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习华为值得认真阅读的书

    在中国,华为是一个丰碑,无论是创业,企业管理,研发管理都可以从华为吸取营养。学习一个公司有很多方式,其中一个方式是了解华为的历史,通过了解历史更能体会当成华为这样做的历史背景和演进思路,更容易掌握。本书对于华为的历史有系统和细致的梳理,本在每章做了总结和阐述,个人收货满满。人总是贪婪的,如果本书再在一些历史关头的事件细节,人物的决策描述得更细节一些将更伟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里有一个企业从出生到强大的成长细节

      看完这本书后颇为震撼,从各个细节中你都能体会到华为为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任正非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有什么样的视觉眼界?什么样的博大胸怀?是怎样善用人才的?如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进行重生?又如何再一次次地进行自我反省。


      不论你是企业家,工程师,还是刚毕业的学生,你都能从中找到让你共鸣的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拉动式营销:宣传下一代的产品规划,来促进当前产品的销售。为客户铺就一条技术发展道路,而不是单一的、孤零零的销售当前的产品。让客户觉得你是一个有着长期规划、具有长期发展能力的合作伙伴。 在郑宝用、李一男之后,通过学习 IBM 的集成产品研发流程,走上国际化,以流程代替个人英雄的体系化运作。预研转化率太低说明激进了,转化率太高说明保守了。70%-80% 的转化率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讲最合适。一定要扭转忽视合作的态度,在观念上、组织上、技术操作上、管理上对合作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不要追求自有知识产权,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它没有从业务的角度去考虑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有了,但生产的产品总赶不上市场上的时间,质量和竞争力也很差,这样的自主知识产权有什么用呢?一味的追求自研,这是一种自耕农行为。100% 的完全自己研发就是 100% 的 “土农民”。思科的钱伯斯为了获得关键技术和人才,通常会用到收购公司这种操作,直接获得市场、人才和关键技术。不要重复发明轮子,要利用别人发明的轮子去造车,去实现更大的价值。给华为做 IPD 项目的 IBM 顾问都是 IBM 曾经的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在 IBM 工作了 20 年以上,多数已经五六十岁,他们曾经看见了 IBM 的危机,也参与了 IBM 总裁排除各种阻力后在 IBM 推行 IPD 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了 IPD IBM 公司带来的巨大变化。任正非对顾问的建议 “全盘接受、一点不改” 的承诺,也让 IBM 顾问的水平得以充分发挥。IPD 试点的经验表明:IPD 流程倡导的是一次把事情做对,把产品做好,用 90% 的时间充分调查需求设计方案,用 10% 的时间开发;而过去华为的研发是用 10% 的时间设计方案,用 10% 的时间开发,用 80% 的时间根据市场、生产、用户服务的反馈,反反复复地修改产品。在没有实行 IPD 之前,华为的研发都在疲于应付的状态中。如果老板偶尔看到一本书或者听到一个想法觉得好,就盲目出台一个管理制度,结果不能被全体员工所消化,甚至带来大量工作中的混乱,使工作反而无法开展,最后管制制度形同虚设,企业被迫退回原地,甚至在这变动期间不少人才离职。华为借助外部咨询顾问的做法,从每个管理的细节着手瞄准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规划,避免了因短视带来的政策波动;同时借助外部顾问的力量,反复在企业通过培训进行 “松土”。这种方式容易达成员工们的共识,极大地减少了变革在企业中可能带来的阻力。同时,由于外部顾问往往能带来从外部更为 “冷峻” 的客观视角,因而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因一时的顺利而 “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导致 “温水煮青蛙”;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外部顾问也容易避免因内部利益关系带来的不公正做法,更容易实现对事不对人。华为在企业管理的每个细节上都引入了外部咨询顾问,借助专家力量去发展,这也使华为在管理的各环节上没有死角,避免因 “木桶最短的木板” 导致企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华为成为企业管理各领域都步入国际一流水平。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上面,才能摸到时代的脚。在时代前面,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 COO 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中国企业真正具备 “比较” 优势的其实是在研发成本上,中国工程师工资低、肯加班,对比国外同行性价比高,这帮助华为在国外厂商面前可以 30%,甚至 50% 的降价。华为多年与国际电信厂商竞争积累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 “压强原则”,压强原则的根本动机在于企业的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如果将资源分散投入到不同领域,那么往往一无所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面,集中所有的资源投入某个领域,强力突破形成局部优势地位,然后逐步扩大,确立全面优势。“华为的冬天” 被很多公司引用做检讨,但遗憾的是多数公司最高管理层没有公开自照检讨,让基层对照检讨,结果当然没有用。华为的冬天,是老板带头公开检讨,立即纠错,这样才会有意义和作用。客户购买的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套解决运营、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为了保证交给客户的是这样一个完整的方案,华为把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建成项目管理团队,保证以项目为中心,而不是各自站在自己的专业分工领域独自作战。关于华为与苹果之间的竞争,任正非如是说:我们投入还不够,还没有完全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机会点。苹果公司很有钱,但是太保守了;华为没有钱,却装成有钱人一样疯狂投资。如果苹果公司不敢投钱,就只能跟着我们,华为就会变得和苹果公司一样有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述华为任总一路艰辛坎坷的奋斗史。小富靠志,大富靠德。华为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诚信和优质的服务,一心为合作伙伴着想、一心为客户着想的理念,一路做大做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完对华为的历史和战绩有个初步了解但是时间轴不是特别清晰,可能是我的问题,阅读起来有点蒙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是这个月第四本有关华为的书,比起已看过的,这个干货更少,可以快速阅读,大概了解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由华为发展的历史来说华为的管理,就是华为的奋斗史,华为重视人才,敢于让人才发挥,也做到了真正的赏罚分明,让人才觉得在这里努力工作确实能够获得自己劳动所得,并且将人与公司的利益关联到一起,人才更加会努力发挥自己,为公司创造价值,后期的组织,流程体系的建设,外请管理咨询公司,形成华为特色的管理套路,与我党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的故事相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华为的奋斗史,的确精彩,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