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65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因为自己是个普通人,所以被普通人的故事吸引。在希望的绝境中的爱,这就是照亮生命的光。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哪怕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不断被生存反复地摩擦;只要有反思有记录,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迷茫青年的20年职场自述

      本书 “得到” 听书解读的不好,原因应该是解读者年轻,本身也没有进入过体力劳动者行业,所以从全书读出的是劳动者的” 悲惨世界 “。当然也是为了吸引读者,如果读过乔治 - 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那才是真正的对资本社会的控诉版本。本书是书名属于吸引眼球的公共号 “标题党”,总结:・作者 1999 年中专毕业进入社会,20 年换了 19 份工作,疫情后赋闲在家写作。本世纪的这 20 年可是中国发展最快的 20 年,任何一行坚持下来都能进入安稳的生活,如果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被迫购房,无不良爱好,应该和祖国一同进入发达社会。这并不需要什么学历,比如我所在的物业行业,装修行业,入行坚持 20 年的,只要坚持都会生活富足,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的事实。・本书的可取之处是很真实,原原本本的老实记述,虽然作者开始写作只是为了排解焦虑和压力,但因为热爱坚持下来,这样到如今也算 “成事” 了。・对比 50 后的上山下乡,60 后的 “洋插队”,作者这一代人在职场的经历,称不上 “辛苦”,应该更多的是” 迷茫 “和 “浮躁”,社会高速发展,听到的都是各种 “暴富” 的神话,所以成功学害人,这本书值得学生读,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证明了,成年人都会讲的 “读书是最轻松的事”。找到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是最重要的。这本书也提示家长,中国的孩子接触和进入真实的社会太晚了,人生需要试错,无论是职业,社交和婚姻,12-22 岁可以幻想,浪漫和热血,因为再荒唐也不容易出圈(限制越多反弹越激烈,开始就放手,生物本能会谨慎),22-32 岁进入成年人社会的闯荡,在自己热爱的人和事上持续投入。但作者延迟了 10 年,很多人的二次婚姻,重新创业,不是不行,可往往代价沉重。很多读者读后认为快递员辛苦,经常受到各个物业保安的刁难。可能没有想到,任何快递员都能成为保安(作者也做过保安),但他们不愿意,因为快递待遇比保安高,而且时间和工作环境自由。作者也多次强调 “自由”,其实没有 “自由”,我见过躺平无所事事富二代的抑郁,关键是热爱,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次才能忍受辛苦,因为喜爱才会花心思琢磨,也才会精益求精,持续进步,作者打过工的 19 种行业都是自己主动放弃离开的,可这些行业我都见过 “成事” 的。

        9
        2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鲜花是沿途开放的,而非只有终点才有

        这本书读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跟着作者回忆了一遍我自己的经历。因为书中有些经历跟我有交叉的部分,我也是底层中的一员。首先给这本书评分,我打五星。首先是整体的感觉,是接地气的感觉,很有烟火气。不管你在哪里,翻开这本书,可以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它不是象牙塔里的诗和远方的想象。而是实实在在的,你能够感受到的,触摸到的一种方式。再是作者是书中的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视角更加有代入感,也更有画面感。字里行间,就像作者坐在你对面,像一个好友一样,跟你分享他过往的经历。更多的是聊天,而非阅读。更多的是分享,而非说理。能够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很稀奇的一件事情。稀奇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经历写得精彩动人,并且能够让你看到自己,看到生活。这就需要才华和同理心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鲜花是沿途开放的,而非只有终点才有鲜花。就如本书的作者一样,在这本书里,他分享了他的 19 份工作经历。查了一下百度,作者是 79 年生人,按照今年 24 年算的话,就是 45 岁。而这本书出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见经历之丰富。四十来岁的人从事了二十来份工作,这其中的经历,我是很好奇和钦佩的。舒适区是多少人的庇护所。而有这样一个人,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觅。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魅力。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得到作者是一个社恐。羞怯于与人打交道。哪怕是自己的房东和供应商,客户。对于作者来说,人情世故和人际关系就是令人头疼和避之不及的存在。他只想要亲近自然,远离社会。在安静的地方倾听自己的心声。我也是社恐的一员。能够体会和感受这种心绪。我也想要亲近大自然,或者是独自一人待着。这种环境下我能够听到自己的心声。而面对人群,哪怕是我熟悉的人。我从见面那一刻开始,就处于耗电的状态。根据所见人群的不同,耗电的状态也不一而同。我自己能够选择的话,通常会在电量剩 20% 左右就结束社交。因为再往下,我也是关机的状态,脑海是麻木的,动作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我急需回家一个人静静充电,充满电。以便于下次使用。这本书时不时地就会出现一些哲学味道的字语。每每看到,就感觉是给心灵进行一次温柔的按摩一样。力道轻柔,却意犹未尽。可能相比于大段落的生活细节描写。字数偏少的一方显得更加整体和难得。就像金句一样,整篇都是金句,你是看不到的。而整篇只有一句金句的话,会让你眼前一亮。这本书让我看到生活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书中作者对于工作经历的描述,之所以让我有代入感,是因为作者用了大量的细节去描述它。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对方听不进去。是否需要考虑细节到不到位。你是在定义事情,还是在描述事情。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后,用作者的话语来结束:“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尽管我们有不甘,有不堪,有力不从心的时刻。但只要脚步还能向前,生活终归是有希望的。我们下本书再见。

          5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描述一些工作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做过的一些工作,揭露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工作,普通基层的各行各业过得都很辛苦,劳动不少,收入不多。虽然收入不多,基层人民却能用自己方式过生活,也养成作者特别省钱的特点,没有安全感大概也来自很多事并不可控。虽然过得不是很畅快,作者依然放过自己,值得学习,环境很影响人,让人情绪紧张,压抑,但你得去和自己和解,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这是一本难得的诚实之书,几篇文章写作时间不同,但读起来很快。作者文字质朴,用冷静的眼光来剖析自己的多段职业经历和心理困境。大城市的打拼经历,很容易让我们这些底层打工人共鸣,因为这就是现实,残酷冷漠,有时也带有一丝温度。作者是一个极度内向型的人,父母一直教导着要克己,不麻烦国家和社会。老实本分过头,在职业发展上吃了很多亏,但这种为人踏实确一直被上司喜欢,靠谱的人难得。这本书读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作者虽然一直做着最累的活,受到各种委屈,但多年下来,内心还是这么澄净。日子虽苦,但从不抱怨,有所成长,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看标题是快递员在写作,但送快递只是作者的一段生活经历,而用文字记录生活才是作者一直坚持的事情,写作并不容易,这让我想到了陈年喜,社会应该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吧!快递员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身份标签,其实换个标题完全可以,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都可以自己写一本书,比如《我在北京送外卖》《我在上海做保安》《我在深圳做保姆》……

              转发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遗憾 不怨恨 常感恩

              看到好多人推荐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以为是一个快递小哥描述日常生活的记录。昨天再次被推荐的时候,一鼓作气看到停不下来,可以说是最近少有的让人阅读体验这么好的书了。这是一个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的上班族,而且应该和我一样是 80 后。他做过美术编辑,也卖过卤菜奶茶,也卖过女装,也在高端自行车店干过…… 而送快递只是他最近的一段经历罢了。开始的时候,觉得文风略显质朴,后面内容徐徐展开,作者平实的语言里加入了一些不动声色的自我调侃和幽默,有时候也冷不丁会有一些讽刺。更难得的是作者的很多想法,是他观察之后思考得出的想法,不人云亦云,也不是空中楼阁的鸡汤文字,而是在他身体力行做这么多工作的基础上,真切地提炼出来。在作者的身上,我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因此格外有感触。作者对自己定位非常准确,是个不善于也不想和人打交道的人,想必很多人也这么认为自己吧,但是作者是真的在每一份工作中都感受到了自己的个性,在强烈地抗议。比如销售类的工作,作者都不适应,既不喜欢满脸堆笑地迎接客人,也怕和别人接触时间长了让人失望,所以无论是卖潮牌衣服还是自己开店卖衣服,都不算特别成功。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温不火不积极也不高调的人,却偏偏很招用人单位喜欢,无论在哪儿,都有人想留下他,或者把他挖过来,因为他不争不抢的性格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这点在车店里尤其明显。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因为最近网购的 2 次不愉快的经历,突然特别想了解下,快递员和外卖员们到底是怎么样工作的。出于好奇心驱使,就随手翻看了《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工作经历的丰富几乎覆盖了当前所有的服务行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酒店实习生、加油站加油员、快餐送餐员、雪糕送货员、杂志美编、商场开女装店店主、蛋糕店学徒、淘宝店合伙人、便利店夜班收银员、物流公司拣货员以及快递员,作者以流水帐似的没有文采的话语,唠唠叨叨地讲述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频繁地转换频道,没有人生规划,宏观目标。“就像深海里的鱼都是瞎子、沙漠里的动物都很耐渴一样,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由我所处的环境,而不是由我的所谓本性决定的”。作者虽然觉得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改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他自己并没有因为处在社会的底层,就自怨自艾。我个人觉得这和他喜欢阅读,坚持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他可以在心灵空虚之时用写作来支撑,来抒发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乃至消极情绪。想想自己,直至现在,也总是惶惶地想向别人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有能力做好工作;为了维护同事关系,甚至在同事提出不合理的涨薪要求时,自己吃亏,把自己的一半加薪加给同事,也生怕别人怀疑自己带团队能力不行,表里不一。今天这本书,教育了我,无私是一种高尚情操,但或许并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改变并非在一瞬间发生,也不是在当时就完成了,而是像播下了种子,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缓慢但坚韧地扎根、发芽,直到今天,仍然在个人身上持续地发生作用。Flag:克己勤勉是远比精明能干宝贵的品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明这么苦逼,叙述却如此朴实、冷静,满满是力量

                  叙述如此平实、冷静,却一次次感受到力量和暖意,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的书 1、无限深入到个体的独特性中,必然会在更高层面融汇于普遍性 2、从更多的生活经验来看,我逐渐意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恩所有遇见,即使是痛苦也要笑对人生

                    平凡的人同样能带给我们不平凡的感动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内容不错,但喜欢不起来

                      一个多月以前在文化参考听贾行家推荐的,买了,读了一章,又放放了许久。工作太忙,所谓的闲书于我优先级并不高当然是拖延的原因之一,同时,社会纪实类的书籍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 这些承载着底层的生活的过于生动的描述,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无利于保持一个工具人的生产力。这本书,如书腰上说的,是一个底层打工人十年。十年间,作者从酒店小弟做起,做过便利店店员,自行车销售,服装导购,加工站的工人,电商,经历了十多份工作,以在北京做快递员结束讲述。作者做的全是零碎的,不可持续的 “职业道路”。我甚至怀疑 “职业道路” 这种无趣的词语是否适合放在底层人身上。看不穿未来一个月的打工人,眼前只有荆棘和丛林,哪里有什么道路。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笔记也写了两遍。第一遍颇有点村民看祥林嫂的感觉。阅读体验更多是唤醒了我作为人类,天生的那种对弱者的同情。同时我通过他人的不幸来证明自己的生活还是值得感恩的,看到作者这 “平庸且苦难” 的生活,难免不庆幸自己的生活似乎还不错。此外,作者这种底层生活的自我暴露的书籍有着非常正面鸡血的一面。身处这个底层,一直打着零工的作者,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是没有什么自由时间的。他却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阅读,笔耕不辍,先是在网上发表文章,最终还把十余年的经历集结成书,着实了不起。为了写笔记,我又把全书很快的翻了一遍,但这一次味道就不一样。我发现无论是送快递还是做销售,作者都呈现出一种 “老实人” 特有的无欲无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作恶,也不多管闲事 —— 一种近似于麻木的生活态度。他似乎对命运没有任何反抗的想法,连生气也只是表现成 “我有点生气”。作者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没有一条符合我的价值观 —— 硬要说的话可能我也不会主动伤害他人。但从其他任何方面来说我和作者都是性格天平的两端,我没有办法忍受命运的不公,我一定会反抗,而且我想做更多,做更好。这时候,作者与其说传达了一种草根的力量,不如说是传达了一种听天由命,任劳任怨的近似于僵尸般的气息,可能是这个原因让我觉得这本书是越读越烦躁。一个成年人换了十五六份工作,虽然每次都似乎是 “事出有因”,次数多了,难免让人觉得这些都是用来掩盖作者本身缺乏毅力和冲劲的托词。三五次工作变迁是遇人不淑,环境不好,十五六次还在说各种 “客观” 理由就显得特别没意思 —— 然而这正好反映出一种真实 —— 一种底层人特有的躺平感。虽然作者也试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他的反省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浅尝辄止,未触及问题核心(或者说为了保全内心完整而刻意回避了问题的核心)。他不断提起自己 “内向”“社恐”“怕冲突”“自卑” 等等性格问题,仿佛性格就可以解释一切不幸和痛苦。这是正好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一种 “反省”,充满了一种自我放逐和一种任由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感。我本身也是 “内向”“社恐”“怕冲突”“自卑” 大军中的一员,于是这种莫名其妙地被代表,是令我不满本书作者的最大原因。同样的性格,有人在困境中选择接受失败,重新挑战,有人选择逃避。作者无疑是后者,每次换工作都是他的逃避,不管多少好听的无可奈何的理由,其根源还是作者没有解决眼前困难的决心或者勇气。不对,都谈不上决心或者勇气,他甚至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例如下面他写自己为什么放弃饮品店:“入秋天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饮品和甜品变得一天比一天难卖。卤味受到的影响较小,但销量也不如之前。这时候,早先说想和我合伙开进口零食店的主编又联系上我,劝我回广州和他合伙做网店。这次他非常热情,每天联系,反复游说,为我分析利弊,向我描述未来。我在宾居的生意确实遇到困境,我的店面面积非常小,经营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不多,对于将要来临的冬天也没做预案,这时的处境确实有点儿尴尬。更重要的是,宾居不是个日新月异的地方,这里的人口就这么点儿,未来也不会有很大变化。一方面我可调整的空间很小,另一方面外部条件也没有可预见的变化,那么今天我克服不了的障碍明天照样也很难克服。” 我有个朋友,22 年在上海开了家雪糕店。刚下单了冷柜,就遇到的封锁,3-7 月付着房租却没有任何收入,还错过了冷饮的黄金季节,等到装修好店面能开店已然入秋。一边宣传新店,一边积极地联系各种餐厅试图开展 toB 业务,也就是靠着 toB 订单,朋友熬过了漫长的冬天。我的朋友不是富二代,家里没矿,开店的本金已是她和丈夫的全部家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者是一个不曾规划过任何事情的人,别说成功了,能糊口都要感谢社会环境的日益宽松与进步。对他人的人生指手画脚是特别没意思的,何况我只看到了一个人主动掀开的幕布的一角,所以这些与其说是对作者的评价,不如说是我自己对生活和价值观的一种反思。最后,如果要我评价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的纪实和社会价值上来说是值得一读,从人生思考的角度来说,作者还是受限于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只能作为反面教材。另外这本书前后写作风格不太统一,后面我在每天听本书听完之后才意识到这些不同时间的写作。前半本讲在北京送快递经历,是作者后期的文字,无论从反思的深度还是文字的驾驭能力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打工与自由

                        很佩服作者的经历,做了那么多份工作,并能够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呈现出来,让别人看见,是一件对彼此都幸福的事情。作为作者,能回顾和分享自己的人生过往。作为读者,也如同亲身感受和经历了作者的打工人生。工作这件事情到底是给人带来了什么,是维持生计的必须,还是自我奋斗的期许,是枷锁,还是自由,是艰辛,还是满足,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我觉得,人必须要拥有一种只属于自己的内核稳定的机制,一种对待工作无论如何都要去完成它的内在动力和渴望,才有可能不把工作作为一种负担,否则,工作只是痛苦的代名词,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带给人无尽的痛苦。感谢作者带给我们的这些打工体验,读这本书,始终有一种读旅行游记的错觉,也许作者的打工经历就是一种在不同城市中的旅行和体验,五星好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生气是因为你自己的预期

                          不带情绪不解读的纪实类书,读起来才感觉那么真实,那么触动内心。好书推荐特别对这句话感触很深:事实证明只要我不在乎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计较付出回报比的话,那么几乎所有客户都很好相处,都懂得对我绽放真心的笑容。这证明了假如没有利害得失,这个世界确实可以变得和谐融洽对这句话感触特别深,也想起以前看一个很火视频,一位外卖小哥违章被交警拦下后崩溃大哭要跳河,大喊为什么全世界都和我作对,标题类似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其实没有人要和你做对,和你做对的是你的期望,你的预期我生气是因为我着急,我很急躁想要快点多跑几单,赚钱。你就会对客户有期望,希望他通情达理,或者理解你,配合你。如果客户没达到你期望,你自然就会生气郁闷。有期望,就会被事情发展而产生波动情绪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值得五星好评。平实朴素真诚的表达,让我窥见了快递、收银和各种小买卖经营者的生活面貌。从此,“不再害怕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偶然翻开一页,继而看完全书

                              开始觉得作者经历好好笑,真是个耿直善良又社恐的小同学。慢慢地有些心酸了,那些经历和心路历程,何尝不是我们成长中的某个片刻的映射,笑中带泪。“只要认真度过的日子,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真实而丰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知道有的人读完这本书,可能觉得这有点像是一本流水账一般的故事书,但是对我而言它别具一格,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是我和作者有着几近相似的人物性格,我们都不善言谈,更对那种虚伪的交流感到深恶痛绝;对于许多人际交往中也一直是处于老实人状态,也如作者所讲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深受老板和大伙的喜欢,可是在每个工作岗位到最后都会因为自己被负重了太多的东西,终究觉得自己不太值当,想喘口新鲜空气从而从新开始,当然,离开了某些地方,才会发现自己在那个范围之内时,自己会是别人想要优选的选项之一,自己离开了那个选项范围之内,自己完全就是可有可无的人,对于利益上的争执,我也一直是没有任何的兴趣。销售的工作我也做过,我也确实不在乎任何的业绩争夺,当其他人在极端争执时,我总希望割钱保住关系。当然,现在我已经有很大的改观,我不再畏惧所谓的交流,但是我心中的偏向独处的状态。第二,作者所做的有些工作我也体验过,只是自己的语言太过零散,没有整合成作者这样的文章,有些自己的思路历程当被他人所点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太难得了,生活的体验是每个人都被动要接受的,可是生活的记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的,能够有细腻的思想来记录下这一切就是非常好的事情第三,平凡人其实不应该被惯有每日在浑浑噩噩的印象,平凡人也在每日努力,我知道,看惯了各大平台上优秀人士们每天能够跨步般的进步,人们觉得那才叫进步,自己小小的一点点微不足道,会让人们觉得毫无长进,但其实对生活,对事物具有思考的时候,事物竞争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作者记录下这一切的时候,不是也让人们知道了这个行业的背后,让人们知道了行业的艰难,语言也是有力量,文字也是有能力的…… 回看作者的十几份工作经历,作者真的是每日都在浑浑噩噩吗?不是的,生活也是在不断精进。他发现了自己的热爱,他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喜欢写作,也许写作没有为他带来多大的财富,但是单纯的喜欢,难道不也是生活该发掘之一的吗?他喜欢动漫,但是去到了劣质的并没有任何前景的公司当中,可是至少他会热爱投身过,不要有怨恨,不要有遗憾第四点就是家庭环境,从小到大,我的父母也一直告诉我要克己,某日要是遇到出现什么事情,他们总会先问我,你是不是没有管好你自己?至今回想起父母的教育,我觉得是非常有缺陷的,这让人锁住了自己,把很多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错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形成了性格上的缺陷,但是我想起奇葩说上李诞曾经说的父母的认知也许很狭隘,但是要知道,也许他们当年就是用的这些现在看起来狭隘,但是当初很先进的思想保守安稳的度过了他们的人生,培养出了下一代,不是他们愚昧,而是他们的这些思想在现在不合适,这是作为成年人该去甄别,该去筛选的,没有必要怨恨谁,他们也只是拿着他们认为最好的使用在了错误的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能通过写作谋生,对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 写作于我的意义因此变得更加个人、重要、特别和纯粹。虽然我写得不多,但对我来说,写作就是我生活的另外部分,属于自由的那部分。—— 作者真诚又热烈地爱着写作,真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乱糟糟

                                    没什么可参考借鉴的东西后半段读的很压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实真诚

                                      我不愉快的人和事,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尽量不带倾向地客观还原,减少作出评价。事实上,今天我对自己所有的打工经历,只怀有感激和怀念,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怨忿 —— 我承认曾经有过,但已经全部放下了。因为从更多的生活经验中,我逐渐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2021 年 8 月 1 日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在北京送快递

                                        通过本书感受到作者在作为一名基层人员生活奔跑的不易,人们常说没吃生活的苦,就要吃工作等等其他的苦,其实这个苦还是看你怎么看待,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人到中年,越发理解这种 “苦”,作为一个成年人,现在的生活状态都是由过去 3 年的选择来决定的,很多时候想明白了,这真不是苦,应该说是一种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谁也不知道谁会在下一秒发生什么,对吧。看看作者的人生锐变,这也算是先苦后甜,也正验证了中国的老话。   恰好,最近我也慢慢理解了这种 “苦”,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开始的时候精神体力都是倍感苦,慢慢的发现,谁的人生不会有个 “苦” 的阶段,都是经历,都是内心能量的积累。通过经历和阅读,真的越发的心智成熟和内心丰盈。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失败中找到人生意义。

                                          佩服作者可以保持如此心态,二十几份工作都保持热情满满,至少开始的时候热情满满的去做。我其实并不知道这样一本书是如何出版,他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快递员的生活是怎样的,自行车店员,蛋糕店店员,小镇卤味店等等~其实如果一个记者能保持真实,去采访另一个有意愿讲述自己工作的人,一样可以获取本书 80% 的内容,我在读完之后,没有活动太多积极的东西,感觉就是不停换工作的一个人,甚至觉得反复陷入同样的问题,难道不反感吗?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