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总记不住事,真的是因为忘性大吗?
咱们先来做个调查:以下哪种情况,经常会在你身上出现?
A. “记性” 不好,经常拿着手机找手机;
B. 总是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力;
C. 约好的会议,常常忘得一干二净……
中枪的朋友,请举个手。
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会简单归结为 “忘性大”,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背后指向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资源,重获对工作生活的掌控感?
如果这个问题正困扰着你,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
1. 首先明确一点:信息过载,不是互联网造成的。很多人说 “信息大爆炸导致了信息过载”。这个锅,不该让互联网背。
事实上,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起,信息就已经过载了。两千年前,庄子就感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信息过载可能是个新概念,但却不是个新问题。
2. 面对海量信息,很多人会把注意力和记忆力混为一谈,“都是我记性太差”,但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
如果把大脑看作一台计算机,记忆力就是硬盘,决定了能存储信息的多少,空间很大;而注意力就是内存,是运行程序的地方,空间很小。所以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太差,而是注意力不够。
3. 关于注意力管理的书很多,但这本很特殊。以往的书,多是教人磨练意志、开发大脑潜力;这本书却指出:这些方法的立足点就错了 —— 我们的注意力就那么多,信息却在大爆炸,不管怎么折腾,注意力都不够用。注意力不能增加,只能管理。要从信息洪流中解脱,根本方法不是回避信息,而是重组我们的大脑,更好地使用注意力资源。
4. “跷跷板模型”
注意力系统就像一个跷跷板。跷跷板的两端,是我们的两种状态:一种叫 “专注”,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的状态;另一种叫 “神游”,就是我们对着窗外发呆、对外界信息视而不见的状态。就像跷跷板的两端,这两个状态此消彼长。
有两类东西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一类是不一样的东西,比如鲜艳的广告牌、突然响起的铃声;另一类是对我们重要的东西,比如毕业照、心动对象。当它们出现时,注意力就会被调动;否则,就很容易滑向神游状态。
5. 注意力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呢?要遵循四个原则。咱们分别用四个问题解释。
问题一:为啥我们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
答:稀缺原则。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大脑高度专注的时候,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会消耗大量养分;但在神游状态下,大脑基本不消耗太多能量。这是注意力系统最重要的原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而发呆却可以发很久。
6. 问题二:为啥我们会出现 “拿着手机找手机” 的低级失误?
答:协作原则。注意力系统的运作,不是大脑的某一区域负责,而是多个部位共同完成的。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时,全身都会被调动起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 因为需要协作,所以可能出错。常见的错误,就是拿着手机找手机这种 “骑驴找驴” 的情况。本质上,是因为注意力和记忆力系统脱节了。
7. 问题三:为啥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答:隐藏下线原则。注意力下线,滑向神游状态时,我们是察觉不到的;只有注意力再次上线,回过神儿来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这也是注意力不可控的根源之一:它来得轰轰烈烈,却走得悄无声息。
8. 问题四:为啥没法同时专注几件事?
答:切换困难原则。高度专注时,大脑要消耗大量养分;切换关注的内容,将注意力从一件事挪向另一件时,也要消耗能量,而且消耗的能量,一点也不比执行任务时少。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没法同时关注很多事情。
9. 明白了注意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注意力资源呢?
方法一:注意力外包
给大脑减负,通过外部工具,把一部分需要消耗注意力的事情,转移到大脑之外。把自己的生日设为账号密码、老板雇佣秘书、明星请经纪人,本质上都是在将注意力外包。所有外包方法中,最有效的工具是 —— 清单。把需要注意的事制成清单,逐个完成。
10. 方法二:策略性走神
专注一段时间后,专门留一段时间用来走神。研究发现:有计划地休息,反而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有计划地休息越彻底越好,最好让大脑完全放空。在椅子上伸个懒腰是不够的,要走出办公室到另一个环境中去,最好周围一个同事都没有,任何和工作相关的东西都不在视线之内。
11. 方法三:一次只做一件事
因为切换任务要额外消耗大量能量,所以为了将有限的注意力物尽其用,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不仅提高效率,还能减少注意力在切换任务时不必要的损耗。
12. 方法四:训练知识素养
过去我们认为:要解决更多问题,就要具备更多知识。但就又回到了信息过载、注意力稀缺的死胡同。互联网时代,知识素养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本身。
所谓的知识素养,不是某一个确定的知识,而是寻找和判断知识的能力。你可以不掌握这个知识,但必须要掌握足够多的知识线索 —— 知道这个知识从哪来、怎么用。而训练知识素养没有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广博的学习,建立丰富的知识体系。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太差,而是注意力不够。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信息,而是更好地使用注意力资源。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从一个新的维度,看大脑的进化系统。📚 部外记忆机制常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遵循大脑身自组织系统的机制;二是重新塑造大脑组织系统,至甚克服某些大脑限制的机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部外机制,以可改善其应用方式,升提我们理处信息的能力。📚 类人大脑及其结构最有的大两特质:丰富性及想联访问性。性富丰指人类所考思或经历的许多事物都存储在大脑的某个位置。想联访问性指人类的思维以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行进访问,可以是语义访问,也可以是感知想联访问 —— 一些相关的文字、别类名称、味道、首一老歌、张一老照片。📚 大脑的化进体系是杂乱无章、脱节的,它囊括了多个系统,中其每个系统都有己自的思维(可以这样说)。进化并没有设计东西,因为它不建构系统 —— 它只依存于系统,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传达了种一生存优势(如果有好更的方式出现,它会予以采纳)。📚 人类力意注系统由 4 个部分组成:神游模式,中央行执模式,力意注过滤器,以及注意力转换器。注意力转换器指挥着们我的神经与谢代资源,让我们在神游、注关任务与警惕模式中转换。注意力统系的效率很高,我们很难察觉出正在过滤些某事情。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注意力资源,不可增加,只能管理。要把自己从信息焦虑中解放出来,不是回避海量的信息,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重新组织我们的大脑。真正稀缺的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大脑看成计算机,记忆力就相当于硬盘,是存储信息的地方,空间很大;而注意力就像内存,是运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间很有限。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就像我们可以记住很多数学公式,却没法同时做很多道数学题。专注状态和神游状态的关系就像跷跷板,此消彼长。控制这个跷跷板的,叫作注意力过滤器,它会从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里筛选两大类。搞清楚这个基本模型,我们还需要知道注意力系统工作的四大原则,通过这四个原则,你可以进一步弄明白,注意力系统的局限性究竟是什么。第一个,叫稀缺原则,这也是注意力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它说的是,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注意力系统的第二个原则,叫协作原则。注意力不光会出错,还很会隐藏自己,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原则,叫隐身下线原则。也就是,在注意力系统关闭、注意力下线的时候,我们是察觉不到的。注意力系统的第四个原则,叫切换困难原则。我们的大脑在高度专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葡萄糖,同样,当我们的注意力切换,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时,也要消耗氧化葡萄糖,切换所消耗的精力一点都不比执行任务少。三种工具,来帮我们提升注意力的使用效率。这三个方法分别是,注意力外包、策略性走神和训练知识素养。策略性走神,也就是在专注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故意放空自己,留出一段专门的时间来走神。互联网时代,我们最应该具备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素养。你要注意这两个词不同的含义,所谓知识素养,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信息,而是寻找和判断知识的能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