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9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面纯粹,一面斑驳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也很高,零散的游记散文,颁奖词就很让人感动 —— 熟知纸上的中国,但更加珍惜自己用脚丈量过的真实大地。他以行旅者的谦卑,印证着一种古老的沧桑、悠远的荒凉,而那些细碎的往事、陌生的见闻,不断闪现在一花一草、山河旧梦之中,又为文明写下了个人的刻度。身为普通人,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处在时代之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再一次跟着作者,在历史中看见具体的人。“把历史看作时间的长河,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关注历史里具体的人,倾听那些数千年前的遥远回响。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根据我们国家、民族本身的具体情况去做出抉择,所以每一步抉择都应该非常小心,而且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他们希望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就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帝王将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仍然被人关注,被人称颂,被人反复书写,但是普通人呢?历史、文化的发展背后是那些数以亿万计的普通人,但是我们的历史研究者对他们是轻视的,这书中补充了普通人的生活,恰好也是感动我吸引我的地方。值得一看,五颗星!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秘遥远的中亚

      很喜欢看和中亚相关的旅行游记,虽然这本书并不是全写中亚的。一般涉及中亚的游记都会提到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因为历史上这些地方或国家确实太有名了,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郭建龙的《丝绸之路大历史》,都写过与之相关的内容。中亚始终有一种神秘感,它离现在的文明世界似乎非常遥远,但其实在历史上又是那么的重要,是连接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通过游记,即使自己无法身临其境去感受,但是作者可以把他的所见所感写下来,传递给我们。有时候,这比单纯的踏上那片土地去亲眼看一看,意义更为重大。当今,中亚也是一个四战之地,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但是各方势力都想要染指这块地方。贫穷和落后笼罩着这块大地,但是,历史上的辉煌,又让我们不能忽视和遗忘这块大地。通过游记,可以获得一个切片,深入了解文化、宗教、经济、政治、技术是如何影响一个地区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着思考去旅行意义更大

        提到旅行感觉已经很遥远了,疫情开始后就没有很舒心的了。还好可以有游记这样的读物,能够跟着作者在文字中来一场想象的也是很好的。有很多游记都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而罗新老师这本书会更深入一些,其中透露出浓浓的历史味道。首先就是关于复活节岛,现在很多人只是去玩的,而罗新老师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感兴趣,这个岛可以说是一部人类史,也让我知道了这个岛并不是在强国的武器下灭亡的,而是强国登岛带来的瘟疫导致的,另外也带来了蝗虫,导致岛上森林面积减少。当然这本书中最重要就是与书名相同的这篇随笔,这是关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这趟旅行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读懂也是不容易的,还需要更多资料。这一篇与刘子超《失落的卫星》可以关联起来读,这也是读书的意义,相同的放在一起读收益会更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是北大历史学系教授罗新的最新文集。书中十篇文章写于过去十多年间,记录了他到访世界各地的踪迹,也包含与中亚、近东历史相关的读书心得。在这部书中,作者显示了他作为历史学家和旅行者的双重身份,他的文字自如沟通着这两种身份、两种笔墨,并将文学的热情和学者的智性熔炼为一体,完成了某种 “学者散文” 类型的典范书写。在这些文章中,书写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关经验的共有五篇。研究中古史的罗新由于不满于既有的汉语史料对内亚民族的有限记述,曾在四十岁的年纪上开始学习古突厥文,继而又学土耳其语,从而根据其他语种的史料重新审视内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乌兹别克斯坦的疆土曾是粟特人居住之处,也是花剌子模王朝、帖木儿帝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统治中心所在,在中亚历史上格外重要,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两座城市尤其耀眼,因此在罗新的旅行和考察中,这部分文字占比最大。悠久的、层层累加的历史,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令人迷醉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以及后来诸多旅行者的生动描绘,让罗新成为对于中亚土地 “有特别梦想的人” 之一。罗新曾在访谈中表示,从大都到上都的徒步经历,让他完成了从 “旅游者到旅行者” 的转变,而更加渐进的转变过程也显示在《月亮照在阿姆河上》这部书中。由于各篇章写作时间前后相距十余年,读者能从中追踪作者写作心境、情境的参差与递变。《初访乌兹别克斯坦散记》是作者第一次到访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的记录,其中展现的旅行经验相对而言比较散漫、粗浅,但充满鲜活生动的感性印象。但九年后写作的《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则是以阿姆河为线索,对相关历史遗迹的更为深入、绵密的探寻和讨论。写作时间更晚的《撒马尔罕桑皮纸》着眼于十分具体的话题:作者以桑皮纸这一物件和传播媒介为中心展开思考,详细记录了撒马尔罕的一家造纸作坊的创立和古老造纸技艺在当下复活的形态,并从这一现实情境入手,追溯了与怛逻斯战役有关的历史,探讨了造纸术是否经由怛逻斯战俘传至中亚的问题。不过,在寻觅历史的同时,这些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在于从学术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是思索当下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如何被建构的。尽管怛逻斯战俘向中亚传授造纸术一事并不一定符合历史真实,但凭借许多古代文献、现代人的游记和纸坊自己的表述,怛逻斯战俘和撒马尔罕纸之间的联系会在人们的心中变得越来越紧密。在记叙完参观纸坊的经历之后,作者把话题引向更为宏阔的层次,表述了他对历史建构和历史研究的看法:“时间之河虽连绵不绝,河中的波浪水珠却处在持续的分分合合中。讲述时间的故事,就是要在这一团混沌中找出秩序、意义和连续性。…… 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历史,无论是遥远的、切近的、古老的、眼前的,都处在持续的重组中,每一次重组既与过去有多重关联,又与眼下、与未来万缕千丝。” 作为一位资深的旅行文学读者,罗新自己的写作或多或少也受到许多经典旅行文学作品的影响,但他并没有直接模仿、应和这些西方旅行家的思路,而是保持着更加朴真、平实的文风,并以一个历史学家的敏锐眼光,时不时和前人的文本展开对话。他自如地引用并谈论万伯里的《中亚旅行记》、罗伯特・拜伦的《前往阿姆河之乡》、埃里克・纽比的《走过兴都库什山》等诸多著作。在提及这些名作时,他也连带勾勒出各个作者的写作风格、语境和他们不同的个人遭际。在罗新笔下,即使是阿姆河这样的自然景观,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罗伯特・拜伦和埃里克・纽比试图接近阿姆河努力宣告失败,这都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在罗新笔下,现在时的叙述和对史料、游记、传说的回溯紧密编织,又相互映照。不同时空和文本的层叠,令他的旅行经验更加厚实致密。正如罗新另一部新作《漫长的余生》所展示的那样,罗新不仅仅擅长书写风景、考辨史实,更善于讲述故事,描绘一个个具体人物的命运。他的《在印第安纳追寻丁韪良》这篇文章记录了他探寻教育家丁韪良家族故事的过程,着重讲述了丁韪良的成长、教育过程,和他决定来到中国的缘起及后来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是对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一书的评论,在有限的篇幅内,作者相当生动地讲述了斯图尔特充满艰险和传奇的旅行过程。罗新记录的一段段旅程洋溢着浓郁诗意,这种诗意恰恰不是来自单调、空泛的抒情,而是来自他深厚的学养、广博的阅读以及包纳不同知识、不同视野的疏通致远的眼光。跟随他的步伐,我们理解了看似遥远的地域和人群如何互动,共同形塑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面貌,例如知识和物产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以及丝路不同枢纽的毁弃与重生;我们发现了宏阔历史与当下世界、日常生活的隐微关联,例如一个平凡地名背后被遗忘的历史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离开成吉思山丘,我们到千马城参观、吃饭,然后去看沙漠边缘的卡拉吉克古城(Kalajik Kala),天黑前返回希瓦,看科学院考古所的文物陈列。真是紧张充实的一天。不过我得承认,从中午开始,我一直在想着成吉思山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新的新书

              从罗新的《从大都到上都》、《漫长的告别》,还有刚读完的《月亮照在阿姆河上》,都很棒!罗新的《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文字优美、中亚历史、人文考古,视野之广阔,知识之渊博,既有优美的风景,亦有历史的纵深,当真不愿意读完,不舍得读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北的西北

                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本书是很适合阅读的短篇文集,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部分,可惜是个悲剧结尾。得到上还没有《寻路阿富汗》,很想列为 2023 年度的阅读书目。今年读了读了好几本游记,最喜欢的是《中亚行纪》。一个西方女性游历中亚,真是一场奥德赛之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跟随历史学家去旅行,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790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一)旅游 - 户外探险《月亮照在阿姆河上》(334)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旅游的领域开始,选择户外探险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七本是《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北大历史教授罗新旅行随笔集。一个历史学家在十年间,跨越三个大洲、穿行数万公里的跋山涉海之路。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 “千年枣”? 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2、精彩内容:①你要后悔么当我乘坐的长途班车在浓雾里翻越无量山时,我还在想着那个前往沧源的河南小伙子。从谢绝他的提议开始,我一直在后悔。不过多年以后,我才理解这次错过的象征性意义:我总是错过一个又一个广历练、长见识的窗口。对于一个自少年时代就立志写作的人来说,这样的错过无疑是致命的,可以部分地解释我何以在青年时代就终止了作家梦。无论如何,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人,甚至写不出好的旅行作品。我旅行得并不多。当然多与少永远是相对的、比较而言的,声称或觉得自己旅行得不够多的,可能期待着将来有更多的远行,或是懊悔过去有机会时未能好好把握。对我来说,旅行得少倒没什么,写得少才是问题。②为你跋山涉海麦穗已经消失,黄白色的麦秸齐齐整整地立在地里,蓝蓝的天上浮动着几年来极难一见的白云。忽然想起来,我不记得自己留意过今年麦子的成熟,而在以前,看金黄麦穗在初夏的轻风中微微摇曳,总是会让那些温暖酸甜的往昔不期然地涌出记忆,润湿当下的生命。这个天又蓝、树又绿、连白玉兰都再次开放的初夏,在你还没来得及珍惜她的时候,便如八月草丛间的蜻蜓般一闪而过了。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一样,伊朗一些热爱古典文学的人越来越感受到现代文化对传统古典的威胁,于是行动起来,推广有关古典诗歌的教育,每周一次的读诗会就是这种行动的内容之一。老太太本人喜欢波斯古诗,她也请专家学者来主持读诗会。可以想象,每周的读诗会上,哈菲兹和鲁米他们会复活于这个拥挤喧闹的城市。在哈菲兹陵园里,除了到墓前拥挤的人群中站了一会儿,我就一直坐在荫凉处读哈菲兹,希冀着,在诗人的陵墓旁,这些出自伟大心灵的诗句或许会如清风一样吹拂到我的身上。很可能,那天下午我之所以会被那位设拉子的三弦塞塔尔音乐家所深深打动,就因为在我的幻想中,他用他那极具感染力的嗓音所歌唱的,都是哈菲兹那样美妙的诗句。③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月出东山,东山是云霄之上的帕米尔。开始只是一抹黄晕,模糊如深夜远处的街灯。我对后座的李肖说:月亮出来了。大家都朝暗影沉沉的左侧张望,那是帕米尔的方向。是月亮吗,不是山上的灯光吗?大家都在疑惑。公路在狮河(Shir-ab)谷地快速下行,东边的黄晕时隐时现,越来越高。车外已是黑夜,近在咫尺的河谷风景完全看不到,只有那遥远的、梦一般的、还藏身在崇山峻岭之后的月亮牵挂我的眼睛。自东而西的泽拉夫尚山脉在这里出现一条细细的裂缝,成为南北通行的捷径。公路在左,铁路在右,中间夹着一条自西南向东北流的小河,两边则是壁立高耸的悬崖。法浩特从大巴的后排来到我身边,指着前方说:这里也有一个铁门。他接着解释,这里是泽拉夫尚河与锡尔河的分水岭,也是粟特时代康国与曹国的分界线。的确,河道渐渐升高,峡谷越来越窄,古时一定是绝佳的天然关隘。他们在一座高山下用餐,那里有一所漂亮的房舍,用精美的砖石建造,室内纹饰甚多,色彩缤纷。此山高峻,一道峡谷贯通其间,宛若人工开辟,两侧山崖极高,谷底路面平缓。关口正中有一村子,村后高山矗立。此关名曰铁门,整个山脉再无其他关卡,因而这是守卫撒马尔罕的要地,正对着印度方向。帖木儿伯克从铁门获利甚巨,因来自印度的商人必经此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静下心来慢慢读的一本书

                      下面的书评不是我写的,是通义 app 上提供的。但这几段话正是我想说却又限于能力表达不出来的,尤其是书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贯穿始终的孤独感,一直在引起我的共鸣。    这本书值得静下心来慢慢读。“《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是一部由罗新教授撰写的旅行随笔集,它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旅行经历,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历史与现实交织下的复杂情感。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地理的探索,更是对个人内在世界的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孤独感尤为引人深思。罗新教授以学者的身份游历了多个文化交汇之地,从美国印第安纳州到遥远的复活节岛,从波斯的德黑兰到中亚古城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每一站旅程都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思想上的旅行。作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寻觅历史的踪迹,通过日常细节进入宏大历史的脉络之中,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转换过程给人以深深的启发。书中所呈现的孤独,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它来源于作者独自一人在陌生土地上的漫游,是对过往文明遗迹的凝视,也是对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逃离。这些经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同时激发起对于历史、文化乃至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罗新教授的文字充满诗意,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诗人。在他的笔下,阿姆河不再是地图上的一条线,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梦想的生命之河。月亮照亮的不仅是河面,更是照亮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在阅读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总之,《月亮照在阿姆河上》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籍,它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读者将在书中找到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那种即使身处繁华之中也能体会到的孤独之美。对于喜欢深度思考和探索未知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渊博就是好,旅游都比别人收获多

                        课堂上肯定也是好老师吧,复杂的历史事件可以掰开揉碎不慌不忙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舒坦!读到最后一篇,刚开个头,果断下单了本《寻路阿富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山川河流见证世事变迁

                          初识罗新教授是在探知读书会组织的线上探知共读沙龙 01 期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的记忆”,罗新教授的平和、宁静和娓娓道来,给人印象深刻。中亚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和文明发展复杂、纠葛、多舛,既吸引人去探索,又让人望而却步。罗新教授的散文集《月亮照在阿姆河上》系列丰富、情感充沛,又时而引起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虽然书中大量的细节性描述、考证和引用,作为门外汉不能充分理解和想象出画面,但依然能够透过作者的文字有依稀的碰触。希望有一天可以顺着这条文明发展线络走走看看,有所亲身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篇幅不长,内容较多,非常好读,我很喜欢,感觉值得推荐。作者对于每次旅程的写作都是有的放矢的,我能够顺利得沿着作者的文字对不同情景展开想象,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都给我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阅读完毕之后,感觉特别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有时候很羡慕那种可以走万里路写万卷书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拉普考古队发现的眼睛,一个完整,一个半残。完整的眼睛由两部分组成,外部是用白珊瑚雕成的椭圆形 “眼白”,中心刻出一个凹槽,放置用红色火山熔岩刻成的半球形眼珠。当拉普把这个完整的眼睛严丝合缝地嵌进一个摩艾石像深深的眼窝时,他和其他考古队员都惊呆了:原来石像都是有眼睛的,看上去是有生命的,老人们曾说石像是 “活着的祖先的脸”,原来真是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旁证是,岛上收集到的古代木雕人像的眼睛,同样使用嵌入物,不是白色的动物骨头,就是岛上随处可见的黑曜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学术性要强一些,没有相应知识积累的,读起来有些吃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罗老师应该把抓小龙虾那一篇放在最前面,不然上来就聊波斯文学真的劝退很多人哈哈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之后,若有所思待重头再看一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条河,一段历史

                                        解码河流,那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再一次相遇。作者带着重新编码的信息编辑成文字与我相遇,让本和我无关的人文历史穿透时间与空间与我相遇。一些可能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接触的信息与我相遇,打开的是一个时代生动的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人文

                                          一本充满风花雪月的书,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到达书中提到的国家与旅游景地。没有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许没有意图,就是漫无边际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写。去了那么多地方没什么烟火气,有的文字太哆嗦,不如多用点照片。描写最精彩的部分竟然是叙述别人书中的内容。有些地方过于细琐不知所云,有点儿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

                                            转发
                                            2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