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回忆录四部曲之台湾篇
作者如难民逃到台湾,离乡背井,靠一支笔,安生立命,本书记录作者从 49 年(26 岁)写到 77 年退休后赴美。台湾这段时间还没有解严,作者还心有余悸,很多事不能写透,但也可以了解 “自由时报” 等案背景。各派勾心斗角,官僚体系的文字审核,天下都差不多。知识分子喜欢清议,不接地气,所谓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回顾台湾近 70 年的发展路程,还是让人唏嘘。如今 “小蒋” 被人民怀念,也是他接地气,和他的同学一样埋头搞建设。现在的台湾通识教育已经竭力去 “中国” 化,鼎公也应叹息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6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看完这本书,预示着将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全部读完。掩卷沉思,在战乱年代,一个懵懂少年从躲避战争、上学、参军、被俘,最后退守台湾,直至退休的阶段,看书过程中也有些惊心动魄,但确实是真情流露。这本书主要是将台湾文学经历了反共文学、黄色文学、现代文学运动、乡土文学之争,台湾的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和三民主义文艺运动的变迁过程, 虽然是讲作者自身工作经历,但从中可以看到台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老百姓从读报栏、到节衣缩食买收音机,到电视机的普及;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由高压、特务、打击异己到七十年代的逐渐放开,从 “战时状态” 到反攻无望后扎根台湾建设台湾。并且书中还讲到了台湾的 “白色恐怖” 年代,作者与特务之间的事情读起来像是历历在目。书中写事、写人、写作者自己,唯独离不开的就是文学。在苦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不离不弃的陪伴,作者是幸运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