐。国家一统,兼收并蓄,宋儒兴学,无极而太极,庄子之渺然茫然于此收而束之,归入无何有之乡。近代西人船坚炮利,我民族受辱尤甚,饱学之士积愤,然庄子所谓万物一同岂非平心之法?消极避世,以致失国,岂不谬哉?庄子雄文汪洋恣肆,美感独具,想象雄奇瑰丽,读之心胸为之慷慨,拔剑四顾而踌躇满志,冯虚御风得人生了然,不读岂可知民族之浪漫?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