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享受自我约束的快乐

    我很喜欢的一个羽毛球运动员 安赛龙 丹麦男单的选手他跟我分享的书目 很受启发自律真的是很快乐的事 享受约束自己,要求自己的快乐让自己不会因为虚度而后悔懊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次性可燃物#每天解读一本书

      我给一星(满分五星)


      我第一次给一本书打一星,但它仍能当作一把火炬,燃烧以后可以为你带来光明,不过它只能燃烧一次。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本名人故事构建的成长鸡汤,但其中的内容让我看到了成长思维,创伤后成长和情绪控制,昨天还在讲日本人写书如何,今天看到美国人也有如此,我只能说标签思维确实影响了我。
      它不是本好书,但它让我想起了很多好书。
      以下是我的感想。
      一、书中自我的三个概念
      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我,而这个自我实际上是囊括了不同语境下的三个概念,僵化思维,内在压力以及情绪失控,而其中的故事则分别体现了成长思维,创伤后成长和情绪管理。
      不过作者明显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只能说他的一些经验对应上了这些理论罢了。
      二、成长思维
      作者在书开篇提到了自己的例子,开始的版本无比光鲜,而实际上他经历更多的是挫折和失败。
      这段内容完美契合了成长思维和僵化思维的矛盾,当我们不断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我们会越来越不敢行动,不敢应对挑战,反而会粉饰自己的经历,无视世界的现实,陷入僵化思维的狭小空间无法自拔。
      而我们换个角度,把所谓成功,能力都只看作一个阶段,以挖掘自己的潜力出发,接受失败给我们的反馈时,我们会发现攀登不是为了登顶,攀登是为了向上,而山巅只是我们向上的副产品。
      三、创伤后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畏惧失败,我们害怕痛苦,因为我们总是高估眼下事件的影响,然而最后它们大多只是慢慢长路上的颠簸,经历了它们反而让我们从半梦半醒中向清醒靠近,这就是人类成长最快的模式,创伤后成长。
      经历过亲人离世,摆脱悲伤后的人更明白生命的宝贵和意义也正是如此。
      或许会有人问,我知道这很有价值,可我如何能够通过伤痛?
      我想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成长型思维,然而这其实也是一个矛盾,如果你平时没有成长思维,在痛苦时就更难认可它,而拥有成长思维的人或许就不会陷入那种不断向下的情绪中,他们会痛苦,但痛苦不是累赘。
      一般这种时候我会建议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但我的经验告诉我更有效的方法是接受现实的无助,当绝望来袭时,我们都无能为力,这时妄图控制自己反而让自己内耗,接受自己的痛苦,接受自己的无助,接受自己的那种最深的恐惧,告诉自己它们也是自我的一部分,你会慢慢放下心中那个完美的自我,找到新的方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完善才是成功的捷径

        读完整本书,人们都渴望伟大的成就,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行业的翘楚。但伟大的成就还有很多形式:成为更好的人,变得更平和,更开心,更满足,更无私谦虚。一个容易忽略的真相也许是在追逐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事业也会逐渐成功,但一心追逐成功却很难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读过之后让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书

          “自我” 会妨碍我们进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控,是如此重要

            学着打磨心性,压制内心的冲动 —— 不仅是为人体面的道德要求,还会让你变得更出色,陪你渡过欲望苦海中的大风大浪。这是我们能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