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白力》不要写,最好!

    写再多没有引起共鸣是最可怜的,要记得故事要去打动观众,如果只是停在主角表面,写出来的情感识别只是千篇一律的老套。对白呢?自己仔细回想一下感动人心的作品。例如沈从文,用的话就不多。但是在写的过程引导我进入当下情境。好像主角跑出来跟我说话了⋯虽然话不多,但是直指人心呢。对白就是行动,不只是光说话。一开口讲话就决定有没有能量了⋯自己这辈子应该都没办法把写故事的技能练起来。但是从学习的过程中,我能够提升去理解他人为何少话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罗伯特・麦基的《对白》中,我找到了让故事人物栩栩如生的秘密。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对话在叙事中的力量,教会我如何通过言语展现性格,推动故事发展。每个章节都是对写作技巧的细致打磨,让人受益匪浅。如果你对写作有兴趣,这本书会是个不错的起点。它不张扬,却能悄悄提升你的对话写作水平。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读不顺简体版,找来繁体版,这个版本也有许多问题,但是两相对照着读,终于能读进去,觉得很有收获。契诃夫说,所有关于人性的之事,我都是从自己身上学到的。好的对白来自于我演出了这个角色,本来生活中的我们就是在表演各种角色,这一点无关乎真诚与否,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真诚,就是时刻意识到讲出来的台词的背后还有潜台词,透过不停地自我反思不断接近想要成为的自己。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温让你念念不忘的经典台词和对话

          说起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台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月光宝盒》中的一系列经典语录。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觉得经典,还是因为其中触动心弦的台词。至尊宝:“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 ‘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 一万年!” 紫霞仙子:“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的作者罗伯特・麦基说:“时间过去,滔滔不绝的话语折损言语中的深意,因岁月冲刷而稀释的意义,被故事浓缩。” 我们之所以记得那些台词,之所以被这些台词勾起它所描绘的影响记忆,是因为这些话语,反映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喜欢说话,喜欢记录惊动自己的那些对白,喜欢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感受角色之间的争吵、低语,以及内心独白。对于有这种爱好的人,有文字创作需求的人,一定要跟着罗伯特・麦基学习《对白》,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角色和自己。他本人就是一个剧作家,所著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被誉为经典。在这之前,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对白的定义和功能。什么是对白 “言辞无论多模糊或多轻飘,没有角色会无缘无故跟别人甚至自己说话。”        ——《对白》罗伯特・麦基对白就是角色之间说的话,有时候角色在跟别人说,有时是对自己说,有时是对读者和观众说。对白是一种行动,通过语言的行动,推动故事节奏的发展。戏剧性对白使角色之间充满了冲突,叙事性对白是角色站在故事之外说话。对白的媒介有剧场、电影、电视和文学,它们在视觉与听觉上的搭配上有所不同。(1)剧场在舞台上,戏剧性的对白大多是由角色说出来的。角色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互相争辩。也有角色的独角戏,他在舞台上自我挣扎,努力想要了解自己或忘记过去,或者自欺欺人嘟囔不已。比较好的独角戏例子,是塞缪尔・贝克特的《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舞台上也会有叙事性的对白,以画外音的方式讲出秘密、对某人告白。在《奇想之年》、《今晚马克・吐温》、《我是自己的太太》中,独白构成了全剧。(2)电影、电视电影的影响胜过声音,更多的依赖于视觉表现。电视的视觉与听觉所占的比重差不多。(3)文学文学作品中的对白,经过大脑语言的处理后,通过想象转化成多种感受,比剧场和影视拥有更多的变化,可以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去演绎。对白的功能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对白,都离不开三个基本功能:解说、角色塑造、行动。(1)解说作为读者和观众,就像一个偷听的人,而对白正在仔细的为我们进行解说。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就用解说的方式,就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法,牢牢的抓住了我们的好奇心:“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破灭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之春,也是绝望之冬。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正走向天堂,我们都正走向另一个方向......” 而拉尔夫・埃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故事:“我是个看不见的人。不,我不是埃德加・爱伦・坡笔下那种阴森的人,也不是好莱坞电影里那种可怕的人。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筋的人 —— 甚至可以说我还有思想。我是个看不见的人,这么说吧,因为人们拒绝看到我。...... 当人们走近我,他们只看到我的周围、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想象虚构 —— 真的,他们看到一切东西,只看不见我。” 在理想条件下,读者和观众应当从听到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接收到信息,这需要耐心、才华和技巧。(2)角色塑造罗伯特・麦基在《对白》中这样解释性格真相:“性格真相如字面意义,是指角色的深刻心理和道德层面当角色面临生活中被逼到角落,或被迫做选择和采取行动时,其真实面就显现出来。” 角色塑造首先要吸引人,让读者主动去聆听角色说的话,去猜测角色的性格。之后就要让读者相信角色的真实性,并通过一系列的塑造,赋予角色个性。每个角色说话的方式和风格都跟其他人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专属字库。(3)行为对白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是让角色有动作的可能性,包括心理层面、身体层面和言语层面。而角色话语的动作,代表了角色的本来面目,就如《卡萨布兰卡》中的角色瑞克的对白:“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馆,而她却走进了我这间。”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可以感受到来自角色的深情和爱情带来的美好感受,这是一个男人在悼念失去的爱。对白传达的内容和技巧对角色的设计,就像设计三个同心球,最外面的球向外传达那些可以说出来的话,中间那层控制着欲说还休的言语,最内层纠结着说不出口的话。那些欲说还休的话语,我们可以从角色的对白中感受出来。在《穿 Prada 的女王》中,当艾米莉说 “我再得个肠胃炎就达到标准体重了” 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内心独白:“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我对它的在乎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身体。” 而那些说不出口的话,只有在角色在面临压力和抉择时,才看得出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白的创作有许多技巧,如平行设计:“当我走进那个教堂,我就走进了新生命。” 悬疑句:角色 A:记得杰克吗?角色 B:(点头)烟像发怒的一层光围绕着他的头,烟屁股快烧着他的唇,他正在努力换备胎,骂千斤顶,试着要修理一个扁轮胎・・・・・・(有失落感)・・・・・・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对白的最高技巧是简约,用最少的字传达最多的意思。在对白的一来一往之间,创作者也会使用到停顿和静默,通过姿势、表情和动作来代替语言。这一点似乎古今中外都通用,在言语之外,有更多的想象与力量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 开卷有益,了解了这些有关对白的知识和技巧之后,觉得平日里看过的影视和故事更加有趣了,也多了一些角度去品味那些曾经爱过的台词。而那些台词和对话,给琐碎的生活赋予了乐趣,把琐碎的尘埃炼化成了点点黄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