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日将尽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尽力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没写作之前,石黑一雄的梦想是当个歌手,学吉他,学钢琴,给唱片公司寄小样,就像每一个怀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奋力追梦,勇敢向前。史蒂文斯走到人群熙攘的码头,坐在海边的长椅上看日落。他遇到一个陌生男人,他们谈起各自的往事,史蒂文斯泪流不止。那个男人告诉他,“人不能总是朝后看”,“你得学会享受你的人生”。日落时分的光景,尽然是美的。白日的喧嚣逐渐平息,草叶摇晃着余晖,淡漠的城市被明亮的光笼罩,似乎也变得温柔了些。透过百叶窗,注视着天色渐渐变浓,无法言喻的美便没过眼窝,滑入心底。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日将尽,何以是我?何以是我们?

      初春周末的暖阳打进窗台,窗外的油菜花铺了一地,我撕开一包咖啡豆,舀入碎豆器,十秒后咖啡粉缓缓散发油香,放入预热中的咖啡机,一杯醇香、油脂丰富的咖啡就这样成了,把咖啡端到书桌一角,翻开长篇小说《长日将尽》,“翻开书页” 的动作,变成回忆袅袅升起的序曲。“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这句话被亚马逊公司的创办人杰夫・贝佐斯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并身体力行。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大约在 2017 年,即刻被打动,当时距离贝佐斯成为世界首富还需两年时间,他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是《The Remains of the day》,正因此书,他辞去华尔街高薪工作,创办了亚马逊。之后他又贡献一条金句 “人们经常问我十年后什么会变,而我更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比如,更优惠的价格、更快的送货速度。” 由此把亚马逊建立在长期主义之上,成为极少数市值超万亿美金的公司。好奇心驱使我上网查找,发现简体中文版已断货,于是先买了台湾繁体竖排版《长日将尽》,作者石黑一雄,先凭此书拿了英语文学界最高奖 - 布克奖,获此奖的作品兼备思想性和趣味性,又获 2017 诺贝尔文学奖,双奖加重迫不及待想读的心情。读着引子部分,微感失望,故事发生在一战到二战期间,围绕英国顶级豪族达林顿勋爵的府邸内发生的大事小情展开,似乎距离日常遥远了些,加上繁体字读着不畅,暂且放下。碰巧新出了简体版,买来从头读,耐心读完引子部分,故事在男主角史蒂文斯外出旅行时对往昔的回忆中推进,特意提到一处偶遇的英格兰乡村美景,扩展到英格兰国土,“使我们的国土之美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的正在于它欠缺那种明显的戏剧性或者奇崛的壮观色彩。个中的关键就在于那种静穆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克制。就仿佛这片土地明知道自己的优美,知道自己的伟大,又感觉无须去彰显,去招摇。” 男主回忆的氤氲蔓延,从上一辈伟大的管家始谈何谓 “伟大”,男主认为,伟大以 “尊严” 为根,而 “尊严” 即 “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职业生命,全身心投入职业中,绝不会为外部事件所动摇,不管这些事件是何等出人意料、令人恐慌或惹人烦恼”,尊严不会凭空产生,即使卓越之辈也要持续付出艰辛才能获得。如何积累和展现呢?进一步描写,重大决议不是靠公开的国际会议,而依赖豪门巨族里隐匿的私下议程,而少数管家正因身处豪门、并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士绅们提供最佳服务而伟大。这一观点起初让人热血沸腾,却也隐隐埋下了令人不安的种子。回忆与现实交织,当男主听到阔别多年的已婚女同事肯顿小姐亲口承认曾爱慕自己时,一向压抑自己真实情感的男主说 “那一刻,我又何必隐瞒,自己的心都碎了。” 故事的结尾出现了一个扫地僧式的管家,从未浸染豪门巨族的风采,只担任过某个不知名家庭的小管家,却说出了一番耐人寻味的道理,“不该消极地沉溺于回忆无法自拔,要往前看,劳作一天,期待最迷人的黄昏落日,黄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 那一刻,男主赞同这位无名的退休管家,凝望码头,心静如水。男主已走到退休的边缘,职业巅峰时三十多位手下供他差遣,如今自己曾效力三十多年的庄园转手卖给了一位美国商人。也许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是,他表面极力推崇、潜意识却两次回避提及的达林顿勋爵,这位曾经真正的贵族绅士,为人谦和,全心投入,替一战后战败并被压榨殆尽的德国人着想,并为英国利益排除万难,在欧洲诸多国家的最高长官、思想家、作家、医生等精英之间牵线搭桥,到二战前却成为希特勒埋在英国的一枚最大的棋子而不自知。这是何等的悲剧?与好心办坏事的达林顿勋爵不同,屠杀犹太人的纳粹高级军官艾希曼在二战结束后被审判时,为己辩护说,自己只是恪尽职守执行程序。思考的浅薄让人细思极恐。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将艾希曼的行为称为 “平庸之恶”(banality of devil),更精准的翻译是 “恶的平庸性”,本意不是指平常的小奸小恶,也不是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透露的泛泛指责,而是特指 “不思考”(Thoughtlessness)、在没有明显作恶动机的状态下,却犯下了恶行。纳粹兴起的重要推手中,很多都是德国受过良好教育、有教养的 “受人尊敬的人。”《长日将尽》里的勋爵和 “伟大” 管家们,所表现的是否是 “精英之恶” 呢?读完这本美妙而引人深思的书,怅然若失,诸多一流人物都可能自以为是地犯下大错,普通人又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我不知明确的答案,也许,这是个无解的问题,答案一旦显而易见,易成无生命力的板结,阻塞和遮蔽变化中的可能性。与刽子手艾希曼同为纳粹军人的安东・施密特,是名普通士兵,尽力提供证件和交通工具帮犹太人逃走,被纳粹处决前写信给妻子,“亲爱的妻子…… 请原谅我,我只是作为一个人类来行事,我不想伤害别人。” 另一位弗朗兹・卢卡斯,是集中营里纳粹的军医,从党卫军的药房偷药品,从毒气室救出一些人,战后被送上审判纳粹的法庭,与艾希曼大言不惭为己辩护不同,卢卡斯医生认为自己有罪,无法从集中营的经历中平复自己。阿伦特对比后发现,如果一定要找绵延的羊肠小道作为求解线索的话,即 “忠实于自己”,做出独立判断的前提是,始终保持 “与自己相处、与自己交谈的倾向”。选择不作恶,不是为了服从纳粹之外的某条戒律,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作为杀人犯的自己,他们不愿意与这样一个自己共存,为此他们甘愿承受危险、乃至付出生命。独立判断的思想源头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身上就存在,他说 “宁愿自己遭受冤屈,也不愿行不义”,这样至少可以和自己和睦相处,不用滥规和套话自我欺骗,于是保全了人格完整。这是高标,也是底线。好的文学作品,重点不在提供确定答案,而在细节处,让人暂停脚步,理解别人的路,体验别人的心绪,读懂远近的世界,在慰藉中,在反思中,提供前行的内在动力,并描述或塑造更多的可能。甚至,它不提供任何动力,仅仅引读者陷入字里行间,过程本身即是馈赠。

        8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了所谓的事业成功,他早已失去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讲了一个人走到人生尽头才发现,为了所谓的事业成功,他早已失去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曲帝国衰落的挽歌,一场擦肩而过的爱情

          1956 年夏日,达林顿府的管家史蒂文森先生拥有了一次驾车旅行的机会。作为一名堪称伟大的管家,史蒂文森在达林顿府工作了三十多年,时间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府邸的主人达林顿勋爵地位显赫,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在他的府邸召开过好几次重大的国际会议,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局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能为一位道德高尚的绅士,一座处于历史车轴中心的豪宅服务,史蒂文森心满意足,深感自己站在了职业的顶端。达林顿勋爵去世以后,府邸卖给了美国商人达拉戴先生,只留下了包括史蒂文森在内的四位仆人。尽管史蒂文森经验丰富,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府上必须雇佣一位女管家来管理事务。这时,主人达拉戴先生提出可以提供汽油费用,让史蒂文森在乡间来一次旅行。加之,史蒂文森收到了当年一起工作的女管家肯顿小姐的来信,于是决定去探望肯顿小姐,叙叙旧,顺便邀请她回来工作。这就是 2017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长日将尽》的开篇。一个真正的英国管家,在二战过后的夏日,开着一辆古董福特车,在乡间旅行,回顾往事,缅怀岁月。英国乡间的风景静穆而优雅,史蒂文森在这种幽静中不断地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审视管家这个职业的标准。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体现在两次事件中。第一件事情发生在 1923 年。勋爵为了改变一战之后德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邀请了欧洲二十几位有名望、有影响力的人来达林顿府共商大事。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加之法国称霸欧洲的野心,德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受到了严厉的制裁,国内人民生活困难。勋爵一方面出自绅士的品德,一方面来自对挚友的怀念,希望能够通过斡旋来改变这种局面。迎接二十几位大人物以及他们的仆从,对于史蒂文森是一个挑战,但是他满心欢喜,能为勋爵这样的绅士服务,能站在国际事务的中心,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与史蒂文森息息相关的事情 —— 同样任职于这家府邸的父亲正身患重病,躺在阁楼上奄奄一息。一边是关系欧洲局势的国际会议,一边是病危的父亲,史蒂文森恪守了一个伟大管家的职责,守在会客厅中,照顾着来宾;留下肯顿小姐在父亲的病床前。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史蒂文森没有流露悲伤的情绪,反而引导前来给父亲看病的医生去照顾腿脚不舒服的法国贵宾。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冷血,但是作为管家二代,史蒂文森认为,这是父亲与自己都会选择的正确做法,这种克制、冷静、对于职责的坚守,是管家的尊严。第二件事,则与肯顿小姐有关。1936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达林顿勋爵在府邸促成了英国首相与德国驻英大使的秘密会晤,共同商讨英国国王访问德国事宜。希特勒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纳粹已经蔚然成势,但勋爵却被蒙蔽了双眼,以为自己在力促世界和平,却不知正在助纣为虐。勋爵的教子卡迪纳尔连夜赶来,想要说服勋爵,阻止双方见面,无果。他在醉酒中告诉史蒂文森,爵爷是个高尚的绅士,但现在的局势太复杂了,他根本管不了,反而成了为纳粹摇旗呐喊的马前卒。史蒂文森出于对勋爵的忠诚与信任,不为所动,依旧尽心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于此同时,肯顿小姐外出归来,告诉史蒂文森自己答应了旧友的求婚,两周之后要辞职、搬离此地。对于一起共事多年的两人来说,这是最后的试探与刺激,肯顿小姐在为两人的爱情做最后的努力。但史蒂文森只是礼节性地表示了祝贺,并一再强调,“具有全球意义的事件此时正在我们府内进行”,自己必须告退了。当史蒂文森去酒窖拿酒的时候,途径肯顿小姐的起居室,他肯定对方正在哭泣。他感觉自己在门前站了很久,其实只有短短几秒钟,然后离开了。这个画面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以至于二十年后还恍如昨日。肯顿小姐是个热情、开朗、生机勃勃的人,与史蒂文森的克制、冷静截然不同。在共事初期,两个人产生了诸多小矛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火苗也在不动声色地暗暗滋长。肯顿小姐不止一次做出过努力,史蒂文森却经常以管家的职责为借口,止步不前。在这个令人煎熬的夜晚,史蒂文森毫无疑问知道自己失去了肯顿小姐,但是他又一次在牺牲中获得了职业成就上的安慰 —— 自己再一次坚守了管家的尊严。在旅途的终点,时隔二十年,史蒂文森终于再次见到肯顿小姐,尽管双方内心都涌动着深厚的感情,但也不过像老友一样寒暄,回顾在达林顿府的过往生活。在了解了肯顿小姐的生活之后,史蒂文森知道,提出让她重回达林顿府工作的建议是不适合的。在雨中的车站,两人告别,不出意外,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感情从不外露的史蒂文森终于坦率了一次,“我又何必再遮遮掩掩,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返程前,史蒂文森在码头与路人聊天,对方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傍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对于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后期的史蒂文森来说,他的人生何尝不是处于傍晚阶段。史蒂文森一直认为,要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要选对主人。相对于父亲那一代看重主人的门第,他们这一代更注重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史蒂文森一直以作为达林顿府的管家而自豪,一来勋爵是位真正的绅士,二来勋爵门庭显赫,对于政局有着重大影响,为这样一位人物服务,自己间接地也是为全人类服务。但是,在这几天的旅途中,包括此前新主人在向客人介绍时,史蒂文森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曾为达林顿勋爵服务。尽管遮遮掩掩,我们还是窥见了原因:勋爵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位绅士,但他确实在二战前期成为了纳粹的帮凶,也确实遣散过家里的犹太女佣。也许他本意并非如此,但造成的结果却无法回避。二战之后,勋爵身败名裂,自杀身亡,曾经辉煌的达林顿府也不得不易主。当年牺牲了爱情的那一夜,史蒂文森认为那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时过境迁,却发现那是勋爵身败名裂的一夜。在收到肯顿小姐的信件时,史蒂文森不断重读,甚至能够背诵下来;肯顿小姐结婚二十年后,史蒂文森依旧坚持以小姐称呼她,而不是 “本恩太太”;在心中不断夸大肯顿小姐婚姻的不幸,认为她心怀重回达林顿府的强烈愿望…… 这一切无疑都说明,在内心深处,史蒂文森深爱对方。爱这么深厚,当初牺牲掉它,换来的却是一场对于世界和平造成危机的会面,那么,史蒂文森孜孜以求,牺牲一切所追求的职业成就又在哪里?石黑一雄说,他写作《长日将尽》的出发点是想书写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文中的主人公史蒂文森先生为了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牺牲了亲情、爱情,奉献了最好的年华,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坚信的东西一推即到,已然坍塌。史蒂文森不断回望过去的辉煌,又不断对过往遮遮掩掩,是因为他无法面对人生的黄昏。如果再联想到史蒂文森先生旅行的时间 ——1956 年的 7 月,就不得不和英国的现状联系起来。就在这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苏伊士地峡,是欧、亚、非三洲重要航道,自 1869 年凿通以来,就被英法两国所垄断,成为他们侵略埃及及中东的工具。为了夺回运河,英法两国发动了侵埃战争,但是二战的消耗,使得它们力不从心,反而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窘境。美国浑水摸鱼,实力大增,超越英法。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英国都以失败告终。持续了百年的日不落帝国正式瓦解,走向了黄昏。这也是全书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的原因。达林顿勋爵的府邸被新近崛起的美国商人购买,不也是一种侧面说明吗?对史蒂文森这样的管家来说,职业生涯也将走向黄昏。在经过旅途的漫长思考之后,史蒂文森终于说服自己去相信,傍晚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不应该再这么频繁地回顾往事了,而应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把剩余的人生尽量过好。小说出版几年之后,詹姆斯・伊沃里把其拍成了电影,石黑一雄亲自出任编剧,改名为《告别有情天》。一段时光逝去,一段爱情离去,帝国进入黄昏,真的是告别有情天。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了所谓的崇高理想,你抛弃了什么?

            买《长日将尽》这本书源于第一次读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不过两本书的风格完全不同。《长日将尽》是石黑一雄的早期作品,也是《告别有晴天》这部电影的原作。写作的陈述很有早期日本和早期英国人的味道,以第一人称进行陈述。以伟大的管家为理想的方式过活了半生,错过了和肯顿小姐的爱情,也错过了和父亲重构关系的亲情。以爵爷的理想为理想最终迷失了自我,唯一支撑史蒂文斯的是自我欺骗的信念。好在在见完肯顿小姐以后坐在公交椅上和隔壁的老管家谈话间隙他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傍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曲时代和爱情的挽歌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英国传统庄园管家的视觉展开,重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小说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职业生涯结合在一起,再现了一战和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英国庄园制度与管家职业的没落。当主人公在放下了亲情、错失了爱情后,毕其一生追求的完美的管家职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到了尽头。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告别有情天》由大名鼎鼎的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管家一角,也非常值得一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历史长河中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了所谓的理想抱负,史蒂文斯不但虚掷了自己的一生,还辜负了肯顿小姐的真情,使她的前半生尽付蹉跎,余生成为 “一片虚空”。对于肯顿小姐而言这又是何等的悲剧!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石黑一雄写的是内在的冲突而非外在的压力,他认为个人的疏离感源自自我的认同,来自内心深处,而非外部强加。为了实现自己成为伟大管家的理想和抱负,史蒂文斯不惜牺牲父子的亲情和男女间的爱情,以至于成为一个几乎压抑了一切正常情感、完全不近人情的工作机器。就在他自以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职业的终极价值以后,却才发现他借以实现目标和价值的这位伟大的绅士,其实却是纳粹的帮凶、民族的罪人,他最后竟羞于承认他曾是这位爵爷的管家。这是何等的悲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读第11本:虽长日将尽,但傍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整本书约 15 万字,篇幅不长,可就是在短短 4 个多小时的阅读时间里,石黑一雄把一战和二战的历史、达林顿勋爵府邸由盛极而转衰的变化、达林顿勋爵虽是品德高尚的绅士却最终沦落成纳粹的棋子和帮凶的悲剧、管家史蒂文斯为了成为 "伟大的管家" 牺牲了亲情和爱情但最后这个信念却因勋爵的悲剧而破灭的残酷,满满当当地全塞进了书中。很庆幸自己在读《长日将近》之前读了《远山淡影》,熟悉了石黑一雄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核心 ——"时间、记忆与自我欺骗" 后,便比较容易在叙述者因 "情感上的不愿和不忍直视" 导致的 "遮遮掩掩" 和 "自我欺骗" 的层层叠加的叙述中,抽丝剥茧并拼凑出令人痛苦的真相。这种痛苦之极,在读到 1936 年达林顿勋爵的教子指出这位一生都秉持着最高道义责任的绅士可能是 "希特勒先生在本国为他摇旗呐喊,助他实施其宣传诡计最为得力的一枚棋子" 时到达了顶峰。作为读者,当我亲眼看到史蒂文斯因爵爷的悲剧而造成他人生意义崩塌的时刻,真的不知道该做如何安慰,只得 "于心不忍" 地继续读下去。我不知道史蒂文斯是否最终能与自己和解,但在码头上,我想他应该跟我一样,有被长椅上的那个人宽慰到:"你得学会享受你的人生。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你已经做完了一天的工作……" 喜爱指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日留痕》延续了石黑一雄前两部小说反思战争的主题,通过一个英国管家的视角来展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生活。在作品中,石黑一雄以他一贯娴熟的零散回忆的手法展开故事。回忆是理解石黑一雄作品的最重要的关键词。《长日留痕》中,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超越了个人的回忆层面,延伸至更深刻的集体记忆层面、民族记忆层面。主人公不仅是在回忆中追述自己的一生,也在回忆中追寻自己的存在的文化记忆、身份记忆、甚至是隐藏在背后的历史记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书后的一点感悟,没有剧透。1,请把握当下,勇敢爱,勇敢表达自己的感情。全然恪尽职守的职业经历固然值得令人尊敬,但为了职业而牺牲几乎所有身边亲切温暖的感情,却又是令人遗憾。这辈子,请为自己忠诚,而不是某个完美的标签或完美的人设而活。2,对于那些已过去且抱有遗憾的往事,请坦然地接受和面对,继续自己的人生旅途。即便已至 "五十而知天命" 的年纪,傍晚也可以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3,付出的过程本身就是行动的意义。结果很重要,但你在做这件事时的感受何尝不也是弥足珍贵。请看到自己的付出,而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评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碎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变成石头

                        是我不会再看第二遍的书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不能蹉跎岁月,可不能辜负感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日尽,落日圆

                              一方面作者的叙事结构,像一幅山水画,远远近近深深浅浅,让人沉醉。另一方面,作者通过了人物的回忆,把人性的微妙和宏观的时代融合的很精妙。让人又抽离又反观现实,既让人唏嘘又带着治愈的警示。像掉入一面湖水的惬意,逐渐漂入海洋,又被人打捞起,躺在沙滩上,静静地回想过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完美细腻而又庄严的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英国管家的一生

                                  史蒂文斯坚定的坚守一生的信念,从一个尽职管家出发的一切立场,在突然意识到真相的虚无时,轰然倒塌。一生倔强不愿意承认的遗憾与后悔,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结局。或许这就是英国管家眼中的尊严与体面,但是它背离了人性与情感,当他从工作机器的角色中被迫抽离,回归现实,真实的认真的回忆自己的一生,剩下的只是一地碎片,一片虚无,是一切信仰与信念的颠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心灵的慰藉,石黑一雄,永远的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满篇都是遗憾

                                      代入现代人的视角,很难理解管家所做的种种。以及他真的是太克制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可慰藉之人聊以安慰

                                        1、与肯顿小姐车站送别那一幕最具情感张力,连带出史蒂文斯全篇回忆中的躲闪与自我欺骗,帮助读者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抽拔出来。2、抽拔出来瞬间体会到肯顿小姐来信中所提到的 “虚无” 更像是史蒂文斯自己的感受。3、取舍难分之际,要做一名勇士,却非绅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主人翁的职业是个管家,近似而且间接地接触世界,看似如此接近世界的大事,其实既是丝毫不懂,也不曾真正接近过,而为此已经奉献了他的全部,在最关键的那个夜晚,他先是在个人情感与个人崇高的事业之间做出了选择,然后继续在简单盲从相信和真正去辨别之间做出了第二个选择,那样的夜晚之后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