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9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玩物丧志者戒

    此书明末文震亨(文徵明之曾孙)作 12 卷,谈当年士大夫衣食住行方面,精致生活的贵族范,俗话讲 “三代出贵族”,经过几代的钟鸣鼎食的熏陶,欣赏水平才能老辣,生活品味才能精致典雅,看文章,闲看细品,处处透出简约的奢靡,如同真正的美食家应该是个瘦子,现在电视上那些肥头大耳的属于厨子。最可叹的是作者最后下场,国破家败,殉国而亡,本书最后提拔者为晚清南海伍氏,曾几何时,国变沧桑,所谓 “玉躞金题”,“奇花异卉” 着,仅供楚人一炬。呜呼!运无平而不陂,物无聚而不散。

      2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雅俗之界,确实难以区别

      《长物志》所代表的明代一脉美学,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删繁去奢。该书的精髓在于自然、素雅、低调,还有一点点教条。以第一卷《室庐》为例,书中详述了各种室内设计的细节。门要用木质,即使是石头门槛,也要用板扉。门环则要用古青铜,白铜黄铜一概不用。窗则要用纸糊,纱和篾席都不行。山斋引薜荔于墙,可是不如白墙雅致。太湖石做桥显得俗气,桥上置亭子也是忌讳。楼阁的样式要有定式,不能开阳台和搭卷蓬。天花板非官府不能用,前后厅堂不能以工字型相接。临水的亭台楼榭,可以用蓝绢和紫绢蔽日挡雪,白布幔则不适用。即便是王羲之来题字,一壁白墙就是最好的装饰。用瓦做成铜钱、梅花图案的,都应捣毁。厅堂的帘子用湘妃竹最佳,有花纹的都不好,至于有 “福山寿海” 字样的,那是什么玩意儿…… 读后感觉作者文震亨的眼界颇高,能入他法眼的惟有元人倪云林而已。《位置》一卷开篇说:“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 倪云林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洁癖的一个文人,明人顾元庆《云林遗事》说倪云林的清秘阁,“阁前置梧石,日令人洗拭,及苔藓盈庭,不留水迹,绿褥可坐。每遇坠叶,辄令童子以针缀杖头剌出之,不使点坏。” 这个典故名曰 “洗桐”,阁外如此洁净,阁内只有一几一榻,毫无人间气息。神骨俱冷,诚为确评。到了清朝,文震亨所提倡的简淡古雅、规行矩步的明式风格渐失拥趸,还是李渔那种花样翻新、与人方便的世俗情致易于模仿。比较《长物志》与《闲情偶寄》便能领略两者的差异。《长物志》文体简洁,师法古人;而《闲情偶寄》则言语啰嗦、别出心裁。前者全是判断,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者全是说明,沾沾自喜又面面俱到。若说《长物志》是士大夫的 “法律”,那么《闲情偶寄》则更接近小市民的 “教材”。凡间事物,俗固然不可耐,雅到极处,难以亲近,亦失可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物,本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则凡闲适玩好之事,自古就有雅俗之分,长物者,文公谓之 "入品",实乃雅人之致。《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长物志网站以文公所撰《长物志》为基础创建,重于鉴赏,志在汲古探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震亨的生活格调和趣味

          “公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所居香草垞,水木清华,房栊窈窕,阆阓中称名胜地。曾于西郊构碧浪园,南都置水嬉堂,皆位置精洁,人在画图。致仕归,于东郊水边林下,经营竹篱茅舍,未就而卒,今即其地为新阡矣。” 很厉害的是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有这么多时间玩儿园林设计诗书绘画最后还在大闸蟹的顶流阳澄湖畔隐居因清朝剃发令而绝食身亡真是一名有风骨的明朝老干部书本身可以看自己看兴趣的部份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观察视角和方式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琴令人寂你令人暖值得看看,品品,建议随《遵生八笺》同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物志

            一定是一种情感上的代入让作者居然对着此书吞声饮泣,他引用了孟尝君听雍门子鼓琴的典故,欢愉之人在琴声中感受到了国破家亡,这不正是作者其时所处的时代氛围吗?世事翻云覆雨,内外交困,末世的悲凉感在文人心中笼罩着,他们不知道历史走向何方,却隐约地预感到了大变局,在喧嚣的当下已经体会到天地变化的沧桑。作者以 “运无平而不陂,物无聚而不散” 哀叹文震亨的经历,有无奈,也有自我安慰,有对历史规律的总结,也有 “好物不牢” 的哀伤。历史的潮流最终将所有的人裹挟而去,不知道作者后来又经历了哪些沧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活美学范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OK

                挺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与计成所著《园冶》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长物志》中直接有关园艺的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另外七卷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看似与园林无关,但依古人之见,书画、器具、衣饰、品茗等也是园林生活、园林环境的一部分。书名 “长物”,取 “身外余物” 之意。文震亨在这部著作中表达了自己诗意生活的取向:远实用、近审美,藉此建立起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全部精神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明一代,文艺思潮以复古为主流,师古崇雅是明代文人一直延续的一个传统,在诗文领域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以复古为己任,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是对古朴风格的追求。文人士大夫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将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园林便成为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对园林风格的追求与诗文方面的追求相一致,即 “雅”,要显示出文人与庸众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人清赏

                      文震亨在文化传统的延续中描述园林之物,便免不了借鉴与沿袭,甚至是抄袭。计成的《园冶》、屠隆的《考槃余事》、王象晋《群芳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等便是他常用的参考之书。《香茗》完全抄袭自屠隆的《香笺》一文,屠隆说的是 “香之为用,其利最溥”,文震亨改为 “香茗之用”,后面的六个 “可以” 几乎照搬了屠隆对焚香乐趣的描写。为何抄袭?因为认同。谈玄论道、摹拓碑帖、弹琴唱和,这不正是文震亨、屠隆所代表的文人生活吗?不管是香,还是香茗,只是作为文人生活的背景而存在。与其说是在说香茗之用处,不如说在写文人生活之情状。一部《长物志》,不过是文人清赏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代凡尔赛

                        作者是文征明的曾孙,家世渊源,对于长物有如此之了解,也不足为奇,但能够将其如此详细记叙下来,却为古来稀有。原文不长,本书译注占了很大篇幅,但现代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阅读,感谢译注者和中华书局。今后若有图文结合版本,就更棒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卷儿花木。

                          古代的百科全书呀。写的很详细呀。吃喝穿用都有。真见多识广,罗胖跨年推荐书单,值得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刷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物志》的写作对象是幽人、旷士,而非普通大众。至为明显的便是文震亨园林建造及平常日用中的意趣追求:雅、古、隐。雅、古是评价的最终标准,隐是雅、古背后生活方式的选择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管是材料与样式,还是整体效果与局部结构,雅都是首要标准,不只注重外在装饰,更追求内在神韵。全书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 “雅”:雅洁、雅观、雅称、雅道、雅器、雅正、雅物、雅素、雅士、最雅、亦雅、更雅、为雅、不雅、甚雅、古雅、温雅、清雅、俱雅、精雅、近雅、高雅、娴雅,等等。自然、古朴、简洁为雅,所以门环 “得古青绿蝴蝶、兽面”,阶 “愈高愈古”,室庐 “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庭除 “自然古色”,花木 “必以虬枝古干”,琴 “历年既久,漆光退尽”,隐含的话语模式便是今不如古,今是俗,古是雅,旧制是古,古朴是雅,近制则不雅,不雅即俗,有明显的古今对立意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趣的文人

                                作者文震亨写这本书的理由 “担心时日流逝,后来人不知道小小闲事长物的滥觞,所以才写这部书”,体现出一种文人趣味。 王夫之《周易外传》谓:“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 正是在具体的器具上面渗透着人类对文明永恒的追求与探索。在文中处处能感受到明代文人对生活热爱的缩影,品位不只体现在琴棋书画,也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件上面。 全书十二卷,作者文震亨对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的喜好悉数记录下来,所写不是奇物、怪物,而是平常日用之物,虽追求至雅,却带有一种生活的情味。 本文非常主观,作者对 “雅” 有一种近乎矫情的追求,译著者 “处处可见文震亨对俗制的抵制,也处处见他对俗制的熟悉” 一语点破!这可能也是世世代代 “酸腐” 文人的缩影吧,无论如何通篇看来,文震亨还是得定位为一位 “非常有趣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运无平而不陂,物无聚而不散、有经历,有无奈,也有自我安慰,有对历史规律的总结,也有 “好物不牢” 的哀伤。历史的潮流最终将所有的人裹挟而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贵介风流 雅人深致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不只体现在生活日用中,更体现在我们的趣味与心灵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配上图片就完美了

                                      在漫长的岁月里,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及溶蚀,形成了千疮百孔的太湖石,印证着自然界的沧桑,也彰显着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美。唐白居易曾作《太湖石记》阐述太湖石的收藏、鉴赏,还有《太湖石》诗曰:“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风

                                        明代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相互推崇儒雅,至于评书品画、煮茶焚香、弹琴选石这些事情,无一不精,而当时的文人墨客也都工于鉴别,很擅长品题,玉制的器皿,珍珠装饰的盘子,在文坛光彩照耀,至于启美这本书,出类拔萃,应该可以流传下去。富贵风流,雅人深致,在这本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