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有些历史,值得重温,当下生活,来之不易
我是带着既期待又好奇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傅高义,哈佛大学著名社会学家、东亚研究专家,于 2020 年 12 月 20 日去世,享年 90 岁。一个外国人写了一本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历史传记,这本身就要让人感到有新鲜感。然而,也许由傅高义来写却是最为适合的,有时候我们中国人看自己的历史,总是有一种坐在屋子里的感觉,看不清屋外的全貌,有天然的局限性。外国学者来写的话,虽然不如我们能看清屋子里的每一个小细节,但是却可以从外部的视角去观察,能写出更加客观犀利的观点,能还原出历史人物的全貌。看这本书也是因为它常年在付费榜单的前列,同时在《置身事内》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也推荐了这本书,可以说,要深入了解中国近几十年里社会发生的变化,这本书是最好的注脚。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叹,一个外国学者,居然可以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了解得那么清楚和透彻。我们一个中国人,又怎么能不多了解一点自己国家的历史情况呢。回到书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小平是一个忠于党、忠于国家的伟大领袖,把自己毕生的事业都献给了党和国家,意志如此坚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邓小平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和解决问题,1979 年他所面临的局面和挑战远非常人可以想象。当你在书中读到这些挑战的时候,不禁会浑身战栗,惟有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才能使人无所畏惧,直面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改革开放来之不易,中国的转型有最高领导人的功劳,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带领着中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以无数的鲜血、失败和错误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这本书对每个中国人都是有益的,读完后你会发现中国人是幸运的。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天下为中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开放过,然而有一个人推动了这艘大船转了向,解放了我们的思想,让它驶向了开放的未来。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14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爷爷对四个基本原则原来只是空泛的背诵,现在明白了它对中国的重要性。任何威胁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这是东欧剧变给出的启示,也是中国国情的必须。邓为中国规定了一些基本的制度,比如建立高层法定退休年龄的正常制度。邓最了不起的是遗体的捐献:“按照邓小平的遗愿,他的眼角膜被捐出供眼科研究,内脏被捐出供医学研究,遗体被火化,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1997 年 3 月 2 日,他的骨灰被撒入大海。” 邓的谨言慎行让人印象深刻,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回忆过去的经历。人们都知道他 “不爱说话”,出言谨慎。邓小平说(1992 年),“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 你们要多做少说。…… 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 现在文件多如牛毛。” 作者有个洞察很有意思(摘录原文):1965 年,毛泽东对自己不能全面控制北京的 “资产阶级” 政策感到不悦。他无法在中央党报《人民日报》上传播自己的观点,便在上海的《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次日该文又由上海市党报《解放日报》转载。然后,71 岁的毛泽东乘专列去了南方的杭州、韶山和武汉等几个城市,为 1966 年发动的 “文化大革命” 点火。这个故事在 1991 年又重演了一次。当时邓小平对北京沉闷的经济政策也感到不快,可是他对这些政策又不能完全说了算。他不能在《人民日报》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便把它登在另一家报纸 —— 上海的《解放日报》上。可是 1991 年这把火并没有点着,决心已定的邓小平在 1992 年又点了一把更大的火。他以 87 岁高龄,乘专列南下,先去武汉,然后是深圳、珠海和上海,他在这些地方成功点燃了扩大市场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大火。(第一稿没发出来,这一稿基本摘录原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应停止了解自己因为专业的关系,读英文书,尤其是涉及中国的英文书,几乎是工作生活中的常量。早在念书时就听人介绍过傅高义教授的这本书,当时还辗转买到了原著,超级厚的一大本,由于我当时眼界和学识都太不足,只想着看看书里是怎么把中国特色说法(落实… 精神等)翻译成英语,所以根本没有毅力,也没有动力去把这么一本巨著读完。很快这本书就被遗忘在书架里。说来惭愧,直到去年年底傅高义教授因病离世,我才突然想起这本书,当时就决定要把英文原著和香港翻译过来的这个中文版都读完。我先选择了读中文版,在有关段落,配合英文版一起阅读。我的最大感触是,作为一个美国人,傅高义教授能够通过自己详尽的研究,把对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伟人,以尽可能全面的方式展现在英文世界,乃至全球读者面前,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太值得钦佩。更不要说傅高义教授自身对中文的熟练掌握,使得他能够直接与受访者对话,获取宝贵信息。我觉得当今社会,学英语或学任何一种其他语言,早已不再是因为虚荣心作祟,或仅仅因工作所需。学会另外一个语言,是打开一个新世界,是像查理大帝曾说的 “获得了第二个灵魂”。从说那另一个语言的世界回看自己的国家,那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信息可能重叠,可能互为补充,也可能甚至相互冲突。但至少你获得了不同的信息,你的想法在甄别这不同信息的过程中会演化,是否是完善了并不好说,读得越多,越觉得不明白的事很多。但至少你知道,你在智识发展的路上走着,没停下。所以,我强烈建议,只要你有能力和精力,就一定把这本书和英文原著都读完,从他人角度看自身,总是会有启发的。不应停止了解我们自己,我们从哪来,我们又要走向哪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周日因为下雨🌧️棒球没打成的其他收获是,一口气看完了《邓小平时代》。少年时读伟人更看重获得、坚韧和强大,而如今看见了更多代价、无奈和抉择。究竟如何面对自己的感情和信任被辜负;如何面对追求抱负和惨痛代价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人性最幽微的部分…… 也正因如此,在一个更完整和贴近的框架中,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他言正己身,对自我、组织、价值观和长期战略都有了一次梳理的机会。前几天去莲花山,看见小平像意气风发大步向前,还是很受感动。领导者的领导力不仅在杀伐中、在英明中,亦在韬光养晦、广博胸怀、超越时代与个人立场的远见和敢于承认错误,快速修正、进步中。真正有使命的人的动力和只是为保自身的人,愿力的强度和耐力完全是不能比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伟大的一生伟大人物的伟大一生,可以说没有邓爷爷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现在富裕的生活。邓爷爷最让人敬佩的除了改革开放、除了恢复高考,还有三起三落的起起伏伏。就普通百姓来说,每一起都将意味着飞黄腾达,但每一落也都将是晴天霹雳。能耐得住一起一落的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伟人了,如越王勾践。但在一生中经历三起三落还始终初心不改的人,除了称之为 "天选之人",我想不到别的更好的称谓了。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三次沉浮的磨砺,才锻造了邓爷爷坚毅、隐忍和自信的宝贵品质。邓爷爷为人谦逊,仅希望后人把自己看作是 "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不愿后人对自己搞个人崇拜。邓爷爷去世后,他将自己的眼角膜、内脏捐给医学研究使用,骨灰则洒向了这片他深深爱着的祖国热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人必读的好书!2017 年就在 Kindle 买了这本书,因为这是吴军老师推荐给中学生的书单中的一本。吴军老师的推荐原文是 "傅高义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要了解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可以从这本书着手。这本书并不是邓小平传,而是对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来龙去脉的描述,读懂这段历史,就能体会我们这些‘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的人的现在和未来。" 说来惭愧,2017 年买了之后断断续续看了一半,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就弃书了。直到最近在香港工作,先是亲身感受了不同的制度下不同思想的冲击,然后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偶尔翻到了这本,最后回家慢慢重新把整本书再看了一遍。这是一本值得 10 分推荐的好书,正如豆瓣高赞 LaoBai 评论所说,"这本书 700 多页,但引用说明就 100 多页,凡是有可能出现争议的历史细节,都给出了资料出处。... 多数文字工作者,都是只顾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文字怎么 high,往往忽略了证据学。每个人要不就是小说家,要不就是理论家,而傅高义是带着镣铐跳舞的。" 看完这本书后,跟着注释种草了好多好书,比如李光耀的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想去看看另一个华人主导的社会,如何实现经济的腾飞。看的时候,我一直很敬佩邓小平的勇气和魄力,似乎与生俱来的自信,在一个个历史的重要节点,做出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选择。当然,人无完人,只是,再次引用 Laobai 的评论,"你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决策,他的决策是对还是错,对今天、后世的影响。假如历史的方向盘交到你的手里,你是否有可能做得更好?" 在我看来, 邓小平已经做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认知范围内,对中国人民最好的选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一直都很崇拜邓小平,因为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在富足的生活。2011 年被外派到美国工作的时候,我就跟家里人说,如果没有邓爷爷,这是不会发生的。 看完全书,对邓小平的敬仰更是增添了几分。这位被毛主席称为 "钢铁公司" 的领袖,在个人的 "三起三落" 中,克服了多少困难,做了多少艰难的决定,带领着中国人,走上了现在这条康庄大道。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大学讲《邓小平理论》的老师,可以不那么死板,多讲讲历史而不是照读书本的理论,这样就不会糟蹋了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还有多少莘莘学子一个学期每人至少 36 小时的学时!言归正传,读完全书,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1,平衡的艺术和智慧领导一个国家,跟外国元首打交道,处理国内错综复杂的各种势力,这需要多少的智慧才能做到。关于台湾问题,邓小平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使美国既同中国建交,又停止对台售武。这个决定将使他最珍视的目标之一 —— 在有生之年看到台湾回归大陆 —— 的实现变得异常艰难"。 也许对于邓小平来说,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会让中国更容易得到他在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知识、资本和技术。 这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虽然这也是个艰难的决定。2,抓大放小,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3,渐进改革,用成绩说话,包括不遗余力地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本建设新中国 4,发展科学与教育书中提到,邓小平对科学和教育的远见,和他早期留学法国和俄国,尤其到日本等地了解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恢复高考,选送人才出国留学,改变干部选拔机制,培养干部梯队,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强国的根本。5,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邓小平虽然自信,但是书中提到多次他接受了下属或者其他外国元首的建议。 印象很深的是,当广东的官员提到年轻人偷渡去香港的问题时,邓小平说,出路不是用更多的铁丝网和边境哨所强化治安,而是集中精力发展广东经济,这样年轻人就会觉得没有必要逃到香港谋生了。现在看来,这是多么睿智的一段话 —— 中国经济发展后,很多香港同胞到大陆找到很好的发展机会,偷渡已经成为历史了。甚至在 2020 年,香港疫情严重而大陆疫情控制得当时,还出现过有香港居民偷渡回大陆避疫的新闻(为了免除 14 天酒店隔离)。再次感谢邓小平,带领着一个曾经千苍百孔的中国,用 10 多年的时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一个足以让美国为之警惕的世界强国,这是所有人都不曾想象过的事情!也致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没有大家的努力,不可能有现在的奇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一定要出现在你的必读书单里很惭愧,如此经典的作品,拖到现在才读完。谈不上书评,聊三点感受跟大家分享:1. 抛开些争议不谈,说邓小平是一代伟人,这应该是共识。但是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对伟人邓小平的理解,主要来自课本和宣传,充其量只有 10%。剩下的 90% 在哪里,就藏在这本《邓小平时代》里,它把丰富的历史细节摊开,展示给你看。2. 举个例子,为什么在 1976 年打倒 “四人帮” 后,邓小平能短时间内复出,并很快成为事实上的领导人?过去看到课本这么写,也就没有多想。其实,在 1974 年、1975 年,邓小平已经从病重的周总理手中接过来,领导全国的经济复苏并初见成效、深得人心。更早之前的 50 年代,作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邓也参与了毛主席发动的经济运动。从实际执行层面,经验丰富。3. 提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必然会提到 “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背后反映出他务实的风格。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有哪些反对的声音?反对的声音是否强大?邓小平需要顶住哪些方面的压力?书里都有详细的讲述。 我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课本和宣传,哪怕是他人的解读,都只是帮你立起骨架。还得需要你真正翻开一本好书,通过阅读填补血肉。有骨架无血肉,脑子里永远只有标签和符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另一个角度理解“中国奇迹”如果评选建国以来中国人的 “高频语”,这句话一定会排得上前三名:
“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句话,在中央到地方各大新闻中常常听到;
这句话,大会小会、各种各样文件上常常出现;
这句话,在老百姓回顾往事时,总要挂在嘴边;
由于这次会议在中国有极高的知名度,以至于中国人在谈起它,常常惯于称之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甚至更加简单说 “三中全会以来”。
可是,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还会出现这次被称为 “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的全会吗?或者我更直接的问,没有邓小平中国还有改革开放吗?
我认为: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
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老师有个准确的论断:一个能推动历史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 眼界、意志、威望。
三者有其一的,在 1977 年的中国并不少;三者有其二的,也有。
三者具备的,只有邓小平一人。
简单说,在当时的中国,大多人想不到,想到的不敢说,说出来的没毛用。
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这段历史,那么我推荐你读《邓小平时代》。
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观点;中国改革开放能够成功,经济、军事、历史、文化……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解读。
而本书选取的是最难写,又最不能忽视的角度 —— 领导人。
君不见其他国家,领导人上上下下,未必没听到改革呼声和决心。有的国家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有的地理优越、船小好调头,可几十年了,改了个啥?
试想没有邓小平,改革机遇失之交臂,拖到今天特朗普执政,想再开放估计不行了。
理解历史,就能想象未来。
这就是重读邓小平,重新站在 1977 年那个历史分叉口的意义。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时代需要实干家本书的作者傅高义,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1930 年 7 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 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 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 1963—1964 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本书是作者耗费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 “纪念碑式” 的著作。这本书是我今年阅读的书籍中最为推崇的一部杰作。小平同志一路的成长历程,三起三落的人生际遇,以及披荆斩棘的改革之路,无疑是一个相当吸引人的主题。而作者拥有极高的治学素养,且拥有相当优越的资料及人脉网络,一点一滴地造就了这部让人震撼不已的杰作。纵览全书,小平同志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实干精神。在遇到新问题时,他首先会尽量搞清楚症结所在,然后才决定如何应对。如果他的行动引发一些新问题,他会逐个加以处理。比起那些天才般的人物,小平同志做事更加具有系统性,在思想建设和任务分配上两手抓,充分听取不同的意见,争取广泛的支持基础,从而推进目标的发展。有道是三起三落心不堕实事求是斩荆棘改革开放定乾坤富民强国美名传本书整体打 10 分,推荐给所有朋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推荐看,不评论傅高义坦言没有见过邓小平,这曾令我觉得他写的不如尼克松真实,但转念一想,也许正是没有见过,不会有因个人接触而产生的情感偏差,所以更可信。 这是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虽然删减了一些。我生长在这个国家,很多史料从未得知,但看完之后,又无限怅惘:满篇都是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政治是现实的,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原则,只有现实的博弈与权宜之计。 人们总是会轻易忘记过去的教训,即使这代人吸取了教训,到了下一代又会被鼓动,青年的思想是最容易左右和改变的,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 原本写了很多,还是不说了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梦当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卷,心中萌生这样一种感慨:无论是站在史学的角度,还是站在传记文学的角度,《邓小平时代》都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这本书之所以耐读,不仅仅在于傅高义教授倾注十年心血查阅卷帙浩繁的参考文献、细致入微地讲述这位伟人和他身处的时代,更重要的是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中国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跌宕起伏的辉煌历程在本书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温了 “邓小平时代”,也让我对当今的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 犹如一支巨大的火把,点亮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借鉴宝贵经验,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 伟人为时代的发展指明了前行的道路,历史的车轮始终是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动的。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就要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共同铸就伟大的 “中国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