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话剧的巅峰
经典,在国外想家的时候找老舍的书读,乡音扑面,王朔和冯唐算是地道北京人,可写的书不耐看,老舍的作品经典就在于耐看,可以反复的看,把日常北京话提炼出来的话语:“莫谈国事”“这大清国是要完啊”“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别做好事。”“你们就找吧,可着全世界地找,你们还能找着这么混蛋的政府吗?” 感谢我经历过精神食粮稀少的时代,还能翻来覆去的读剧本,现在剧都看不过来,谁还读剧本呢?那时候的北京人看戏如同 “泡” 京剧,逐字逐句的听,每次人艺再排练,逐句的和老词比对,好像要听出韵味来,现在没那么多闲功夫了。话剧还真适合汉语,什么时候中学生业余能排练话语,那时才是减负到家了。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印象里这是第一次仔细读话剧式文本,而对老舍先生的文笔却从很早的骆驼祥子就留下深刻印象,平实、没有华丽辞藻,却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所有的文字描述都与相应的人物及其贴切,让人物瞬间立体且深入人心。回到这本书,可能与话剧的文本形式有关,与老舍先生 1899 年生人、正红旗出身有关,与老舍先生真切经历过晚清、民国、到抗战时期有关,在他的笔下,北京城下裕泰茶馆,几十年的生活百态、岁月变迁就这样徐徐展开…… 北京旗人老爷的爱面儿、当差官爷的装腔作势、跑江湖的油腔滑舌、地痞无赖的混不吝、摆摊做生意茶馆老板的左右逢源,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如此真切。短短几万字,两三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就如同真的亲身经历了一次,晚清、民国、抗战时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合上书抬起头,书中的一个个小人物却留在了心底,为那风云变化岁月下一个个小人物的落幕而怅然落失,这大概就是老舍先生的功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