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北大才子的说古论今

    刀尔登的杂文集《中国好人》,让我有意外之喜。在鲁迅和王小波之后还有刀尔登,实在是一桩幸事。刀尔登的说古论今酣畅淋漓,颇有些嬉笑怒骂的痛快,读来每有妙语契合 ,令人身心愉悦,仿佛积在心里想说又不好说的话都被他说了出来,从此大逆不道的罪名就被别人担了去。当然他论今仅有 5 篇,实际也算不得真正的今,论古则洋洋洒洒几十篇,把古代中国上至皇帝下至凡夫但凡有点名气的人都论了个遍,好人坏人的黑白图片全部点染一番,便成就了一群真实鲜活的人。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的就是一个快意

      转发一篇和菜头老師的文章:读《中国好人》刀尔登本名邱小刚,考河北省文科第一进入北大的时候,用的是这个名字。后来又叫三七,用这个名字混迹于中青论坛的青年话题。再后来干脆从石家庄的省报辞职出来,写字为生,这时候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名字就是刀尔登。自从图雅隐退,三七就被称为海内外中文论坛第一才子,这样的情形已经很多年了。现在三七变成了刀尔登,出了一本书,叫做《刀尔登读史 --- 中国好人》。凡读过刀尔登文字的人,都会承认他的中文功底扎实,四十年下来马步极稳。一部分人会一见倾心,从此终生都做了他的粉丝。也有一部分不顾而去,因为分明感觉到了某种来自文字上的威压,觉得自己的文字很寒碜。有人一见倾心,就可以知道刀尔登的中文有所传承,符合他们自小形成的中文审美。有人倍感威压,那是因为这种文字属于过去的趣味,和今人的喜好并不一致。我的评判标准又有不同,只看文本阅读时的流利程度。当刀尔登还叫三七的时候,他的文字虽然百转千回,但落脚处极干脆利索,富有中文传统的简洁之美。当刀尔登成为刀尔登的时候,一派名士风度,文字读起来就涩滞了许多,我读起来极为吃力,和看沈宏非专栏的感觉一样。这种中文当然也美,不过是民国时代的那种美法。在今天接续传承固然重要,但是沉溺于其中,即便能精气神完全贯通一致,终究也是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变成死了的文字。刀尔登有名士风度,却无法在文字里看出性欲来,又是一桩很奇怪的事情。力必多一去,文字就不食人间烟火,怎么读都觉得隔膜。又是摆弄历史,更显得冷冰冰了无生趣。其他人读了或许会觉得高山仰止,但是我更喜欢他当年在论坛上随手写的那些文字。下面是他在书里的一篇文字《家有小学生》,只有最后一句我觉得看得出一点昔日的影子。当然,我也相信,依然会有许多人看过这篇文章之后又心生仰慕,觉得惊为天人。家有小学生文刀尔登我家的三年级小学生下课回来,眉飞色舞地报告:“今天我们班选三好学生,有三个人选我哩。” 我心里想这样的傻瓜全国也不过四五个,居然有三个和你同班,也是一奇。但嘴里还是说:“好小子!这儿是四块钱,一块钱是给你的,三块钱是给他们的。” 恰好一个朋友在我家做客,看到这个情景,脸一下子就绿了。儿子又拿出一张考试卷,挣到两块钱。朋友的眼睛鼓了出来。然后儿子下楼去玩,走时带上垃圾袋,又赚了五角钱。这时,我的朋友已经快昏过去了。等小学生一离开,他喘出一口气,语无伦次地说:“你还不如把他送到孤儿院去。” 我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会儿。我承认我的教育方针未必得当,不过,我也不能接受他的办法。他的女儿是严格按照各种规范、守则、礼仪培养出来的,是远近闻名的小君子。有一次我到他家,小姑娘送上一盘水果,说:“先生吃大的,园园吃小的。” 我心里说:“哦,这个小伪君子。” 我也研究过新版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那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好,很全面。有些条目,如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我本来就没想起来,幸亏阅读了《规范》,才加到对儿子的教育内容中去。有些条目我知道怎么实现,如 “不逃学”,我可以用罚款的办法来促使他遵守;有些条目,会有别人用罚款的办法来促使他遵守,如 “不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经过朋友的劝说,现在我承认罚款不是好办法,应该讲道理,如有一条是 “在公共场所不拥挤,礼让他人”,对此我应该告诉他:“你想被踩死吗?” 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但确实有些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面的 “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合乎古训,我非常希望儿子能做到,可怎么实现呢?我给他看过《二十四孝图》,他对鲤鱼跃出的故事有些兴趣,却说别的人物 “变态”,我该怎么讲解?我的妻子感冒了,吃早饭时连打了四个喷嚏,儿子顿时乐不可支,我该批评他吗?而父母最大的难处,任何《守则》或《规范》里面都没写。我们,与许多父母一样,既希望孩子能是个好人,又希望他有好的前程。也就是说,既希望他是个正直的人,又希望他在社会中成功。而以现在的情形,或可以预见的将来看,这多少有些矛盾。上个月,儿子要我们 “买荔枝,多多的”。他一向不喜欢荔枝,我和妻子自然要问是怎么回事。原来,他的班主任要过生日,而几天前,她曾偶尔谈到最喜欢的水果是荔枝。我非常不喜欢让孩子做这种事,老师过生日而学生讨好,这种事让我厌恶。但我们应该怎么指导他?与此相类的事,以后还会有很多。成年人懂得分寸,懂得哪些事需要固守,哪些事可以通融,既可不失原则,也能保持人际关系的润滑,而孩子不可能理解这些。他一直不喜欢这位班主任,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要他什么也不送,那样直则直矣,危亦在其中也。我只好建议:“估计你的班主任会收到大量的荔枝,所以,你也许该送点别的,比如…… 一盒庆大霉素?” 这个主意没被采纳,最后他按照母亲的建议,送了一张卡片。既不想让他长成个骗子,又不想让他成为与别人格格不入的 “狷” 者。《老子》里面讲的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那是非常好的境界。不过但凡写进《老子》的,那肯定是做不到的事,何况对一个孩子!我觉得他学到了好多虚伪的东西,却不知如何纠正。纠正而不趋于另一端,是很难的事。我不反对儿子学一点虚伪之术,不过我想,对此他将来也许会有非常多的机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还是先学诚实比较好。前几天我看到他写的作文,叫《国庆游记》,里面有大量的溢美之词,无论是对路旁的风光,还是对他自己的幸福感。而他描写的那个地方,我简直就没去过。他洋洋洒洒地写:“拐过去我就看见了大瀑布,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我也看见过那个所谓的 “瀑布”,比我高一头,用来淋浴倒正好。而语文老师在这一行浓圈密点,批云:“贴切!” 我还能说什么?随他 “直下三千尺” 去吧。我承认我的一些教育办法也不怎么样,但我有时 “反着干” 的理由只是想让孩子知道,除了正规的教育,世界上还有各种见解、各种行为。也许这给三年级小学生出了太多的难题,所以我已经着手纠正自己,比如我不再给他 “工资” 和 “奖金”。而对他已经积攒起来的过多的资金,也开始陆续清理:我和他打扑克,把他的钱一点点赢回来。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言未尽,意已至

        借古喻今,算不得什么新奇之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本来就是今人表达见解的工具。有人食古不化,也有人化作一滩血水。各人有各人的用法,无非是拿来说自己的心事。刀师傅刀快,刀刀见血,直指人心。说的都是人性本质的那点真事,和仁义道德的课本说的不一样,但是人心里想的没有太大区别。人生无常,人性永恒。说真相,需要遮掩遮掩。刀师傅也做到了。意思到了就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短小精悍,入木三分。宛如通过一个个切片,一个个细胞,显影出中华传统、中华文化、中华历史中的某段真实细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何为好人,何为坏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价值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制度,宗教,伦理等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本书文笔及其有趣,把这些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用作者当今的价值观重新评价了,我们熟悉的坏人有没有那么坏?儒家史官怎么写的?帝王想要树立什么样的形象给百姓?或许才是这些好人和坏人留给我们的印象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好人史,好人是怎么死掉的

              闲书随便翻翻,借古讽今不是新鲜事儿。审查环境倒逼曲线救国,以历史人物纠现今 "中国好人" 之弊。历史人物最怕挖坟推敲,若这能让 "大人物" 稍稍畏惧,自是好事一桩。造神运动也显得徒劳无功了。对各大名官名臣名人尽批,不免觉得对人丧生信心。于是书末作者写道:处在历史的附录中,个人生活越发显得重要,尽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我唯一敢于贡献的建议,只是怎么才算过好,人见人殊,那么这唯一的建议也就空洞了。权钱誉之下的东西你瞅瞅,没啥兴趣的话咱这平淡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我们想更了解自己,读此书是不错的选择

                人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在于:会自动将自己划归到对自己有利的境遇。比如,从世俗的角度,大多数人都是 "不行" 的。因为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只能做一个物质匮乏的人。而物质匮乏,从来都是常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就有各种计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是计较的。我们会想当然地把问题归咎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对方的计较伤害了自己。自己则占据绝对优势。而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当我们说:大多数人都是 “不行” 的,几乎不会有人觉得是在说自己。而书中的很多深刻的话,甚至扎心的观点,就像一把把 “刀子”,不断刺向我们。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很难遇到这样的洞见,即使有,也很难有人会给自己讨麻烦而这样说。所以,读书是一次相遇,也是一个选择。选择接受什么,选择让自己变成什么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杂文

                  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以其独立的思考,异俗的评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历史个体凡人的一面,让这些个体更加真实和鲜活。然而在接受中华正统教育滋养的大众面前,多少会让人产生些许不适的感觉,不过出于猎奇的心理,又不得不承认,原本平静的神经被突然的惊动,这或许就是作者的内力,不知需要何等的修炼,方能在历史长河边,游走漫步,随手捡起石子瓦片,轻轻一掷,就能激起与众不同的思想涟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人好书

                      看完这本书有两个想法:第一再去多读书;第二置一本于案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人必读书

                        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讲道理的书。说起来,随笔、杂文因为天生的缺陷很难长久流传,但这本书的确当浮一大白。刀尔登纵横古今,上下翻飞,借三两古卷浇胸中块垒,提神醒脑。凡忠必愚、制造小人、彼此即是非、得天下者得民心…… 后记中的 “处在历史的附录中,个人生活越发显得重要,尽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我唯一敢于贡献的建议,只是怎么才算过好,人见人殊,那么这唯一的建议也就空洞了。而且那是给普通人的建议,不敢呈献于大君子之门的。” 可以说把心窝都掏给你了。总说读史明智,资治通鉴,但有几人能鉴往知今,资于治道?以这个标准来看,刀尔登此书可谓少有的现代人必读书。但读到后来,我反而更喜欢书前面那一小部分刀尔登说今,那是真性情的流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史之趣

                          读史之趣,就是:做一个现代人,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刀尔登作品

                            刀尔登的第一部历史随笔集,探讨了中国历史中的道德与人性问题。书中,刀尔登通过具体的历史个案,分析了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个人在历史中的处境,揭示了道德绑架和群体压迫的现象。他指出,中国历来以道德杀人、以忠压倒孝、以忠压倒仁的评价标准和认识视角是有问题的,强调 “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刀尔登对海瑞一类道德迫害狂式的人物深恶痛绝,认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中的 “坏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寂静处l独自默读。

                              慕名而来,电子书观略。想来还是得买本纸质书,独坐默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窥探千年之道

                                这本《中国好人》是杂文的形式,梳理了古今好多标签式的人物。道尔登通过对历史的梳扒,还原了人物更多的真实情况。通过讲述每个人物的选择、与他们时代的互动、还有众人的推波助澜,讲述了我们历史文化之道。本书总体感受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单一性。想象一下,如果一件事物几千年不曾发生大的变动,会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朽坏,或者像柏杨说的,是酱缸里的东西了。而中国文化这个酱缸竟如此的博大,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还有别的可能。这是读的刀尔登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七日谈》,写的非常诙谐幽默。借彼岸想象世界的访客之口,问了许多此岸世界的问题。看这本书还是挺有难度的,需要有许多历史的背景知识,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应该重读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王小波的犀利和黑色幽默,是我喜欢和敬佩的风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好人:刀尔登读史》读后感

                                    显然,读刀尔登的书是有门槛的。他,文字优雅,简洁通透,论人说事,点到为止,无不透露出他的文化底蕴。他,看似随意而实则字斟句酌,各种历史人物烂熟于心,各种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读完用时七个半小时,期间查了许多生字词,还有许多似懂非懂,飘飘然,晕乎乎,读到后记那只爱咬人的小猫,终于落下了地。取名中国好人,作者是想通过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身上发生的我们并不熟悉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好人不一定好,坏人不一定真的坏,历史永远是胜利者来书写,许多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正所谓:"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让我想起威尔・杜兰特的那句:“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胸怀锦绣,作者非俗人也,赞一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刀式批判还得搭配刀式幽默

                                        本书将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部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历史长河中捡出来,以作者的积累与查证讲述这颗石头的生平故事。书名《中国好人:刀尔登读史》,如果有机会和刀尔登品茶论道,我会想给他说:虽然我的学识还不足以评判谁谁谁是不是好人、那那那是不是件好事,但通过读这本书我有深刻的体会到时代对 “好人”“好事” 的定义和期许一直在变化,但人的本性或者反人性却始终走在那条熟悉的前人之路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学养,有古风,认得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