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教你看出问题本质的好书
这是一本教你找到问题实质的好书。作者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问题。很多时候,无法解决问题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底层逻辑。那如何才能够发现问题的底层逻辑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拆解问题。在作者看来,无问题不可拆解。人生目标可以通过拆解实现,简报可以通过拆解形成让听众满意的结构。这类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好多。我个人觉得,作者给出的思路都是非常有效的,我自己在阅读中,经常能够把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形成共鸣。在作者看来,看清世界的本质,找到人生价值是我们过好这一生的核心。而拆解问题能力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能力。大前研一在《再教育》这本书中谈到了终身教育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再教育。而本书恰好补上了这一块拼图。学习与成长,本质上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为。要想持续的学习与成长,由目标所激发出来学习动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拆解人生问题所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改变。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拆解的力量面对一个庞大的问题怎么办?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怎么办?抛开具体执行层面,一个问题的解决,大抵有一个基本的流程:遇到问题→理解问题→拆解及定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问题。这中间,理解问题是前提,拆解及定位问题是关键,提出解决方案是根本,总结问题是升华。01 遇到问题,先反问自己 “遇到的问题本质到底是什么?” 或者 “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步,找出问题的关切点。这里的关切点,是指提出问题人员的关切点,而不是解决问题人员自以为是的关切点。第二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尽可能确定出可以准确衡量的目标,避免模棱两可。第三步,要明确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源。只有在自己可调用资源范围的方案才是可行性方案。比如,遇到 “妈妈让你穿秋裤” 这个问题,穿秋裤是问题点,关心你是关切点,不要着凉是目标,你的爸爸或者外套是用来解决问题可以动用的资源。02 拆解及定位问题,就是把复杂或陌生的问题进行层层拆解,直到定义到 “元问题”。所谓 “元问题”,就是那些最本质、最细小的待解决的问题。但我认为,对不同的个体,不必刻意追求元问题本身的定义,只要拆解到自己能解决,或者能部分解决,或者知道自己可调用的资源范围内谁可以解决就好。所以,拆解及定位的目的,就是让问题不再庞杂、不再陌生,要么自己可解,要么知道怎样可解。比如,把 “找不到女朋友” 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自身层面,一个是外部层面;自身层面可以分为硬件层面、软件层面;硬件层面包括学历、工资、外貌、身高等。学历不够,努力升级;工作不多,抓紧挣钱;外貌不好,尝试整容;身高太低,鞋子来凑。只有拆成这样,才是具体可解的元问题。03 当然,拆解问题绝非如此简单,除了需要对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正确的思维工具,最典型的是把问题公式化。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着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公式是什么?” 如果,能把一个问题公式化,就找到了最好的拆解方式。比如:广告收入 = 展现量 × 点击率 × 每个点击的价格;单客经济的销售额 = 流量 x 转化率 x 客单价;营销 = 创造意外 + 聚焦传播源 + 强化记忆点;段子 = 铺垫 + 包袱;红酒的质量 = 冬季降水量 + 生长期温度 + 收获期降水量;婚姻的稳定程度 = 与(夫妻双方做爱的次数 — 吵架的次数)成正比;…… …… …… 这些现成的公式,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拆解和定位问题的思路。04 我们具体以 “卖煎饼” 为例,来一起看看公式化拆解问题的过程。问题:煎饼摊平均每个月到底能赚多少钱?第一级拆解:煎饼摊的月利润 = 每天卖出的煎饼数量 × 每套煎饼的价格 × 每月工作天数 - 煎饼运营一个月的总成本;第二级拆解:煎饼摊的日收入 = 每天卖出煎饼的数量 × 每套煎饼的价格。第三级拆解:每天卖出煎饼的数量 = 每小时卖出煎饼的数量 x 每天工作的小时数。第四级拆解:每小时卖出煎饼的数量,区分早晚生意较好时,与其它生意一般时。通过层层拆解,我们大抵可以估算出煎饼摊的收入。又比如,估算一个城市的地铁每日运客量。每日的运客量 = 地铁数量 × 每条地铁装载的人数;地铁数量 = 地铁线数 × 每条线同时运行的地铁数量 × 每辆地铁每天运行的次数;每条地铁装载的人数 = 每辆地铁的车厢数 × 每节车厢的核定人数 × 上座率。05 在拆解问题时,公式化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公式化。我们还可以使用假设驱动和构建问题树的方法来进行拆解。“假设驱动”,在应对复杂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之前,先做一个尽可能合理的假设。其本质与 “试错法”、“排除法” 有些类似,关键在于 “假设条件” 的设置。通过不断的假设,一步一步的优化,直到逼近问题的真相。“问题树”,又叫逻辑树、演绎树,通常就是一个树状结构,如思维导图。具体可分成五个小步骤:第一,找出问题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第二,确定导致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确定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第四,根据以上的因果关系画出问题树;第五,反复审查问题树。当然,最好的拆解是剩除法,而拆分是加减法。06 只要拆解,不得不提经典到不用阐述的麦肯锡 “MECE 法则”,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即:把所有的分类情况都包括在内,又没有逻辑上重复的地方。不断拆解,再庞大的问题总有一部分属于你,再陌生的问题总有一部分熟悉你。如此,这个问题才算真正属于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