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换个角度看山寨和复制,这也是一种解构

    模仿、复制和山寨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对正统和权威的解构。再说伟大的创意往往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 “抄袭”。咱们文化里对于独特性并没那么多执念,而西方更看重这一套,也许底层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文化区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哲学家为“山寨”正名

      本书通过《权》《真迹》《闲章》《复制》《山寨》5 个小短篇来说明中国乃至东亚对原创的态度区别于西方,仿制品特别盛行的原因,确实有一定道理。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算是为山寨证名了吧😂      世界已经变了。艺术品中的中国画,评价标准已经与西方无异,再无闲章之说。知识权,专利权,加上国家间政治权利的较量等,仿制品也不容易了,中国还是需要原创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源远流长的思想

        东方的思想认知与西方相差很远,一些根源性的问题来自认知不同,初装程序不同,价值观不同,造成伤害的原因是彼此不知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屁股坐偏了,脊梁都是歪的

          这本小册子的立论很简单,即中国文化并非如西方形而上学那样以实体性、绝对同一的坚实真理为目标,相反中国文化的内核是一种 “虚以待物” 的 “空”。这种 “空” 不是通过 “实体 - 存在” 来定义的虚无,而是始终生成的、非实体性的 “去 - 存在” 的真理 —— 因而韩炳哲总结出这种真理观生成的中国艺术的特点:以差异生成同一(因而天生是解构的)、随情境而变的和实用的。韩炳哲认为生发出如此真理观的中国并没有线性的历史观,因而这样的历史观使得中国文化并不崇尚 “原创”。线性的历史总是在意实体性的节点(如开端、中点、结尾),而 “原创” 实际上是这样线性历史中的一个实体性节点、一个事件,其理念必然不会在中国出现。相反,中国文化崇尚的是 “痕迹”,是在历史中通过与自我的差异不断生成的 “同一性”。韩举了不少中国艺术中能够支撑其论点的例子:如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的临摹;多人共创且内容不断更改的作品集、多人题跋的字画。前两者中,兵马俑本就是复制品,而临摹本就是 “被称赞的仿品”;而后两者中,作品并非如西方将艺术品隔离保存那样被对待,相反中国的艺术作品仿佛一个公共空间,人们在其中通过提拔、再创作和闲章进行交流。以上的例子都说明中国艺术就在模仿和复制的流变中生成自己,其同一性实际上为不同时代、不同人的 “痕迹” 对比、叠加生成,且可以通过不同 “痕迹” 的不同组合来完成不一样的创造 —— 而这些特征,在韩炳哲看来沉淀在了 “山寨” 产品中。韩炳哲对一系列概念的使用和界定都是很模糊的,例如 “复制”、“赝品”、“原作”、“原创” 等等,因而其在对上列例子进行使用和论证的时候显得粗燥而漂浮。理论与理论、理论与现象之间有存在的层级差异,靠模糊的关联性无法揭示真理。根本上看,是韩炳哲对概念自己的 “踪迹” 的不清晰和对一些历史现象背后更复杂的生成逻辑的忽略,使得其论证停留于表面或字面的相似而忽视了其根本。至少有不少细节仔细讨论起来已然超出其大而化之的理论框架了。“山寨” 产品是对 “原创品牌” 的进攻,是针对品牌的 “达达主义”。其模仿、拼贴品牌 logo、产品功能从而创造出能够成为 “原作” 的产品,同时其与庞大的品牌公司相比能够及时、灵活地响应需求,因而其是中国艺术解构性、境域性和实用性的极致体现,因而是不折不扣的 “中国艺术”、“中国现象”。基于此,韩炳哲认为只把 “山寨” 仅仅看成是一种 “无政府主义” 的理论很有限。“山寨” 根植于中国哲学,体现的是与西方历史不同的一种历史类型和历史可能性;“山寨” 是自身与当前资本主义历史的一种 “游戏”,其具有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不得不说韩炳哲的这篇论文确有洞察,但细节上和论证上依然是不严谨的。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山寨即创新

            现今,中国人的产品总被西方诟病为山寨,剽窃知识产权,侵犯了原创者的利益。而这本书从哲学思辨的高度阐述了这样一个议题,山寨的背后是中国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解构的哲学理念,这不得不说,给了中国人内心很多慰籍。中国人不追求那个原初的一,或者说,一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变。所以原创不会出现在中国,因为原创性是以开端为前提的。而变化才是中国人的哲学底色。中国人喜欢讲阴阳五行,在各种融合和变化中寻求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和谐与统一。一副名画在中国永远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在收藏家手中不断地被留下新的印记。与之相应的,山寨品永远不会和被模仿的物件一模一样,但是它一定追求比原件更加好用,有时候还会增加很多与原作互动的游戏性。这其中的本质就是解构和创新,中国人永远在追求变化,它会去模仿,但谁又不是从模仿开始的呢,模仿之后必有变化,去芜存新,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作者想阐述的观点,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构你的“山寨”观

              说到山寨,大概绝大多数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这本书,作者用‘中国现象’的视角切入,为读者提供一个看待山寨的全新角度。  "山寨产品并非意在欺骗。它们的引人之处恰恰在于,它们特别提示了自己并非原作,而只是在与原作游戏。" 或许这种纯粹的游戏就是这个现象的魅力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位韩裔德国籍思想家很有意思,他的每一本书都是薄薄的册子,但是信息量很大,内容的撰写也经过了深思熟虑。本书中的《山寨》篇很有意思,中国人善于模仿,在不断反复的模仿过程中,慢慢长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创新很多时候看起来粗糙,但也很酷。至于乾隆的盖章癖好,实在不太敢苟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山寨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这本书短小精悍,角度很新颖,通过对 “权” “真迹”” 闲章 ““复制” 中的思想解读去解释” 山寨 “,但多少有些牵强附会少了点说服力,也有点过度美化 “山寨” 的嫌疑,做为中国人都有点不好意思全盘接受。他认为原创理念不可能出现在中国,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不追溯实体或起源,而是顺应物之自然,至关重要的不是有着绝对开始的创造,而是既无始也无终、既无生也无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权力,“常则守经,变则行权”,权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从中获益的能力,权力不具有主体性,而是情境性的。* 真迹,在中国,无法获得最终的形式,它们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而参与推动这种变化的,包括赝品和复制品,它们都留下了 " 真实的痕迹 “。 * 闲章,是一种沟通的、互动的实践,它不断地改变着艺术作品的外观。后来的观赏者共同参与到画作的完形之中。* 复制品,可以让原件回归到最初的 “原始状态”,原件是通过复制品得以保存的。当原件的崇拜价值被展览价值取代,那么它与其副本无别。* 山寨,在中国,不都是粗制滥造的假货,它是从技术,功能,设计,审美等方面改良过的,创造性往往还优于原作。在中国,不断的转化即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方法。山寨运动将创新解构为 “从虚无中创造”,山寨就是 “去除创造”。它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我认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看重的正是 “原创”“第一个”” 从 0 到 1“的价值,山寨无论做的再好也只是从 1 到 10 的过程,若它照搬了人家的核心价值就是一种抄袭,而抄袭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中国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山寨是一种对原创作品的创造性进化,这个解读算是一种对山寨行为的颠覆性认知了。"与其原创,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再创", 我们好此不疲却不知其背后根深蒂固的哲学基因,今天这个基因却被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外破解了。这个外来的文化性自洽是否会让本土的山寨行为更加如海潮一般汹涌澎湃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刚刷短视频的时候,刷到罗胖推荐了这本📖书,2 万字 70 多页,非常短的一本书,就像一个长文。大家对山寨的理解是什么?是盗版,是复制,也是模仿,在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附着在站在产品上的创新性固然是有的,也是确实遵循着书中所说的是基于原有产品的演化,从哲学层面来说一切创新应该都是基于原先的演化,只是现实中山寨产品满天飞也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扰,也往往会给首次实现创新的企业品牌恼火不已,创新是个很不容易的过程,比如《我不是药神》里的药企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研发药物,走审批流程,印度的仿制药厂马上就仿制出来,低价出售,也能救命,这就会严重打击研发企业的积极性,也就是在破坏创新。我看我们在哲学上认识到山寨的价值即可,现实中切不可推崇山寨文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另一个角度看待山寨

                          2 万字的一篇长文章,表面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 “山寨”,更深层面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创造和终结、甚至人生和死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山寨?

                            山寨(Shanzhai)是现代中文的新词,意指假货。诸如山寨主义、山寨文化或山寨精神等表达方式,遍及中国各行各业。人们可以看到山寨图书、山寨诺贝尔奖、山寨电影和山寨明星,诸如此类。最初,这个词仅限于手机行业。山寨手机是指对诺基亚或三星等品牌产品的仿冒品,它们被冠以 NokirSamsing Anycat 等商标销售。实际上,它们并不只是粗制滥造的假货。就设计和功能而言,它们几乎不逊色于原版。技术或审美方面的修改赋予它们自己的身份(Identität)。它们是多功能的、时尚的。山寨产品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它们可以很快地适应特殊的需求和情境,这样的产品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大公司里的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山寨充分地利用了情境带来的潜力(Situationspotential)。仅仅凭借这个理由,它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中国现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式解构

                              解构中国人性的进程,过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结果,但可以更优,菩萨畏因,凡夫为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更像是一篇论文

                                与其说是书,更像是一篇论文,有一定的深度。可能我读得太碎片化了,没太抓住最终论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德国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在本书里,通过对中西方哲学的对比,谈到中西艺术史的不同,随后对中国式解构的方式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闪退了?

                                    补充一些吧山寨寨主:乔布斯说过:“创新就是重新组合” 推荐看下《技术的本质》码了好多字,居然闪退,不赏脸,得到 App 差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班车时间读完,适合自己。万老师推荐的,感觉有一定的疗愈效果,自己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其实也很多都是在模仿,那么如果一直想着怎么创新,有时候会很累,甚至压力很大的坚持不下去,也许哄哄自己坚持下来后,也会慢慢变得有创造力,最起码,端粒不会变短的太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彩 但是

                                        也太短了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山寨产品往往有其自身的魅力。其创新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决定这种创新性的并非破除旧有、创造新生时表现出的非连续性和突兀性,而是对修改、变形、组合和转换的游戏兴致。” 这么理解,山寨倒挺像在某一个事物上的不断微创新。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