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负者的悲剧&人文主义者的世界

    1⃣️ 莎士比亚的作品每一部都可以打 5 分。不仅是因为,他极大的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和惯用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我们处于英语世界之外的其他国家,也深受他的影响。2⃣️ 人性的弱点说到吝啬鬼,马上能想起来夏洛克,说到被甜言蜜语所迷惑,谁能忘记李尔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李尔王就把权力和财富分给了,两个口口声声说最爱他的女儿。极端的自负,也是他悲剧的开始。3⃣️ 他的身边不乏忠臣良将那善良忠实的坎特,被他驱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嬉笑怒骂的傻子,却如此清醒,将世间的真理都告诉他。只是当局者迷,当自负者,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时候,根本听不见别人的劝说。4⃣️ 以至于被流放、被伤害痛苦和懊悔充斥了他的内心,但人的一生,总是这样,没有到最后一步,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故事的悲剧,在于,那真正爱你的人,却被你害死了。5⃣️ 戏剧中不乏几位精彩的配角私生子爱德蒙机关算尽,他的哥哥善良正直的埃德加,还有有眼无珠的他们的父亲。以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仆役们。每一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就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伟大之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看到人文主义之光。

      3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行动胜过语言

      李尔王是莎翁笔下一个典型的昏聩国王的形象。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容易昏聩?年老,长期位高权重,喜听花言巧语,刚愎自用不知反省。李尔王恰巧这些毛病都有,所以,他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如果莎翁穿越到现在,一定会喜欢那句有名的鸡汤: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人们从来都是赞美母爱无私、父爱如山。说明父爱从来不是无私的,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条件。父爱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和世俗的荣光。所以,李尔王对小女的无情并非极端的个例,在世俗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    几百年来,李尔王的故事不断在上演,从来没有落下帷幕。看清自己、看透他人,从来都是难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能识破他人的谎言,至少应该有自知之明。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注定,我们人人都是悲剧的“李尔王”!逃不开,也躲不掉……

        注定,我们人人都是悲剧的李尔王!逃不开,也躲不掉。人性的弱点,站在局外,人人皆惧;身在局内,则人人皆具。逃不开,也躲不掉。莎翁悲剧的力量源泉即在于此,它其实并不在莎翁悲剧表面的字里行间,而是深植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文字、语言,只是催化剂、导火索,之所以让读过莎翁悲剧的我们刻骨铭心,是因为它激发了我们底层的共鸣共振。人人心灵深处的那些弱、那些堕、那些贪嗔痴妄,都是一枚枚的核弹。若不被现实所诱惑、失控、以至引爆,而炸的我们粉身碎骨,就是被像莎翁笔下这样 “若天使的羽翼般的天籁之音” 所煽动、共情、以至警醒,而敦促我们去直面、去战斗、直至最后的觉悟(亦或称之为 “胜利”(外人视角的 “胜利”),因为那时,我们或已无所谓胜负,剩下的只有释然和从容了)。逃不开,也躲不掉。“逃不开,也躲不掉” 的事情,在现实中,只有两种应对方式:被动经历所有,若李尔王、他的大女儿二女儿、埃德蒙…… 终至…… 或者有幸开悟、但已万籁俱寂、唯剩孤独的死去,或者狡邪狰狞、不知所以的迈向坟墓,或者恐惧如煎、逝前忏悔的坠入地狱;主动直面所有,若李尔王的忠实的大臣肯特(好像在这部剧里也没有别人了,至少我没有想到)…… 终至…… 欣然、坦然、坚定的背负所有,迈入天堂。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迈的王,耳朵生了个脓疮

          古往今来,李尔估计是 “甜言蜜语” 最大的受害者。先前提到的丁春秋不过是一人身死而已,也没啥他惦记的人陪葬。 可李尔,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不仅看清了两个女儿的真面目,还遭到威严的挑战,沦落到在茅屋中躲避风雨。从天上掉到地下是什么感觉?我没这样摔过。但我想大概就是李尔这种感觉。 命运还没放过他。又让他看到了小女儿考狄利娅的真心 —— 为他,不顾一切向两个姐姐宣战。 最后只留下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躺在李尔的怀中。然而那份热忱,真心,如今的李尔又如何消受得了? 曾经拥有的一切尽皆失去;从前甜言蜜语的尽皆獠牙毕露;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警惕站在高处时的甜言蜜语。倘若你对自己有所认识,又何必听他人虚妄之词?恰恰是那些迎头冷水,让你更加清醒,脚步沉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作为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将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彻的表达出来,同时更关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一点沟通,少一点猜忌

              终于看完如雷贯耳的《李尔王》。哲学家从中体味无法掌控人生的悲剧,作家从中吸取善于情感宣泄的写作养料,诗人为他的韵律陶醉。而我,准备上沟通课的小白,为其悲惨人物的不善沟通而叹息。如果善良的三女儿也可以口吐莲花,在第一轮口头比爱父时不败下阵来;如果李尔王对三个女儿的测试,多加几个实操项目,让所说与所做对照;如果衷心的公爵可以把大儿子叫来,当面问问情况;如果… 正直与善良的人不能轻视沟通,那怕他大权在握。因为不善于、不屑于沟通,总会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性

                沙翁对人性的理解超前!他是非常成熟的现实主义者,但他活成了世人眼中理想主义者的模样!收获满满,记住一点有奶便是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剧果然更有力量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前总误以为莎翁的戏剧是古板的,无趣的。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些奇怪的想法,难道是因为莎士比亚是英国人?这几天读了《李尔王》,才发现我差点儿错过了那么生动有力量的语言,那么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还有如此富含哲理的思考。以后要多多阅读,不看原文,不做误判,刻板印象禁锢思想。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