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打破迷思,跳出来才能看进去

    商业化运作的书籍,武老师曾经言论(包括某些书籍、某些媒体、某些平台上的文字)的重新排列组合,取其一命名出版而已。对于心理学知识感兴趣的入门者,武老师的 “口吻” 是很抓人的,我曾经也是武老师忠实的拥趸,他核心理念中的很多观点于我确有 “扒皮见骨” 的功效,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不敢正视自己而不敢直面武老师的文字。不过,时隔多月,翻阅此书,没了那种忐忑感和紧张感,武老师的文笔于我竟也归于 “快餐” 文化之类了。幸哉哀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成熟独立孤独彻悟大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恋是痛苦的根源

        自恋是痛苦的根源


        读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书里案例极多,对于认知中国式家庭非常有帮助,对于认识原生家庭的问题以及修复个人心理问题非常有益。
        有两个重点解释框架梳理如下:
        1. 心理武器论
        当我们面对苦难时,包括痛苦、伤害等等,我们心理会产生对抗或处置的 “心理武器”;但是,当环境变化了,那些苦难已经离我们而去后,我们的 “心理武器” 还在;我们的 “心理武器” 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作用,或者是努力去干掉不是痛苦的痛苦,或者是甚至自己制作新的痛苦让 “心理武器” 去发挥作用。
        2. 自恋 ABC 理论
        很多人潜意识里有这么一种心理模式:我做了 A,你要做 B,否则你就会得到 C
        比如:
        (1)很多父母常用的逻辑 —— 我对你这么好(A),你必须听我的(B),否则你就不是好孩子(C);
        (2)不少夫妻常用的逻辑 ——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A),你要按照我的意思来(B),否则你就会收到惩罚(C);
        (3)不少恋人常用的逻辑 —— 我为你考虑(A),你也要为我考虑(B),否则你就是不爱我(C);
        (4)还有依赖型人格的逻辑 —— 我这么可怜(A),你怎么还不可怜我(B),你这个坏蛋(C);
        (5)有些依赖型儿女的逻辑 —— 我听从了你们的意愿(A),你们要为我负责(B),否则你们就是不对的(C);
        (6)偏执狂人格逻辑 ——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A),而你竟然不接受我的苦心(B),那么你去死吧(C);
        (7)迎合者人格逻辑 —— 为了你我做什么都可以(A),但是你必须接受我(B),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大坏蛋(C)。
        这种 ABC 理论,充分论证了一个人内心被外在 “绑架” 的逻辑。
        怎么打破这个 ABC 逻辑的链条?
        关键是要彻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也就是说我做了 A,是我自己的选择,和你的反应无关。既然我做 A 是为了自己,那么 B 就不存在了,而我也就无从发出 C 的信号了。这样,就从根上切断了这个逻辑链的链条。
        这个办法归根结底,就是个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独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何越爱越孤独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8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26)武志红《为何越爱越孤独》大家好!今天阅读武志红的第八本作品《为何越爱越孤独》,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诚心之作,揭示孤独背后的心理机制。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好的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 “好的方式” 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2、精彩论述:①我们心中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它不可能坚硬到 “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其中,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并与其他人建立起真爱的关系;也只有看到更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获得真正的解脱。并且,在自己构筑起来的墙内,每个人都是自恋的、扬扬自得的、自以为正确的。她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因为她越在乎对方,就越容易把她头脑中想象的恋人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这时对方就会觉得离她越远。但为什么她会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呢?因为,当和恋人在一起时,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她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她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的心经常处于 “妄动” 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然而,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 “妄动” 没有觉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这些没有被觉察的 “妄动” 就是潜意识。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②为何越爱越孤独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无数相互矛盾的念头,以及围绕着这些念头的种种努力组成了我们的 “小我”,也即心理学家所说的 “自我”。通常,当你说 “我如何如何” 时,你其实说的都是这个 “小我”。我们很容易执着于 “小我” 中,这时,“小我” 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内心深处的 “真我” 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每个人的 “小我” 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追求快乐,将快乐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有人经常沉溺在痛苦中,视痛苦为必然;有人视助人为绝对原则;有人则将索取视为理所应当…… 总之,我们都在 “小我” 之墙所围成的院落内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但不管这个院落内所奉行的法则看起来是多么美好或伟大,它们都是我们与其他人、其他存在乃至世间万物建立真实联系的障碍。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 “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预言,如 “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这种预言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如果我有了一个什么样的预言,我就会只关注与这个预言相符的信息,并且会将事情朝我所预言的方向推动,而事情一旦背离了这个预言的方向,我就会很容易受到刺激。去认识自己围绕着自恋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每个人的内心中都藏着很多自以为是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一个比较稳定的想法都是自以为是的,并且,对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我们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执着。我们所执着的一切看法中都藏着类似的扬扬自得,如果能清晰地捕捉到这种扬扬自得,就可以部分地放下了。去认识自己的幻觉被打破时的恐慌和愤怒。如果知道愤怒从哪里来,就可以少发脾气了。如果意识到自己恐慌的含义,就可以少去控制别人了。③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如果太成功了,女性会担心自己在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上遇到麻烦。她们下意识地认为,男人惧怕优秀的女性,惧怕和成功的女性建立亲密关系,除非自己比她们更强大。因为这种恐惧,许多优秀的女性会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事情,以避免自己过于成功。高成就动机者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他们富于创造性,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好。2.具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3.正确的归因方式。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总是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并改变自身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她也仍然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如果她全面接受了自己,既能接受自己的脆弱,又能欣赏自己的优秀,那么,她也会安然地接受男人,欣赏他的优秀,接受他的脆弱。这时候,关系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和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诚心之作,揭示孤独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好的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 “好的方式” 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不断回味。​向内探索,是一件美妙的事。特别是引用电影一步步解剖,很精彩,但更称奇的是武老师知识与现实的融合,也许读书应该向实用方向发展,才能有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和孤独,涉及每个人的永恒话题,愿我们都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后半部分可以直接跳过,前半部分对日常行为有很深入的解读,让你明白行为背后的真实自我,剖析行为,疗愈内心,看完内心坚定了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我、坏我、投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孩子不能处理父母的好与坏时,会使用分裂的方法,即将好父母与坏父母彻底分开,将好父母归到一个人身上,而将坏父母归到另一个人身上。2. 与人之间的较量,常常不是外在力量上,而是人格力量上。3. 是在冲突中学习做自己、学习合作的。不要让冲突成为关系的终点,冲突是感情的危机,解决冲突就是走近彼此的契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何越爱越孤独

                        感谢,阅读完后又恢复了内心的平和宁静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