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7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论看后记的重要性

    当时选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特别类似的故事性的书,后者我也读完,前者我也想读才开始的。后记,是作者写为啥写这一本书的缘故,为什么选叔本华呢?也是有原因的,先读后记对于这本书有了大体上框架的认识。其中涉及到的团体治疗,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团体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个体在人机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总会在当下的团体中重现。也涉及到死亡 ,面对死亡是人会怎么选择?还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咨询师,强推

      我是心理咨询师,也是积极心理学讲师,我觉得做我们这一行,只能是一个终生学习者。亚隆哥是我们这行从业者绕不过去,也不应该绕过去的高峰,大哥坦诚不吹牛的风格值得我们仔细研习。做心理工作一辈子,到头很可能怀疑自己到底帮了多少人,帮到了什么程度,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好在我们汉传佛教里有个积阴德的概念(有些你对别人做的好事,如果没有得到回报甚至你自己完全都不知道对别人产生了好的影响,那么,这些福报就积累下来了),我早早就接纳认同了,所以可能好一点。不过书里的故事还是有很多从业启发,谢谢亚隆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上了心理大师欧文亚隆

        我学心理学知识,大部分都源于得到老师专栏课程。对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有了模糊通识的了解。幸亏有得到平台提供心理学知识学习,要是自己自学或者从其他渠道学习,很可能会走入误区陷入骗局。有了基本通识与偏好打底,现在可以去拜读心理大师作品。欧文亚隆的风格,我就很喜欢。文字通俗易懂,故事讲的非常好,也喜欢他的价值观,所持的心理治疗理念。这是读他的第二本书:《叔本华的治疗》。这本书我强烈推荐阅读的理由如下:1、能够真实表达感受会有多难。人会有太多心理防御机制,本书关于团体治疗一次次的成员相聚面谈的呈现,就呈现了这一块。会很有趣很有启发,值得去读。2、何为关系的视角?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为什么要活在关系里? 本书团体治疗过程中,会一直围绕你听完成员的话,有何感受?你目前与成员的关系怎样,又希望怎样。你来到团体治疗要解决的问题,一直会去培养训练用真实的感受与关系视角再去看思考曾经要解决的问题。3、关于叔本华的哲学,关于悲观主义。我们这个时代,悲观主义很容易习得,如何去看待悲观主义?这本书主题之一就是围绕叔本华这个人的哲学思想去讨论。我观察到,互联网很多观点呈现的价值观,都有受到叔本华哲学观的影响。这本小说,就是呈现了怎么治疗好叔本华这个聪明哲学却又是很严重心理病人的过程。他一生都很孤独,没有伴侣没有朋友。悲观主义的问题,会很容易导致陷入孤独状态。这本书就有关于如何对抗悲观主义,习得乐观的答案。4、关于死亡。这本书涉及到面对死亡的话题,值得阅读了解。摘录金句:我们要活出一种让自己愿意无限次重复的生命。当大多数人在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为了一些无谓的盼望而虚度了此生。他们会惊讶地发觉,那些被忽视的、不曾被好好享受便匆匆溜走的时光,恰恰就是他们的一生。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类除了具体的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抽象的生活…… 在这个冷静思考的层面,原本使之着迷并感动至深的东西,都变得冷酷、平淡、疏离:在这里,每个人都只是生活的旁观者和观察者。5、关于团体治疗。本书作者就是团体治疗的开创者,在这方面是大师。我阅读这本书,头一次感受团体治疗为何物。在此书团体治疗过程中,我看到每一个个体都是那般独特、具体、有魅力。我又对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活在关系里,有了更深更好的理解。书中团体治疗过程中,让我看见有效的沟通是怎样的,表达此刻真实内心的感受有多么重要。我们常常太会逃避真实的障碍问题,而陷入问题解决不了的痛苦中。关于团体治疗与咨询师摘录金句:团体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以人的最基本形式进行交往,一旦进入这里,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管你有什么身份、学位、金钱和有没有宝马敞篷车。我只说过一条关于会谈之外的关系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没有秘密,如果在会谈之外有任何接触,相关成员必须在团体中说明。这些秘密如果不公开,往往会扰乱团体的运作,同时也破坏你本人的治疗。这是我关于团体外接触的唯一规定。成员们绝不能因为自我表露而受到惩罚。相反,必须始终支持和加强他们的冒险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唯一的约定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探索自己与团体里每一个人的关系。建立团体以外的关系的危险就在于,它会危害到治疗过程和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更重视这种关系从而忽视了治疗。团体毕竟不是人生。它不过是一场人生的彩排。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把在团体里学到的东西转化到现实世界的生活中去。治疗工作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情感上的互动,其次是理解这种互动。在早期的培训中,治疗师们被教导要关注患者对生活困境的责任。所有治疗师的自我表露都有着双重意义:一是为自己有所收获,二是为成员们立个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故事引导的团体治疗教科书

          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非常过瘾。内容是最注重关系的团体治疗,却用一生中最缺乏关系的叔本华来命名,这是作者想说明用团体来治疗最难治疗的人的一种形式。故事很吸引人我也从中学到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要奔跑,思想得飞跃

            哲学是思想的翅膀,而抛开性本能与他人主动建立联系,是我们有别于 “两足动物” 的重要区别,也是立足根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咨询师在治疗时该多大程度剖析自己

              这是我第二本阅读欧文・亚隆的作品,或许先读他的自传《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在来读这本书,能更好理解亚隆关于团队心理治疗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此书也是我第一次较为完整了解叔本华的关于解析人性的观点,没有更多晦涩的理解,在书中故事的植入也觉得恰到好处。原来团体治疗能带来这么对坦诚相待的好处。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与自己和解取决于多大程度对自己坦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拿起来放不下的一本书,很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拿起来就放不下,感觉整个人都进入了书里情节中,直到看完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尼采、我-你

                  2019 年读繁体字版,2024 年读电子书,从一个有苦恼的好学生视角,变为一个有好奇、在练习的视角,感受、情绪、思考自然是不同的,那个时候更共情于尼采,现在更理解叔本华,更大的收获是:在我 - 你的关系中,有沉浸、好奇、真诚,也期待更多的邂逅… 更多的觉察… 启发… 人人皆佛、菩萨慈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的治疗

                    第一次接触团体治疗是《接纳力》那本书里,一个团体是一个社会缩影,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在团体里浮现,这时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到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居然就是问题本身。关于原谅,到底是事件不可原谅,还是当事人不愿意原谅。我发现,通过书中情节一点点展开,事件只要发生在他人身上,原谅的时候容易很多。终究,是当事人只要放下执念,就可以原谅了。最后关于警察那段,我真的很震撼,原来,在医生不能拯救患者的时候,竟也会有这么深的自责感,甚至淹没了自我。跳出来以后,每个人都有能力过得舒心。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人生本就是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前行的。>> 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类除了具体的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抽象的生活……>> 苦难往往使生活中的小烦恼变得琐碎且不易被察觉;反之,如果没有经历苦难,即使再小的烦恼也会折磨得我们寝食难安。>> 确保他人心情愉快的最佳办法,莫过于向他透露你最近遇到的麻烦,或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一些弱点。>> 始终牢记这个事实:一个人一生中只能获得极少的值得拥有的东西……>> 事实上,叔本华指出,‘拥有’还具有一个逆向性,那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往往会反过来拥有我们。”>> 所以康德的发现是,我们体验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我们自己对世界的个性化处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没读完就立马推荐给朋友的书

                      真的是太精彩了!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的确是存在着很多 “空心人”,这类人往往是非常优秀的,理性,冷静,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被大脑严格的控制,缺了真实的自己 。菲利普作为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成为本书的主角,朱利亚斯用团体让他体会关系,融入关系,享受关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不只在拯救空心人,还对生死有各种角度的深入思考,妙就妙在故事里的角色很多,但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都从各自的思考角度给出不同的见解。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同时还穿插着叔本华的思想,从不同的高度和维度描述总结。朱利亚斯无数精彩的提问和引导穿插其中,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团体治疗真的太有魅力了。朱利亚斯的深刻的洞察力和团体技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是一本可以反复琢磨的书,对于客户沟通提问的实践,太有帮助了。极度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是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团队心理治疗方法论的小说版

                          ​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关于团体心理治疗的小说,是作者亚隆根据他从事的心理治疗案例创作完成的。书中通过设定菲利普这个 “当代叔本华” 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叔本华的哲学对后世心理学发展和心理治疗的深远影响。行文中,还穿插着介绍了叔本华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哲学思想。​​ 之前看过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但是没太看懂。这次阅读这本书恰好可以看作是对上次阅读的解读,我对叔本华的哲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叔本华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对世界的认识总体上是悲观的,在他所处的年代,他不被人理解。​​ 叔本华对人性的理解也是悲观的,人性本质上是由其动物性本能决定的,并且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由人的动物性本能驱动的。所有的意义价值都是人为建构的。​​       ​这本书提到的团体心理治疗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一直以为心理治疗应该是很私密的,因此应该是一对一的。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是团体治疗,这种方法是把 “患者” 组织在一起,彼此分享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大家开诚布公,但对外界要严守秘密,并且不能团体成员私下交流个人问题,必须要拿出来团队交流讨论。一般由心理治疗师召集聚会,引导谈话,谈彼此的困惑,谈对这次谈话的感受……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最终都通过团队心理治疗解决了初始问题,只是原来的心理治疗师朱利亚斯因病去世,接替他的换成了菲利普和托尼。这个结尾似乎也预示着团体心理治疗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团体议题经典小说

                            实在太精彩啦!团体治疗的冲突和处理,人生死亡与存在的议题。理性冷静的旁观者,厌世悲观。理性热烈的拥抱者,仁爱积极。死亡与生存的对峙,侵犯与原谅的救赎,被害与伤害的无意识,私密与坦诚的躲猫猫。渴望从事这样的工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次才发现标题是选填的😅本来以为作者想提倡叔本华的哲学,但仔细一看其实是类似于一种辩证关系。又对叔本华进行了肯定,又要去超越他的思想。也许活在这个社会的好处在于有五千年的历史可以供我们去学习参考,但同样也会让人陷入迷茫。思想返祖,蒙昧主义,认为人不应该发展是偏激的。历史虚无,认为人要和过去一刀两断也是偏激的。唯有折中,继承与超越才是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把你治好了,但现在必须把你从叔本华的治疗中拯救出来。

                                我们是否愿意在永恒中,一再重复原有的生活?什么叫做 “愿意在永恒中不断重复相同的生活” 呢?其实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临终前愿意重复自己所经历的人生,并为此感到无比欣然和向往,他才能够真正面对和接受生命的终结。这时候,他会觉得:我这一辈子很值得,我对我已经拥有的人生感到满足,所以我可以坦然离开了。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这辈子有很多遗憾,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地活过,那么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感觉到恐惧、焦虑、回避。所以,有时候我们想要检验自己的生命质量,就需要拿出这样一个终点,想象自己离开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很满意地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是有价值的。尼采向我们提出的讯息,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活出自己,并且愿意在永恒中不断重复相同的生活。我们往往在生命的最后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把这个问题拽到了我们每个人面前。因为 “你是否觉得当下的生命有意义”,决定了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命的终点。亚隆为团体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做 “此时此地”。想要理解这个术语,我们就先要看看它的对立面,也就是 “彼时彼地”。其实菲利浦在团体中提供的哲学见解就属于 “彼时彼地”,也就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解决,叔本华对这类问题说过什么话等等。但这些事情都不发生在现在,而是发生在其他地方,比如书中、历史中、外界的各种问题中。“此时此地” 指的则是:我与当下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形成什么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在团体治疗中,我们并不是通过谈论具体问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要把此刻的团体视为一个真实世界的缩影。为什么团体是有用的?因为在团体中,你被迫要面对人际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非得面对这个问题呢?如果我真的能够逃避,那不也是一种人生的活法吗?不是有一句话叫做 “逃避可耻,但有用” 吗?存在主义对此的理解是:人是在不断成长的,如果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那本质上就是停止了成长,而停止成长并不能够解决无意义感。换句话讲,如果你的目标就是不想面对问题,你当然可以逃避。而且我认为,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可是它不会持续一生。如果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你觉得有一点无聊,觉得这么过下去有些没意思,那就说明你现在要去做的不再是逃避问题,而是要开始面对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这件事可能会让你觉得麻烦或者不适应,但是它同时也会让你的生命变得很有意思。因为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人生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圆满。所以,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于终极问题的答案,并不是让我们去过一种没有问题的人生,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生命就是不断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菲利浦过去用哲学思考的方式去克制欲望,和世界保持距离,这种行为不是错误的,它在那个阶段恰恰是菲利浦保护自己的法宝。书里有一段精彩的比喻,“问题已经消除,但仍不断找解决办法,就好像伤口已经愈合,却还一直包绷带。” 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关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我们喜欢和别人近距离相处,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共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家长在后台留言问:我家孩子觉得上学很没有意义,这该怎么办呢?我怎样让他知道上学是有意义的呢?面对这个问题,我想用李希贵校长的一句话来回答,他说:孩子热爱的不是学习,而是交朋友。他们上学不是冲着学习去的,而是冲着交朋友去的。他们只是在交朋友的过程中顺便学习。所以,回到我们一开始的主题 ——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我想,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和更多的人建立联系。我们能影响的人越多,对他人越重要,就越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在团体中,成员们谈到了终极意义的话题。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是否愿意重新再过一次这样的人生?每一位成员都义无反顾地说:是的,我愿意再活一次,因为我在人生中体验到了那些珍贵的,有价值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在面对死亡、面对存在、面对终极命题时的回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及其意义

                                  仅用精彩已经不足形容这本书的精彩,她会触及你的内心,让你绝望的同时,也会去想如何过完这一生。关系和哲学都是那么重要,特别是以心理治疗为业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时此地”:团体的起效机制

                                    亚隆团体中所有成员都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亚隆还为此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做 “此时此地”。想要理解这个术语,我们就先要看看它的对立面,也就是 “彼时彼地”。其实菲利浦在团体中提供的哲学见解就属于 “彼时彼地”,也就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解决,叔本华对这类问题说过什么话等等。但这些事情都不发生在现在,而是发生在其他地方,比如书中、历史中、外界的各种问题中。“此时此地” 指的则是:我与当下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形成什么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在团体治疗中,我们并不是通过谈论具体问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要把此刻的团体视为一个真实世界的缩影。亚隆认为,我们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这一点我们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也提到过,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治疗假设。如果我们的问题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就可以讨论:在这个团体中,我把谁当作领导?我把伴侣投射到了哪位成员身上?我在谁身上体验到了我对孩子的那种感情?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团体中的关系,我们在真实世界里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这也就是团体起效的机制。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我们在团体中的对话方式,往往就是自己在生活中习惯的方式。第二,我们会对刚才的对话进行复盘,也就是把对话转化为关系的语言。这种对话与复盘会不断地交替进行,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团体中的每个人去理解:在此时此地,我究竟在以怎样的方式与伙伴产生互动。这种思考方式非常奇妙,有时它能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不管你说得再多,思考得再深入,你都是在此时此地,在和别人的关系中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你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往往就是这类问题共有的思考方式。在团体中,你需要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而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恰恰是问题本身。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但是却常常忽略:我在用怎样的方式和别人互动?我在用怎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是通过不断地示弱来吸引别人的帮助,还是独来独往?当我和别人讨论问题时,我更多地关注问题本身,还是会在讨论中暗暗和对方进行对比和竞争?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构成我们的问题本身。以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团体疗法会假设个体陷入绝望的原因是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有意义的、持续性的关系。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探索患者在试图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哪里出错了。而团体正是进行这种探索的理想场所,因为它可以强有力地聚焦于成员们之间的关系。但治疗的重点并不是成员们在团体结束后会不会继续增进对对方的了解并成为朋友,这种情况很少见。关键在于,团体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就是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总会在当下的团体中重现。所以,带领者关注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在力求解决成员之间主要的关系问题。(带领者通常会设想并试图促使成员们将他们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转移到各自的现实情境中。)团体治疗的内容无关过去,只管现在。我们不必去深究每个成员的过去,只关注成员们当下的情况。针对‘此地’,指的是不去管成员们在其他关系中出了什么问题。我首先假设成员们会在团体中表现出和困扰他们的社交生活相同的行为,然后进一步假设,最终他们会把在团体中建立关系的体验推广到他们的外部关系中去。关注当下,关注团体的实时进展,可以为治疗提供更丰富、更强大,也更准确的数据,治疗师们再也不用一味地依赖成员们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人际关系问题的描述(这种自述通常不准确),相反,治疗师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壁挂,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都会在团体会谈时色彩纷呈地展现在他的眼前。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探索自己与团体里每一个人的关系。建立团体以外的关系的危险就在于,它会危害到治疗过程和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更重视这种关系从而忽视了治疗。看看,今天的事正是这种情况。帕姆和托尼不仅隐藏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可以理解),而且由于害怕触及他们私底下的关系,他们放弃了许多与大家讨论和接受治疗的机会。如果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治疗中有所改善,婚姻关系的内在平衡就会被打破,如果婚姻要维持下去,另一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需要治疗,唯哲学使人清明

                                      偶然打开的一本书,没想到如此精彩走心。叔本华的智慧固然犀利有料,但每一个平凡而渺小的个体仍然各有各的病症、苦恼和迷惑;沉浮在命运的江湖里,追寻哲思、熬炼着、寻找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从叔本华的哲学寻求安慰还是给叔本华的安慰?也许二者兼有吧!远翻开此书的你有心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存在主义和团体治疗,很有意思的结合。一直关注关系,但回避哲学,尤其叔本华和尼采之流,总觉得对生命的解读有些负面。这本书可读性很高,但感觉有很多我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