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好写作,这本书要花时间读

    在全民写作时代,你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列入写作计划。只有那些跟你的人生、跟你的情感、跟你的志趣发生谐振、产生共鸣的素材,才能真正进入你的写作。素材对你有刺激,要立刻把它记下来,无论是一个开头,还是故事梗概。记在你的专用笔记本上,或用电脑、智能手机,把素材记在石墨文档、腾讯文档、微文档上,起个题目,写下心得,标定日期,记录地点。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依然是写作最重要的好习惯。这本书区别于别的写作书,有这么几点让我觉得挺有意思,一是怎么起笔名、作品名、人物名,在书中给了一定的思路,比如可以从武侠小说、省会地名、名著中去找寻自己喜欢的名字去塑造属于自己的笔名。书中写作六要素 5W1H,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吴军先生的写作与阅读课,共鸣一下子就来了,这本书看完,吴军先生的课程还是要继续反复学习起来。最后一点就是怎么写旷世的三角情缘,“三角情缘” 是几乎所有小说门类中重要的结构,也是一部作品成功的秘密之一。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后来的类型小说,作家都特别注重构建一个 “三角关系”。红楼梦里的三角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哈利波特里的哈利,赫敏,罗恩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赵敏,周芷若,金庸先生写的这部著作,是最有研读的典范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岳灵珊,任盈盈设定一个有巨大反差的 “三角情缘” 关系,让人物与人物之间充满张力,是一部作品吸引人的关键。“忠诚与背叛” 是写作中的重要主题。忠诚与背叛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写作时,要给人物关系留下转化的空间,不要切断或阻塞这种可能性,这样人物性格才会丰富,人物关系及其变化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修炼好文笔:人人都能妙笔生花

      今早读完来不及写书评,这会儿给补上。刚开始感觉就像是上语文课似的,一点新意也没有,要不是看评分挺高,都打算弃了。到后面才发现,还是挺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部分关于修改的阐述,三易其稿,六易其稿,愚公移山,铁杵磨针…… 都是一种坚持的精神,这样的精神,难道真的值得提倡吗?写坏了,一定要多次修改吗?这会不会也是一种执念?或者,我记得南师有句反讽很话贴切,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打破南墙继续走,直到无路可走。人各有所长,为什么不是一次次尝试对比,找到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摘录文中觉得对个人有用的部分:🌴写作之前,建议你思考三个问题:1. 题材是不是足够独特,是不是具有足够的合理性;2. 可能涉及的相关资料掌握得是不是足够充分;3. 对要写作的人物与事件,你能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 语言的准确运用;2. 细节的生动呈现;3. 情感的真实表达。🌷写作一开头,就要定下整部作品的基调: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结构形式、情节发展。要写出一个好开头,可以考虑带一点暗示性,一点紧张感,一点胁迫感,一点悬念。💐中国古代文论认为,写文章有 “凤头、猪肚、豹尾”。“凤头” 是开头要漂亮。一句话就要浓缩大量的信息,充满可能性和暗示性,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猪肚” 是文中展开部分信息要丰富。这里的内容要多样化,要充分地展开人物关系和事件的细节,要满满的很有料。“豹尾” 是结束要漂亮、有力,留有余味。🍀写作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解决。西方创意写作总结为:5W+1H。5W WhenWhereWhoWhatWhy,对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1H How,对应解决。🌹“三角情缘” 的核心设定:首先,让忠诚与背叛并存。其次,爱要深爱,恨要痛恨。“三角情缘” 的核心技术是反转。第一个点,让男主角、女主角构成一个特定的道德关系。这个关系不能简单,一定要有落差,越复杂越好,和家仇国恨、道德人伦都要发生互动,突破原有道德伦理的约束。第二个点,让男主角和女配角构成一个动态关系。可以是真爱关系,但不一定符合道德伦理要求。真爱,常常与传统道德伦理发生冲突。第三个点,在道德与爱情之间,确立一个核心纠结。到底要顺从道德,还是要顺从爱情?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样,就构成了文学人物关系中最重要的 “三角情缘”。🌻关于 “反角” 的描写,可以总结为三点:1. 不从坏处写坏,要从不坏处写坏;2. 不从正面写反角,要从反面写反角;3. 坏人不像坏人,好人不像好人。🌸现在做一下总结。1. 以独特的细节来表现主角的独一无二;2. 用动态对比的语言来呈现人物个性;3. 创造独特的情景以带出人物的复杂心理。🌺虚构文学能带来强烈的满足感,所谓,好事一件都不能少,坏事一件都不想要。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有双重的期望:一种是自己过得安全舒适;一种是去冒险以丰厚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双重好事,一般都是不存在的。想要安全地 “冒险”,最好的方法是写作。文学作品提供了舒适、猎奇、冒险、探究的诸种功能,文学世界可以是日常生活的镜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变形,好的文学世界常常能让读者如梦初醒,而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此乏味无趣。🍁虚构,有以下五种类型。一、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虚构二、架空时间和空间的虚构三、科幻中的虚构 “硬科幻”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1. 遵守因果律。不管能不能进行超光速飞行,能不能穿越时空,都一定要遵循因果律。在历史上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能通过时间旅行去随意改变。2. 不要随便打破现有物理学定律,如热力学三大定律。3. 不滥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4. 要推翻以上各条,必须进行合理的科技推测。四、现实虚构五、自我虚构🌼无论选取哪一种角度,你的自传都要有反思精神:(技巧也可拓展运用于人物刻画)第一,剖析自己。真实记录,不要掩饰、粉饰、吹嘘,而是自然、真实地写下来,避免宽泛空洞的议论和个人评价。第二,揭示生存状态中的真实与荒谬,正视现实带来的冲突与压力。第三,要有同情心、同理心。把个人经验放大到社会整体经验中去,以小见大,从一叶中看到整棵树,从一粒沙中看宇宙。这是写自传的核心,也是写自传的价值。还有一点,用作者本人笔名一查,是写散文的,怪不得阅读体验到后面更好,因为深入其中了吧。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启写作进阶之门:评《修炼好文笔》 《修炼好文笔》宛如一把精准的钥匙,为渴望提升写作水平的人打开新视野。书中摆脱枯燥理论堆砌,以鲜活示例与实用技巧取胜。从词句雕琢,教读者巧用动词、形容词点亮平淡语句;到段落架构,阐释如何起承转合成就流畅篇章;再触及风格塑造,助力探寻个人文风。它不只是教程,更像贴心导师,无论新手初涉写作领域,还是老手遭遇瓶颈,都能循其指引,在文字海洋破浪前行,见证文笔蜕变。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书读起来很轻松,每一节都有明确的主题,每个写作技巧都会以名著来举例,方便读者理解。读完后更加坚定了我大学时萌生出来的想法,给自己写一本自传。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记录,这也是别人及后代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对作者举的两个例子印象很深刻:如果徐霞客没有写《徐霞客游记》,也不会被世人知道那些地理奇观与他的旅行发现;如果沈复没有写《浮生六记》,也不会被后人知道他这个人,作品更不会成为经典了。在写作中,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文学王国。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有感而发写的东西不是很自信,觉得文采不是很好,或者没有什么价值,然而读完此书后,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了,哪怕是写的书评、影评、美食评价、旅游评价等等对别人都是有参考价值的,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评价。当有了表达的想法或欲望时,就要立刻写下来,不需要文采多么飞扬、流畅。先快乐的写下来,再慢慢修改语句和措辞,这样每个人一定能拥有自然、准确和优美的表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应该写一本自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指导写作的书,我从中学到几处:1.“写作有个重要概念:陌生化。优秀作家在写作中都会非常注意准确地运用语言,尽量不用成语,尽量少用俗语,’好词好句’一概不用。” 给我的启示是重新理解文笔好。最早我理解说一个人文笔好,是说这个人文学知识储备丰富,用词典雅精美,类似唐诗宋词的韵味,是一种形式美。慢慢理解有些改观,文笔好更重要的是能用精准的语言描述或表达。今天看到 “陌生化” 这个概念,也能和文笔好对应上。一种事物,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精确语言表达出来,拓展了读者语言感受力的边界,就是文笔好,哪怕只是用平白的文字,背后体现出写作者独有的感受力和表达力。2.“摄影技术发明后,语言艺术家敏锐地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式,更多地转向呈现模式、暗示模式、唤醒模式,作家不再大篇幅地描写人物样貌,而是写他或她的样貌给周边人物所带来的影响。以美人之美在具体场合表现出来的带动效果,把美人的惊人之美烘托出来。我们改变了‘美丽’这个表述,而用‘动人’。” 给我的启示是可以从他人回应的角度来描写人,留白想象空间的效果比直接描述的效果更好。与其夸一个人美,不如说有魅力。3.“‘煽情的语言是三流语言’,煽情的语言目的是诱骗我们、哄骗我们、控制我们。” 给我的启示是要有语言表达的自觉,需要真情实感、自然的表达,月满则亏。写作最终目标还是写作者的自我成长。4.“细节,要在大局观中体现,才是真正的‘魔鬼在细节中’。如果缺乏真正的大局观,这些细节就是缺乏逻辑合理性的。” 给我的启示是细节要用在刀刃上,细节如果多而杂乱,会让文章的全局拖沓丢失主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面系统

                可操作性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年孤独》的开头如此与众不同,把一个故事可能涉及的所有时间都闭环了:过去、现在、未来,在一句话中说尽。这是一个 “神结构”,把任何可能的内容,事先画个圈全都占了。然后,作者从容地写下去:……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这个开头如此震撼,以至现在我都很难摆脱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写作有一个特点:需要大段集中的时间来苦思冥想,或胡思乱想。这就要求处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可以在自己的房间或在咖啡馆,找一个固定位置,面朝一个固定方向,喝一杯固定的拿铁咖啡。找到一个适合的封闭式、排他性的特殊环境,就找到了写作的自我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文笔是练出来的,好记性也是练出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往文学殿堂的阶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写作

                            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一味输入是消费,输出是享受。看着这书,懂了些写作的套路,结合现在 ai,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更专业的角度解析写作的成长路径。对于文字工作者,很值得回头来当做能力成长的基础课程,对照练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通百通

                                  很少读书,人到中年了,也该安静安静,思考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认知。一路打拼下来,都有良师益友建议我多来看看书。自认为我这个就是一看书就犯困的人,跟书本无缘。这回硬着头皮也要去做些改变了,在我还没有想清楚看什么书之前,或者说先读什么书之前,先了解了解认识认识,书本是怎么来的,作家是怎么才能写成一本书,这样更有意义。一直在想,写作的事情都是头脑一热的事情,都是天分的事情,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是有门道的,是需要谋划的,是有一些基本框架、基本要素的,这跟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就像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到很多,核心还是写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核心也是做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修炼文笔

                                      大量阅读全类型扩展式阅读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和慢速的反复精读都需要。大量独处时间下的深度思考与灵光乍现都要尽量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地写下去。文笔这东西就是你脑子里的东西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形式。最重要的部分永远都在脑子里的风暴。身体需要配合的就是输入阅读部分,输出是用文字表达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作的方

                                        书中提到关于写作的方法要靠长期积累和训练,好作品不是即兴创作,而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从创作的形式上,作家分为工匠型和爆发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请对我们不懂得事物,心怀敬畏。

                                          在这里我先郑重的对毕飞宇老师道个歉,年少轻狂,无知傲慢的我曾经在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下面给出了非常不合时宜的评价,这个行为太过轻浮、特别的不知深浅的还予以评论,让人贻笑大方了。原本想偷偷的撤下这篇书评,奈何原有版本的书籍已经下架,新版本我并没有阅读,所以无法纠正自己幼稚的言论了。只好借助叶开先生的这本书,表达一下歉意。一直以来,我都在表达自己看不懂和不喜欢纯文学的态度,是真的不懂。很多书错过了阅读的年纪,就再也无法真的啃下来了。所以那些经典的世界名著,即使我有了其背景知识的加持,也可以理解那些书为啥在那个时代被奉若经典,但是时过境迁,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还是过于佶屈聱牙了。但是,随着最近对推理小说的阅读,我发现很有可能那并不是造成我阅读障碍的真正原因。因为我可以非常愉悦的去阅读同一时期的发布的侦探推理小说,且乐在其中。很多人会觉得侦探小说怎么能和那些熠熠生辉的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呢,我也并没有这个意思。毕竟通俗文学里脸谱化的东西多一些,好人坏人泾渭分明,而纯文学的世界并没有什么纯粹上的恶人,有的只是真真正正的人。但这可能恰恰是我无法接受的最主要的差异。其实如果单轮文笔,无论是黄金时代各国的作者,还是现代作家,其实都有笔法很好,整篇文章布局巧妙的大家。但如果一个故事缺少了最终解谜的过程,只是讲述所谓的爱恨情仇或者通过宏大、荒谬、黑色幽默来寓意一些什么,我就觉得读起来很累。我不喜欢。这就如同一周下来,已经被工作和家庭抽干了精力的躯壳,倒卧在沙发上,想看不电影,你会选择一部王家卫还是会选择一部吴宇森又或者选择一部王晶呢?我觉大部分都会选择后者吧。只有兴致高昂且想深入学习的主,才会拼命地去看文艺片吧。读书也一样。但是不喜欢却不能否定人家这门艺术的价值。之所以在开篇就像毕飞宇老师道歉,就是上次读小说课那本书时,我对那门艺术缺乏敬畏。对自己不懂得事物妄加评论,特别不应该。之所以突然有了这个感悟,是因为今天读的叶开先生的这本《修炼好文笔:人人都能妙笔生花》才让我了解了纯文学的知识体系。当然,这是一本入门书,但他让我知道了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和评判一本纯文学的著作。而在叶开老师深入浅出的例子里,我不时的会回顾起毕飞宇老师的一些讲法。可能是因为水平差距过大,那时的我缺乏叶开老师这种基础写作书籍的训练,所以根本体会不到毕老师那个水准大作家的意图。当然,现在我仍然也不理解,但我知道心存敬畏了。这就像之前听龙字科的一位学员说的,当你还是观众时,你只是觉得郭德纲说的好玩,但没觉得他那个水平有多高,说成那样有多难。可当你进入到这个门内了,有了基础了,再从从业者的角度去看郭先生的表演,那就会惊为天人。所以当你对某件事物还不明白时,切勿轻易评论,一定要心存敬畏。记得在和菜头老师的课程里吧,他说如果今年的你没有觉得去年的你是个傻叉,那说明你并没有进步。我当时还颇不以为热,自己都这个岁数了,价值观都定型了,就算有所提升,也得是三五年后啊。其实现在回看去年的一些言论,去思考前年的一些行为,自己还真是个傻叉。终于开始慢慢能感悟到,那些我内心尊敬的大家,为啥到了晚年都是非常谦恭和蔼的形象,他们其实是真的修炼出来了谦虚的品德,对自己不熟悉,不精通的事物心存多大的敬畏啊。自勉。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