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诗比历史更真实
“一件事物已经存在多久了,那他还将至少继续存在多久”。这是著名学者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里写到的一段话。这样看来,中国历史中那些穿越时空的美好文字,还将继续传颂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文字之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节选当代西方文字几乎全面字母化,文字的最小颗粒仅仅对于发音有贡献,从而失去了人们创立文字时的表意功能,也失去了意会之美。中国的文字,仍然保留了以象形表意为主的形式,尽可能的保留了文字本身之美。有一说,文字最初起源时都是象形文字。而中国的文化传承是持续的,所以文字基本保留原有特征;西方文化多次受落后文明的冲击而中断,文字的内在涵义也因此而被中断,形成了稳定的符号系统。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严谨,但是我对中国文字之美深信不疑。🍀 语言之美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名都篇》节选妖女对少年,这是怎样的美好,又是怎样的大胆。寥寥数语,一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美好的文字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自带灵魂。一个场景,二三人物,人物背后的故事,都跃然纸上。每一个字都不可或缺,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这就是语言的美好。🌈 美好背面从诗经到陶渊明,表面上是文学的迭代;从西周到南北朝,实质上是时代的变迁。蒋勋老师带着我们走过的中国文学之旅,也是中国的历史之旅。战乱、和平、发展、动荡,这些都在文学中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在人群中口口相传。从平民的歌谣,到皇帝的叹息;从官僚的感慨,到文人的唱诵;也许人们有阶层之分、贫富之别,但是在文学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踌躇满志从小胸怀天下的王子,和流连岸边观看女子采莲的少年,在文学面前,并无分别。💡 诗与历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 是的,文学中既有看得见的美好,也有感受得到的时代变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蒋勋说文学#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46 本)#2023 年精读作家(37)蒋勋《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大家好!今天阅读蒋勋先生的第二本作品《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从美学角度系统讲解从先秦到 “五四” 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本册为上部,讲述了从先秦到魏晋时期的中国文学史。凭借自己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蒋勋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代表性诗文一一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与心怀观照当代读者的情感,帮助现代人重回心中的田园。市井的烂漫,文人的忧思,兴盛时代的自信,或者生命本质的哀伤...... 几千年前的美、诗意和哲思,经由蒋勋细致入微的解读,在当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2、精彩内容:①从 “诗” 到《诗经》从西汉开始,“诗” 被奉为了 “经”。其实,《诗经》最早并不是一本书,它是人们在桑树底下唱的歌,然后被记录下来,称为 “诗”。就像我们今天在某个渔港小镇听到的《补破网》之类的民间小调,当时没有谁把它看成一个不得了的文学经典。西汉时,人们认为 “诗” 里面的情感对人有很大的教化作用,所以称之为 “经”。自此,《诗经》才开始和《周易》、《礼记》、《尚书》、《春秋》放在一起,被称为 “五经”。什么叫 “经”?说白了,就是文化的正统、主流。用更粗浅的话讲,就是教科书。所谓的五经,就是五种教科书。所有的知识分子在读书的过程中都要接受这五本教科书的熏陶。孔子说 “不读《诗》,无以言”,意思是你如果不读《诗经》,连开口讲话的资格都没有,所以 “经” 有很强的文化意义,它是被官方规定成范本的东西。所有对于诗的速食化的答案都不是真正读诗的方法,读诗最怕在诗里找答案。一个爱诗的人,是爱生活的。如果人用一两个字就能说出生命的答案,是会害人的。生命太丰富、太复杂了,以至于到最后连是忧愁还是喜悦都不一定能分清楚。人的心情更多的时候是混杂的。《氓》里的那个女子看到桑树的叶子变黄了,桑果掉落了,内心有一种对生命的感伤,因为她也老了。这是十几岁时谈恋爱的少女的青春过去了,她的心情也苍老了的转变,是《诗经》中最贴近生活的情感。当一个人没有办法很清楚地描述生命情状时,他会选择用诗来描述,因为诗里有另外一种对生命的观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解释生命现象,有些东西可能会很有哲学性,很有逻辑,但还有一些东西需要诗化的解释。这是一种更为宽阔的解释,它可能是一种安慰,一种鼓励,但肯定不是一个答案;也不要希望自己在读完一首诗后,能产生道德或者情感上的领悟。如果读完一首诗,一个人马上变得奋进起来,这就属于教化,诗肯定不是这样的,诗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生命的状态,而不是马上对生命下个结论。②最初的欢愉,最后的哀怨 “氓之蚩蚩” 的 “蚩蚩” 两个字实在很好,它是一个声音,可是当中有一种呆相,一个男孩子在爱一个美丽的少女时,肯定是发呆的。现在很多流行歌里也有这类东西,傻傻的,自己也不知道被什么东西迷住了,那就是正当青春时恋爱的感觉。“蚩蚩” 没有办法翻译,它呈现的是人在看到令人陶醉的东西以后完全被吸引住了的感觉。真正的农民挖田、犁田、插秧都很认真,可是认真并不等于劳苦。插秧的人自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诗经》里就有很多和插秧有关的歌。插秧的时候正好是春天,把田里的水放满,让土地松软,再把秧苗插进去,要找到节奏。那天,当地客家人请我们吃饭,所有的老太太都站起来唱客家山歌,我忽然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诗经》,那才是《诗经》产生的真正根基。后来我跟几个以前一起办诗社的朋友说,其实以后应该把《诗经》课带到乡下去上,比如美浓。恋爱中的雄性与雌性非常不同。雌性是被动的、被诱惑的状态,雄性是直接的攻击状态。这首诗很好玩,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是那个女子抛出来的诱惑,“氓” 很急,女孩子反而不急。如果用简单的 “弃妇” 来形容,前面这一段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应该算什么?这个女孩子太聪明了,“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她知道他是个做生意的男孩子,可她更知道他今天要来谈的不是生意,是专门来搭讪的。从少男少女刚开始恋爱,到慢慢开始追求,恋爱变成婚姻本身是无可奈何的。恋爱与婚姻不一样,恋爱是 “情动于中”,而婚姻是一种形式,接受形式就必须接受这个形式的优点跟缺点。《氓》到了最后根本不再是讲恋爱,而是讲婚姻了。当年那个爱上男孩子的女孩子要和男孩子的整个家庭相处,当然会吵架。你会觉得当初那些东西现在都不对了,恋爱的时候是看电影、喝咖啡、看西子湾的黄昏,结婚以后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二者本身就是截然不同的东西。③静美与乡愁一首诗没有 “情动于中”,就不是好诗,不管形式有多美。一份婚姻如果没有 “情动于中”,形式再完美也是空洞的。究竟什么叫婚姻?是那张证书吗?还是大家称呼你某太太或者某先生?那些都只是形式而已。所谓 “《诗经》六艺”,在风、雅、颂之外,还有赋、比、兴。过去把风、雅、颂和赋、比、兴合在一起,其实是种误解,风、雅、颂是三种文体,赋、比、兴是三种写诗的方法。赋非常像叙事诗,直陈其事,比如我们这次选的《绵》,就是赋体。到了汉朝的时候,赋变成官方文学中很重要的文体。只有在农业社会,人才能谦卑得像土地一样,在土地里生长,最后又回到土地中去,感情特别朴素、平实。如果大家想感受《诗经》的情感,不仅要阅读《诗经》,还要把《诗经》当成一种在当代延续的美学来看。情感可以是诗和艺术的永恒主题,因为情感太像生命了。如果我们生命里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确定,大概就不会那么有趣了,常常就是因为处在茫然、彷徨之中,才有很多期待、很多意外。正因为生命中有那么多不可控的因素,大家才会渴望去了解,这大概才是诗的源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诗与生命001 诗与生命爱读诗的人一定是爱生活。从诗中读出生命的状态,或喜、或嗔、或怒、或哀,每一个人是你,却又不是你。002 民间与文学诗从民间而来。心中有情,便想要抒发出来,咏叹之,歌咏之,舞之蹈之。文学从民间而来,遇到瓶颈时,又要回到民间去。003 叙事与抒情中国文化中的诗重抒情轻叙事。一往而深,激起心中共同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不管是哪个地方,总是会在心上抹上一丝淡淡的乡愁。004 农业与商业农业时代节奏缓慢,体验一种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美感。商业时代节奏太快,来不及去体会生活的平淡滋味,缺少一种美。005 同情与无情读诗,需要融入人物角色,同情她。读诗,也要抽离人物角色,旁观她。006 《诗经》与《楚辞》一个是在土地上唱出的含蓄的歌。一个是在天空上唱出的张扬的歌。一个讲的是平凡人的故事。一个说的是神仙的故事。007 文学与现实诗歌给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添了一抹色彩,但诗不是现实。008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一个是收集起来的民谣。一个是文人写作的诗歌。一个说劳动、生死、爱情,是生命的常态。一个也说劳动、生死和爱情,是生命的哀叹。009 诗人与霸主一个人居然可以扮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他是霸主,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他是诗人,他忧郁哀伤,感叹道生命无常。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愁绪。010 圣与贤孔子说:我们要做一个圣人。伟大而奉献,为了许多人。竹林七贤与陶渊明说:我们只需做一个贤人。为了自己,完善自己的价值。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要读“诗”,也就是后来的《诗经》《诗经》读到最后如果竟然变成这样,是非常可怕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被解释为 “听到这样的声音就要想到女子的贞节”,但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多么明显,这是一首男女在河边求爱的情诗。可是后来它被解释成是在讲后妃之德,一听到那个鸟的叫声,立刻就要很端庄严正,就要想到不可以有外遇,不可以有邪念。两千年间,《诗经》一直被奉为官方的正统,每字每句都被扭曲了,鲁迅对此非常痛恨。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给大家讲《诗经》。我中学时偷偷读鲁迅,非常喜欢他。鲁迅认为《关雎》是民间非常直接地表现性爱的一首诗。《诗经》变成教科书的范本之后,本来的意思已经严重地被掩盖、被扭曲,鲁迅是故意在反讽。今天我们必须要把这个大传统推翻,才能进入诗的本身。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细微入致的解析蒋勋在现实中到底是怎样的人哪!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来!喜欢他对每个人深入的理解,好像他一会能融入市井小儿的凡尘,一会又能穿越回注视那些文字里的人。民歌 vs 诗歌的区别这次是真知道了。屈原那么唯美,投江也是可以理解了。曹操原来跟我以前知道的曹操那么不同,并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么 “坏”。曹丕也不那么让人讨厌了,贵为皇子,他也会失眠半夜园中散步。不得志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曹植最后不是有了(洛神赋)吗?重新认识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原来我一直理解错了。不一定要逃离到哪里去,投入,深刻的沉浸投入到此刻,就是一种逃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