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写的时候就说,没指望读的人能读明白,所以我真是拿起放下拿起放下了多次,终于还是读完了🤣从内容上讲,尼采的很多话都没有直说,而是用了大量的隐喻、象征、寓言、反讽,还有很多诗意的表达。尼采借用查拉图斯特拉这个波斯先知的名字来写这本书,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刘玮解读说,最主要的原因有这么三个。第一,尼采认为,查拉图斯特拉是最早成功创立宗教的先知,而尼采也把自己看作先知,所以用查拉图斯特拉作为自己的代言人,预示自己要给人类的思想文化带来一场革命。第二,尼采要诊断的是西方文化遇到的精神危机,找一个古老的东方先知,形成与西方的对照就显得非常恰当,而且当时的欧洲正在流行所谓的 “东方主义”,人们对来自古老东方的事物有一种莫名的好感。第三,尼采认为,查拉图斯特拉创立的宗教虽然在东方,但是对西方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西方人关注道德和关注来世的传统,而这正是尼采要重点反对的,因此他在著作中复活了查拉图斯特拉,让这位创始人去反对由他开创的宗教给世界带来的恶劣影响。毕竟,尼采是那个说 “上帝已死” 的人。他嘴里的上帝,就是宗教,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渐渐取代了宗教。而轮回,也成了《西西弗斯》那样的无限反复同一件事的代名词。在尼采这本个人成长小说里,跟着查拉图斯特拉成长为一位 “超人”。“超人” 指的不是某个或某些确定的人,而是指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里,人能够告别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的生活,成为自己的主人,活出自己的人生。💖“超人” 拥有精神上的自由,能够控制自己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而不是被周围的人和事物左右。💖查拉图斯特拉说的 “精神的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和小孩。精神会首先变成负重的骆驼,它承载着全部道德的重负,满脑子都是 “我应当如何如何”,这就是在 “上帝” 的重负之下生活的状态。之后骆驼变成了威武的狮子,它要对抗整个世界,打破 “我应当如何如何” 的道德戒律,象征着超人意识觉醒时的生存状态。最后,狮子会变成天真的孩子,孩子象征着忘却烦恼、抛弃抗争,用充分的肯定和游戏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然后自发地进行创造,这就是与永恒轮回达成和解之后 “超人” 的状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每日一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于痛苦本身,相较传统信仰的彼岸、斯多葛的犬儒、启蒙前辈叔本华的虚无,尼采更相信一种超人的权力意志,提出要积极拥抱痛苦,只有通过痛苦才能成就自我。痛苦或许是我们漫途中的必经启示,而不该成为最终的归宿。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以宣讲 “上帝死掉了”“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超人”“永远回归” 给世界思想界投下几枚原子弹,带来巨大冲击。西语中的 philosophia(哲学、哲理),源于希腊语,本来就是 “爱智慧” 的意思。说到《旧约》,又不得不提到《新约》。《新约》开头四卷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一般称为 “四福音书” 或 “四部福音”,而尼采则把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称为 “第五福音”。本书的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约前 7 至前 6 世纪)为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建人。在希腊语中称 Zoroaster,在《矰得亚吠陀》(《阿维斯陀注释》)中称 Zarathustra,意为 “像老骆驼那样的男子” 或 “骆驼的驾驭者”。我国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和宋僧志磐《佛祖统记》中译作苏鲁支。他创立的教派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宇宙间有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种力量在斗争,即善神阿胡拉・玛兹达(Ahura Mazda,希腊语作奥尔穆兹德 [Ormuzd])和恶神安格拉・曼纽(Angra Mainyu,希腊语作阿利曼 [Ahriman])。而火是善和光明的代表,故以礼拜 “圣火” 为主要仪式。公元前 6 世纪末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教被定为波斯帝国国教。7 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在波斯本土始逐渐衰落。6 世纪南北朝时,该教传入我国,北魏、北齐、北周的皇帝都曾带头奉祀。隋唐时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镇江、扬州等地还有祆祠。宋以后,我国史籍不再提及。该教在我国称为祆教、火袄教、火教、拜火教或波斯教,其宗教经典为《亚吠陀》(Avesta,又译《阿维斯陀》)。某日,查拉图斯特拉坐在山洞前的石头上,来了一位预言者,他是个厌世主义者(影射叔本华),要来诱惑他走上最后的罪恶 —— 同情。这时远远地传来求救的叫声,也就是陷于绝望的高人想来引起查拉图斯特拉的同情。他于是走出去寻找,先后遇到两位君王、研究蚂蟥的有良心的学究(指一般科学研究者,也可能暗指达尔文)、魔术师(暗指瓦格纳)、老教皇、极丑的人(无神论者)、自愿的乞丐(暗指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的佛陀和不愿过贵族生活而离家出走的托尔斯泰),还有最后一个自称为是他的影子的、他的追随者,他们在上帝死后的这个忧郁的近代,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面临危机,陷于绝望,所以发出求救的叫声。我愿意赠送和分发,直到世人中的智者再度乐其愚,贫者再度乐其富。因此我必须下山,深入人世:如同你每晚所行的,走下到海的那边,还把你的光带往那下面的世界,你这极度丰饶的天体啊!我必须,像你一样,下降,正如我要下去见他们的那些世人所称为的没落。可是当查拉图斯特拉独自一人时,他对他的心如是说道:“难道有这种可能!这位老圣人在森林中竟毫无所闻,不知道上帝死掉了!”—— 我教你们何谓超人:人是应被超越的某种东西。你们为了超越自己,干过什么呢?直到现在,一切生物都创造过超越自身的某种东西:难道你们要做大潮的退潮,情愿倒退为动物而不愿超越人的本身吗?猿猴在人的眼中是什么呢?乃是让我们感到好笑或是感到痛苦的耻辱的对象。在超人眼中,人也应当是这样:一种好笑的东西或者是痛苦的耻辱。你们走过了从虫到人的道路,你们内心中有许多还是虫。从前你们是猿猴,就是现在,你们比任何猿猴还更加是猿猴。我爱那样一种人,他爱自己的道德:因为道德就是甘于没落的意志,一支憧憬之箭。精神贫穷的人也使我很喜欢;他们促进睡眠。他们是幸福的,特别是对他们的言行总是给予肯定的时候。对于有德之人,白天就这样过去。当夜晚降临,我就很小心、不召唤睡眠!它也不愿受召,睡眠乃是各种道德之主。落在一个凶手的手里,比落在一个淫妇的梦中,不是更好些吗?瞧瞧这些男人:他们的眼睛在说 —— 除了睡在女人的身边,他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更好的事。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是烂泥;如果他们的烂泥里还有精神智能,那真糟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于 1883 年至 1885 年,是尼采创作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尼采最珍爱的作品,在这之后的作品和信件里反复提到本书,甚至认为它有着堪比《圣经》的重要意义。在书中尼采用戏剧化的方式,将古代波斯先知查拉图斯特拉作为自己代言人,教导世人在 “上帝死了” 之后的生活方式。尼采呈现了查拉图斯特拉的一系列言辞,将 “格言体” 的写作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书中充满隐喻、象征、寓言、反讽和诗意的表达,让这本书不仅成为一部哲学经典,而且成为德语文学的瑰宝。本书的核心内容: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这个代言人之口宣布了 “上帝之死”。在这个既成事实的背景下,尼采要给失去了上帝这个意义之源并且处于 “永恒轮回” 之中的世人,带来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他的 “超人哲学” 和 “权力意志”:他教导人们要热爱大地、热爱身体、热爱生命,要不断超越自我,扩大自己的权力意志,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从而克服虚无主义的可怕真相。这本书的三个问题:查拉图斯特拉是谁?他的核心教导是什么?尼采为什么说这本书既是为所有人而作又不是为任何人而作?这本书对西方思想产生的持久影响也印证了尼采写这本书时的抱负:他要用这本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强烈推荐你去读读这本原书,既是因为尼采充满诗意和音乐感的表达,是听书无法再现的;也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尼采曾经把自己的那些格言比作山顶。山顶很小,站在上面确实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但是当我们站在山顶上时,不能忘记,它需要整座山去承载。在尼采那些诗意的格言下面,是他宏大而丰富的思想世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确实无愧于尼采最深爱的作品,它也是尼采的所有作品里,最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反复玩味的一部。你只有实际走进这座迷宫,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可以说这是他的一部 “圣经”。首次出版于 1883 年至 1885 年间。这部书以散文诗的形式写成,通过虚构的先知查拉图斯特拉之口,阐述了他对人生、世界的独特见解。在书中,查拉图斯特拉提倡 “超人” 的概念,鼓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他认为,人类是有待超越之物,应当不断挑战自己,创造新的价值。在精神境界方面,尼采提出了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初级境界像骆驼,默默忍受着重负;中级境界像狮子,勇于挑战权威,追求自由;高级境界像孩子,纯真无邪,充满希望和创造力。意志到权力: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追求力量的增长,这种追求体现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上。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的价值。永恒轮回:这一理论假设宇宙中的所有事件会无限次地重复发生。对于尼采而言,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并欢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好坏,那么他便达到了一种崇高的生活态度。此外,尼采还强调了肉体的意义,认为肉体是理性,精神是感觉,健康的肉体是超越自己、创造超人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哲学对肉体的轻视,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是千万未觉悟者中的一个我发现一个秘密,原来人是用风来体会味道的,当恐惧袭来的时候,用张开的口来迎接。先知像太阳,高高山脊上能够眺望,平静的海被一分为二,乌云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游荡。我在山的底部向上,一路上遇到许多声音,我仔细听山带来的回响,啊,原来他们都是我发出来的。我是千万未觉悟者中的一个,我来自一个彩色的城市,每当我回忆起海面的歌声,我都对脚下的平原少了些渴望。远离家乡吧,向山中走去,向海面攀登,永恒照耀下的自己会凸显太阳的意义。用云来做焦点,让光线汇聚到自己身体让鹰衔来些松香,用旭日点燃,散播于整片林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