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的不易 创伤中绝望 如何救赎

    1⃣️ 哥哥西摩的一生是悲剧性的,文字中充满着零碎的记忆,毫无希望的探索。西摩始终无法找到归属感而被主流社会所排斥。把他一步步推向自我毁灭的境地,这就是现代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况。2⃣️ 这是西摩的一生也是无数美国中产阶级,悲困交加的一生物质的压迫,也许人们会坚韧的承受着但精神的崩溃,让人无法继续下去 3⃣️ 二战给所有人带来的创伤,无法磨灭隐藏在繁荣的表象背后,每个人都有悲伤绝望。曲折而不幸的婚恋经历艰难的成长环境,让塞林格不断地去思索救赎的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絮絮叨叨是思念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合集,包含《抬高房梁,木匠们​》和《西摩:小传​》两篇中篇小说,故事都是由巴蒂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描写西摩的平生。是啊,絮絮叨叨是思念。两篇的行文风格差异大,要不是摆在一起,很难看出出自同一作者。然而,它的风格差异却是合理的。23 岁的愣头青参加哥哥的婚礼,哥哥却没有出现,他一头闯进娘家人的车上,从侧面听到哥哥的种种信息,那时只有寂寞和迷茫;如今 40 岁想写哥哥的回忆录,他早在 31 岁那年开枪自杀了,出于对哥哥的深爱很难下笔,因此写起来絮絮叨叨的,总有言不及意之感。两篇中篇共同描绘了西摩的形象:聪明、认真、敏感、有活力、有诗才、有运动才能等,想想忍不住要替他惋惜。有读者说,自己很想成为西摩那样的人,你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这本书后的感想

        看完塞林格的第二本书了,虽然他的小说太多 “发牢骚” 和粗语粗气的感觉,但让读者们觉得很有代入感。尽管小说里的人物和环境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人物和环境,但所描写的方法和所表达的内涵值得肯定和学习!塞林格喜欢读东方文化的书,比如古代中国的庄子、老子、孔子等的书籍,所以他也在其小说里时不时地穿插引用。这个很特别,而且让读者很佩服他的跨文化学习和运用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记忆不深的一本

          整本书断断续续用听完的,感觉有点无序混乱,可能是对外国人名的记不清,也有可能是对作者的写作手法不适应。但最后这一句说的真好:终此一生,我们所做的事情无非从一个小小的圣地走向下一个小小的圣地。那就一本本的随着不同类型的作者走下去吧~快点儿,快点儿,也慢点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运的是,厨房门就开在过道上,我不需要穿过客厅,面对我的客人们。一进去,弹簧门在我身后自动关上,我就脱掉上衣 —— 我的紧身军服 —— 扔在搪瓷面的桌子上。感觉光是脱掉上衣就要用尽我全身的力气,我穿着汗衫站了一会儿,似乎只是为了缓口气,这才着手进行调酒的艰巨任务。我猛地打开橱柜和冰箱的门,寻找调制科林斯酒的原料,仿佛有人正通过墙上的窥视孔在无形中监视着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真好。值得反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塞林格作品集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生前公开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献给困于精神十字路口的漂泊者的慰藉之书。“我怀疑人们在密谋策划要让我幸福。" 在塞林格的经典短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里,正在度蜜月的西摩莫名开枪自杀,留下巨大悬念:他为何会自杀?香蕉鱼究竟暗示什么?本书前篇浓缩了西摩婚礼当天下午几个小时的时空。新郎西摩逃婚,导致弟弟巴蒂不得不尴尬面对新娘亲属;但恰因西摩的不在场,他的气息和侧影仿佛无处不在。阅读本书,如同翻阅档案卷宗,聪明的读者也许会从中窥见西摩或塞林格本人,抑或是自己的灵魂的 X 光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来是只想打4.5星。

                  本来是只想打 4.5 星。但是我想作者的喋喋不休只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物所用的手段而故意为之的,所以这本书应该是五星了。无疑,格拉斯这家最大的两个男孩都是疯子。我很难判断他们俩到底谁更疯一点。因为有了叙述者的特权,巴蒂可以轻易地让西摩看起来更疯,来反衬自己的 “正常”。当然作为五兄妹的唯一代言人,就算《西摩小传》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杜撰的有或者都是巴蒂的另一个精神分裂人格,作为读者。我们都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知晓的。关于塞林格的我的几个绝对主观的推断。因为我很少会在读一部作品之前读一个作家的生平。我猜塞林格不一定会中文,但他一定会读日文。所以里面的简单中国字他也认识。关于那些佛家的禅宗的。唐代和先唐的事情,应该都是从日本的书籍上看的。先猜一个。also。我一直看不清到底他引经据典中国历史文化倒是是装逼还是真的世外高人。他的汉学当然和汉学家不能比。而在我看来日本的俳句也无法和中国古诗的九牛一毛来相比。就好像盲人摸象。一个人探究不到事情的真相。但是却可以猜得到其博大精深。无奈在外围游荡到天荒地老也无法进入其中,只能无奈在死之前妥协:“我爱我所探究的,这就是世界的本质,至于我不曾探究的,它也许更好,但与我便是萍水相逢。呜呼哀哉。我就只能用这句话来表述”(我发现塞林格很喜欢用呜呼哀哉。有点搞笑,就好像完全不信基督教的人总说 “上帝保佑”)。另外关于描述这个一家子的神奇,作者大多时候选用氛围描述。我总觉得和耽美文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写攻和受有多么美,很少写他的体态相貌,就写他经过后众人惊为天人的反应。真的有点搞笑。(偶像电视剧里的老掉牙的桥段。男主角走过后群演那种夸张的惊掉下巴的表演。)“作者原文引用的是马克斯・缪勒主编的《东方圣书》中对《庄子》的英语翻译,转译中文如下:“圣人行事,忧心忡忡,左右为难,因而无往不胜。” 译者注释” 看到这个注释以后。我认为塞林格真的不懂中文。所有写的中国文化元素读的都是译本。所以会引错。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中国人看他的文章会觉得关于他所引用的中国的典籍的感觉 -- 说好听是镜花水月,说不好听就是猪鼻子插大葱。(俳句也是这种感觉)但是糊弄西方人应该是够了。(不是我自大,中文真的不是那么好学的。)但是这文的 bug 在于如果西摩那么天才,怎么会不看原文呢,他一定会自学中文并且精通点吧。当然塞林格也从来没提起过西摩看的是原版还是译版,他倒是还算有自知之明。不然弄错了,小说人物的人设真的会 ooc。我不禁想起刺杀约翰列侬的那个年轻人也是在开枪过后看《麦田守望者》。这绝对是装逼到位,甚至有些过了。就如同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

                    心醉神迷。虚构的人里面我最爱的一个人在这本书里。充满神性,无上的智慧。却不能阻止自己的肉身下坠,却不能阻止自己刻骨铭心地体味到虚无。目光穿透了这个世界的人,精神上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之外,他随时打算起身离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J.D. 塞林格,这几本书也不知道是真实的回忆,还只是小说,读完之后感觉书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过得,有快乐,有悲伤,有坚定,有迷茫。一家 7 个天才小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早的了解生活本质后,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不知是幸运还是灾难。兄妹之间的情意 ,还是让读者感受到些许的幸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