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昆德拉的小说自白

    自称并不擅长理论的米兰・昆德拉,出了一本文学理论小册《小说的艺术》。在这本书中米兰・昆德拉在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思考的总结,对小说历史有独到见解之处,通过小说的历史,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探讨对 “小说究竟是什么” 并作出了新的阐释。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读起来还是挺费劲的。昆德拉作为一位小说大师对小说这门文学样式的体悟、认识,我觉得它对我的启示,并不亚于一部小说学巨著。昆德拉十分看重小说的认识价值,他认为小说的实质并不是 “翻译成小说语言的流行读物”,而是 “对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探究”,他认为科学的飞速发展很快将人类推入专业领域的条条隧道之中,当 “人们掌握的知识越深,就变得越盲目,变得既无法看清世界的整体,又无法看清自身”,也就是哲学家们说的 “对存在的遗忘”。而小说恰恰填补了这块空白,甚至在哲学家们讨论 “存在与时间” 的时候,伟大的作家们(塞万提斯、托尔斯泰、卡夫卡),他们都已经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作出了回应。昆德拉认为小说即认识。“小说家是一位发现者”,而 “发现只有小说才能发现的,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没有发现过去始终未知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说是不道德的。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德。” 类似的观点,在《小说的艺术》这本薄薄的书中多次被重复、被强调。昆德拉认为,小说的鼻祖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他的小说在理性世界尚显模糊和不确定时,发现和创造了存在的独特价值,这个存在就是与污浊堕落世界战斗的堂・吉诃德。发现和认识,这是昆德拉在谈及小说家和小说艺术时所使用的核心字眼。小说必须有所发现,小说必须具有认识功能,小说必须具有认识价值,我感觉这就是昆德拉对小说的理解。小说最高的意义不是讲故事或讲历史,而在于揭示与众不同的存在。

      1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是怎么炼成的

      伟大的作品必定是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对人性的鞭挞锤炼。从这个意义上讲,悲剧的或讽刺的作品往往更容易流传下来。本书作者认为,小说就是关于讽刺的艺术:它的 “真理” 是隐藏起来、不说出来的,而且不可以说出来的。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必定是上乘佳作。毕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是何等的境界哈!面对愚蠢,讽刺是非常有力的武器,鲁迅就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但是文明越发展,愚昧必定褪去吗?我看未必。诚如作者在书中写到的 “在福楼拜关于愚蠢的思想中,最让人震惊、最令人愕然的是:愚蠢面对科学、技术、进步、现代性并不遁去,相反,它水涨船高地随着进步一起进步!”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涵很丰富,到很难读懂!

        仅仅七万字的小书却信息量巨大,需要很大的阅读量和基础准备才能看得下去,如果对塞万提斯、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狄德罗、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昆德拉本人的作品没有一定的了解,建设暂且放下此书,过些年再来。书中被多次提到并推崇的布洛赫的《梦游人》直到 2020 年才有了中译本,可惜我还没有能一睹全貌。借用昆德拉先生对陀翁的评价:只有作为小说家才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知道如何在他的人物中创造出特别丰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智力世界。悲剧在向我们展示人类伟大的美妙幻景的时候,也为我们带来一种安慰。而喜剧更残酷:它粗暴地向我们揭示一切的无意义。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而且,此刻上帝还在发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说是什么

          七篇关于小说是什么的讲演集,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能够用语言,文字构建虚拟的共同想象,小说就是作家头脑中构建的生活社会场景,小说用文字构建比语言表述更复杂的场景,表现生活的多样性,作者的小说有表现意识流和哲学的思考,但同时作者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作者是感叹人类的善忘和被轻易洗脑。因为不能读原文,看翻译的作品感到感受不到精髓,跨民族语言容易传颂的还是人物故事。中国传统因文字本身的精简,小说大多集中在人物的故事性上,容易传扬。近代白话文语言结构越来越西化,小说的形式也更多样。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书中提到的存在主义。我们可以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看到,“存在” 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 “存在” 上的小说观,是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基础。而存在这个形而上 的终极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昆德拉立足于前人踏出的存在主义之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昆 德拉不是从存在的本体论,而是从人类存在的现实境况出发来看待和 思考存在的。在他看来,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如果一个小说家,不能揭示人类存在的现实,那么他是不堪的至少是不深刻的。小说的 写作目的,就是抓住自我对存在的深思。小说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 存在,存在不是既成的东西,它是 “人类可能性的领域,使人可能成 为的一切,使人可能做的一切”。对于现实世界,米兰昆德拉基本上 持一种悲观态度,他认为生活就是一个陷阱,人们未经请求就被生下 来,封闭在从未选择的躯壳里,直至老死,一体化的世界则杜绝了人 们逃遁的可能性。基于这样的创作观,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人物,更像是一个个 为了解释存在而存在的 “实验性编码”,小说的情节,场景,论述,均是围绕 “存在” 这一主题展开,所有的文字,只是在小说家指挥棒 下作出的对主题词演奏的音符,使昆德拉的小说始终以一种严肃而又 戏谑的面貌出现,构成了其小说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而小说的智慧,与专制的世界所截然相反的,就是充满相对性和模糊性的小说世界。而最后第七篇得演讲则总结了艺术的三大敌 人是:媚俗、对既成思考的不思考、以及不快活的人,并认为欧洲文化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的特殊思想的尊重,对个人享有的私生活不被侵犯的权利的尊重,鼓励思想游荡在温和与闲在的自由中。这也正是昆德拉小说的魅力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能让人类的认知与情感产生共鸣的。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了,其实对对此我并不认同,在某些领域,在某些场景,很多底层的体验是一样的。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读着读着就会有一点点 “啊哈” 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米兰昆德拉访谈录

                在得到的挑战书推荐下,读了这本《小说的艺术》,老实说没怎么看明白。全书分为七个部分,有几篇是杂文感想,两个谈话合集,一篇相当于米兰昆德拉自己的字典示意,再有一篇演讲文,就构成了这本书的全部。里面的谈话有些深奥,哲学上的探讨较多,阅读起来没有那么畅快,研究文学的人不妨一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仅仅七万字的小书却信息量巨大,需要很大的阅读量和基础准备才能看得下去,如果对塞万提斯、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狄德罗、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昆德拉本人的作品没有一定的了解,建设暂且放下此书,过些年再来。书中被多次提到并推崇的布洛赫的《梦游人》直到 2020 年才有了中译本,可惜我还没有能一睹全貌。借用昆德拉先生对陀翁的评价:只有作为小说家才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知道如何在他的人物中创造出特别丰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智力世界。悲剧在向我们展示人类伟大的美妙幻景的时候,也为我们带来一种安慰。而喜剧更残酷:它粗暴地向我们揭示一切的无意义。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而且,此刻上帝还在发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昆德拉的小说并不好读啊,我就应该先看这本小说家说 “小说” 的集子,寻找阅读的线索之后,再去阅读他的作品。昆德拉的小说中,有建筑结构技术图,有乐曲的速度配合,有用黑色幽默来书写的人、爱、性,还有历史与政治、存在与冲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米兰昆德拉与小说

                      读完这本打卡书,我还是觉得当代的小说还是王小波适合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任何时代的所有小说都关注自我之谜

                        通过行动,人走出日常生活的重复性世界,在这一重复性世界中,人人相似;通过行动,人与他人区分开来,成为个体。但丁说:“在任何行动中,行动的那个人的最初意图就是要展示他个人的形象。” 在最初的时候,行动被认为是行动者本人的自画像。人想通过行动展示自身的形象,可这一形象并不与他相似。行动的这一悖论式特性,是小说伟大的发现之一。小说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不得不从看得见的行动世界中掉过头,去关注看不见的内心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理查逊通过书信发现了小说的新形式,人物在信件中坦白他们的想法与情感。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喜欢看小说的朋友不能错过这一本,里面内容都是独立的,可以分开看,挺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说的艺术

                          可能是没有艺术细胞,对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这本《小说的艺术》,读完了就留下了一句话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次笔记就摘录文中我个人觉得最艺术的几段话留作纪念吧。毕竟,我真的没有读明白。可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艺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创造出了令人着迷的想象空间,在里面,没有一个人拥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权被理解。这一想象空间是与现代欧洲一起诞生的,它是欧洲的幻象,或至少是欧洲梦想。这个梦想已多次被背叛,但它足够强烈,将所有人统一到远远超越小小欧洲大陆的博爱之中。但我们知道一个个体被尊重的世界(小说的想象世界,欧洲的真实世界)是脆弱的,是会灭亡的。我们看到在地平线上有成群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在伺机进攻我们。而正是在这个没有宣战却永远存在着战争的时代,在这个命运如此戏剧化、如此残酷的城市,或许只有小说才能表达出作者的内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超过小说的随笔集

                            读完《小说的艺术》后,我产生了标题这样的想法:米兰昆德拉自己选编的这几篇文章,对读者的友好程度超过了他的小说。为什么呢?我在读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感觉作者是在讲述碎片的梦境。而读完了他的这本随笔集后,我却有几分能明白他是怎样的思考模式。从这个意义上,不管是否喜欢这个小说家,这本书都能够帮助读者去理解作者。这就证明它是一本好书,一本能够发挥它作用和存在意义的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如其名——小说的艺术

                              这是一本品读小说(也可以说是写小说)的随笔,全篇分为七个部分,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关于小说艺术的内容,读来非常享受。布洛赫一直强调的 —— 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唯一的存在理由。我很喜欢这个说法,让我知道,小说是一种艺术,应该有相应的态度来应对,而不是闲暇时候的消遣。这是选择小说的一个标准。感觉最新鲜的第六部分六十七个词。起因是昆德拉发现自己的小说译本面目全非,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个事情。后来编辑推荐,自己写一个词典吧,于是出现了这六十七个词。很多自以为的意思,其实不是昆德拉的意思。如果对昆德拉的小说感兴趣,一定要看看这部分的内容。比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 “背叛”,其实是脱离自己的位置。摆脱原位,投向未知。—— 萨比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对于不理解小说的人更容易接受

                                很多人会把小说和作者真实的生活联系到一起,甚至就是在不断地对号入座,我觉得这种还是看得不够多,当然这本书也可以告诉你一些有趣的话题,现代社会其实加速了小说的创作,这一点有利也有弊,就看你站在哪一边如何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件事,但无论如何都很值得读一读米兰昆德拉这本最特别的作品,我相信会对他在小说地位的神坛上会有新的认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的艺术亦是生活的艺术

                                  小说的核心精神是幽默,通过幽默揭示理性的荒诞。生活的核心精神是生存,通过生存彰显死亡的力量。小说是认识生活的一种手段,是存在的一种可能。很多小说家都通过谈小说的艺术表达了小说的重要性,但只有米兰昆德拉把它的重要性正确地说出来 —— 小说从来不是个人的,它是人类好奇心的一种体现,又是历史和哲学的另一面,是让我们内心得以喘息和释放的空间,总之,它是最人性的,不论融合了多少光明和黑暗,都不能改变它的本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作为建立于人类事件相对性与暧昧性之上的世界的表现形式, 跟集权世界是不相容的 。小说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小说的艺术又是什么? 让小说作者生生不息持续写作 ,让读者欲罢不能不断阅读的艺术又是什么?米兰昆德拉这一本小说的艺术的确有意思, 不过也确实烧脑 ,太多典故如果没有大量阅读经验还是挺难读下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的价值并不在小说作者那里,而是在读者阅读后体悟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抱歉,觉得晦涩是因为我看的小说太少了

                                        小说的精神是延续性。每部作品都是对它之前作品的回应,每部作品都包含着小说以往的一切经验。但我们时代的精神只盯着时下的事情,这些事情那么有扩张力,占据那么广的空间,以至于将过去挤出了我们的视线,将时间简化为仅仅是现时的那一秒钟。一旦被包容到了这样一个体系之中,小说就不再是作品(即一种注定要持续、要将过去与将来相连的东西),而是现时的事件,跟别的事件一样,是一个没有明天的手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说的艺术》由七篇文论组成,内容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它们都是在 1979 年到 1986 年写作的,时间跨度不大,而且昆德拉在写作这些单独的作品时,就想着有一天会把它们集结成册。因此这七篇作品在相对独立的论述之外又有着高度的统一性,相映成趣,反映了昆德拉对小说艺术的深刻思考。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