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愛情的非理性·沟通的無用性·主觀的決定性

    有天,看到推荐列表裡《鄙视》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点进去的其实是封面的设计 可能自己有点悲观主义或是比较丧?封面呈现一男一女两人相拥而吻,但是两人的面部却被蒙上了白布,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和容貌,完全符合我们阅读书籍和观看电影时的感受,看似相爱的两人却渐行渐远,白布就像他俩之间的隔阂,虽然毫不起眼却好似隔着一条银河。书籍的整体是精装本,去掉封面是红色的外皮,红色本代表力量、激情、狂热、温暖等,但用在此书却恰巧引人好奇和思考。书籍外皮也有两人没有面部细节的男女停留在接吻和未触碰到嘴唇之间,不得不说书籍的设计者是对于此书也有着深刻理解的。这是本内心戏非常大的小说 心理描寫可以说是佳作。看这本书就是在和自己内心情节做画面筛选,作者在书里用的远不只有 "戏中戏" 结构。我为何把这本书看了放,又放了看,大概是想把自己带入一种心痛状态去看。我看的小说少之又少,但选择认真把它看完,肯定是有缘由的。需要感受的是:画面感的描述,尤其是内心的描述。能用文字写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往往总是在自己没有真正去感受前过早批判别人因为看了什么书或是学了什么知识被 "洗脑" 熟不知 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任何一本书 我都是因为需求去完成。有人只是看到它的封面,就觉得我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心情不好,才把自己带入进去。但其实我是专挑心情不好时才去看的这本书。因为情绪的当下感受到的是不同的。而至于内容,我更不是只为了看一本小说。书中有段话我第一时间就留进了备忘录中,关于作者为编剧这个职业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即真实又自嘲 即讽刺又无奈。"电影剧本同时也是戏剧、哑剧、电影技术、布景道具和戏剧导演的综合。现在,尽管电影编剧在电影中的作用很重要,仅次于导演,但由于电影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至今所遵循的固有规律,编剧的作用总是难免变得次要和不显眼了。如果人们从直接的表现力来评价艺术的话,而且确实不知怎么以别的方式来加以评价的话,那么电影编剧尽管竭尽全力把自己奉献给电影,但他仍然是一个无法表现自己,聊以自慰的艺术家。这样,尽管他绞尽脑汁创作剧本,他只是一个设想意境,虚构情节,从技术上、心理上和文学上想办法出点子的人;随后,由导演根据自身的才能采用这些材料,并表现出来。总而言之,编剧是个不出头露面的人,是个耗费自己的心血去成全别人的人;尽管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三分之二取决于他,但在电影的大海报上看到的往往总是导演、演员和制片人的名字,从来看不到电影编剧的名字,他往往可以在这不显眼的工作中达到非凡的水平,并得到优厚的报酬,但他永远不能说:" 这部电影是我写的…… 我在这部影片里表现了我自己…… 这部片子就是我。" 只有导演才能这么说,实际上导演是唯一能说了算的人。电影编剧只能满足于为自己所得到的钱而工作,不管他情愿还是不情愿,钱成了他工作的唯一目的。这样一来,电影编剧只是用那笔钱去享受生活,钱成了他辛苦付出的唯一成果。于是为了钱,编剧编出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剧本,从喜剧编到悲剧,从惊险片编到言情片,从不中断,从不间歇,颇似某些家庭女教师,教出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对一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培养起感情就得离开他,然后又重新开始教另一个孩子,而她们的劳动成果最后却都归功于孩子的母亲,那个唯一有权称孩子为儿子的人。实际上,炮制一部电影剧本惯常所采用的生硬方式,酷似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强奸,与其说是建立在灵感和共鸣的基础上,还不如说是出于主观的愿望和利益。当然,也许最后拍出来的电影质量很高,导演和合作者事先也都有一定的默契并相互尊重,工作环境也比较理想,这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尽管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不过,这种协调的合作并不多见,就像质量高的电影也并不多见一样。”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能画出来这部分的 "知识点" 但我真的印象很深很深.... 至于整部小说的故事不在这里多叙述感想,给我的感觉就是把女主的性格、神情、語氣等等… 刻画描述到了极致!在看书的那一刻真的对这部改編电影导演的呈现方式产生非常大的好奇感,想知道演员选的如何 想知道电影与自己脑中出现的画面感是否相似... 莫拉维亚在书中写到 "我写这本书试图解决自己的问题,却没有意识到那恰恰是整个世纪的问题。" 之所以他的小说备受人们的喜爱大概就是作者对于这个时代下道德、风俗、社会问题等的审视,备受中国读者喜爱,被称为 "意大利鲁迅" 也大概是因为他曾多次造访中国,对于中国的社会及其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写出的作品也能够引发国人的思考。我是通过这本书才对这位大作家有了许多了解,佩服的是,他的第一本《冷漠的人》竟是在 22 岁时出版且轰动欧洲。 我会接着看他的每一部文学小说,对他,真的有种发现宝藏,相见恨晚的感觉。

      6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奈

      看到的是一种无奈!不只是男人才自私,贪婪,虚荣,好胜,软弱,…… 这种种的人性,也会体现在女人的心里,如果不是这样,他的妻子也不会离开他。人性总是双刃剑,既善良又邪恶,善良获得了幸福,邪恶摧残了爱情。因为他善良,她嫁给了他,因为她善良,他娶了她;因为他邪恶,她离开了他,因为她邪恶,他 “送走” 了她。然而,善良和邪恶同是一个人啊!这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无奈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不爱你更难过的是鄙视你

        跟我想象中的鄙视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一样的地方。就像是一个悬疑故事,不同的是找的不是杀人凶手,而是鄙视的原因。按照狗血剧的逻辑,我好几次都以为他的妻子和他的制片人发生了什么会被当场发现,结果都不是。直到后面男主躲在窗帘后看到制片人搂腰亲吻自己的妻子,妻子也看到了他,但妻子依然淡定自如,丝毫没有被抓到偷情的羞愧。看得头痛欲裂,可能跟我熬夜也想看完有关,作者沉浸式的心理描写代入感极强,心绪跟着男主不断的起伏,甚至一度因心理描写太过细腻使我痛苦到不能呼吸。故事情节不复杂,翻译成现在的故事就是,一个为了爱老婆去买房买车,要还房贷车贷的社畜,让妻子误以为他要为了利益把自己的老婆推给上司,然后妻子深深的鄙视伤害了他,但他不知道原因。妻子在无知无觉中离开了人世,直到最后也没能和妻子达成和解,再度得到妻子的尊重和爱。文学作品里必须有不能解开直说的矛盾,也有很多无法实现的遗憾。妻子到死也没有说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鄙视他,为什么鄙视他,就是一个黑箱。男主不断的猜,不断地剖析自己去寻找答案,在妻子的鄙视中鄙视自己,软弱的不愿面对现实。现实生活里,亲密关系双方尽量做到坦诚,“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说出来才有可能知道对方怎么想的,对方是否被误会了,对方是否无辜。最后想说的是,他们曾经那么相爱,最后却又那么惨烈。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美好的爱情都是相似的,破碎的爱情各有各的问题,是时候给自己一个审视内心的时刻。你是不是也曾经历过并不美好的爱情而长久难以治愈,感觉自己很难再心动了?很难开始一段亲密关系,也很难完全信任他人?在爱情中过于理性,害怕给出承诺?熊猫君相信每一个渴望重新相爱的人,每一个想爱却又不敢去爱的人,都可以从这本《鄙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作者的思绪表示敬意

            整个作品看下来,觉得很压抑,一路都是负面情感的倾泻,甚至就几个小时的阅读过程,想放弃都想了好多次。那么为什么读下来了呢,也许是看到了主人公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书中大多是对未说出的想法的描写,而且是一层又一层的想法,一篇又一篇的鸡毛蒜皮而又令人头大的想法,光是读下来都觉得收到了暴击,更别说是亲身经历了。我们是否都有这样的处境呢?求而不得,不得已改变自我去保护一些东西,却发现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自己一心要保护的东西在被保护人眼里一文不值,进而被摧毁殆尽。而自我又不甘心,不甘心没有保护住,也不甘心保护过。分明有那么多牢骚,等到真正让发表言论和想法时却推三阻四,抓不住重点,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自己一丝丝的情绪变化就又充满希望和绝望。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间真实小苦瓜

              部分贫贱夫妻的真实写照,因足够普通而具有代表性,个人认为,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七年之痒为什么 2 年就凑合不下去了。两个人的思维也不在一个层面,男主的性格看小说觉得不可思议,细想其实身边很多人都这样子,怕担责任,明明自己想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却打着为了别人的名义去做,并把这看作一种伟大的牺牲。女主陷在自我悲伤里,她可能更希望男人猜到她的心思。两个人奇迹般的让人看了觉得赶紧分开啊。还是尽量在婚前男女双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均力敌的资产吧,这样感情也能更纯粹持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既自私又虚伪还妄想的人怎么可能让人不鄙视

                自己老婆明确表示不愿意上别人的车,自己还故作大方的让老婆上别人的车,这里的大方是明显的故作姿态,是极致的虚伪。自己老婆被别人强吻都不敢冲上去,是货真价实活灵活现的懦夫。这种人给自己套上一万个理想主义的光环都掩盖不了内心的自私、虚伪、怯懦,无法不让别人鄙视,更别意想天开地想得到真爱。欲念太多,终究成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到底谁在鄙视谁?

                  看开头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书里的内容像极了大部分的婚姻家庭现状 。书中讲述 男主 里卡尔多的故事,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他爱自己的妻子,也被妻子所爱,但这种爱在开始后的时候像空气一样无法察觉。他的妻子埃米丽亚 温柔、漂亮,曾经是个打字员,想要一个家。在丈夫看下妻子在教育、智力或道德感方面与她丈夫相差甚远,后来丈夫 里卡尔多 接受了一份编剧的工作,与制片人第一次见面中,丈夫让妻子单独坐制片人的跑车,而自己坐着出租车跟在后面。妻子认为她的丈夫把她献给制片人,作为编剧交易的一部分。而明显制片人也对妻子有所冒犯,但丈夫却毫无察觉,还觉得妻子只是生性胆怯。丈夫和制片人天天见面,慢慢的丈夫才感觉到妻子的态度有所改变。丈夫为了摆脱困境,买了房子和车子。他以为妻子会高兴,毕竟他这么优秀又努力,而妻子只是一个文化素养不高做过打字员的女人。但是在他看来妻子似乎表现得很冷淡, 还决定他们应该分房睡,并在他不停地审问中承认她不再爱他了,实际上是鄙视他。丈夫百思不得其解,书中大段大段的内容描写了男主的心理分析和自我猜测,他认为妻子不爱他,开始鄙视他。夫妻之间在情感上再也无法沟通,剩下的只有争吵 。男主的内心世界描写丰富、细腻,但是依然能发现这个声称很爱妻子的男人,其实并没有在婚姻里留下太多爱的痕迹。他嫌弃妻子的出身,揣测她是因为钱才和自己一起。他什么也没有做,却处处埋怨妻子的不解风情。他记挂自己微不足道的 “牺牲”,无视妻子毫无怨言的付出和无数次妥协。我一直在期待男主最后怎么样自我拯救,找回妻子的爱,但是故事的结尾很悲伤,渴望妻子能够重新爱上自己的里卡尔多彻底失去了妻子,埃米丽亚最终成了制片人的情妇且在旅行途中死于意外。《鄙视》的整本小说是 里卡尔多 以男性视角来写的。故事有三面:他的,她的,和真相。读完小说,不禁会想,如果从埃米丽亚的女性视角来述说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版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鄙视:婚姻生活,如何折射人的精神世界?

                    听得最多的是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从身边观察到让爱情结束的,从来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来自爱人的猜忌、误会、自以为是,不理解等等。在《鄙视》这本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从感情的淡漠,闹到要分房睡。他们感情为什么从热情、爱慕变成了冷漠、鄙视呢?是某次不经意的将她推开。在一次与制作人巴蒂斯塔吃饭时,他强制要求男主要带自己的妻子出席,而饭后,还提议与妻子,两人单独坐一辆车先行离开。而男主独自乘出租车紧随其后,后来再见面时,妻子的脸上就魅力笑容。他们的关系,似乎也从那时开始有了变化。在小说中,大多是以对话、描写为主。在一刻,他们内心都在较劲。妻子想证明自己在丈夫心里的位置,要高于金钱、事业、地位这些,希望莫尔泰尼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拉回身边,可丈夫没有。这时候她的心里是失望,难过,却选择了妥协。而 “我” 对自己深爱的妻子进行描述时所带的那种天然的蔑视和贬低,实在是让人想象不到,这是怎样一份复杂的 “深爱” 情感。同时,他内心认定妻子是因为需要他提供一份稳定生活,急于逃离原生家庭,才嫁给他。更可悲的是他得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 妻子爱这个房子,多于爱自己;妻子因为这个房子,在一味地妥协、迁就自己…… 可后来又不爱自己了,又从不爱,变成了鄙视,变成了两个人不得不分开?男主人公莫尔泰尼说:“我渴望的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如果一切都回到原点,是否就可以重新相爱了呢?我只能说,他的态度是好的,但想法就过于异想天开,而行为更是令人发指。他开始试探自己的妻子,怀疑她,只是想找到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看明白,就这么完了

                      如果最后没有把女主写死,那可能还有点现实。写死那就是小说了。男主角可能不止最后的章节里出现幻觉,可能他一直都生活在自己布置的幻觉里。不过书里对于奥德赛的三种不同理解确实对应三种不同的人。我觉得导演对奥德赛的解读挺对,男主理解的奥德赛太崇高,伟大,理解不了。格局小了。这个男的确实不男人,睁眼看着被绿还不上,等啥呢?面子吗?解决个问题也磨磨唧唧,脑子里想千万遍,就是不开口,最后悲剧分手。😂20210810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茫茫大海用好指南针 夜行盯住北斗星

                        2021 年整本书阅读第 19 本你在感情生活中的快乐与否,对方有感知,有可能滞后。感情细腻,经济快速发展与情感误会交织。莫拉维亚笔下的里卡尔多,描绘的非常细腻,内心世界刻画细致入微。一针见血、淋漓尽致,骨缝瞬间分离之感觉。自始至终,没有女主的心路历程展现,没有深度沟通,直至末尾戛然而止,“她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死去的”。我们追求财富,如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坐在一列快速前进的高铁上,有形形色色不同的故事在发生。同坐一列快速行进的高铁,内心深处的想法决定不同的行为。警示:我们在期望、等待、努力向美好生活奋进的步伐中,让我们的物质与精神同步,财富与智慧匹配,开心工作,稳定收入,幸福美满家庭生活齐头并进。不要错失生活的美好。我们追求财富是为了相爱的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能偏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细致的描述了男性在关系中的依赖

                          一本 1954 年的老书了,从男人觉察到关系不亲密了开始讲。很多对他自己心理状态的描写,思考、想象、梦境、幻想。从结婚 2 年后,关系发生变化,感觉到艾米莉亚不再爱他了,聚焦这个问题,不断探索追问,试图再一次获得对方的尊重和爱。处理婚姻危机的反面教材,亲密关系中沟通的错误示范。是个悲剧,我喜欢看悲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妻子鄙视的丈夫如何自洽?

                            莫拉维亚的这本小说真的太好看了!一口气读完,没想到意大利的小说怎么贴近中国社会。通俗地说,是一本关于婚姻崩塌的小说,被妻子鄙视的丈夫如何自洽?更严重的是,这种鄙视是女人的武器,对男人最大的惩罚。丈夫也开始鄙视自己,但又无法真的面对自己。于是自我开始瓦解。好看就好看在这种内心的过程,什么也在于此。人怎么重建自己。小说虽然写于上世纪,(和《革命之路》同时期),但依然极具现实意义。能面对自我的人,才能获得爱的能力,进入更好的婚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这本小说,还真不能在没看完就下定义,我就犯了这个错我误以为是里卡尔多在利益关系的面前推开,可能正想艾米丽亚想的那样,不过小说结束她鄙视里卡尔多的态度也模糊不清,小说是根据里卡尔多的回忆,只凭借此对里卡尔多和艾米丽亚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进行判断也不可尽取,这毕竟是他人之言,但从作者的角度,他就是里卡尔多的化身,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就更值得寻味,我猜测他想表达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本想凭着自己的方式去闯荡,结果在资本主义的面前跌跌撞撞、体无完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长期侵染的思想,也就是艾米丽亚对丈夫的行为产生误会,或者说它们爱的不够深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像在看自己

                                为什么要相爱结婚呢,粗俗与鄙薄之人无法生活一辈子。选择一个陌生人一起生活一辈子是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和代价的,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电影小说里都是别人的故事,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只会更无常,我只想说,这种婚姻关系毫无意义,只有微妙的难堪和隐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敍述琐碎重复,缺乏因果关系的合理性。最后女主角粗暴简单的死亡安排,迴避进一步的讨论,让人感觉作者没有处理情节的能力。整个故事只有鄙视两个字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男女之间的奔溃总在一瞬间

                                    不能说喜欢,特别不怎么喜欢结局。夫妻之间是否可以坦诚相待?感觉这个问题其实是无解的,还是需要因人而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复杂的,当你决定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同一个人一直相处下去,其实就要做好面对复杂关系的勇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误会要怎么解开?如果我是男主,会怎么做?

                                      这本书读完已经快一个月了,但脑子里经常会浮现书中的情节,也时不时会把自己代入其中。今天把书评补上。看这部小说的时候非常压抑,因为当时刚看完《金阁寺》也是一部压抑的小说,加上自己生活中也遇到一个问题,所以当时情绪非常低落。小说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编剧为了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买房买车,不再为自己的理想工作,成了所谓的 “社畜”。可因为一个误会,妻子认为自己被丈夫因为利益出卖给了制片人,于是妻子鄙视丈夫,而丈夫却一直在猜测妻子鄙视的原因,直到妻子意外去世,他还是不知道原因。如果没有生活经历会觉得小说挺莫名其妙的,猜原因干嘛呢,直接问就好了。但其实在亲密关系中,很多夫妻都存在沟通问题,双方各自在自己 “推理” 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产生误会,一方不想解释,一方看不到真相,永远解不开!不过就这部小说而言,我觉得有点营销过度,其实个人并不认为它有多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鄙视》就是从一对普通的夫妇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影评人里卡尔多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怀疑有意将她献给制片人,并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视。“我为什么会被妻子鄙视” 的疑问贯穿全书,也构成了丈夫里卡尔多的心理描写,他感受到委屈、愤怒,不解,他猜测妻子的异样行为是什么意思。全书都是里卡尔多一个人的心理描写,但在他的叙事里,妻子从未表达过她的想法。鄙视的杀伤力如此之大,如果男人仍然只关注女人的身体,而不在意她的内心和灵魂,鄙视的故事仍重蹈覆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误解致命

                                          夫妻关系里最要命的是你很爱我,但你不懂我。更要命的是有一方问出:什么叫懂你?一下午读完一本小说,这是一个关于误解后悲伤的结局。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