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20岁读到30岁

    其实理智都明白,最后还是靠时间去平息感情上的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4.3.4

      最早的时候,是大二听过卡根教授的网络公开课,就只听了几节,觉得还挺不错的,等到已经读了一些书以后,再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已经发现很多东西,我够得着了。不再觉得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堂生动精彩的的死亡教育课!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引用一段本书的内容: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承担起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通过一套完整的逻辑推演,证明了永生也是痛苦的,死亡没有想象的可怕,自杀也是可以理解的;读完本书有助于克服恐惧,更明白的好好生活。此书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A little bit of difficult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死亡哲学》你是否认真的想过死亡,不仅仅是哪个状态,而且还要有过程。我们真的有灵魂吗?它是不是重二十一克?灵魂可以离开身体单独存在吗?好像都是问题,不见答案。正是因为没有答案,才会显得很美。不然都知道有这么或者那么一个答案,日思夜想,答出来顿觉无趣,答不出来,又心心念念。死亡是个深刻的问题,西方和我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中国讲舍生取义,西方人却想着永生,至少是灵魂吧。百年之后,伦理又是问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思索生命和死亡的真想

                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相信的事情 —— 告诉自己并非你希望、幻想或自认为是的就是真的,你真正可以为之做出辩驳的才是真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