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教育无小事
断断续续的花了将近 30 天,加上听完了邓一丁老师的《带你听懂《爱弥儿》》的五段听书音频,终于把这本书啃完了,实在是太费神了。虽然本书的核心是讨论教育,但涉及到许多哲学的思考,感受到所谓启蒙的曙光是如何发人深省,启蒙心智的。说回本书,卢梭希望把爱弥儿培养成有道德的公民,而不是立法者或革命者。问题就在于此,卢梭在讨论爱弥儿的教育时,并不以道德政治的实现为前提。爱弥儿仍然要生活在一个败坏的社会中,相应的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也仅限发展爱弥儿得自自然的力量,以及運用理性來克服欲望的力量,爱弥儿并不具备变革世道、人心的知识。虽然卢梭在爱弥儿成年以后教给他政治的原理,并让他游历欧洲各地,研究社会的法律和风俗,但这却仅仅是为了让爱弥儿把痛苦看作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使自己找到自我安慰的方法。按照需要的法律規则做事,让爱弥儿在观察了种种社会制度以后,不会為制度本身是否值得其完整的信任,而發生思想上的衝突。因此卢梭向爱弥儿推荐的自由实际上是 “道德的自然人” 的自由,这种自由意味着服从自然和社会强加给他的必然性,並理解 “人总是要在政府和法律的幻影之下,才能安宁地生活”。同时,虽然社会还不是道德的,然而 “道德的自然人” 却能够遵从良心和理性,以自己的行为体现道德的公正,因为他的自由不依赖任何人,而只取决于他本身。用卢梭的话说:“不管在什么形式的政府之下,都是没有自由的,自由是只存在于自由的人的心里,他走到那里,就把自由带到那里。” 由此足见,虽然卢梭按照公民的美德培养爱弥儿,他却并不指望通过爱弥儿来实现道德政治,即便国家需要爱弥儿的服务,爱弥儿也有一种既诚实又可靠的办法来摆脱它,那就是很忠实地执行他的任务,以至别人再也不愿意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卢梭相信只要他那个时代的人还存在,爱弥儿或真正的公民就只能是 “孤独的人”。相较之我国的一些古代典籍,对于传授论理的不同思路。如果说我们的经典是短小精悍,经常是一句话含义无穷,那么西方则以逻辑来对理论不断的深挖。当然本书的第五卷对女性的思考放在现在来看,有很多落后的想法,但幸好有继续看下去,结尾处那一段由游历引发出的对政治制度的一段论述,确实是相当的精彩。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