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兵书

    为了研究最小作战单元看的这本书,粗略的浏览了一遍,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回望歷史 似乎人類只是忙於製造混亂

      當然 另一部分人是嘗試阻止混亂的不過 各有自己的家人 同時 各有自己的悲傷仿佛 各有自己的正確不過 似乎都無奈的錯了因為 殺害並不會令人心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戚继光的练兵书,能流传至今,也是奇迹。粗略翻翻,发现戚继光真的是训练奇才,纪律严明细致,兵法分解到位,傻瓜都能用好,难怪戚家军所向披靡,纵横无敌。但说起来也是律法相当严苛,各种都要斩首,感觉在部队里,死于纪律的概率玩大大高于死于战场。可能真的是军法必须以恐怖为底色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绩效新书读后感

          戚继光秉父命赴京办理袭职手续,两年后正式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管理本卫的屯田事务。闲暇之际,戚继光仍不忘刻苦攻读,他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曾写下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的诗句,展现出以报国保民为己任的高洁志向和非凡抱负。此时的明王朝武备废弛,外患不断。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蒙古鞑靼部俺答汗率部进犯,直逼北京城下。已经考中武举、正在京城参加会试的戚继光高度强调 “节制” 的作用。这是戚继光治军思想的核心,也是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精髓。书中形象比喻 “节制” 犹同 “竹之有节,节节而制之。故竹虽抽数丈之笋而直立不屈。故军士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举错不练兵结合起来考察。戚继光不仅提出了 “练将” 的主张,而且阐述了练兵与练将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必练将为重,而练兵次之。夫有得彀之将,而后有入彀之兵。练将譬如治本,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 认为练将比练兵更为重要,前者是治军的根本,后者只是治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练出精兵,唯有先练出良将。为此,他在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中专辟《练将》一篇,从品德、才略、识见、技艺等诸方面详细论述了担任将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强调将德的重要性,认为将帅最重要的品德在于 “正心术”,其次为 “立志向”,此外还有 “做好人油滑之徒,应首选乡野老实之人;不仅要看力气、形貌和武艺等方面,更要注重胆气。因为只有性格朴实、体格健壮而又具备胆气的人,才易训练成遵纪守令、勇敢善战的士兵。在选兵的方式上,必须要 “把选哨,哨选旗,旗选队,队选兵”,一级挑选一级,这样有助于彼此熟悉了解,上下团结,提高战斗力。关于编组部队,强调要灵活运用编制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过分拘泥于成规,要做到 “用法而不泥于法”。主张采取司、哨、旗、队的编制形式和序列,将队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以适应 “鸳鸯阵” 这一战斗队形的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手把手教你如何练兵,如何组织一群人,如何扎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使用各种兵器,如何行进,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奖惩的实用型兵书,细致入微,就像一部操作手册,逐条执行就可以像模像样。苟且红利,战场上比别人细致一点点,就有可能是生与死的区别。— 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戚继光出身将门,他的六世祖戚详在元末明初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阵亡,为表彰其功劳,朱元璋授予其子戚斌明威将军的爵位,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戚氏一族世代定居于登州。到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时,由于其才能出众,从卫指挥佥事一直擢升至都指挥使、神机营副将等职。戚继光从小在父亲的教导和家庭熏陶下,十分喜爱读书,不仅熟谙兵书战策,而且研习儒家典籍,这为他日后成为文武全才的一代 "儒将"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病重,17 岁的戚继光秉父命赴京办理袭职手续,两年后正式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管理本卫的屯田事务。闲暇之际,戚继光仍不忘刻苦攻读,他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曾写下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的诗句,展现出以报国保民为己任的高洁志向和非凡抱负。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