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半本《圣经》打天下
我很喜欢西方写历史的方式,中国历史从《史记》开始,因为环境没有变化,情节就集中在人物间的勾心斗角,而且历史漫长而浩瀚,想中国近 40 年的变化就很大,而对于动辄就是几百年的断代史,只能删减就繁,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对于中国古代,哪怕是 200 年前的太平天国,当时的人文环境已经和现在完全不同,作者史景迁英国人的叙述,更能让今天的读者,设身处地的了解历史。太平天国折腾了 14 年。几千万人民生灵涂炭,洪秀全根据一本残卷《圣经》发动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暴动,对比同期美国发生的南北战争,中国最富庶的南方地区,死亡人数是美国的百倍,当时的战争已经是热兵器的战争,整个长江流域反复争夺蹂躏,富庶的江南尸横遍野,安庆攻防战,扬州和上海的攻防战,每次都是近百万的屠戮,当年白起坑杀赵卒 40 万,近代南京大屠杀 30 万,西方史学届一直怀疑,美国南北战争打了 4 年才死亡 62 万士兵,已经认为是空前惨烈了。太平天国攻防双方对城市的屠城,中国历史上内战对人口的减损,是西方很难想象的。本书比较好的记述了太平天国和西方列强的交往,西方开始以为洪秀全也是信上帝的,等接触后才发现是个混世魔王,如同李闯王,组织结构和政治纲领都很落后,开始只是依靠免赋税均贫富的 “打土豪分田地”,后期治理还是各种宫斗和装神弄鬼,组织结构的落后和没有引入西方真正先进的文化,没有取到科学马哲这部真经,注定要失败。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8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太平天国运动,原来如此看到书名,本想正反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进步意义。但是仔细读这本书会发现,太平天国运动有些无力。走进洪秀全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领导人的官僚习气,傲慢,自私,愚昧,也看到组织的僵化注定运动失败的结局。史景迁把这场运动写得很客观,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慷慨悲歌,笔墨没有色彩斑斓,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前九章像是纪录片一样烘托背景,做铺垫,第十章开始写金田起义。首先是描写晚清的市井生活,有烟火气。对于国民性也有详细刻画,面对外来文化,民众有猎奇心理,毕竟封闭太久,又缺少教育条件。但传教士传教也受到当局阻挠,没有那么顺利。对清军精神面貌刻画,倒是埋下伏笔,有时候不堪一击。《劝世良言》偶然发到洪秀全手上,埋下起义的种子。外来文化的冲击,让部分人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朝廷在压迫、愚化他们,所以才要去信教,而要推翻传统儒家文化。但是,洪秀全创教,教义再玄幻,再迷人,也割舍不了儒家的仁和礼,用《周礼》规范军队组织,用《礼记》的社会理想来制定革命纲领和社会规范。后来全盘否定儒家文化也有失偏颇,太平军没有用好文化力量维持内部团结,不能长久凝结人心,有违天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就在于盲目地破坏旧世界,这支团队缺少文化的向心力和感召力,简单移植外来文化而没有扎根土壤,不善于建设,秩序不完善,纪律维持不了多久,激励因素不足,政策可持续性短。男女分隔的政策,虽说解放妇女地位,但有些反人性,更是抑制经济活力,像这样教条的政策还有许多。太平天国仍然摆脱不了官僚主义的窠臼,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难以调和,内耗就更严重了。虽然在军事上势如破竹,然而生命周期短,打不起持久战,几次偶然的失败加上内讧就足以击垮太平军。扩张太快,底盘又不稳,打下再多城池都是浮云。洪秀全的思想固然有进步性,才能突出,大力纠治社会风气,也会往理想社会前进一点。可是指导思想不能深入人心,变成被动执行的教条。因而这支太平军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团队抗挫能力不够强。带团队过多运用强制力来规范秩序,缺少行动自觉,管理工作就变得复杂而费劲。虽然严惩吸食鸦片,整肃不良习气,但是宗教戒律真的得人心吗?不遵守就打,旧军队的打骂体罚和等级观念还很明显,士兵的获得感不强,制约战斗力。洪秀全不仅下力气建设后宫,还在后宫制定苛刻的规矩,披着宗教的外衣实行专制统治。他甚至可以为了统治需要而篡改圣经教义,不是虚心学习,而是极力维护统治,仍改不了封建统治者的保守本性。农民起义失败,就败在缺少仁义,处于弱势地位还知道团结内部队伍和广大群众,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暴露自私、丑恶、残暴的面目。太平军也曾经屠杀过群众,这是一大败笔。群众政策也有问题,不比官军好到哪里去。太平天国更不会搞统一战线,不会争取中间力量,也不懂得感化一部分顽固力量,而是一味打压。所以,在军事扩张的路上,压力太大,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淮海战役里 “小推车” 的力量支撑。洪秀全说一套做一套,要求一夫一妻,但自己还是特权阶级。对比后来的革命史,会意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意义不足,冲出旧世界藩篱的劲头不够强,远不及脱胎换骨的程度,洪秀全根本没有意识到国民性改造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没有做专门介绍,自然地放在这段历史里是平平无奇的,这不同于课本上强调它的进步意义。实际上,这种理想社会的政治设计被搁置了,发展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也非常困难,当时的背景下,太平天国与以往失败的农民起义军没有本质区别,走不出封建社会的桎梏,因此再好的蓝图都是黄粱一梦。虽然是反封建的社会蓝图,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场运动的本质,没有给这支团队彻底的改头换面。换个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客观来写,它没有那样惊天动地。它挑战封建统治的历史意义不可抹杀,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也敢于向列强发起挑战,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也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寻求现代化的富强之路以及民族独立。并且,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就没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可是,真实的太平天国运动是那样的无力,脆弱,领导人也没有追寻到真正的天命,领悟真正的天道。缩短时间线,就当时而言,它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原来是这样的。原来探索国家出路历程艰辛而漫长,建设新世界要战胜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多。所以太平盛世来之不易,这个建设成果该是加倍珍惜和捍卫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西方视角下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太平天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和影视剧中,这是读的第一部关于太平天国的著作,而且是史景迁的作品。 作者对于洪秀全一众拜上帝会 “创始人” 宗教思想方面着墨甚多,与大多数国人印象中的太平天国起义故事显得格格不入。当然,对于一些信教或熟悉基督教的读者或许会感觉比较亲切。从这个角度去描写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农民起义,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了一个维度去了解这段历史。 还希望有机会读一下罗尔纲和简又文的著作,以期全方位获取这段历史知识,希望得到电子书能够上新。感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