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世界就是一个大网络

    提起网络,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计算机互联网。但这本书讨论的网络指的是一个科学概念,它包括神经元网络、食物链网络、因特网络、赛博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网络等等。具备网络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电网、水网、公路网、铁路网…… 这些网络给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计算机互联网则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当然,网络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疾病就会通过人际网络的枢纽节点传播的范围更广,现在便利的交通网也让疾病传播的更快,计算机病毒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都会让人防不胜防。总体来说,这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大网络。只要能找到正确的节点,人类所能够办到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简洁的网络科学入门读物#每天解读一本书

      一句话总结,很好的网络科学入门读物,基本囊括了市面上常见的网络科学相关内容。而这句话的反面就是,如果你对复杂系统,社交网络相关的研究接触比较多,那么本书的内容大部分 (可以说全部) 你都应该读过。


      插句题外话,牛津通识读本确实是接触一类知识最快的入门读物,在我有限的阅读量中,它的每一本书都没有让我失望。
      一、什么是网络科学
      随着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各类学科的飞速发展,我们曾经认为自己即将掌握看透未来水晶球的秘密,然而现实却无情的给予我们否定,个体间简单的相互作用最终在宏观上呈现出超越这些简单作用的复杂特性,不过在这否定中还是为我们留下一条窥见未来的缝隙,这缝隙正是网络科学。
      放弃对个体细微差距的关注,而把重点放在个体与个体间联系的学科正是网络科学。以图论为基础,更关注个体相互作用形成结构的特性的研究方法,让网络科学可以跳出对细节无穷无尽的描绘,直面整个群体展示出的特性,让我们以更高的视角看穿群体的规律。
      二、底层的规律
      打个比方,网络科学让我们放弃关注气体分子的运动,而把气体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时原本无序的运动开始呈现出一些类似向压强更小的地方自动的规律。
      放到人类群体中,我们经常听到的 “六度分隔理论” 和病毒的传播模式以及信息的传递都呈现类似的过程,因为当拉远距离,这些过程的基础都是相同的人与人间的网络结构。
      以网络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跳出每个人的收入,学历甚至出生,观察整个社会结构变动造成的影响。
      三、我的看法
      网络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目前还没有一个有力的大一统理论,但是它给予了我们分析预测的不同视角,为什么道路交通的改善对不同的城市的影响截然不同,为什么同样处在一家公司有的人备受重视,有的人却再努力也没用,因为它们处在的网络结构各不相同,道路交通,人员变动有的造成了结构变化,有的则没有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可能是因为缺乏拓补学与网络科学知识,以及中译英词义转化的缘故。这本书读得有些云里雾里。只能从作者所举的一些社会学与历史案例读出一些有关 “网络” 的知见:网络的特性与功能就是 “鲁棒性”:一种能够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自稳特质。当一个网络建立后,网络的扩张与崩坏往往与个体的 “点” 并没有联系。人人都可以建立网络,但是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能扩大网络。这也是社会中 “马太效应” 的来源 —— 很多人的成功不是来得好,而是来得巧。网络越大,网络的扩张成本越低,但网络的脆弱性也就越强。网络的稳定性与反脆弱性全部来自于网络中的 “关键节点”,网络越大,这些关键节点越容易暴露在攻击之下,同时由于与节点相关的联结相对更多,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大崩溃。无序联结构成的 “小网络” 相对于大网络效率低而且缺乏成长性。但它们提供了网络系统中的冗余,增强了大网络的鲁棒性。片面实用网络视角观察与设计世界是错误的。这种机械的理性主义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与能动性。之前读过的一本《纠缠小史》就是类似产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相当不错

          关于 “网络” 的一本读物,内容上算不上什么精深。书里面的大部分东西我在《大连接》等书里面都了解过。得到也有一门关于社会网络的课程。回头多读读这个系列。这本书的内容我恰好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写的不错。读读其他的,质量应该也不会差。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