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烦人”的背后是牵绊
小说运用 “回忆体” 和 “现实描述” 相交错、夹叙夹议地描述了女主与母亲之间既不亲密也不过份疏远的一种 “保持距离” 的关系。母亲的死,对女主来说,仿佛是一件 "如释重负" 的事情。"我知道,我正永远失去母亲,而这正是我想要的。" 她说。直到她注意到母亲留下的行李箱中放着不符合母亲年龄和体型的奇怪的衣服,才渐渐发现,那是母亲准备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小说在女主混乱的回忆中向前曲折推进,因为回忆本就是碎片的、不连贯的、容易被打断也容易被唤醒的。女主在猜测和记忆中描绘出母亲的样子和个性。虽然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转变在我读来并不是非常容易接受,但是大概可以理解,女主成年之后再次回忆母亲年轻时候的一举一动,渐渐体会到了很多当年幼小的她无法理解的作为女人的情感。女主的心路历程的转变,在我读来还是略感生硬,不过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她的母亲从 "控制狂"+"疑心病" 的丈夫身边逃离,仿佛做出了那个年代很多女性想要做、却最终没有做出的事情(小说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中,作者费兰特在一定程度上用这本书回应了当时这一思潮下的交锋和争论)。整部小说的语言混乱并掺杂着现实与回忆双镜头的不断切换,非常好的一点是,每一次切换都不会令读者困惑,在描绘现实与回忆两种状态的不停转换中,女主 "尽量迈着成年人的步伐" 一边 "不紧不慢" 地向前走、一边穿越 "时光之门",乘上火车,来到了母亲离世的海滩。"我重新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殖民地’店铺,我小心翼翼,避免撞到画有棕榈树和骆驼的柜台。我踩上木头台阶,穿过糕点店,熟练地躲过烤箱、机器、架子、托盘,我从通往院子的门出去。一出门,我尽量迈着成年人的步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 我想知道母亲为什么决定死在那个地方,但我永远也不会知道答案。我是故事的唯一见证者、讲述者,我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之外寻找事情的真相。"故事的结局,作者并不介意、也无法揭示出母亲离世的真相。女主通过成年后的逃离家庭、父母和家乡,通过回忆母亲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到最终逃离父亲独自生活,在母女两代人不同缘由的" 逃离 " 中,重叠出了母女两代人相似的追求与渴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本书为作者的长篇处女作,描述了一段充满痛楚和阴影的母女关系。在黛莉亚四十五岁生日当天,本应该坐上火车来罗马给女儿庆祝生日的母亲阿玛利娅被人发现溺亡,身上只穿着一件精致的内衣。黛莉亚回到故乡那不勒斯,试图查清母亲的死因。身为裁缝的母亲一辈子都被迫掩盖自己的魅力,以此逃避好妒的画家丈夫的体罚,却在死前留下了一箱来历不明的高档衣物。黛莉亚对母亲的挖掘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记忆的救赎。她越接近母亲晚年的秘密,关于阿玛利娅的真实就如同尖锐的碎片,将黛莉亚多年来精心构建的谎言切底击溃。她在迷乱中意识到,阿玛利娅承受的暴力,不止来自专制残忍的丈夫和兄长,抑或是在她身边徘徊多年的商人卡塞尔塔,更来自童年的自己、来自自己对母亲无法平息的占有欲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