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面客观真实,是史书的生命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无全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同样,任何组织、任何政党也都会犯错。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接受教训。幸运的是,大部分人还是能吃一堑长一智的,我们的党也是在困难和险阻面前不断地茁壮成长,并带领我们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本书的伟大,就在于勇敢地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写不足。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好看的魔幻小说也没有这本好看~强烈推荐

      如果 “明朝那些事” 都看了,这本升级版的 “革命那些事” 就更要看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点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这个火种点燃之前,无数的爱国者和革命者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尝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寻找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上又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让我们循着这个线索,来还原 20 世纪前期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火种代表的是希望,如同在黑暗洞穴里的一束光。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大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内部环境相交汇的结果。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中,上海外资和中资企业的工人纷纷罢工,声援学生,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黄浦江码头上,各国轮船满载着大批中国青年学子去日本、欧洲和美国留学。盲动、冲杀失败后,只有毛泽东深入农村山区,走出一条独创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才懂得怎样建立革命武装和根据地,怎样动员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怎样团结各阶层人士结成统一战线,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改变中国的命运。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与会代表 13 人: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两次出席。当年开会的人可能没想到,他们做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1927 年共产党走上武装斗争之路,开始了长达 22 年的艰辛路程。陈独秀半路放弃了,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为革命牺牲,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坚定理想信念,迎来胜利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亿万民众,指挥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天翻地覆的壮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大会会场一度遭到帝国主义的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本校为党立军事学校,故定名为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以校址位于广东黄埔岛上,亦称为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岛距广州约四十里,汽船一小时可到,周既约二十余里,林木葱茏,山峦起伏,南连虎门,为广州第二门户。长洲要塞在焉。前曾为广东陆军学校及海军学校旧址,但因年久失修,败瓦颓垣,荒烟蔓草。总理以其四面环水,隔绝城市,地当枢要,实为军事重地,便于兴学讲武,遂指定该岛为本校校址。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的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励志好书

            当我认真读完《火种》这本书,首先是对无数的革命前辈充满了敬意。感恩无数的革命前辈,没有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祈福他们在 “天上” 安好。今天的我们是无法想像当年的革命是有多么艰苦。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多为祖国为人民做点贡献。以下是我读本书的几点反思:汪精卫:从多本史料了解汪精卫舍身刺杀 “摄政王” 被抓后能做到视死如归。后来成为国民党核心成员,在与蒋介石的争夺中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后来汪精卫叛国。说明了蒋介石的领导水平可见一斑,反观毛泽东就知道为什么会是共产党胜利。这些还是值得我们做管理、做老板的思考的一件事情。同时从汪精卫身上也应该让我们吸取教训,一个人不应该贪欲心太重,人不能为了私欲无底线的堕落。当我读完这本书我还是非常敬佩 “陈独秀” 的,从共产党创始之一,到第一届共产党书记,再被 “瞿秋白” 他们赶下台。今天我们抛开 “历史对错观” 陈独秀下台以后依然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去拼搏,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尊敬。对比汪精卫、张国焘。。。。。。这些人,一个从 “神坛” 跌落的人还能坚守底线到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境界自己的。孙中山: 坚韧、专注、大爱、包容。。。。。。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革命而奋斗,经历的 11 次革命才成功, 就这一点就太值得我们学习了。10 次的打击有几个人能扛得住。还要想办法找人、想办法筹款、要获得大众的支持。革命真的是用心血一点一点换来的。为了革命,中山先生把大总统的位置拱手让给袁世凯,我们除了说大爱无私还能说什么。试想古今中外有几人会把用 11 次几乎舍掉性命得到的 拱手相让呐?更何况是国家的最高位置。为了革命,中山先生联合各个党派,允许其他党派人士在国民党内部担任要职,这样的心胸是无比宽阔的,值得我们景仰和歌颂的。毛泽东:这里我想讲一点,一个人领导不支持你,下属也集体反对你的时候,还能坚持自己的主义,坚强的走下去。这种煎熬真是太难了。人最煎熬的是孤独,面对领导和下属的集体反对,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动摇,这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心理压力。这就是成功,往往只有少数人能成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寻路~火种

              五四运动唤起了全民的爱国热情,一群革命青年脱颖而出,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懂得了联系广大群众,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也经历了幼年、青年和壮年,也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理论宣传到工人运动,从国共合作到武装斗争,谁都没有经验,挫折和牺牲远多于胜利。在血与火的实践中,共产党人摸索出了革命的方向和道路。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古田会议的经历,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太公跟着徐帅从沟里出来,大字不识一个,但毕竟见过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建国后回归乡里,塑造了无比宽松的家风。祖辈开始读书,在外求学,是那个世代正经的大学生,与太公相比,他成长的社会和精神资源是进步的思潮,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振奋,从秘书做起,他的整个世界便是党史、新闻联播和各式政府文件,以及挽起袖子与老乡做事的干劲。到了父辈,成长期正是那混乱的十年,劳动才是最光荣的,并不学习读书,工作后赶上时代巨变,虽一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一辈子无甚波澜,却有机会外出见世面,眼界大开,对于他们来说,成长的精神资源便是整个改革开放吹来的春风。到了我这一代,父母忙于工作,白天跟着外公婆,晚上会与父母同住(这点很关键),听的是《三国》《杨家将》《说岳》的故事,初识字读的就是外公的四大名著和党政读物,看的是连环画,家风宽厚,任我折腾,县城到京城、京城到世界,在 “成长为乐” 的核心价值观驱使下,正在为家族崛起筑造高台,我的精神资源有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先贤名臣,也有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薛定谔、费曼,还有当时叱咤风云的精英,但影响最大的是世事更迭造成的剧烈冲击,80 后可以说正是经历复利节点的一代,是最后一批亲身经历新旧世界的人。我的家正是国家建立和发展的缩影,好的未来正是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火种:不断播种,顽强生存!

                  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因为她是一个组织,能新陈代谢;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有坚定的信念,不断完善;批评与自我批评;牺牲精神。《自私的基因》,共产党就是一个基因,因为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牺牲让这个基因得以生存,不断壮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血有肉,才有得可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场景感很好。作者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写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优点也有缺点,还有现实挫折面前的奋斗与牺牲,苦难与成长。只有把历史人物,从涂了一层层油彩的偶像,还原为具体革命场景中的真人,我们才有得可学,更受启发,更受教育,更好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动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这本书文笔很好,不似那班文绉绉的语言。读起来有点像在课堂上听讲课一样的顺畅。本书思路清晰,选择材料详略得当,在适当的时候会引用历史文献或者亲历人的回忆录,从不同角度还原现场。本书关于重要事件会不厌详细的描述,比如在描述毛主席失权那段,就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对于不重要的事情,会做到恰当的取舍,足见作者对历史的敏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的意义在于提升共情能力

                        书的政治正确有点明显,但作为梳理从 “戊戌变法” 到 “古田会议” 的主要事件可以一读。探索一条从未走过的道路从来就是艰辛坎坷的,100 年前寻找中国的出路如此,百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抗疫情又何尝不是如此。最后,作者说 “看人看问题能全面,也就多了理解和宽容。” 在一言不合就拉黑的当下社会多么发人深省。愿能砥砺前行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火种

                          非常值得读的一本我们党的历史书,客观真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这本书,再看《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就能看懂了。

                            因为某种不可说的原因,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即使是夸赞,有些书里的内容也是不能说的。所以这本书从名称到内容,我们就都不提了。但这本刘统老师的书,我太推荐了。前一阵子不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火了吗?大家之所以喜欢看,不就是因为很多当年大家上学时只学了一些符号,而通过这部剧,知道了很多细节吗?那么这本书就更应该看一下。因为他把之前贺礼电影《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的故事,更为详细,更为紧凑的给你讲述了一遍。也许,在电影里,你只是看到了这个角色的名字,却不知道他是谁,他做过什么,后来怎么样了。比如在这也许可以提的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就是在《建党伟业》最开始时,反对陈其美的那个人,后来被张震演的蒋介石暗杀了的。还有我们上学时觉得奇怪的,为啥明明是北洋军阀都督的黎元洪,居然成为了武昌起义的首领。到底是咋回事。还有参加了我党一大会议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这些人后来怎么都走上了反动的道路。而当时真正的共产党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为啥没参加。还有很多我们上学时学过的一些符号化的名字。比如领导海陆丰的澎湃,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被叛徒出卖,我党最早一批武装暴动的领导人蔡和森,同样名留青史被叛徒出卖的女共产党员向警予。通过读这本书,这些符号化的名字会生动鲜活起来。还有很多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能提,你不知道哪个名字就引发敏感词了。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读读刘统老师的这本书。尤其是在这片大陆受我党领导的平民百姓们,更应该读读这本书。不写了,敏感词太多,怕发布不了。先这样。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阅读《火种》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慨,为什么我没有早几年,在更好的年纪读到这本书,那样的话,我就不会因为年少无知动摇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我们从小就经常听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说实话,对于这些斩钉截铁的口号,我常常简单地认为是宣传而已,就像每一段历史中永恒不变的对胜利者的歌颂。然而,细细读了《火种》之后,我惊讶地发现,那些斩钉截铁的口号,绝不是简单的对当权者的歌颂,而是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的,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火种》是一幅历史长卷,刘统老师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人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所进行的思考和努力,从慈禧到袁世凯,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对于苦苦求索这件事而言,那段历史已经足够长了,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仁人志士在思考国家的出路,人民的未来;他们不折不挠地用自己的方法实践着心中理想的道路,但最终,经历重重考验,凭借着强大生命力顽强生长,并挽救了中国革命,燃起燎原星火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后来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革命路线。循着革命的火种,这本书对中国近代史做了一次重新梳理,许多我们印象中的孤立事件,在这次梳理中都连贯成线,比如:二七大罢工使孙中山看到了共产党发动群众的能力,直接促成了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新三民主义;井冈山会师之后的一段时间,朱毛在磨合中认识对方,认识自我,又在一次次战斗中,反复验证了毛泽东那一套方法的正确。感谢又一堂不得不补的党史课,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共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建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目

                                历史中有好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党史著作

                                  真实客观,多角度,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当年革命之不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920 年 2 月,原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来到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今南昌路 100 弄 2 号),在这里重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发行。8 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倡导下个共产党组织。随后,他们在国内联络同仁朋友,建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 年 7 月 23 日,湖南青年毛泽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 12 人,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的客厅里讨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启了建党之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1、辛亥革命的问题在哪里?第一,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第二,没有充分地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第三,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核心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正是当时的先进分子在探索前进时吸取了辛亥革命的这几点教训。党成立的时候,党的一大的代表平均年龄是 28 岁,代表的党员只有五十多人,但是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所在,经过 28 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新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这几点可以说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东西。100 年过去了,这几点不但没有改变,还有很大发展。现在中央抓的许多事里面,一条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前进,用这个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在今天就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来武装大家。没有这一条,就没法谈其他。第二,要密切联系群众,到社会基层去,呼吸相通,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离开这一条,就违背党的宗旨,就什么都做不成。第三点,就是要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真正成为一个先进的、有执政能力的政党。一定要有共同的理想和严格的纪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核心力量。2、大革命失败时,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低潮,许多人认为共产党不行了,仿佛已陷入绝境。但它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仅把斗争顽强地坚持下去,并且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很快又重新掀起新的革命高潮。原因就在于:一是在这个党内和党的周围确实集中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他们所代表的方向是正确的;二是它能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学会应对极端复杂的环境,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三是它同人民群众已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把它战胜的。先驱者的探索是多么艰难!他们处在历史大变动的年代,周围的环境变化得那样快,许多陌生而复杂的问题突然提出来,等着要他们回答。许多问题在刚出现时还不那么清晰,它的发展前景中包含着许多难以捉摸的未知数,留给人思考的时间又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立刻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实在并不容易。一些在后人看来似乎十分明白的道理,先驱者却常要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能把它弄清。3、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必须同时研究国民党,而研究这个时期国民党的历史,也必须研究共产党,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只把眼光始终对着其中的一个方面,就难以对那段历史有全面的真实的了解。国民党仅仅吸收了列宁主义的组织技术,共产党则把列宁主义的组织技术和意识形态全都吸收了。但是,早期的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解还很机械,试图把苏联的革命经验不加改造地移植到中国来,结果就失败了,与国民党分裂,后来又丢掉了中央苏区根据地,被迫长征。之后没多久,抗战就爆发了,日本人打过来,占领了城市和交通线,下面农村地区的国民党统治多半都瓦解了,共产党却因为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而获得一种特殊的组织能力,有办法把沦陷区的敌后农村变成抗日根据地。为什么国共两党在沦陷区的表现会有这么大差别呢?因为它们的组织机制完全不同。一个组织要想能够存活和发展,有两个重要需求,一是组织目标的统一性,没有统一性,各个部分各自为战,很快就散架了;二是执行层面的效率性,没有效率性,在竞争当中很快也就输光了。就是有统一目标,有执行效率。国民党走的主要是外部控制路线,共产党走的主要是内部控制路线;面对组织任务,国民党员的反应是 “要我做”,共产党员的反应是 “我要做”。共产党的内部控制路线,是指它用一套理想信念由内及外地刷新组织成员的精神世界,让每一个微观的组织成员都对宏观的事业有一种信仰和忠诚。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为共产党提供了强大的组织效率,还给它提供了一种超级宏大的视野。 让共产党在面对少数民族问题和国际秩序问题的时候,都有了国民党根本打不开的脑洞,有了全新的处理办法。共产党对于世界秩序的理解,更是展开了一种国民党无法想象的大开大阖的世界主义格局。当然,共产党的国际秩序观也有一个逐渐演化、慢慢摸索的过程,从想象大于现实,到越来越接近现实,但是无论是在演化的哪个阶段,都有着超级宏大的视野和格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值得反复多次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血肉筑就新长城

                                          看中国的革命史,感觉就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那是我们看到了已经成为燎原之势的革命烈火,这是事后看历史。但是历史实际发生的进程却是,党在发展早期,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尝到了一个又一个失败。哪怕是现在看来的胜利,中间也有各种曲折和问题。当看到这些历史细节的时候,才感叹,在流血牺牲的实践中,共产党人摸索出了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中华民族的百年救亡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历尽艰难完成的。当年的革命青年,血气方刚,凭借一腔热血就干起来,对面血泪,对面这个被压迫的国家,面对千万穷苦大众,他们怀着一种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想想他们当年都那么年轻,如果不去当革命党,不去拿起枪杆,也可能是学者,是成功人士。”“历史就像一列奔腾向前的火车,途中不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杰出人物,他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起到了阶段性的作用。” 我们新的长城也是几代人用血肉筑成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