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荆棘鸟》…美的致命剂量是多大?
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这时的拉尔夫,已经晋升高位。他在战争中通过宗教的影响保全了罗马,因此受到赞誉。可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梅吉。戴恩成年后决心皈依上帝。无奈之下,梅吉把儿子送到拉尔夫那里,但她却隐瞒了戴恩的真实身份。戴恩刚成为教士,就在一次旅行中因为救人溺水身亡。直到戴恩去世,拉尔夫这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孩子。拉尔夫悲痛万分,再也站不起来了,最后心脏病突发,死在了梅吉的怀里…… 爱情如此奇特,本来如此,还是因为禁忌才如此奇特?对麦卡洛来说,小说创作是一种疗愈,对荆棘鸟来说,找个长刺自尽也是一种疗愈,至于那美丽的叫声应该是疗愈后的一次彻底释放。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美,每种美都能使生命自愿献身的魔力,美这种魔力的致命剂量是多大?恐怕只有为之已经丧失的生命才知道…(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18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为了爱,我愿意奔赴死亡🍀荆棘鸟的故事,来源于夜莺之歌。在英国文学史上,诗人济慈书写过诗歌《夜莺颂》,才子王尔德也写过《夜莺与玫瑰》以及今日的小说《荆棘鸟》。🍀故事都来源于同一个传说,就是:月夜,一只夜莺会把自己的心脏刺穿在荆棘上,然后不断地歌唱,直到自己鲜红的血,凝结成一朵,冰天雪地独一无二的玫瑰花。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传说呀。🍀小说以爱情为主题,想表达的就是那种慷慨赴死的决心。每一个在爱情中的人,不是飞蛾扑火般的勇气,就是有荆棘鸟一样的决心。死亡,并不能阻隔爱情的延续,而是为了爱,我甚至愿意死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5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美好的东西需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5.22 每天听本书了解到这本书,就被迷住了。罗胖在《阅读的方法》最后一部分说,阅读是极致体验。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煎熬,都在尘世里挣扎,反抗。小说描写的很好,推荐阅读。阅读《荆棘鸟》明白 —— 美好的东西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本书以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家族 54 年的故事。涉及爱情,苦难和女性意识。题记述说了荆棘鸟的传说,把自己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刺中,开始一生只唱一次的歌。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小说里的人物各有个的荆棘。菲是梅吉的母亲,原本是一个贵族小姐,她的荆棘刺是一个有妇之夫。菲生下了他的孩子,被家族抛弃,嫁给了底层人民帕迪,一起到澳大利亚生活。她对不伦的结晶弗兰克的爱,要超过家庭里的所有人。她沉湎与过去的回忆,用一生的时间发现自己也爱深爱自己的帕迪 —— 帕迪已被野火烧死。看过荆棘鸟,我想我不会花那么久才会爱上身边的人。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第一次见面是在 9 岁之时,对神父的感情从少女的敬仰,随着年轮的转动,变成男女的爱意。拉尔夫是她的荆棘,她也是拉尔夫的荆棘。教士是不能结婚的。拉尔夫在爱情与权力之间,追逐了权力。梅吉嫁给了外表很像拉尔夫的卢克,卢克自私自利,娶梅吉是为了钱,婚后长期分居,女儿出生的时候也没回来。竟然是拉尔夫陪着她,痛苦的生下了女儿朱丝婷。梅吉手里没有钱,在安妮家做女管家的工钱是给卢克的。当然,卢克没有乱花钱,存了钱和没有钱差不多。安妮看梅吉撑不住,就让她去一个小岛度假。那里几乎没人,后来拉尔夫也去了,在那里与梅吉好上,有了后来的孩子,戴恩。朱丝婷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和一家人格格不入。舅舅们是爱她的,没有受彼此之间的距离影响。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创作的,朱丝婷和作者一样,很喜欢自己的弟弟戴恩。小说里说,朱丝婷甚至只爱一个人,那就是戴恩。她爱情快要修成正果时,戴恩为了救人,溺水身亡。她理智,但仍然觉得如果当时自己没有反悔去伦敦,而是按计划陪戴恩,就能保护他了。雷恩长跑十年,才和朱丝婷修成正果,保证了朱丝婷的独立。这部小说描写的跨度长达三代人,我认为提供了另一个可能性 ——《傲慢与偏见》、《简・爱》、《少年维特的烦恼》、《霍乱时期的爱情》都只是一代人的爱情故事。如果让叔本华来写童话,可能是这样的:最后他们悲哀的生活在一起,生了一堆孩子。不知道爱情后面的事,所以我很期待下一代人的爱情故事。有些东西,是从家庭传承下去的,我认为爱情也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到下一代。此前我看过一部网文,讲的是唐朝女侠穿越到现代,最终与男主生活在一起的日常文。后来写到下一代的爱情故事,我终于看到我想要看的。但这部深度有限,生活是具体的,里面的苦难不够立体。《荆棘鸟》则不同,爱情和苦难都没落下,很丰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荆棘鸟》般的人生哲理如果说起考琳・麦卡洛,可能很多人会有点茫然。因为外国人的名字实在是有很多重复,也容易混淆。比方说个查理、亨利什么的,如果不与他的作品联系起来是很难对上号的。
但如果我问你,你读过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吗?这下应该有很多人都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来了吧。
我家里珍藏着一本我买于 1988 年的《荆棘鸟》, 看过不下三遍。可以说,这部小说贯穿了我的少女时代,成为我毕生的最爱之一。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 1977 年发表的一部震惊世界文坛的文学作品,这本书累计畅销 3000 万册,被誉为 “澳大利亚的《飘》,而她本人也被澳大利亚政府尊为 “当世国宝”。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甜蜜的苦楚》,正是这位国宝级女作家发表于 2015 年的遗作。
从 1977 年到 2015 年期间,考琳・麦卡洛还曾经出版过一部被西方文坛誉为 “作者继《荆棘鸟》后最成功的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呼唤》。尽管它们都被冠以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但在我看来,《呼唤》是无法与《荆棘鸟》媲美的。从作者的创作角度来说,《呼唤》有着跟《荆棘鸟》一样的情感禁忌。《荆棘鸟》最打动人心的是麦琪与传教士拉尔夫之间求而不得的爱情,而《呼唤》里则是李爱上了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情同父亲的人的妻子。正是这种可望不可及、越是难以得到便越是刻骨铭心的爱情纠葛,往往令读者同情之余心存遗憾,因而也长久地念念不忘。
历经 38 载岁月洗礼后的考琳・麦卡洛,在生命的最后会让《甜蜜的苦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故事依旧发生在考琳・麦卡洛的故土南威尔士州。拉蒂默牧师家有两对双生花,成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却又性格迥异。她们在选择自己事业的同时也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模式,最终寻找到各自的归宿。
四姐妹里,大的两那对双胞胎是艾达与格蕾丝。艾达独立果断,是四人帮里的灵魂人物,。她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医生。但对于 1920 年那个时代的澳洲妇女来说,这种愿望实在算得上是特立独行了。所以她把这个愿望的达成视为终身奋斗目标。而她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格蕾丝少女时代是个爱哭爱抱怨的女孩儿,婚后又成了一个安于现状耽于虚荣的小妇人。但当灾难临头的时候,格蕾丝终于挖掘出自己坚强的一面,成为一名勇敢的母亲。
小的那对双生子则是草窠和吉蒂。在一般人眼里双胞胎都是难以辨认的,这对姐妹花虽然也美貌出众,最小的妹妹吉蒂却因着眼睛色泽的不同,将美丽发挥到极致,成为四姐妹中最夺目最漂亮的女孩儿。草窠跟艾达一样有着非常独立的人格,但她与艾达不同的是,她宁愿献身医学事业也不愿幻想爱情。吉蒂虽美却不以此为傲,相反,因为她母亲总把她的美貌当成对别人炫耀虚荣心的资本,这令她对自己的美貌产生了浓烈的憎恶感。她用毒舌来摧毁别人对她外貌产生的幻想;也多次尝试毁容来摧毁她母亲的虚荣心。最终,她一生的目标就是像一个平凡妇女一样,有一个相爱的人,一个温馨的家,一堆围绕膝前的孩子。
四姐妹一起长大,一起去学习做护士,一起在一家医院做事。直到各自生命中该遇到的那个人走进她们的生活。四个女孩儿的命运变化被置放在 19 世纪二十年代澳洲南威尔士州的克朗达郡。这个时代曾经历过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描述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虽然这个大背景也贯穿了整个故事,但对四姐妹来说,她们的生活环境很小,政治和社会变动对她们实质性的影响,只有格蕾丝嫁的阿熊的失业,并导致格蕾丝最终成了寡妇。
在《甜蜜的苦楚》里没了考琳・麦卡洛爱用的禁忌之恋。这四个女孩儿的爱情里她们都有着自己的果断选择与决定。不论是什么样的阻碍,好像都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们对爱情的选择。包括吉蒂的情感之路,虽然曲折,但最终她也是果敢地奔向了属于自己的怀抱。在这部作品里,考琳・麦卡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更多是姐妹之间牢不可破的亲情。无论她们各自生活遇到了什么,姐妹间的爱都可以让她们携手渡过难关。无论她们之间有过什么误会和不解,最终也会因为血缘关系而逐渐化解。她们就像一群飞在旷野里的鸟,随时可以飞随时可以自由歌唱歌唱。这就与《荆棘鸟》有着极大的不同。
但在《甜蜜的苦楚》中最后吉蒂与艾达聊天。吉蒂说 “没有什么东西是甜到一丝苦味都没有。” 艾达笑了。说到 “吉蒂,你说的就是人生啊,甜蜜中带着苦楚。” 这段聊天让人联想到《荆棘鸟》中耳熟能详的的卷首语:“传说中有一种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自身的痛苦,那歌声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是啊,“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荆棘鸟》的领悟难道不就是 “甜蜜的酸楚” 么。时隔多年,殊途同归,麦卡洛依旧用着荆棘鸟般的人生哲理写下了她生命中最后的绝唱。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执念执念太深,情深不寿。作者大抵将男女皆分成两类,女人中,如玛丽卡森、朱丝婷,两人目标清晰,蔑视或者说不相信爱情,有着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但往往是这样的人由内而外的散发着光芒,吸引着凝视他们的人,最后要么收获财富地位,要么收获爱情,亦或两者皆有;另一类女人,如菲和梅吉,向往爱情,主动或被动地困在柴米油盐之中,扑火般地丢失了自己,较为幸运地是,菲还有帕迪自始自终的爱,但菲沉迷过往,到帕迪死去才发现。梅吉呢?她爱拉尔夫,爱而不得,将自己遗弃般地交给和拉尔夫长相相似的奥尼尔,但是又出轨拉尔夫,纠纠缠缠仍是独身一人。书中的女人,我好像一个也不喜欢,菲爱上有妇之夫,未婚生子,被迫嫁给帕迪,婚后浑浑噩噩,漠视所有,她将亲生的男孩当成玩具,认为女孩会重复她的老路,如果不是她的漠视,梅吉应该不会爱上给她关怀的拉尔夫,她不明白正是她的态度才导致的这一切。梅吉善良,将拉尔夫当做稻草,可悲可叹的是拉尔夫也爱她,不然或许她也不会沉沦至此。玛丽一心想嫁给富人也成功了,纵使孤独老去,她也有卡森全部的爱和巨额遗产,尽管她世俗刻薄。朱丝婷高傲自负,专注演戏,得到雷纳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表达,女人不要耽于情爱,否则没啥好结果。书中的男人,一类如拉尔夫、雷纳甚至奥尼尔,利用皮相诱惑女人,积累原始资金,追名逐利,最后还都成功了;一类是克利里家的男人,勤勤恳恳,终日忙碌奔波,获取微薄报酬,困顿此生;而戴恩大概是个异类吧,成长在爱与幸福中,环境单纯,早早地投生与天主教的怀抱,因为救两个不知死活的受他皮相所惑的女人而丧生。男人和女人大抵是两个世界的人,除非男人有着女人般地纤细情感,也许同类才是真爱吧!真的挺讽刺的。男男女女,太执着于某类事情,大概往往会不得善终,如梅吉和菲执着于爱情,戴恩执着于教士的信仰。拉尔夫呢,爱梅吉,也爱财富和权利,最后辗转反侧,郁郁不得志,被自己内心的悔恨愧疚折磨致死。这些仿若真实的人和事都让人欢喜不来,真让人无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两天读完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人生。期间,时长错愕于世界每个角落完全迥异的女性思想之间的相似之处。我们的细腻敏感就像每一个婴儿用舌尖体味可能触碰到的每一寸肌肤。我们的隐忍坚强就像每一节枯木用身体保护着泥土下可能还有生机种子。幸好中华文明当中是以女性为起源。拜托那些自以为是的男性也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会更加理解我们,更加面对真实。女性成长的每一步都值得被理解被尊重,我们不断解剖自己,同时也从中找寻自己。或许走到生命尽头那一刻,才会在灯火阑珊处看到那些穿过苦难走来的自己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