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白是一无所有,也是所有|读《白》
自从读了那本《素食者》,我便喜欢上韩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的喜欢,也许是:“她的文字总带来一种诗意的凛冽,和总在生死之间徘徊的幻觉。” 故事的主人公 “我”,曾有一位早早夭折的姐姐。“我” 对她的记忆就是一个 “半月糕般白色的孩子”。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找点关键信息,我能提供的也许只有这些。这本书和《素食者》不一样,没有完整的故事主线,所以读起来不是窒息从头到尾揪着你不放。这是一本关于 “白” 的冥想和一些由 “白色” 引发的故事。一口气读下去,是一阵阵冰凉的隐痛。白是隔绝婴儿与母体的襁褓,是他们眼眸之间交汇的轨道。白是我们费力想跟内在的某部分诀别的矛盾。白是旧的痛苦尚未完全愈合,新的痛苦尚未完全裂开。襁褓、婴儿服、盐、雪、寿衣…… 白是生与死。是一无所有,也是所有。“在一路走来的时间尽头,我们胆战心惊地迈出一只脚,接着在意志无暇介入之时,又毫不迟疑地踏出另一只脚。但这并非因为我们特别勇敢,而是除此以外我们别无他法。” 作者在书里写了许多无奈无助的时刻,好像人生就是在这无可奈何中推进的。从最初的不得不与母体撕裂,到长大不得不面对另一个自我的诞生,到最后与所有心爱的人和事物诀别。人总是害怕从拥有到失去的。看我们怎样去定义生命里的那些 “白色”。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白是什么?我能想到的竟是一碗鱼汤。“我必须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的、没有被玷污的、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一部分。我只能去相信。” 始终要有一样东西,让你不被喧闹、繁杂和欲望裹挟。就像奶奶熬的鱼汤,味道从来没有变过一样。有些书,读的就是一种体验感。韩江的书是这样。“漫长的一天结束后,需要些时间保持沉默。就像在炉火前,下意识地把僵硬的手伸向沉默的、微弱的热气。”
这本《白》就像一股沉默的热气,带给你一段冥想时光。所以我建议你留出完整的时间读《白》。不然体验会切断。就像吃一颗橙子,不要切块。切块会塞牙。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7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白,是一切的开始,也是结束~这是一本的关于悲伤的心灵地图,在地点、历史和回忆之间游走,带着平衡,且始终保有宁静的尊严。白是一个谜一样的文本。或许在某个程度上是本世俗的祈祷书,成功地反映了韩江急切的渴望,要用语言超越伤痛。这本书是韩江对白色的冥想,关于白色的记忆。白,是一切的开始,也是结束。我们都从白中出来,又走进白里的。 《白》是韩江结合自传及实验性质的全新作品,书中收录了从白衍生而出的 65 则短文。故事从韩江带着孩子到华沙定居写作开始,以她对早夭的姐姐的回忆为主轴。她翻捡着从小到大生命中与白的相关记忆,仔细凝视那些关于生存、死亡、黑暗、伤口、消逝与痛苦的片段,以冷静锐利的笔调,写下充满诗意与力量之作。白是婴儿的脸,是还没蒸过的半月糕,美得仿佛不存在于这世上。白是遇害的幽灵将身躯投进白色烛芯的火焰。白是某种费力想跟自己内在的某部分诀别的人。白是三月短暂开花的玉兰花,拥抱黑暗燃烧的空白白色火花。白是沉默凝结成最小且坚硬的物品。白是旧的痛苦尚未完全愈合,新的痛苦尚未完全裂开。无法化为完全的光或完全的黑暗的一天天。这是韩江在白纸上费力写下的小说,是描写一切白色事物的小说。她以冷静的笔调,精炼的诗意文字,写下蕴含炙热能量的冰冷思绪。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5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怎么冷酷却仍然美丽——我读《白》这是《素食者》作者韩江的作品,我读完,哪怕看了 "作者的话",也不知道怎么定义这本书。里面好像是有主题的小说,又好像是零散的灵感笔记合集,但是能知道的就是紧紧围绕 "白" 而展开。说起 "白",你能说出多少种跟它相关的事物,我们轻易能看到的对面同事白色的牙齿、办公室白色的墙、身上穿着的白色外套、路边白色的小狗、天空下扑面而来的白雾。还有那些脑里能想到的形容词,清白、洁白、苍白、直白…… 以及那些古诗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当然对于我来说,第一时间就是想起陈奕迅的《白玫瑰》,脑里面显现了陈奕迅穿着白色婚纱在鸟笼里面轻唱浅吟的场景,想起递进式爆发,想起最后两句回归平淡的无穷余音。我再复习了一下歌词,发现里面有四句带着 "白" 字的,我又琢磨了一下,尝试把它们和这本书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下面的写法,一句歌词一个故事,把书串联起来。"白如白牙热情被吞噬,香槟早挥发得彻底" 作者韩江应邀停职来到波兰华沙,并且带着儿子,还有几个行李箱,他们想要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以期脱离一下原来的生活,原来的工作,原来没有了热情的日子。但是环境改变了,原来纠缠的东西却没有改变,她还是想起 "姐姐"。 "白如白蛾潜回红尘俗世,俯瞰过灵位" 这个 "姐姐" 当然先于她出生,但是刚出生几个小时就去世了。二十三岁母亲独自在床上分娩完也在床上痛哭流泪。后来父母则是强忍悲伤把 "姐姐" 埋葬了。她常想要是 "姐姐" 要是活着,可能就父母就不会生她了。所以她带着 "姐姐" 活下去,"姐姐" 好像也借用她的身体看待这个世界。"白如白忙莫名被摧毁,得到的竟已非那位" 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取得了多大成功,好像大家都不认可她,大家似乎更喜欢 "姐姐",哪怕 "姐姐" 在这个世界不过几个小时,也没有说一句话。"姐姐" 一直牢牢占据父母心里的位置,她成了 "不重要" 的那个。"姐姐" 去世了,而她怎样都无法比较了,她只能接受了。"白如白糖误投红尘俗世,消耗里亡逝" 在这个城市,她去参观了独自去参观了华沙抗争博物馆知道了战争的残忍。她在跟大家相处中,了解到在那场战争中有个六岁孩子被杀害的故事。她感觉 "姐姐" 不仅给她阴影,也给她阳光,那是两面一体的。她说:直到那个女婴咽气的两个小时里,母亲一直低声对她说:"一定要活下去。" 某天下午,我走在河边反复念着这句话,突然意识到这句话很熟悉。这个时候她开始动笔了:"这本书如同呼吸般地为我灌输了孤独、安宁和勇气。因为我斗胆想把自己的人生借给姐姐、那个孩子和她,所以我必须持续思考生命的意义。" 所以这本书起名《白》。韩江解释说:韩语中的白色有 "하얀" 和 "흰" 两个形容词。有别于前者如同棉花糖一样的白,后者则凄凉地渗透着生与死。我想写的是属于后者的 "白" 书。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诺贝尔奖官网称,“她充满诗意的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韩江 1970 年出生于韩国光州,父亲和两位哥哥都是作家。从延世大学毕业后,韩江先后投身诗歌和小说创作。1999 年,她凭借短篇小说《童佛》拿到韩国小说文学奖。此后,她先后出版了《植物妻子》《玄鹿》《素食者》《不要告别》等等。2015 年,《素食者》首次被译介到英国,次年,韩江凭借英译本的《素食者》拿到了布克奖,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布克奖得主。 个人经历的触动:早夭的姐姐:韩江的母亲曾生下一个早夭的姐姐,这对她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姐姐出生后仅存活了两个小时,这件事成为了韩江内心深处的一个伤痛和记忆点。姐姐的早逝让她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有了切身的感受,也引发了她对于生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成为了她创作《白》的重要情感和思想基础。 游历华沙的经历:韩江曾应邀前往波兰的首都华沙,这座城市在二战期间曾遭受过炮火的彻底摧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筑被炸毁,后来才得以重建。华沙的这段历史以及城市所经历的苦难和重生,给韩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她在华沙漫步时,看到这座城市的现状,联想到了自己早夭的姐姐以及生命的种种遭遇。华沙这座有着特殊命运的城市,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背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白毛风昨天下的雪还没有完全站稳脚,一阵强风吹来就会满天飘洒,吹到脸上像被尖锐的器物划过一样疼。模糊的视线里能看到一个如同纸片一样单薄的身体深一步浅一步的挪动着。已经 86 岁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她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外出,可她却固执的一根支撑物都不需要,就这样硬生生摔了两个跟头,只是因为 64 岁的大伯两天没有来看他了,有些放心不下。跟我爸视频的时候,奶奶还在收拾东西,我让爸爸把镜头转过去看看奶奶,右脸的淤青已经散出来了,肿得比我 170 斤的脸都大,当她意识到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快速低下了头,不停的重复着 “奶奶有病,就不让你看了” 这是最近两年才开始说的话。没人看到奶奶摔倒时候的样子,但是我知道那天的风,它愤怒的嘶吼我是能听到的,而她无所畏惧,因为担心,担心我们所有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太美了 第一次知道如此丰富的白首先,放一段书中我很喜欢的原文给大家感受一下。“有时会觉得,新洗好晒干后的白色枕套和被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当枕套和被套碰触到她的肌肤时,纯棉的白布就像在对她说:你是珍贵的人,你的睡眠是纯净的,你活着并非一件惭愧的事。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当那沙沙作响的纯棉床单碰触到肌肤时,她便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安慰。” 韩国人的书和韩国人的画一样,都透露着一种干净、唯美、又日常的感觉。就是非常生活化的东西,平实、让你觉得亲切又愿意靠近。第一次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多关于 “白” 的描写。这已经不是书了,而是一幅幅的 “画”,各种各样白色背景的画面,让我的脑海被白色填满。如果在我的学生时代看过这本书,一定可以用色彩,绘制出和素描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风格。真心喜欢这本书,文字喜欢、观察视角、感受分享,也很喜欢~~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她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韩语中的白色有 “하얀” 和 “흰” 两个形容词。前者如同棉花糖一样的白,后者则是凄凉地渗透着生与死的白。关于这本书,作者想写的是属于后者的 “白” 书。在人群中孤独地行走,就像一个坚固却移动的岛屿,四周的白雾将自己与世隔绝。此刻的白,是冰冷坚硬的屏障。在纯白的棉被和枕头里睡去,沙沙作响的纯棉床单接触到肌肤,仿佛在说:你是珍贵的,纯净的。此刻的白,是现实进入梦境的门。我们呼出的白色哈气,是身体保有温度的证据。此刻的白,是关于生命一种散布于虚空的奇迹。满头的白发,是青春已逝,岁月无痕。此刻的白,是风烛残年的最后一面。缅怀逝人得以燃烧起的白烟,沉默取代言语融进其中。此刻的白,是连通生死,披在逝人身上的羽衣。找寻白的过程,孤独又胆战心惊。作者独自照顾年幼的孩子,依旧坚持书写。一次次迈出脚步走下去,并非勇敢,而是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可是啊。她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此刻的白,许是孩子放学回到家,迫不及待分享着自己在学校看到的白,而她温柔地给孩子到了一杯白的牛奶,露出温暖的笑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