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育儿经典,让你重新认识孩子和自己
1⃣️引导孩子正面看待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化解。2⃣️挫折教育,孩子一同面对挫折。破除不必要的完美主义,缓解挫折之后的压力感。3⃣️自控力的培养≠延迟满足。父母需要主动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而不是纠结于 “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个问题。4⃣️主动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成果。5⃣️创造力与试错成长。要容许孩子犯错,避免灌输标准答案。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多把孩子置身于综合的教育环境里,通过合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6⃣️ 正面管教:用和善的态度直面孩子所处的问题,坚定孩子克服苦难、解决难题的信念,父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陪伴,给与鼓励,并相互尊重。7⃣️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指责孩子做不好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完整地演示过,并且陪同孩子共同完成并改善过。8⃣️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与孩子建立共情能力,换位思考,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与地位。
6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4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陈忻著.《养育的选择:13个育儿困惑解答给你一个科学教养观》【格式引文】陈忻著。养育的选择:13 个育儿困惑解答给你一个科学教养观。中信出版集团.2016:6.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uXWwcXfhR6cLwSq 笃信科学育儿的父母可能常常或者陷入一种 “书上明明说这么干有效,怎么到我家孩子就不管用呢” 的困惑,或者陷入一种 “书中说这个非常重要,我排除万难也要为孩子做到” 的无限焦虑中。所以,看一本育儿书是不是好书,我认为要看作者是用心、用感受在写,还是仅仅用知识、符号、逻辑在推理。跟人的相处也是如此。人是活生生的,灵活的,富有情感、动机和变化的个体,如果学了很多知识,却被知识绑架,看不见真实的孩子,就会出现书读得越多越焦虑的情况。不过好在还有这样的书 —— 既用心,又有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坚实的基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扫盲+启发+排雷这本书是从 Dr. 魏那边推荐过来的。花了很长时间,基本上是逐字阅读了一遍。刷新了我的很多育儿观念,也对我的育儿观念进行了扫盲。陈忻老师的绝大多数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其中有一些观念,是我一直在践行的,但是是属于无意识的行为,现在明白了因果关系,很开心。经过阅读文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和实验结论,很受启发,学习到了一些育儿的方式方法,这比仅仅只是观念上的认同又更进了一步。这本书为我今后在教育孩子方面排了雷。因为我目前的孩子还小,是学龄前儿童,陈忻老师分享的经历为我将来送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相当于进行了提前预习和做了思想准备,到时候我也不至于手忙脚乱。陈忻老师引用 13 个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关心的主题,分别围绕着主题进行了对于 “安全感”、“敏感期”、“自控力”、“早教”、“快乐教育”、“规矩”、“延迟满足”、“挫折教育” 等的详细讲述,还穿插着自己的育儿经历和一些案例,读起来非常顺畅,一点也不晦涩难懂。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陈忻老师在文中引用了非常多的文献资料,这让她的观点更加具有科学性,也让观点更加可信。可以看出她在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深入,知识储备非常扎实,她的育儿观念也不是片面的主观认知,这一点是让人觉得非常靠谱,值得信赖。说了这么多,得说一下这本书对我的意义。首先它算是我正儿八经的读完的第一本关于育儿的书籍,我非常认真的进行了阅读,做了 100 条笔记,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其次,不得不说我看到大概第 10 章左右就有一点觉得理论过多了,案例少了,方法少了,不知道是我阅读疲劳的原因还是作者把大部分功力花在了前面。我认为还可以再多讲一些方法,而不仅仅是理论的知识,这样可能会让读者更受启发。最后,我要感谢这本书,极大的缓解了我的育儿焦虑,帮助我建立了正确的育儿理念,也学到了一些好的育儿方法,作为一名女孩的父亲,我要向作者陈忻老师表示感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想将这本书的纸质版送给我的一些新任父母的朋友、同事,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科学育儿手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付出青春和热血,但是其乐无穷的求知之路“求知” 是个古老的话题。你遇到一个难题,或者你看到一个社会现象不理解,或者单纯就是对什么问题好奇,那你怎么办。传统的建议,是应该向老师请教,应该读书,还应该自己探索。求知的过程是漫长和永久的,你用一生的时间也探索不完。正所谓学无止境,求知,是一件上限可以无穷大的事情。但是现在已经有充分的条件,可以给求知设定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标准 —— 当前科学理解,是一线科学家穷尽人类目前所有的知识,对一个事物最好的判断。对科学家来说,它是新研究的出发点和讨论的基本线;对一般公众来说,它可能是认知的天花板。当前科学理解不一定就是对的,科学家和学者们还有各种争论,但是拥有这些思想。那么谁都不能用神神叨叨的东西忽悠我们,谁也不能用什么大词儿欺负我们,谁也别想在智力上碾压我们。比如说脑科学家主流的看法是六岁以前的孩子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玩儿,她要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怎么跟人打交道,各个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那么我觉得应该相信脑科学家的意见,而不是听邻居二大妈说让孩子背很多唐诗,认很多字,学习加减法。当前科学理解,就是此时此刻,我们关于这个问题所能得到的最好答案。知道了当前科学理解,我们对这个问题就可以算是 “知道” 了,就可以暂停探索,可以去做决定和采取行动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