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啥阅读理解能力如此重要,值得花一生时间去修炼?

    看完了哈~罗伯特・希勒这本书,是讲基于人类情绪、共识与信念如何塑造未来,而且叙事能量巨大,与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异曲同工,加上 “经济学” 后缀应该劝退了不少潜在读者。我是把《人类简史》《叙事经济学》《故事与估值》这三本共同服用的,再加上《乌合之众》《大癫狂》,效果特别的好~1. 我们所在的世界,历代先哲们有的说万物皆数,有的说世界是物质的,有的说世界是能量的,有的说世界是信息的,甚至有观点认为世界是虚拟的…… 本书作者认为,憋管世界是由啥构成的,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可能没有察觉,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故事推动的,我们的命运裹挟在其中。而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会编各种故事,也容易相信别人编的故事。人类世界是由编故事与听故事的人组成,即忽悠、被忽悠、防忽悠是人的天性与使命……2. 宏大叙事的作用讲故事的能力可太有价值了,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说到据此能力,现代智人打败了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就扯远了~作者介绍了比特币、星座、金银本位、原教旨经济学、庞氏骗局、股市泡沫、机器人危机…… 作者在《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非理性繁荣》中,还重点讲过 08 年次贷危机。影响更大的故事还有,十字军东征、郁金香狂热、猎巫、一战二战、宗教信仰…… 在我们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清君侧、上保国家下安黎庶、闯王来了不纳粮…… 每个这样的 slogan 背后,就是针对目标人群的宏大叙事,就是独特的价值主张。影响深远的宏大叙事都是从七宗罪切入,越是接近底层需求的,传播力越大,势能也越大。当然,一旦反噬也是更严重的。3. 为什么尤瓦尔・赫拉利、罗伯特・希勒都绕不开比特币这个案例,而且一定放在首位大讲特讲?中本聪及团队靠一个故事,直击大众趋利避害的人性,操纵了后金本位时代,人们对主权信用货币价值的不信任心理,用二进制字符串扮演了黄金缺失后的心理安慰剂,无中生有的打造出全球第九大资产。中本聪只不过让大家相信,直接用金币银币也好,货币锚定黄金也好,用信用法币也好,从内在价值角度看,其实也没什么合理性,换成比特币、贝壳、石子也没什么不可以。一部分聪明人没有被中本聪侃晕,但是他们相信大众会相信这个叙事,于是认为比特币奇货可居,并作为 KOL 现身说法,配合中本聪一起演戏…… 你可以吐槽这个世界真就是个荒谬的草台班子,但是无法否认宏大叙事撩拨大众情绪,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与能量。4. 理性经济人假说大家都认为自己可以比大多数人理性,肯定跑赢平均分,甚至还有认为 “没有人比我更懂理性” 酱事儿的…… 同时很多人对理性理解的角度与标准是不同的,高手认为的 10% 理性,可能是大众的 80%,于是理性的悲观,感性的乐观。大家都认为昨天的自己不理性,但今天的自己是理性的,明天的自己更为理性。于是,今天做出的决策,明天会觉得荒谬。你就说理性不理性吧,叙事经济学的土壤就是这样的~5. 商业世界的套路…… 啊不…… 宏大叙事与前述逻辑是一样的,每个商业事件都要师出有名,围绕公序良俗,创造社会价值,讲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故事与估值》的作者认为,能不能支撑理想估值,则要看故事是否合理自洽并可执行,是否长期可持续向好发展,至少看起来可以。商家最会给消费者安利各种独特的情绪价值主张…… 独立大女主、不婚主义、LGBTQ、少数族裔、银发经济…… 总能从一个叙事中找到痛点,再本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逻辑,找到利基市场,制造焦虑、定位传播、然后收割。钻石品牌一看,结婚率下降了婚戒滞销,立刻推出了离婚钻戒,过来说,优秀如你值得拥有,要及时奖励自己,女人不能因失去一个男人,而被剥夺拥有钻石的权利~还要有名牌的包精致的妆、优雅的穿搭迷人的微笑、女人尤其要宠爱自己、鼓励消费不用存钱、刷卡分期也要医美、只为取悦自己、养男人不如布偶猫,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保持焦虑不断消费~似乎围绕女性消费者的叙事套路还挺多。日常生活中,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各种叙事套路:销售给你各种安利、面试时跟 hr 吹牛、管理层给团队画饼、融资时忽悠 VC、公众人物立人设、追女生时发下毒誓…… 因此,你说中国人为啥一生都在修炼阅读理解能力?不就是为了防忽悠嘛。巴菲特说,如果没发现谁是牌桌上的傻瓜,那么你就是那个傻瓜。要我说,真正独立的大女主怎么能轻易被忽悠?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让自己成长到配得上梦想。当年凿壁偷光的匡衡,家里不仅没有蜡烛,也没有几本书,所以愿意去给当地富户免费打工,就是为了遍读人家里的藏书。生在这个时代的东大是幸运的,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机会,尽可能多读几本书吧,AI agent 知道的再多,也不如内化成自己的心智模型。

      转发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叙事经济学》

      📜《叙事经济学》是罗伯特・希勒为我们呈现的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学著作,其以叙事的方式重新诠释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经济学领域。📜首先,希勒在书中的核心观点在于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冰冷的数据和抽象的模型,更是关乎人类生活的故事。通过强调叙事的重要性,他将经济学从过去狭隘的数学模型中解放出来,使其更能贴近实际生活,更好地反映人类经济行为的多样性。📜其次,书中对于经济学叙事的分类和方法的介绍使得本书更具系统性。希勒通过对不同经济学叙事的归类,为读者呈现了经济学领域多元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他探讨了各种叙事方法的优缺点,使读者对于叙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希勒在书中强调了经济学叙事的伦理和价值观,使得经济学不再仅仅是一种冷漠的科学。他通过对社会公正、人权等问题的叙事分析,呼吁经济学家更多地考虑人类福祉,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这种注重伦理和价值观的立场为经济学研究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另外,书中对于经济叙事与政策制定的关系的探讨使得这本著作更具实际意义。希勒强调了叙事经济学对于制定更具体有效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他展示了叙事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这对于决策者和经济学研究者而言,是一次对经济学方法的实质性启示。📜总的来说,《叙事经济学》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深度的著作。罗伯特・希勒通过对叙事的重新定位,不仅为经济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式,更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加丰富、具有人文关怀的方向。这不仅对经济学研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更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更易理解、更贴近生活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之作。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数学,我却确信这是本经济学专著-叙事经济学

        这里没有公式,没有数学,甚至数字也很少,当然,出现年代的时候不算的话。但是,我却以为,“叙事” 或许是经济学更本来的面目。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你要知道,数学之于经济学的重要性,甚至是当前这种绝对地 “统治地位”,也并非一开始就这样的。
        我们愿意把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鼻祖,经常在得到逛逛的你,一定也知道了,亚当・斯密在写作经济学经典著作《国富论》之前,还有一本专业性著作《道德情操论》。后者说的,正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原则,也就是一些社会准则,建立起来,又被后代的很多新准则替代。而经济活动,就是在社会认可的准则中进行的。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因为在我看来,“叙事经济学” 之 “叙事”,实为经济的 “时代背景”,发生在一些人身上,就出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 “时代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之前他就有一本超级畅销书 ——《非理性繁荣》,号称是准确预测了 2000 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席勒教授对金融市场的研究颇有著述,曾经和阿克洛夫(就是那个发明了 “柠檬市场” 名词的教授)共同著作了《愚钓》一书。从之前的这些书,我们大概就能够猜想到,席勒教授的这本新书 ——《叙事经济学》(Narrative Economics: how stories go viral and drive major economic events)也将秉承其一贯之风格,而且席勒教授自己认为,本书是他一系列思想发展的顶峰。

        那么,什么是 “叙事经济学” 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那些流行的故事对个体行为以及最终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而且,这些故事准确与否本身,并不重要。譬如说 “太大而不能倒”、“房价上涨”、“股市下跌” 等。重要的是,这些故事是否流传广泛,以及这些广泛流传的故事,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人们日常的投资行为、买卖行为。而叙事经济学就是告诉我们,要谨慎对待这些故事,譬如比特币、美国梦。
        流传的故事最终,会实实在在影响经济结果。这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并未有很多人严肃地对待过这个现象,我们已经把 “故事” 习以为常,这也正是 “叙事” 的可怕之处。它向病毒一样在人类社会中传播(go viral),却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而任由其自由发展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政治、社会生活,譬如大萧条、房价暴跌的叙事,最终影响到了真实的失业率、不平等,甚至是战争。
        为什么叙事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因为 “归根结底,叙事是文化、时代思潮和经济行为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载体”,所谓 “风口”,就是这种叙事力量的表现。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凯恩斯曾在一战后参与凡尔赛合约,他认为不应该给德国加上那么重的战争赔款,当然,这一点并未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因而凯恩斯据说是气愤地离开了谈判,并在 1919 年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书中预言 “凡尔赛合约” 虽然给一站画上了句号,但是,那些约定的沉重赔偿将让德国不堪重负,并 “预言” 了下一场世界大战:
        “如果我们刻意想要榨干欧洲中部的财力,那我敢预测,复仇之心将不会消散。过不了多久,反动力量和绝望的革命骚动终将引爆欧洲内战,什么都无法阻止,在这场战争面前,上一场德国战争带来的恐惧阴云将逐渐消散无踪;无论谁是胜利者,这场战争都将毁灭文明和我们这一代人取得的进步。”

        在你读完第 8 章的时候,大概也读完了本书的 40% 内容的时候,你可能没有能够遇到几张图示,当然,也没有公式。然而,虽然没有公式和数学,作者在这个时候还是给出了关于叙事经济学的 7 个关键构想,而本书后面的内容,就是以这 7 个构想为基本框架,重新审视了 9 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济叙事,包括现在依然非常流行的关于机器将如何取代人的叙事。

        当你耐着性子(有很多历史细节和引用)读完这 9 个长期叙事的时候,你也读完了本书 90% 以上的内容。开始进入 “未来” 的部分,作者会告诉你,当下和未来,关于对叙事经济学的研究,只能更显得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叙事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叙事无孔不入,能够更大影响每个人的最终决策过程,你的开支可能与未来房价的涨跌有关,你投资的资产配置,可能随意地由当下流行的股市或债市故事支配,你可能很想遵从什么 28 原则,但是你做不到,因为你认为自己就在当下的 100% 中,不是那个 20%,更不是那个 80%!当然,在金融投资决策这件事情上,如果有一天你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由机器人来决定的(人工智能组合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无需担心 “叙事” 的影响了,当然,前提是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你一样采取人工智能投资策略。不过,你知道的,这个时候你的资产组合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风险,因为所谓风险,就是来自相关性。

        当然,人工智能的这一天尚未来临,我们依然需要叙事经济学。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这本《叙事经济学》,因为这里面论述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金融或者经济领域,这是一个生活在这个活生生的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去理解,我们如何被身边的这些 “故事” 所影响,并且做出了判断并付诸行动,这些,都带来了结果。然而,你需要知道,这些正在萦绕着你的担心、害怕或者是期望,就是那些 “故事”,在 1 个世纪前、2 个世纪前,以及更早之前,不同的版本,同样的担心、害怕以及期望,也影响过那时候的人,未来,相信也会以不同的版本影响着未来的人类。只是,在此时、在此刻,你我有幸认识到了这一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叙事的力量

          如果让人们解释他们的生活目标或人生观,那么大多数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但一旦给他们一个讲述个人故事的机会,那他们就会两眼放光。本书探讨的叙事在经济行为中的力量,揭示了叙事如何影响社会与经济决策:1. 故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传播,并且具有改变人们行为的强大能力。经济活动不仅是关于理性和效率的问题,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类的情感和社会互动之中。2. 经济波动和趋势不仅受制于物质条件的变化,还受到集体心理的影响。经济泡沫可能由公众对特定投资机会的热情所驱动。3.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考虑叙事的重要性。政府和机构可以通过讲述积极的故事来引导公众情绪,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或者缓解经济衰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 “美国梦” 叙事到 “机器人” 叙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叙事是怎样影响人类经济进程的。除了这两种叙事,希勒在书里还介绍了其他流行叙事,比如金融恐慌叙事、房地产叙事、通胀叙事等等。这些叙事,说白了,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集体信念。这种集体信念,本质上是给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一种确定性的解释,虽然不一定对,但它会直接地或者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走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叙事经济学》

              这本书是希勒在 2019 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中文版在 2020 年 4 月上市。它的主题是:那些流行的观念、故事和八卦,是如何改变经济的。本书的核心内容:“美国梦” 叙事:百年前,“美国梦” 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百年后,“美国梦” 又让美国陷入危机。“机器人” 叙事:作为一种超长叙事,从工业革命一路走来,一直持续至今,贯穿人类的整个现代经济史,并一直通往遥远的未来。从 “美国梦” 叙事到 “机器人” 叙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叙事是怎样影响人类经济进程的。除了这两种叙事,希勒在书里还介绍了其他流行叙事,比如金融恐慌叙事、房地产叙事、通胀叙事等等。这些叙事,说白了,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集体信念。这种集体信念,本质上是给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一种确定性的解释,虽然不一定对,但它会直接地或者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走势。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传统经济学却一直拒绝从叙事角度来研究经济事件。为什么呢?因为叙事理论,和传统的 “理性人” 假设冲突了。传统经济学假定,人们是用演绎法来思考的,也就是先有逻辑推演,然后再把推演结果套用到具体场景;而实际上,人们大多数时候是用归纳法来思考的,也就是说,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当时的流行叙事中,提炼出认知模型来理解世界。这就导致,传统经济学推演出的世界,和真实世界有很大的偏差。叙事经济学就是要纠正这种偏差,把经济学从抽象建模和数理统计中拉出来,还原到真实可感的历史场景中,呈现出经济事件背后的深层脉络。当然,必须承认,目前叙事经济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并没有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特别是,各种叙事和经济事件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因果关系,也很难进行量化分析。这也是叙事经济学被诟病为 “不够科学” 的原因之一。但瑕不掩瑜,这本书仍然值得你花时间翻翻。在本书中文版序言中,高瓴资本 CEO 张磊说,叙事经济学对企业家的最大启示,是能够获得一种大局观,在变化的时代中构建宏大叙事的能力,这是一种超长期主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习心得 #一掌猛拍在哪些只依靠数据和数学计算的 “黑板经济学家” 的脑袋上。普罗大众其实是对数据无感的、对高大上的经济话题无感的,真正能引起大众注意和思考的是故事,而故事,却又在你想不到的时机,悄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转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梦” 叙事:百年前,“美国梦” 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百年后,“美国梦” 又让美国陷入危机。“机器人” 叙事:作为一种超长叙事,从工业革命一路走来,一直持续至今,贯穿人类的整个现代经济史,并一直通往遥远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席勒最新作品,行为金融学的主流学者,2013 年第二位获得该领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位是 2002 年丹尼尔・卡尼曼)。对作者有一定了解,大概能判断出这本书的立场应该站在 “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稀缺)对立面。本书用一个概念(叙事)解释世界,这是典型的刺猬式的论证方式(狐狸知道很多小事,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学者会两者皆好。印象比较深刻的叙事是 “机器人”,正逢 “ChatGPT” 的横空出世,毫无疑问又会带动了一波 “机器人” 叙事的昌盛,也可以反映出社会在这个时期内的集体信念,各种兴风作浪也顺理成章。“机器人” 叙事是历史悠远的超长叙事,显然对经济基本面影响更大,非常值得好好研究了解。这种叙事解释世界的方式,虽然与真实世界有很大的偏差,过于简化,研究还处于早期,有很多论证不足的情况,但能以一种 “线性叙事” 方式在纷繁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建立一个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宏观视角,对读者是非常友好的,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确定性的理解和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汪丁丁推荐 想看还没看

                      —— 你在伦理学课程群里发布的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译文集,我建议你只读希勒的《叙事经济学》,因为,那本书使用很少的统计曲线,没有数学公式,希勒是活着的经济学家当中学识最广博的一位,他足以吸引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叙事的角度分析经济影响,特别是以流行性病毒为例,使一个科学概念成功进入一般人的视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情绪价值体现的理论基础

                          虽然是叙事经济学,貌似和讲故事有关系,但是如果不用心去仔细体会,不太容易理解。如果要把叙事经济学放在经济学领域去研究,它应该属于宏观经济学,站不到应有的高度,脑洞开得不够大,与作者的距离始终无法拉近。我大概就属于这样的读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由《薛兆丰经济学讲义》p277 推荐作者的《非理性繁荣》。本书以比特币的故事作为开篇,已经清晰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叙事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本书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购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观点可以,行文和内容难支撑起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不仅有自我意识,而且意识到别人有自我意识,并意识到对方意识到我意识到你意识到我意识到…… 对对方行为模式的预判会极大程度影响自己的行为模式,很多流行的社会观念正从这种复杂的互动中诞生,但人际互动的复杂性注定其中一些概念的产生没有逻辑也没有意义,而我们又难以识别哪些观念真的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从诸子百家到马克思直到现在定量的社会学分析,都是试图理解这个复杂网络的尝试,我们理解他人的模型很多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但目前而言仍旧是想的比做的快,而做出来的结果永远无法预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观点新颖。故事如流行病,积少成多,影响经济体。逻辑疑点。全书属不完全举例证明,只要有一个反例。不够深入。故事传播影响经济,但故事如何产生探讨不够。比特币贯穿全文,却对这个故事没有预测。没有预测的理论,只是故事。行为经济学更靠谱。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