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7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班上有一对姐弟,一个叫刘一弦,一个叫刘一柱。同学们总笑话他们俩的名字土,他们也不解释。直到后来我们问起,他们才说,他们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为了纪念妈妈,他们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妈妈叫张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很复杂,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另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与放下的过程中,生命一点一点变得绚烂,又一点一点走向枯萎、终结,直到那个碗最后一次被放下,永不被捧起。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者》依旧,青春依旧

        1. 初中的时候,很愿意逛书报摊,那是放学后的常去地点 2. 经常会手捧两本书回家,一本是郑渊洁的《童话大王》,一本是《读者》3. 《读者》里的文章通常不长,很容易读,可能一整本花一下午就读完了 4. 但是里面的小文章总是有奇妙的功效,一读就会被陷入进去,常常跟随主人公的故事,或喜不自禁,或嗟叹不已 5. 二十多年过去了,再翻开《读者》,还是有同样的感觉,有熟悉,有感动 6. 可能心里住的,还是那个年轻人,未曾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经意间的开悟

          已经不记得是多少年前了,省下本就不多的零用钱,买一本《读者》,然后偷偷躲在一个没人的小角落,利用一下午时间一下子读完,感觉那个下午过得好快,却也充实,因为心中有些东西,饱饱的。后来工作了,买书的钱不缺了,却少了读书的时间,会挤出一个阳光的午后,找个茶楼,只点一壶茶,在附近书报亭买上一本《读者》,一本书、一壶茶、一个人,仿佛就是整个世界。日暮时分离开茶楼,感觉自己好奢侈,我花了一个下午,有过了一个世界。现在人到中年,偶然翻开《读者》,还是会在书中发现不经意的一句话,触动心灵深处,如书中的一句 —— 富贵常得于困顿,奇逸常得于平凡,清淳常得于幽远。春天播种,秋天就会有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态位法则

            生态位是生物学中的概念,现在常被借用到经济、文化等领域。很多人都知道,进化论的基本思想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过一种生物 “适应” 与否,是针对其所在的局部小环境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某个大环境(如一座森林、一片草原、一条山脉),更不是指整个地球。因此 “适者生存” 的意思并不是说 “在很大的一块地域中只有最强大的物种才能生存”,而是说在一个局部的小环境中,如果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物种,那么与环境 “适合度” 更高的物种更有可能繁衍和壮大下去。这个局部小环境就是 “生态位”。由于气候、地貌的不同,地球上的生态位数以亿计。这就意味着,每一种生态位下都可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 “胜者”,这也就是地球上生物种类如此繁多的原因。一个物种所处的生态位不仅包括 “本地” 的气候、地理因素,还包括与其利害攸关的其他生物,这些生物有些作为食物,有些提供栖息地,都是该物种繁衍所不可或缺的。假如我们新建一座花园,那么繁花盛开时,蜜蜂就会被招引来,甚至会在附近筑巢定居。这些花就是蜜蜂生态位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是没有花,蜜蜂就无法在此地生存。当然人类是个例外。人类能思考、会说话,善于制造工具、运用科学,并且建立了强大的社群和组织,因此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但同时,在人类社会的内部,生态位的概念仍旧很有用,作为一种类比,它能帮我们理解很多经济现象。在写字楼附近总是有咖啡厅,写字楼似乎是咖啡厅的生态位;在中学和小学旁总是有文具店,学校似乎是文具店的生态位;在一些红火的餐厅门外,晚上常有代驾师傅在等候,酒桌文化似乎是代驾这种职业的生态位。可以想见,一个商业社会里生态位的种类也是数不胜数。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分数是衡量所有学生的主要标尺,但是,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真的就一定能成为人生赢家吗?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当学生走出校门、自食其力,需要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时,他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能力生态位,此时的竞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又变成一种差异化竞争。应试能力此时甚至会变得无足轻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是竞争的最好策略。在这个属于你的生态位里,你不需要跟几万、几十万人竞争,你可能只有少量的竞争者甚至没有竞争者,你在这个小环境中能够如鱼得水,扬长避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有许多生态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有一个概念叫 “潜在生态位”,指的是在这个生态位还没有占主导地位的物种 —— 可能是因为还没有物种进入这个区域,未来一旦有物种进入,这个物种就可以在没有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占据这个生态位。那么对我们来说,会有哪些适合我们的潜在生态位呢?商业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但又是分布不均的,有些地方竞争激烈,有些地方鲜有人问津,甚至存在一些还没有被人发现的 “隙缝”。在这些隙缝中,既存在潜在的用户需求,也有技术的可实现性,但就是还没有被挖掘。商业嗅觉敏锐的人往往就善于洞察这样的隙缝,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生态位本身也是在变化的,总是会有新的生态位出现,这也为新物种的诞生提供了可能。商业社会与之类似,新涌现出来的生态位一定是潜在生态位,如果有人抢先一步,就能占得先机。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在欧盟成员国中流通,而在那一天,有些欧洲人已经用上了产自中国浙江的款式多样的钱包,这些钱包是根据欧元纸币的新尺寸定制的。钱的尺寸变了,钱包的尺寸当然也得变,嗅觉灵敏的中国商人竟然抓住了这样一个万里之外的商机。现在有一个新兴职业,那就是航拍师,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航拍师这种职业。我从朋友那里听过一个案例,一个年轻人没能考上大学,之后由于偶然的机会玩起了航拍,没想到越拍越好,技艺越来越精,于是干脆做起了职业航拍师,单子接连不断,连一些大电视台都会找他航拍相关场景。在未来,人工智能会是就业的大杀器吗?肯定会有职业因为人工智能而渐渐消亡,但是与此同时,围绕人工智能的新工作机会也会涌现出来,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越做越大,整个产业链上的工作机会也会越来越多。类似的还有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也潜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新旧职业更替过程中,一个人能否快速学习掌握新技能,就成了他能否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显而易见,一个人越是对这个时代的变化和更替敏感,越是会主动地了解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技能,就越有可能找到高价值的 “潜在生态位”,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态位。除了 “潜在生态位”,生物学中的 “共生” 也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概念。共生指的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配合默契,互惠互利。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对共生物种,大概就是鳄鱼和牙签鸟了。牙签鸟喜欢到鳄鱼的嘴里寻食,而鳄鱼也会乖乖张开大嘴,任牙签鸟在它的大嘴里倒腾。原来,牙签鸟吃的是鳄鱼牙齿间的残留食物,鳄鱼享受到了 “免费” 清理牙齿的服务,何乐而不为呢?尽管后来有科学家证明,鳄鱼和牙签鸟的故事并不科学,但这种类似的共生关系在动植物界,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人和人能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会,也是因为互惠互利的关系。现代社会的劳动分工和流水线生产,能很好地解决多数人的普遍性需要。比如,我们不会再饿肚子,不会再没衣服穿,这些基本需求得以满足。但是,人与人其实很不同,人的有些需求是有差异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麻烦。那么我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一部分人满足他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还未得到解决的困难呢?如果你能洞察出某个需求或者痛点,并且真的帮助了一批人,那么你和他们就可以说形成了一种 “共生” 关系。要与他人 “共生”,意味着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更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他人的痛点和需求更加敏感。《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自称 “杂物管理咨询师”,一本小小的、内容并不深奥的小册子,竟然能畅销 400 万册以上,凭的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击中了现代人的一个普遍的痛点:家里杂物太多,人们不知如何处理。她捕捉到现代人的这个痛点以后,创造了 “断舍离” 的生活理念和行动方法,去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她就成功了。在共生的思路下,利他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我。找到或者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是我们在战略层面做出更好行动的指导原则。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内卷” 并非我们必须走的路,我们完全可以避开 “内卷” 式的竞争,在一个独特而惬意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更喜欢看后面那些短小且有哲理性的文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友,别来无恙

                《读者》还像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get 到了黄永玉笔下荷花的坚韧,又新结识了一位真正的英雄大咖 — 马识途,才知道妙趣横生、充满黑色幽默的《让子弹飞》的原型小说居然出自这老爷子笔下,真是睿智。也感动于小脚姥姥,那个付出的隐身的精神,好像复旦严教授书写自己罹患自闭症的儿子一般,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甚至在今日早晨都是播放了毛不易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然后看到那篇互联网的文章,突然明白了正是因为互联网激发起了人类的道德优越感,而且是能够让网民以极低的成本实现,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人,通过各种角度去激起网络上的道德义愤,导致当事人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其实那个卖 2 元糖水的网红爷爷不就是这样的下场吗?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说的也很好:“理解邪恶的第一步,是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会作恶。与其笃定的说自己不会干某件事,不如试试问问自己,在什么样的情下,自己会做这种事”。还有一句比较有力量的话:“生活中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各种力量。必须要先创造这种力量,办法才会随之而来”《读者》,总是能够给我感动和惊喜。高质量的读物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力圈,高分球

                  看关于巴菲特的纪录片时,对于他为什么会秉持这样的投资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纪录片中有一个镜头,从中可以看到,在巴菲特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位美国棒球手的海报,这位棒球手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棒球之神” 泰德的击球理念是,只打进入高分区的球,其他的球不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分区。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区域,投入产出比更高。如果你能找到自己能力圈里那些投入产出比高的机会,让这两个区域重合,你的人生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读者读下去的杂志

                    之前一直有读读者杂志习惯,每期都完整读完。好的作品首先是能够让人读下去,读者基本上是我零碎时间段的填充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读者》第15期

                      一套很好的期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班级订阅过,很受同学们喜欢,借阅还要排队。每次翻开,先看笑话与幽默部分,看完再看书摘金句,接着就是看断片故事,最后才去看散文电子期刊很方便,目录一键直达,还能用语言播报听书,眼睛忙不赢的时候依然可以翻杂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