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助人助己,这是我帮助过的案例经历与缘由。

    2018 年我帮助一位初中同学,她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后来我才知道,她多次自杀未遂,当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就想帮助她走出困境。事实上我想帮助她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情况严重,而我又恰好学过心理学,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认为对她有一份愧疚心理。这份愧疚心理来源于初中时代,她追求我未果,甚至因此而被我责骂。原因是 —— 我认为她长的很丑。在当年,如果被一个丑女追,这在社交上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因为当一个同班同学追自己的时候,几乎全班都知道这件事,在初中的我因为承受不了这个 “笑话”,因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怪罪于她。她追了我三年,起源是她当时在电脑前和我聊 QQ,开玩笑般地问了我一句话,原话我忘记了,大意是,要不我们在一起吧。而我当时的回答很直接,我说,你以后会整容吗?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女生,或许是因为我这句话代表的含义是:我可以接受你,前提是你要整容。而不是,我直接拒绝你。我以为我这句玩笑话会让她打退堂鼓,结果并没有,反而被认为是我可以接受她。就这样,她从初一追到我初三,她没有和我和我一起读高中,而是去了职中。在这三年里还发生了许多事,总结起来就是因为被她追而感到丢脸,于是采取各种手段软硬兼施让她放弃。我承认,这里 “硬措施” 里面有不少欺负她,甚至是伤害她的事情,当时她为了表示对我的爱意,在手臂上刻了我名字的缩写,甚至有不少自残的行为,多年以后我问她,当时一共划了多少刀?她说大概几十刀吧。几十刀是怎么概念呢?有一次我看了她的两侧大腿内壁处,双手腕部,基本都是划痕。而当时,我却和她讲,让她滚开,不要沾上我的边。这个行为无疑让她感受悲伤,就连她的几个同学,也是我们的同班女同学都看不下去。再后来,也就是 2018 年我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她又重新联系我,那天晚上我约她出来,当晚聊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因此我才得知她近几年的情况。回到问题的一开始,也是出于我初中时期对她的伤害造成的愧疚,我决定用我所有的心理学知识和时间精力去帮助她走出困境。这里历经了快三个月,具体过程就不展开讲了,这里挑三件讲讲我最触动的事。第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我同学在她学校住宿的时候病情复发,她当晚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她吃完了半盒止痛药,这个止痛药是她母亲给她购买,用以治疗痛经。我当时收到信息后非常担心她的情况,迫于无奈之下,我向她的母亲致电,讲述她女儿的情况。这是我第一次和她母亲接触,毕竟是为人父母,她母亲知道情况后显然比我更加着急,和我讲了许多我同学的经历,那天晚上我和伯母大概聊了十来分钟。没过多久,我同学又给我发来一条信息 她指责我为什么要把她的情况和她母亲讲,她甚至一度把我删除,因为我的行为在她看来无疑是一种背叛。显然,她的母亲已经和我同学联系上了,不仅仅是母亲,连父亲也致电给她了解情况,这件事在我的触导下,让她更备受压力。第二天早上,因为我不在她身边,只能用微信咨询她的情况,她和我讲只是肚子疼,还轻蔑地说,看来这些药也不怎么样。我很庆幸这些药真的不怎么样,没有给她带来更大的伤害。事实上,这种自杀自虐行为已经不是首次发生,在这几个月和她的紧密接触中,还有好几次想自杀,或者走在自杀的过程中被我劝导与挽救。我的旧手机里还保存着她当时自杀过程给我发来割脉流血的照片。第二件事:我推荐她去我高中的心理老师里做一次心理咨询,出于她对我的信任,她去了,当时因为昨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因为她长期坐摩托车回家,在昨晚差点被猥亵...),我们几乎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我带她去学校看心理咨询,她在里面和我的高中老师聊了大概 40 分钟左右,我在外面睡着了,等她出来的时候,心理老师叫醒了我,示意让我进去单独沟通。我进去后,和她聊了十多分钟,大致内容就是,心理老师认为她的情况必须要尽早看精神科医生,单纯的心理咨询无非帮到她,于是,我怀着失望离开了学校。我同学看我昨晚彻夜未眠,状态不好,提议先送我回家等我睡着再自己回去,接下来我就和她一起回了我家,我躺着床上,她则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我闭目养神着,不一会儿她母亲给她来电,得知自己女儿昨晚差点被猥亵,心情非常着急,情急之下就责备了女儿,也就是我这位初中同学。我在床上依旧躺着,听到她们大致的电话内容,等我同学挂了电话后,她哭了起来,我听到声音后马上惊醒,上前安慰,这是我和她的第一次拥抱(也就只有这一次)。她述说着刚才和母亲沟通的内容,非常委屈和难过,或许是因为她母亲让她早点回家,随后我同学就离开了我家。她离开后,我的情绪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悲痛感,毫不夸张的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面,我都是爆哭的,期间我甚至给心理老师致电,用质问的语气问她为什么刚才要这样讲?因为还不到一个小时之前,她就和我讲这位同学类似于没救的话,或许心理老师没有这样讲,我不知道是不是记忆错乱,总之她当时讲的话让我无法接受.... 我想,我的爆哭一方面是出于对我同学的无能为力,另外一方面是,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死亡与我如此接近,我无比恐惧和焦虑。第三件事:在我爆哭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被她母亲邀请去她家吃饭,以表感谢我帮助和陪伴她女儿。当时我不知道自己已经细菌中毒,患有严重发烧。当时去到她家吃完饭后,我已经四肢乏力,她让我睡在她的床上,我躺下后,看见她就在床对面的电脑前打英雄联盟游戏。我说:我记得你以前不玩游戏啊?她说:因为当时想追你,所以自己也去学了玩游戏。我说:可是我从来不玩英雄联盟啊?她说:当时我不知道,你也不愿意和我聊天,后来我看到大部分男生都爱玩这个,所以才学的。我沉默了,一方面是身体非常不舒服,另外一方面是心理过意不去,迷迷糊糊的就睡觉了,醒来以后我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才发现情况不妙。我看见她还在电脑前打游戏,甚至边打边骂队友,我知道那是她宣泄情绪的一种出口,不过当时我情况不对,还是打断了她,和她讲我可能是发烧了。她听到后非常担心我的情况,二话没说就把我拉去了周边最近的医院,我就这样被她接近于搀扶着来到了医院,挂上了急诊号,完成了所有检查项目。因为当时已经很晚,我妈也给我打了电话,才得知我在医院,后来便来接我回去。在医院的时候我和她讲:没想到这次你救了我一命。她笑了笑说:你也救了我一命啊,咱俩算扯平了。—————— 最后的结果是,因为她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和看精神科医生,我成为了她身边最懂她情况的朋友,而我自己,也因为替代性创伤出现了心理裂痕,直到几年后,我才逐渐走出来。再后来我和她断了联系,准确来讲是她为了不影响我,多次把我删除了。哪怕是现在,我和她的联系是断断续续的。我当时也曾很坦白的和这位初中同学讲为什么我愿意帮她,我甚至问她,我当时给她造成的伤害到底如何?她很坦然的和我讲,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了。当时我其实已经知道了非常中肯的答案,她之所以会患上抑郁症,毫无疑问,我当年对她的伤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性质,但也和她的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说回来,就我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她最后走出来是因为有很多社会系统的支持,我是其中一项支持,为此我还和她的母亲聊过几次,她不仅有好朋友好闺蜜,还有男朋友。当然,我认为她不算真正喜欢她的男朋友,在我看来只是一种亲密关系的依赖,这来自于她的童年早期的经历,她父母从小就离婚了,孩子跟母亲,但是这位母亲是一名女强人,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她,所以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伴,后来没过多久,她的祖父母去世了,这下就造成了她更强烈的不安全感。因为她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的,这是她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也是我开玩笑的回复她:你会不会整容?因而喜欢上了我。当然,这也是后来我接触精神分析后才知道的答案。回到刚才的问题,她和她的男朋友相处模式可以说是 “相爱相杀”,但起码有男朋友,有亲密关系,只要还有这一条关系的纽带,并且这个亲密关系不会对她造成更为过分的损害,那么从最优解上看,我认为她的男朋友也给予了她不少社会支持的力量。事实上她并没有坚持去看心理医生,更没有吃医生开给她的药,哪怕是现在,我也不敢说她的抑郁症彻底痊愈了,只能讲,她比较稳定,仅此而已。如果不能唤醒她自己的力量,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树立自己的目标感,那么再次遇上强制性的关系瓦解,比如说重要家人离世或男朋友分手,很可能会再次复发病情。因为重要的关系破裂可能会再次唤起她的早年经历的创伤,包括一些我不可知的心理学和医学因素和我没有掌握的信息,造成复发,事实上此类事件在她身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不管怎么样,她最后也找到了一些人生的目标,甚至还去了我没去过的外省(上海及山东),我真心替她感到开心,希望她能够幸福的,好好活下去。徐老师的心理创伤课程讲到的两个知识点,我自己经历过,很有感触。第一个是,当你朋友和你说他要自杀,请问你会怎么做?答案是,问他怎么自杀。因为我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她已经自杀完了,或正准备自杀和我讲,所以我通常会问她,你要怎么自杀?第二个是,对于安慰一个有心理创伤的人应该怎么做?答案是,照顾好他的生活起居就行,而不是和他讲,没事的之类的话。因为陪伴本身就是安慰,他需要的,仅仅只是当作是一个正常人来对待,去照顾好就行。而对于我来说,或许我的替代性创伤就是,虽然我到了大学后,我又陆续帮助了一位抑郁症学妹,给予她心理学知识和社会支持,基本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那么 “用心” 去帮助别人了,因为我被这段经历而感受后怕。现在我的状态就是,借用林特特老师在课程里的话,对一件事要么推进,要么高兴,否则就绝不讨好别人,做真实的自己,哪怕自己某些的话不够有情商,也不想因此而委屈自己的感受。

      5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换个环境,出门走走

      对我来说比较有用的办法是换一个环境去旅行,一定要去有阳光,有大海,充满活力的热带!人可能还是比较有动物性,强烈的阳光和热带能够一扫阴霾。一年前我经历至亲离世的时候,最终让我走出来的就是去到陌生的国度,参加一些有规定路线的出游活动。当时我去了泰国和日本,每天人会自动被逼着去和当地人沟通寻找吃的,也会被逼着按照艺术节的路线出发参观。专机过程中还路过的赌场,消费购物也是不错的方法。后来在日本的经历让我发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和当地人沟通也许会非常有意思。意识到有想做的事情让我发现,与过去好几个月什么都不想做相比,我似乎已经走出悲伤。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直面创伤,活出真我

        听过老师的心理创伤课,这次看这本书又有了更深的领悟。其实遭遇心理创伤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我们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遭遇的,只是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心理疾病,而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就自然没有关注到。而失恋、生病、意外等这样的事情我们大概率都会遇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随时可能被一些危机时刻所影响,它都可能带来创伤。而心理创伤对我们就会有很多潜在影响,例如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对自我的否定、内心深处的自卑…… 就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导致我们会在无意识中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不太影响日常生活的方式,跟创伤共存,但很可能就是让创伤藏起来了,可能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火山喷发的影响出现。经历创伤的事件我们无法选择,但应对方式我们可以选择。好的选择是直面它,从遇到的创伤性的事件中获得收益,让它成为人生的财富、力量的资源,而不是任由创伤打击我们。就算是简单的一句话 “这点伤痛不算什么,我人生道路还蛮长,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也有很好的安抚作用,更多的还是要自己主动行动去改变。读完这本书后有四点小感悟:1、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自己要站起来去抓住。2、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眼瞎了不抱怨看不见了,还可以扭扭脖子活动手指就很开心,换个角度看问题是必要的。3、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可是成功的定义应该是由自己说了算,一条路走不通大不了换条路。4、稳定的关系(伴侣,家庭,朋友等等),安全的个人空间,自我掌控的独立人格以及找到宏大的人生意义,对于创伤修复至关重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伤口被动逃避藏起来,就一直无法愈合,还可能越来越大;而主动扯开伤口让光照进来,就会慢慢愈合,重新活出自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2年第三十六本

          1. 这是作者的经验总结之书,十万字的内容,看得我有点疲倦。一个好好的案例,重复说好几次,有凑字数的嫌疑。一个生动的故事,硬生生分几个段落说,嚼蜡一般。如果按照作者的所咨询案例完整叙述,或许会对本书增色。2. 关于创伤后复原,这是世界性难题,而且伤害不断上演一波又一波,简直要麻木了。伤口愈合后里面感染,大多数人宁可伤害自己的躯体,也不愿意撕开伤口让别人看到。所以,人的内心还有很多黑斑病灶。还好,作者开启了新的咨询之路。3. 作者的书写功力一般,层次勉强分开,又分开的不利索,感觉冗长啰嗦。他引用的名言警句值得琢磨,推荐的书也比较精彩。四星推荐。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得到课程主理人徐凯文老师的这本书,把我们以为很遥远的 "心理创伤" 讲得很透彻。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些创伤,可能一些无足轻重,可能一些影响正常生活。我们完全可以科学地理解创伤,正视创伤,走出创伤,这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看完这本书,或许我们能更理解身边人,也更理解自己,在遇到有心理创伤的人之时,不说救人于水火,至少也不要不经意间给对方带来伤害,然后给对方提供一定情感支持,引导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救助。当然了,抛开心理创伤的主线,里面有一句话给我最大的触动 "所谓的恶人、所谓的不可理喻的人,看起来他们的行为举止跟其他人很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给他们贴上一个人格障碍或者罪犯的标签,就等于放弃了对他们的理解,这对他们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你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意识到心理创伤是普遍的,足以让人长舒一口气,足以让人释怀。

              得到电子书上架了《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冲破内心的至暗时刻》,今天看完了,哭了好几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或大或小,或相同或独特的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在内不在外,是隐秘的,只能独自承受。因此对待心理创伤的态度就格外重要,当你意识到心理创伤是一种普遍现象,你我他都经历过,大可长舒一口气,让自己释怀。本书也在前言里告诉大家对待心理创伤的态度:“从噩梦里重生,在创伤中成长”。一般去看心理医生的心理创伤属于极其严重的,极端的事情在生活发生得少,对于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尤其对于 HR,当员工向你投诉某个领导,就可以应用书中心理学的知识。员工正常的心理是不会投诉领导的,如果员工投诉领导一定是积累了很多的怨气,如果仍然用正常的流程和语气去处理,员工出于自卫就会认为 HR 和领导是一伙的,影响后续处理问题。此时要给与格外的关怀,让员工感觉良好,才能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我在处理售后的时候,发现客户最关心的是啥时候能收到退款,其实按照正常流程,退款会在 1-2 个工作日,而且我也不能控制退款的进度。由于顾客对货不满意,又要退货,又要寄快递,心情可能比较烦躁,此时沟通是安抚客户情绪就是要提醒他们注意查收退款,把其他事项放在后面。本书也刷新了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心理咨询师除了帮助来访者,还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中。比如说,在某些案件中,他们会对受害者的心理进行评估,帮助受害者拿到合理的补偿。又比如说,他们会去监狱给加害者做心理治疗,了解加害者加害别人的的心理路程,从而去达到预防的效果。甚至他们会去给民警做培训,告诉民警,如果有人报警被性侵,警察就不能例行公事冷冰冰地问问题,要考虑到此类报警人在报警之前做了很久的心理斗争,要给与格外的关怀。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从了解心理创伤开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创伤如何克服

                创伤一词,本应是针对生理创建的,却在不知何时,用于心理上。生理上的创伤,可见,愈合亦可见。但心理上,无论是有意或无意,显意识还是潜意识,都是有迹可循但飘忽不定。之前网上流行一句触及扎心的话 —— 幸运的人,用童年可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是我们记性太好,还是潜意识太强大?我想,是那股执念太深吧。针对创伤,有些无法改变,只能让其过去。而有些,想要改变还需他人的配合。但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他人肯配合,或许就不会存在创伤了。如此,就是一个悖论,一个莫比乌斯环,起点和终点重叠。书里有一句话,感触最深,无法改变的,保持距离即可?大概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课题分离吧。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比如,代际问题,可否在我这一代终结?没有人是天生会当父母的,何须对人那么苛刻。没有建立的关系,换个对象(伴侣,孩子)重建。没有打好的地基,若能修复最好。修复不了,何不另起高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徐凯文出品,闭眼入!获得感超强

                  凯文老师无数次给过我温暖。他是那种会接纳来访者的治疗师。这是一本会让你接纳自己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男神之作,学心理学必读读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遇见沉重,抚慰心灵

                      在诸多的心理咨询课堂、平台,时常能见到徐凯文老师的名字,头衔之一是 “北大副教授”,当时心里曾闪过一个念头,这个社会好像教授都不曾缺过,怎么来了一个副教授,只是一闪而过,没有质疑;这本书让我对徐凯文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创伤领域的权威,至少也是之一吧,论文是在监狱里完成的(以罪犯为研究对象),参加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并跟踪调查至今,其他的灾害救援、危机干预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佩服、尊敬自然由心底悄然升起;当然,最重要的个人觉得还是老师的研究,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成果,以及所引起的影响、效果,有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创伤,也是创造

                        有些人一生顺遂,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各种创伤,这种创伤能让人直接跌入谷底,也能让人从此消沉,也能让人重获新生,就看自己怎么去面对、处理这种创伤。创伤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帮助自己的方式,也许能从中发现非常多不一样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了他的伦理课,发现他有一本书。

                          反正挺意外的看了这本书。上周我预约了心理医生,是明天下午两点。意外的看了这本书,边看边哭,原来我有这么多的伤,而我还以为这都没什么。我似乎有点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没有安全感,我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因,我坚定的要生我孩子的原因,也有点明白我从小抗拒看医生的原因…… 很多事情,都快忘记了,看着书又想起来了。这样子我起码知道,我要信任咨询师,但他也只是我的拐杖,我要用好这跟拐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伤,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它影响我们的情绪,身体和生活,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从这书中,大家可以了解创伤的分类,影响,危害,从另一方面讲,创伤还有积极意义,这是一个很新的观点。也许,心中的伤痛,看完这本书,会慢慢的抚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得到课程开始认识徐老师

                              买过徐老师在得到开设的课程。印象深刻,实用性很强。看到徐老师新书上架,很是高兴,傍晚放下一切杂事开始专心阅读,虽说创伤心理是个挺沉重的话题,但是阅读了 2/3 后,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心绪,对外,明白了那些看似奇怪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一颗受伤的灵魂。对内,明白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在另个层面也是可以带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受害者的身份蜕变。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