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帝国的开篇
《哈佛中国史》6 卷,“得到” 可听书,如果读中国史必读,这部书应该叫中华帝国史,从秦到清,全方位,全景百科全书式介绍中国帝国历史,但不枯燥,很好读。我个人读历史的目的,是想把自己穿越回当时,旁观历史发展的必然,领悟后回到当下,思考未来的方向。传统的中国历史从伟大的《史记》建立的标准,以人物英雄(帝王)列传方式来记录历史,属于故事性强的帝王英雄传,以英雄史观,太多的偶然性,以为人物个性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命运(天命)决定历史。而这部历史,全方位介绍当时的环境,宗教,文化,生产(科技)水平,人口结构,从中看出必然。外国人写中国史,是屋子外观看,不在屋内可能不是很准确和全民,但可以快速了解全貌,如果感兴趣在进入屋内仔细观察。日本讲谈社那套中国史就属于屋内,很仔细但如果不是历史专业就感觉太细碎了。本书非常精彩的结构,把浩瀚的史料重点突出,通过读完这部书,一个外国人也可以根据书中描绘搭建虚拟中华帝国的元宇宙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拉开帝国的大幕即便是身为中国人,对于中国的历史了解不少,读完这一本,依然有不少启发。开篇直接从秦朝开始,颇有新意,但是结合其英文原名来看,不无道理。中华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建专制王权,中央集权确实起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但是奈何其梦想的万世变成了三世而亡。所幸汉王朝接过了它的接力棒,拉开了帝国的序幕。
汉学家,作为老外,看中国的历史,脱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述,更具创新。尤为注意的是其在字里行间展现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洞察一切的能力,虽然有几分冰冷残酷,但却不失其客观和理性。就像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智者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感情上你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但是细思之下,却发现颇有道理。
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其在 “外部世界” 里所展现的游牧民族和匈奴,极大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此的认知。可能是受限于传统教课书等相关书籍的影响,也可能是不够了解史学界最新发展的动态。总之读完让人耳目一新。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对人的重视。这一点在 “宗族” 部分中对于女性的描述,尤其是皇室内部的。可以对历史中发生的现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理解当时人的思想和行为。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一样的史学《哈佛中国史》丛书由国际顶尖汉学名家卜正民领衔,罗威廉、陆威仪、迪特・库恩,倾 10 年之功辛勤创作,集世界中国史研究之大成。丛书专为普通读者撰写,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写给大众读者的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大众读者也可在享受会心愉悦的阅读体验之余,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其实这套书的英文名称是 “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翻译成 “中华帝国史” 或者 “帝制中国史” 可能更合适,而且每本单册的名称都是 “xx 帝国”。比如最后一本叫做《最后的中华帝国 —— 大清》。但是,或许是中国比较烦 “帝国”,或者 “帝制” 这两个词,就翻译成了 “中国史”。《哈佛中国史 1:秦与汉》的作者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是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师从于已故的中国史学大师何炳棣,曾经在美国斯坦福、英国剑桥任教,主攻中国古代史,本套书的前三卷,秦与汉、南北朝、唐朝,都是陆威仪的著作。全书系统地展示了中国秦汉二朝的概貌与演变,笔法精细,见解精到。为我们重新认识早期中华帝国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视角。如同古希腊和古罗马之于西方,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 “古典” 时代。陆威仪将秦、汉两个早期帝国置于全球史、中国史的整体视野中进行观察,就这一古典时代的五个主要特征予以深入探讨。全书分十个专题,各专题又以时间演进为序,系统地展示了中国秦汉二朝的概貌与演变,不仅覆盖广度令人惊叹,而且笔法精细,见解精到,为我们重新认识早期中华帝国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视角。陆威仪用一个外国学者的眼光,总结了中华帝国早期,也就是秦汉时代的 5 个最突出的特点,分别是:1. 地域文化的分野仍然存在;2. 皇帝这个职位的出现;3. 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4. 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5. 世家大族的兴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