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7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若无概念,经验则无从表达

    看完了这本《她厌男,她是我女友》 让我想到了前几天在 B 站上看到这样一则情景剧小视频:一男子跟女友打电话,他只想聊一些 “平凡的话题”:「午餐吃什么、公司的人怎样和一些生活趣事」,而从他女友嘴里听到的是各种社会新闻:「非法入侵女生宿舍的男大学生强奸未遂,因告发男领导性骚扰而被公司辞退的女实习生,文艺圈的 me too 运动……」而他的反应是:「总之刚刚你说的新闻事件,你太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去看整个事件了,也许实际情形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吗?不能听信单方面说辞,以后说不定会打脸,发现是诬告。我们先静观事情发展,你说好吗?」电话那头女友听完,立刻挂了电话。这一段视频,关连到前一段时间我的 QQ 群在讨论的史航事件,具体的内容就不在这赘述了,主要讨论的重点在于所谓的事件反转。「就是微博上史航后来晒出来的聊天记录啊!那明显就是在互相调情,不是吗?为什么觉得被骚扰了,还要继续跟他见面,还说什么要约他一起运动呢?为什么当时不觉得是性骚扰,现在却要站出来说是性骚扰?」当时群里就这问题,讨论近半小时,超过 2000 + 发言。 接下来就是我要藉地方分享一个女性网友的看法,我觉得她分析得相当精辟。『首先,在一段权力不平等的关系里,这种不平等不仅仅存在于上下级,而且存在于个体经验的差异。很显然混迹文艺圈多年,并且掌握资源的史航,和籍籍无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女孩们,是权力不平等的关系。而这种权力上的不平等,“同意” 很可能不是一种选择项,而更象是一种不得不的。其次,为什么女孩们还要回应他,甚至还在微信的聊天记录里说下次还要跟他见面?因为我们传统教育下的女孩,他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们要听老师话,要乖,要讨人喜欢,要跟所有人搞好关系。我们礼貌地回应着对方,甚至不敢直接拒绝,我们努力维持着关系的体面,甚至还妄想让把我们当成猎物的混蛋可以把我们当人看。我们从小就被警告:「不要太敏感」、「都只是在开玩笑」、「你怎么那么不识逗」,所以我们屏蔽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不适和恶心,努力假装一切都正常,然后继续回复对方。关于「为什么以前不觉得是性骚扰,现在却觉得了?」这个问题,我想在上野千鹤子的那本《厌女》中关于性骚扰的这个部分说得很明确。这件事情关系到对女性经验的命名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从前这种定义权掌握在男性手中,他们会说这些只是在「开玩笑」、「闹着玩」、「就是普通的夫妻吵架和摩擦」,而现在我们知道女性真正在经历些什么,我们知道她在经历「性骚扰」,她身上留下的伤痕不是「夫妻吵架」而是「家庭暴力」。上野千鹤子说过:「若无概念,经验则无从表达。正是因为有了概念,女性才能回溯过去,将自己的经验重新定义 — 那时的郁闷不快,原来就是’性骚扰’啊!」所以不是从前我们不说,而是从前我们根本找不到语言来说明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它显然不是「闹着玩」也不是「开玩笑」,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不舒服,我们在职场一次次被骚扰,甚至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我们的工作热情被抹杀,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夜晚失眠,甚至想要辞职、自杀。这些经历都不是在「开玩笑」。所以你问我怎么看这些「反转」,我告诉你这里没有反转,只有血淋淋的女性困境。没有什么诬告,只有压抑了很多年的愤怒。在如今的女性主义前辈们的奋力努力下,我们终于创造出了可以讲出自身经历,被一小部分人支持,而不是被荡妇羞辱、被污名的环境,所以我们当中终于有人开口了,仅此而已。从前不讲不是因为不存在,而是因为根本没有讲述的出口和出路。』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看的书,却不太好定义是什么类型

      上班摸鱼一个多小时看完,像小说一般有趣。以一个恋爱故事作为基调,讨论了男女双方视角下,对异性几乎本能的很多论调。同时,故事中也充斥着男女交往之中,价值取向的差异,一些偏执而又不自知的态度,视角转换之间,能让读者更清晰的理解现代女性遭遇的困境,当代男性在某些方面的自以为是。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在文中既可以褒义也可以贬义,通过叙事,在一来一回拉扯之间,清晰的表达了女性主义的内核。反正书真的很好看,有趣有料有深度,还能当恋爱手册来看,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滤镜来看都有新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行

        不错,还行,我就是想着加油一下,可以的,我希望你能加油一点,行吗?小朋友的书友们,我一连说了四遍了,还没吗?得到更能速度有点慢,这样子我每个每一个都要评一星的书喽。都最好快一点,不然我真的要平了。速度加快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直男(韩男)的角度书写的犹如 “青春偶像剧” 般的恋爱故事,很浅显易读,故事中离不开那些 “女性困境” 的铺垫,突然间就联想到了身边的女性主义者,我国环境没有韩国那么极端吧?不过她们的愤怒是相同且不容忽视的,只希望人们能多一个视角就好,这一点点的改变是否能让一部分人思考自己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气读完,可以看到男性的视角,以及女性的困境,有思想的碰撞,和开放式的结尾,还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看的女性主义之书

              没有纯粹的说理,以男性为第一视角展开亲密关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每一件看似合理的举动都踩在女性主义者的雷区,不是女性疯了,是她们觉醒了,觉醒的代价是 “三十多岁女性主义者的恋爱是一条丧尸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十多岁的恋爱丧尸路

                可是我的约会对象说不定会对我施以约会暴力的恐惧;提分手时,也许对方会杀害我和我的家人的恐惧;背地里进行着我不知道的性交易,害我感染性病的恐惧;倘若不小心怀孕,我必须一个人承受非法堕胎的恐惧;在我面前体贴、多情地笑着的男人,一转身在私密聊天室里笑嘻嘻地散播其他女性的偷拍视频的恐惧;也许我就是被偷拍的当事人的恐惧…… 各位男性感觉得到吗?感觉得到每天像被父权制和性客体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鞭打的痛苦吗?有经历过除了胸部和性器官之外,还是个拥有大脑的人类的事实被屡遭否定的经验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激进女性主义

                  我想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社会和他人的期待,不过只是受教育后自我意识觉醒、试图解开性别束缚的枷锁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以男性视角了解真正的女性主义是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近看了几本女权的书,女权主义者心里有大义,只是可能有点偏激(也可能因为受了很重的伤)…… 并不是所有男人都不好。有时候正因为相信,才会拥有。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女权者是不是在逃避呢?铜墙铁壁,虽然杜绝了伤害,但是也隔绝了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厌男、厌女,并非对偶

                        “她厌男,她是我女友” 是小说男主人公与 “激进女性主义者” 的女友复合之后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心里说的话。而换个表达 “他厌女,他是我男友,老公,父亲,儿子” 则是几乎每个女性面对的、几乎已经习以为常的现实。而按照上野千鹤子的观点,这种厌女情节不仅存在于男人之中,还存在于很多被父权制规训的女性之中。      与之相对,随着女性主义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出于对自己处境的担心和对父权制社会可能加诸己身的暴力和压榨的担心,很多女性开始有意地疏远男性,主动或被动地避免自己成为某个男人的目标,以平和或略显过激的言论表达自己对自身处境的恐惧和对男人的厌恶,这被称为厌男。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所谓的 “厌男” 与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厌女现象,并不构成对偶。原因何在?男人对于女性的厌恶,是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更加 “高级” 的位置,居高临下地俯视女性。农耕社会中体力之差所导致的社会地位不平等,一路延续到了对体力之差并不敏感的工业社会,直到现今对于体力并几乎没有要求的信息社会。太多人将此视为理所当然,男人将女性视为所有物,通过贬低女性获得自我的满足,这就是男性同性社会性关系。究其原因,是农耕社会父权制思想之孑遗,而并非真的因为女性会给男人造成什么伤害。当然女性获得工作的权利必然会令某些能力不足的男人失去工作机会,但这与性别并无关系。另有原因是男人从社会中习得了将女性看作是性客体,从而幻想女性乃是男人所有物,然而凡是文明人就不应当存有这种观念。总而言之,现今社会中男人对于女性的厌恶,根本而言是其臆想的产物。      与此相反,女性对于男人的厌恶,是出于对自己处境的担忧。由于社会和法律对于女性保护不足,女性不得不在工作、家庭和两性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经济上的剥削、言语上的无端揣测,甚至造成身体损伤的暴力行为,则让女性有充分的理由恐惧、远离男人。这不是出于性别区分,而是真正的歧视与暴力,只是披上了性别的外衣。某些男人所谓的 “挑起性别对立”,其本质却是借性别议题,模糊这个世界上真正存在的不平等与暴力。不得不承认,将女性基于自我觉醒所做出的远离男人、或奋起反抗的选择包装为 “厌男”,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避重就轻。特别是试图让大众认为 “厌男” 就是 “厌女” 的对偶,不仅轻易掩盖了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剥削,更是将女性主义者前辈们对于厌女问题的深刻剖析转化成了简单、肤浅的情绪宣泄。      综上,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大众语境中,厌男与厌女并非对偶,二者完全不同。在一个进步的社会中,女性主义者要的不是对立,而是平等。女性的反抗从来不基于性别本身,而是基于性别之下的系统性不平等和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每一个自由人最自然的选择。女性主义,不过是性别为女的人本主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太迷茫,所以需要这样的书

                          我想我的意义就是走出一条路给和我一样迷茫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她厌男,她是我女友》

                            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义,刻画的相当的真实,无论是大男子主义,和朋友的夸大,还是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看法。爱情并不能战胜一切,之前契合的爱人,就算复合也弥补不了分手之后发生的一切。有人成长,有人依旧保持原样。都会遇见合适的人,只是不再是对方。不合适了就是不合适了,价值观不一样,那么就没什么好聊的。成年人的世界,只做筛选,不做培养。两个人都想改变对方,改变一个和自己经历完全不一样的人,不可能的事情。有情人并不会终成眷属,爱情并不是一切,保持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恋爱脑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喜欢恋爱脑,觉得可爱的人,大多数都只是觉得好掌控,好 pua。之前女主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过后来成长了,可喜可贺,不围着男人转,有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把他人放在比自己还要重要的地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不对男主女主有任何评价,都只是代表了某一类人群,因为经历不一样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很正常,价值观不一样也很正常。因为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对一个群体产生刻板影响是相当的不理智的,不过人的大脑就喜欢干这种事情,不意识到也就觉得是相当正常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凡情侣的视角 剖析男女差异才更深刻 不是同类人不必在一起 。爱情也不是必需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至少去“女性主义”污名化

                                故事很快读完,很流畅简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觉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是有共鸣的,但书里写的很多事都比我预想和知晓得更加巨大和严重。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但是思想的革新却依旧会受过去所影响。“社会的进步要靠那些不理性的人来推动。” 真的是艰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厌男?女性主义?

                                    看到中图网的公众号推荐过,特意找来看,小说中的 “我”,以男性视角写他观察到的女性主义,“我” 作为朋友中尚未结婚的单身人士,出于各方面压力,开始了频繁的相亲之路,不乏有宜室宜家的适宜结婚的对象,但 “我” 毫不动心,心里对前女友念念不忘,一次跟相亲对象吃完饭后,百无聊赖,逛到一个有集会的广场,遇到主张 “身体自由”“堕胎自由” 的女性主义的游行,在人群中偶遇到前女友,曾经娇俏可人,如今却是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久别重逢,炸鸡啤酒的标配下,两人旧情复燃。女主表明自己是不婚主义,男主可以接受的话就在一起,男主深情人设,不把女生的话放心上,对女性主义也没啥了解,只是对当年自己要出国,女生发消息分手这件事意难平,沉迷于当初相爱的回忆,复合后只想着如何能改变女生,并对女生抱有期待,期待回到当初的样子。结局自然是男生的一厢情愿,女生的人生规划里压根没有男生,而男生也并没有因为有一个女性主义的女友,思想上有什么改变。翻阅了两章,其一男生邀请女生作为女友出席朋友的婚礼,女生并没有穿裙子女性化之类的服装,甚至唇色都是男生自以为的小聪明买的变色唇膏才勉强涂的,穿衣打扮也就算了,不去迎合男性的期待,在自我介绍上也有些微妙的可笑,男生对朋友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刚刚说完,女生就开口,他是我男朋友。如果没有女性主义一说,这样的介绍倒是觉得很有趣,但一旦加了女性主义,就衍生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不想成为你的附属物,作为客体存在。饭桌上,男生提前拜托好友的话术,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追问女生,类似描绘婚后蓝图劝人结婚云云,结果女生一顿输出,气氛开始凝固,中途女生两次离席出去抽烟,结局自然是不欢而散。不久后朋友们的妻子也开始对自己的丈夫提要求,分摊家务,共同育儿等等。也算是女生的有效输出吧,毕竟女性意识觉醒了。其二,男生家族家宴,爷爷过寿,在度假村觉得饭菜既贵又难吃,就提议每家都带一道菜,聚会无聊之际,男生就给女生打电话,提到家里聚会带菜这件事,女生说:“你们家族可真是……” 欲言又止,后来就说你们家里的女性可真辛苦,出来还要做菜…… 虽然为家里女性说话,但攻击到家族,男生感觉不高兴,这两件事,男生觉得女生是没法改变,而自己是希望走入婚姻的人,这段感情就算结束了,又开始相亲那些看起来宜室宜家的女生了…… 女生后来去了冰岛,打算继续为女性主义发声,出发的那天,男生来到了机场,在等待的时候,释怀了这段感情…… 看完之后觉得这是想象作文,女生主张的女性主义,男生并没有真正的去认同,反而成了亲密关系之中的阻碍,女性主义成了两性对立的话题,遗憾的是,做为文中的女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主义,就试图为亲密关系做出改变,比如提倡关系中个体的平等,构建一种更舒适的亲密关系,不论是在朋友面前,过于强调个体,甚至对婚姻中的女性有一丝同情?觉得她们都是在牺牲自我为代价才成就了婚姻。而文中的男生,至始至终,对女生的女性主义就像停留在口号阶段,因为你科普,我才了解,但毫无兴趣,作为父权制的受益者,我也没打算去了解这些,纵使你的人生规划万分精彩,我虽然对宜室宜家的女生缺乏心动,但那样的路,是清晰可见的…… 大概是对书名感兴趣,期待过高吧,读完发现,两个都试图改变对方的人徒劳无获,都是以自己以为的方式,喜欢想象中或者回忆中的对方罢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