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叶先生的生平坎坷,但是她对诗词的热爱和坚毅的精神力量指引她一路前行。“弱德之美”,这个词是叶先生提出来的。“弱”,不是软弱。“弱德”,指的是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和持守,在最困难的时候,仍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叶先生正是靠这种精神支撑度过很多的艰难困苦。在最痛苦的时候,要有一个 “弱德之美”,要有持守,要守住自己。人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的,唯有 “灵” 可以带走。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寿命中,提升修炼自己内心的灵,这个灵,是在千难万劫的轮回中,唯一能够和你一起走的东西,所以,灵对于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叶先生不是佛教徒,但是叶先生的生活哲学已经包含了很多儒释道的理念。在叶先生的自述中有谈到 “很多东西都是生活给逼出来的”,是啊,就像这句诗:“逃禅不借隐为名”,不需要隐居到深山老林里去追求清高,我们可以身处在尘世之中做我要做的事情,内心却要永远保持我的一片清明,不被尘俗所沾染。我们得直面生活,在生活中 “修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要见天孙织锦成

      这篇短评的题目借用这首诗的一句话,同时也是第三章的标题。我是先看的《鞠水月在手》的电影,然后才看的书,书比电影还要精彩。电影只是浅尝辄止,而 “书” 才是真正的刻画出叶先生的风骨。第一次了解叶先生是在《感动中国》的节目里,我在研究颁奖晚会这类节目的制作方法,然后就看到了一个老学者,恰好是我喜欢的 “诗词” 领域的。对于这样的老学者,我的第一反应是 “她还活着吗”? 依稀记得当年查叶曼先生、南怀瑾先生还有尧宗颐先去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已经 “千古” 了,而且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也没有多少资料留下来,作为一个年轻人也只有 “望郢都而兴叹” 实在惋惜。知道消息后,马上去查资料,“咦!没写什么时候死的”,也就是说 “还活着”,这就说明了我终于终于找到了一个硕果仅存的老学者,于是我立刻去找她的课程资料,在哔哩哔哩找到了一大串课程,让我感动的不能自已,“终于可以听到顶级大师讲课了”,从此我就爱上了 “诗”,以至于我现在的第二项爱好 “文学”(第一项是主持),按照古典在《超级个体》所说的 “什么、知识、才干”,三个小圈子,我的才干恰好是 “对艺术的敏感力”(毕竟差点被性格逼成了精神病)。接下来,只差见过叶先生,当面感受她的 “学者之风” 是不是真的如一片古文所说的那样可以 “山高水长”。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人、美文、美品是我可以从叶先生身上直观的认知。可以把中国古诗词吟诵、品评、讲解到极致的女性所散发出的光晕是如此的温和且丰富。我第一次看到看到叶先生的照片已经是她 80 岁之后的样子了,原来美丽真的跟年龄是无关的。她的银发,脸上的皱纹无不透出一种含蓄地力量,那种包容的涵养,丰富的底蕴超越这世间一切的表达。我会反复观看叶老师的纪录片,和她之前上课的讲稿,也许在那刹那间可以看到叶先生从我身边经过,带着一种跟任何人都无关的恬淡从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识叶嘉莹先生的第一本书

          一段时间以来,叶先生的生命状态对我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 叶先生的作息安排 —— 叶先生每天早晨 6:30 左右起床,晚上两三点钟才休息,不过先生有午休的习惯,这样晚上会精力充沛一些,每次吃完午饭后是先生最自在、轻松的时候,她可能会看看电脑,看看报纸,然后才去休息。 ・先生做家务活非常干净利落,然后把节省出来的每一分秒用于读书学习。 - 叶先生的儿时家庭滋养 —— 家里永远都很安静,可以听到蝉鸣和蟋蟀叫,再有就是人的读书声了。 - 叶先生的人格特点 —— 先生既有古典的风雅,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广泛的兴趣爱好外,还有一颗非常年轻好奇的心,看新潮电影、画展、音乐会、文艺活动,也研究很多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 - 叶先生之,[弱德之美]—— 最痛苦的时候,对内不对女儿说。因为谢东山说过,“但恐儿辈觉,损此欢乐趣耳”,不以自己的痛苦来耽误孩子的快乐心情;・对外不对亲朋好友说,要有一个弱德之美,要有[持守],你要守住自己。・[持守],先生很有儒家精神,他说孔子是一个无所依傍的人,那时还没有什么宗教,他所靠的就是一个[道],叶老师解释这个道,便是持守,是安身立命之道。・[弱德]不是软弱,而是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和持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持。 - 叶先生生命的精微体 —— 先生,在她当下的生命过程中,活在了自己真我的阶段。她活着的每一天都将当下的快乐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 叶先生之,[诗]—— 先生一生与古典诗词结下不解之缘,诗,“有诸中而后形于外,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古诗词给予她生命的精华,让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么高的层次,她的痛苦都被诗词溶解了,她活在了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坐赏镜中人,于是乎做什么都是举重若轻的样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看了很多叶先生的公开课视频,很喜欢这种讲课的方式。相关的电影还没看,就想先找书看看看。大概就是一些叶先生的学生后辈和亲友的访谈集,可以对叶先生的生平和治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看了书评之后才知道书外还有这样的曲折,只可惜了叶先生的访谈素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先生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诗词拯救了她,她复活了诗词!书评就借用《感动中国》颁奖辞吧: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0.11.21 《掬水月在手》没有和上电影下线的节奏竟然还有书可以读早前有一个采访,主题叫做 “穿裙子的士” 从那里了解到叶先生的生平后来因为喜欢杜甫的《秋兴八首》读了叶先生的解析 448 个字的一组诗,30 万字的解析今早遇到这本书也体味一下先生的诗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诗人生

                  制作一部高水准的纪录片不易,通过此书了解一代大师叶嘉莹先生的风采。叶先生充满磨难的一生,勤奋的工作和研究,真诚的为人处世,温柔中透着倔强,独立中又有责任。做为一名女性,身处当今社会都觉得顾家与工作的不易,而叶先生在那个年代把工作和家庭都打理得很好,还能在古诗词上做出成就,实属不易,吾辈当自勉。看完这本书再好好看下电影ヽ (○^ ㉨ ^)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动

                    像是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也是一粒火种,点燃了内心对古诗词的喜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弱德之美。

                      人物传记的力量是什么呢?就像诗之于叶先生,是精神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叹:“独钓寒江雪”的叶嘉莹先生

                        我在南开上学的时候有幸听过叶先生吟诵,当时只知道叶先生被尊称为大家,但不理解吟诵的含义和叶先生本身的事迹。直到近日偶然看到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今日读完心中感慨万千。叶先生历经种种磨难后磨练出如此境界,她的生命已与古诗融为一体互相滋养,诗能度人,人也在度诗。我读到了生命力的绽放与隐忍之间的平衡。叶先生谈到 “弱德之美”,是去抹平愁苦,看淡,从小我走出来,将生命投入到所爱的事业中,“独钓寒江雪,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那种感觉。所谓风骨,大概如此。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者人生,润物绵长

                          红楼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玉有灵性,宝钗有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会做人,光是作诗的性格,不见容于世,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世界上不能缺少黛玉这样以生命作诗的人,否则一个社会是庸俗的社会,一个家是庸俗的国家。林黛玉虽然年纪轻轻就死了,但是她这种以生命作诗的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们的生活中才有了浪漫二字。- 吴军叶先生是当世作诗的女子,最早接触她是 2008 年读书时间,汤老师在课余给我们分享,也在我的心里种下一颗诗词的萌芽,能够体会品味创造那种美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时,总有一些焦虑感,但是读诗品词时可以带来一种穿越时间的宁静,获得一种绵远流长的滋养。叶嘉莹先生在诗词和古典文化教育上成果卓著,如果要教小孩子学习古诗词,作为家长自己不妨多读一读叶先生的作品,学习她的传授之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看过叶先生的书,但看完本书觉得叶先生和樊锦诗先生一样,都是择一生所爱,为之奉献一生的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引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坎坷人生,不屈意志!

                              向值得世人尊敬的,矢志不渝的中国文化传播者,人生平凡而非凡人生的叶嘉莹先生致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生风骨

                                追随 学习 向往 精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不懂诗,但读来也油然敬佩叶老其德、其贤、其坚忍不拔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叶嘉莹是哪位高能大德。坦白说,我即便读文言文的书,也多是看史记、资治通鉴之类,很少涉猎诗词歌赋领域。很偶然的机会下见到这本书,翻开最大的感受是宁静,可以静心。越读到后面,就越能感受到这种宁静是一个伟大高洁的灵魂带给我的。如果你喜欢诗词,我想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和我一样不通诗文,也大可不必担心看不懂,因为这本书不说这些,讲述的是一颗为了弘扬诗词文化而奉献终身的杰出人物。她的经历和德行,一样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