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记录作为一种方法

    一直想找到一个捷径和方法,有效整理信息。看完这本书,我想可能永远找不到那样一个有效整理信息的通用化方法,但是有几条原则是可以借鉴的。第一,随时记录,需要养成记录的习惯,降低记录的难度。无论是这本书里提倡的一元化笔记本,还是卡片笔记,还是说用实体笔记本,抑或是用现在的 APP 进行记录,记录本身应该是一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情,生活中的点滴值得被记录。第二,不需要过分整理,整理和分类本身就是需要时间成本的,其实普通人最节省时间的做法就是不整理。万维钢老师有一次在精英日课中提到,普通人不应该整理文件,文件按照新旧往上堆叠,定期清理旧的文件即可。虽然不需要刻意整理,但是建立索引和标签是值得做的。第三,需要定期回顾笔记,笔记的一大意义就是每一段时间后可以翻出来回顾,并在笔记和笔记之间找到连接,或者在老的笔记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这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生产方式,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笔记。笔记没有捷径,记录本身充满意义,需要的是长期坚持。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我们亲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知识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已经确定,以及肯定的成了现在我们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碎片化,信息爆炸,需要在关联信息中顺藤摸瓜,抽丝剥茧,都对信息整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实,无论在读书中,还是踏上社会,大家都有这个体会了,有效整理信息,是启动创意,产生新 idea,甚至是把工作往前推进的先决条件。学会这个技能,可以一直用到老,说实话,都不用说启动新 idea,只能够快速,有条理的把有效信息分门别类,已经超过了很多人。工作上带过小弟的都懂。这本日本畅销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快速学会这个技能的一本书,作者写了两本书,一本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本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靠这两个技能,闻名日本,打下很大一片天地。所以,这两个技能是相当有用的。总之,会有效整理信息,现代社会必备,这本 how to 的书秉承日本的一贯风格,系统,详细,可操作性强,手把手教。很简单很有用,还不会的可以看看。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奥野宣之关键词:一元笔记、索引、极简日志 1、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笔记法则:只是用一个笔记本,所以笔记全都记录在上面。这样当你想再次阅读和加工的时候,会发现所有领导都在上面,只需要重构就能变为自己的知识。2、一元笔记的核心是要做好知识管理,尤其是记录内容的索引,如果不能及时搜索到所需知识的话,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笔记。3、作者本人记录了几十年的一元笔记,出的很多本书都是来自这些笔记的思考。个人觉得这种笔记重在平时积累,想尝试的可以买来看看。金句:从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中,挖掘有趣、值得一谈的东西,这便是好点子的来源。建议分类【学习力】阅读难度:1/10 推荐指数:7/1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记录即生活,重建情境,触发回忆

          今年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像管理金融资产一样,管理你的知识资产。最近我在尝试各种不同的笔记软件,寻找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正好看到得到推荐 flomo。于是就尝试了 flomo,然后认真阅读了产品手册。flomo 开发者少楠在产品手册推荐了本书,他开发 flomo 的部分理念就源自本书。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通过重建情境来帮助我们记忆。作者会把咖啡厅的纸杯垫贴在笔记本里,这就让他能够通过这个杯垫,回想起那个下午,那个咖啡馆,那杯咖啡的香味,由此想到他和朋友交谈的内容。所有的这些感官,都是非常重要的记忆线索。如果我们只用文字去记录,这些线索就全部丢失了。另外就是记录那些能够触发自己情绪的事情。情绪也是最好的记忆索引。只用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瓶胶水,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是最简单的记笔记方法。但这又是最容易坚持下来,最有效果的方法。记笔记,宜简不宜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写,就是目标,因为写,所以思考。多动手,思考才会有深度。生活日记,让记忆不在模糊,不只是记住难过的事,更多是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即便没有任何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在上班途中,你可以记下对昨晚看的电影的感想或会议中不经意间冒出的想法,也可以把杂志上时尚服饰的图片贴在笔记本上,无须根据重要程度来区分对待,无论什么事都可以轻松地收录在笔记本上。工作中的创意、读过的书的摘要和感想、报纸和杂志剪报、他人的留言贴、信件和明信片、名片、出席会议或参加培训时的记录、打印的邮件和文件、对电影的记录、私人日记、用完的票据等纪念纸张…… 你要做的,是把所有这些可以纳入笔记本的内容都放进一册笔记本中。总之,什么都不要考虑,尽管记下来即可。将《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的获取创意的过程,以自己的方法整合成以下 5 个步骤。步骤 1:收集 —— 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步骤 2:咀嚼 —— 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步骤 3:发酵 —— 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步骤 4:顿悟 —— 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 “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 5:具体化 —— 将创意化为成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记笔记也需要技巧

              回想我自己的人生历程,或许是我见识有限,但是大概率我们所受的教育中还真没有过关于如何做好笔记的课程。这本书恰好补齐了这个缺陷。这本书的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给读者提供一份实用的笔记方法。通读完本书,我有三点收获。一是坚持记录。作者说不能为思而写,而是要为写而思。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作者看来,需要秉持这种观点,我们才能够把记笔记给坚持下来。不能坚持记笔记,再好的方法也无用。这是底层逻辑。二是要有次序。在作者看来,记录次序比按照不同内容进行记录更为重要。因为,这会降低我们记录的压力感。作者强调 “一元化”,也就是不分主题,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下所有内容。同时还要做好索引。这才是我们日后用好笔记的前提与基础。三是活用标识。比如说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缩写用语。还比如说用符号来指代事实与自己的思考。比如说,作者建议用 “O” 来指代自己看到的事实,用 “” 来指代自己的思考。这三点收获,给我的启发很大。我不禁想到了 FLOMO 这个轻量笔记软件。我也是在用 FLOMO 来做自己的日常记录。FLOMO 的一个很好用的功能,便是标签。我可以用 FLOMO 记下我的所思所想,同时用标签来做好索引。当然,用笔记录,是一种电子时代都不落伍的方式。相对于智能记录设备,手写更能够刺激大脑。这本书非常适合快读。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提高笔记水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单省事的方法

                书中介绍的方法真的好适合我这种懒人,用一个笔记本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听起来不仅酷,还简单易上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方法

                  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尤其是书中写的就是用小本子记,比如 5A 大小,这个笔记本可以记生活感悟、工作笔记。这是我第一次测试这个方法,目前亲测有效。我以前生活感悟、灵感用一个本子,工作笔记用一个,出差的时候容易忘,而且带两个笔记本太费事,用一个笔记本记事容易实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大火的all in one笔记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已经开始一着手写第一本笔记了,感觉摸到了电门,倍儿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很有趣的笔记方式

                      小红书浏览的时候被种草的一本书。思路比较直接了当,通过固定本子,不固定内容,来减少动笔的心理障碍。就好像如果准备运动,可以先把运动服换上,万一想运动了可以直接开始。简报 / 贴纸等,就是正常的手帐思路,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记录工作,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一元笔记本带来的就是检索难的问题。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写日期,不同日期直接可 --x--x-- 线条分隔加标签。比如吃饭固定写 E,图书馆固定 TSK 之类的。在回顾的时候通过标签来看,有点像分类 tag 加封口标签。外接的标签纸来做区分,很多博主分享的看书方法里面都会提到写卡片,重点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做二次整合写索引索引 EXCEL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试了一下,真的好用

                        最好的整理就是不整理,把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一股脑放到一个箱子里。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理念。读过这本书,我发现一元化的笔记,省去了我费尽脑筋找到分类的麻烦,按照顺序拿起就写,增加了我记笔记的可能性。有的时候真的会因为在脑子里想想这件事,应该记在哪个类别里就耗尽了全部精力,以至于放弃了记笔记这件事。另外,作者任何事都可以记得理念,也鼓励我敞开了记笔记的门扉。记笔记之前,要再三思考这件事,是不是值得记下来?时间久了,就会让自己,在记笔记这件事上生成极大的阻力,管他三七二十一,什么事都记下来,人生倒也是痛快。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规中矩吧 一支笔一个本子开始记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元时序笔记法

                            非常实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元化笔记

                              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就像书名里所说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包括使用笔记 1 本自由地搜集信息,完成信息整合 2,进行知识生产 3。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种叫做 “一元化笔记法 4” 的笔记法,也是作者使用多年,记录上白本笔记的方法。“知识生产” 一词是什么意思?知识生产即产出新信息。我们通常认为,这里所说的 “知识生产” 指的是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新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所指广泛,包括智慧、思想、念头、新闻报道和口头叙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也可被归入信息。总之,简单来说,所谓的知识生产是让大脑运转起来,用人们知晓的形式提出某些新的事物 —— 信息。—— 梅棹忠夫 5,《知识生产的技术》,岩波新书日本人开始呼吁重视知识生产活动,是从通常所说的制造业开始陷入低迷的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上面引用的中文书名应该是《智识的生产技术》 里面提到一种卡片写作的方法,叫京大卡。德鲁克也提到过对知识进行管理,或者知识型人要进行自我管理,但我还没搞清楚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另外,这本书出版的年份,2008 年初版(2013 年再版)跟我第一次听到 “知识焦虑” 这个词的时间差不多,大概 08 年 09 年那会,各种知识管理技术应运而生,知识太多了,传统的分类整理已经应付不来。知识生产技术在应用中为何存在这么多缺陷呢?原因是,以大量分类整理 6 为基础的体系太过复杂。作者说:从理论上说,或许 “利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可以活用信息”,但对多数人来说,实际情况却是 “都怪分类整理,让我无法活用信息”。也就是,分类本身的难度已经超过了知识本身。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是何种技术呢?这就是本书要介绍的 “一元化笔记法 4”。就是不要分类,全记在一个本子上的方法。平时按时间线将感兴趣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一册笔记本中。因为在且只在这一本中,无论想找什么,翻阅这个笔记本都可以找到。通过反复翻阅,不断激发灵感,之前搜集到的信息,就能作为知识生产的素材而灵活使用 7。一元化笔记法的优点是什么?① 简洁而简单,不会造成混乱② 可以无压力地持续使用③ 自由度高,能够随意调整稍微解释一下就是,记录的时候阻力小,不需要想这东西是什么类别,需要记在哪之类,反正就一个本子,记上去就行了,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想找的时候反正也是这个本子,顶多就是多翻几页的事情,不存在找不到这一说。没有分类,就不会出错。用作者的话,因为这东西,它从一开始就浑身漏洞。反而可以达到上面的三条优点呢~一元化笔记法进行知识生产的流程是什么?第一步,把东西一股脑记在一个本子上。第二步,翻开这个本子,回顾一下,激发灵感,拿来再生产。具体要纳入哪些信息呢?任何你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是你觉得 “可能有用” 的信息,如果搜集可能有用的信息,有两个问题,信息类似,信息无趣无法激发灵感再生产。所以,一定要选你觉得有意思,引发你兴趣的东西。这种类似的标准也出现在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术,留下让你 “怦然心动” 的东西,以及 GTD 方法,把引起你注意的事情通通写下来。我再加上一条,已经不知出处,那就是读书的时候,尽管扫过去,如果有抓住你注意力的东西跳出来,那么就该仔细读一下,其它的都大概扫过去就行了。相信直觉,没抓住注意的,很可能是你现阶段搞不明白的,或者至少是不能轻易搞明白的,或者再退一步说,就算能搞明白,也没什么兴趣搞明白。总结一句,就是交给直觉,搜集感兴趣的东西,它们自然是围绕固定主题出现的,而不是随机的,它们可以通过你相连,只是,当时你还说不清楚。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规则 1 一元化 规则 2 时序化 规则 3 索引化一元化就是记一个本上,时序化就是按时间挨个记就行,索引化是之后整理使用过程中添加书签贴纸或者索引页之类实现的。帮助活用素材的知识生产技巧创意是对既有信息的重组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这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撰写的《创意的生成》(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一书中的名句。・尝试对既有事物进行出人意料的组合・将既有事物用于意料之外的地方・在意外的情况下活用既有事物参考《创意的生成》,作者整合成 5 个步骤步骤 1:收集 —— 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步骤 2:咀嚼 —— 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步骤 3:发酵 —— 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步骤 4:顿悟 —— 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 “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 5:具体化 —— 将创意化为成果总结一下知识太多了,分类太难了,所以干脆不分了,都记一个本上,叫做 “一元化笔记法”。但这么记其实并不是偷懒,其实是暗和了直觉偏好,记感兴趣的,先记下来,之后再翻一翻,留出时间,让那个想法孵出来,就可以生产了。这么省心的方法,用吧。纸质笔记的方法对现在是否还有用?一个本子就是指一个本子,任何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是剪报,照片,图画,甚至可以用胶带贴别的东西上去,任何就是任何可以搞到本子上的。其实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很多记录的细节,还有工具推荐什么的。它很适合买一本纸质书,在一个悠闲的下午,慢慢撇几眼撇几眼的看,甚至拿出一个本子涂涂画画记下一些感想,时间都会慢下来。这是其中的意义之一。另外,在电子笔记中其实也很需要类似的 “一元化”,毕竟知识真的是太多了。在电子笔记中如何实现 “一元化” 呢?就需要提到现在的双链笔记,在我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看了一些别人的使用,发现大家最后都落在 “一元化”,“时序化” 上,当然,双链的概念是从卡片笔记的概念衍生,同样是不那么注重分类的。在电子笔记中非常好实现,所有的东西,都记在当天的 “日记” 中,其实并不是记在同一个文档,但通过链接,就好像又是记在一个文档中。于是,“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竟然就这么实现了。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乱,在混乱中前行,相信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走,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感觉到作者是个细致认真的人,生活有条理。

                                值得学习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核心是建立索引,通过索引将一元的内容整理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all in one 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高

                                    all in one 的困难在于你需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直记得一句 slogan,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记录其实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更多的问题在于如何构建自己的记录方法和记录的体系。于是这本书给出了最直白的回答,直接记,不做分类、不做结构,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纵然并不是最高效的方法,但是确实认知负担最小的。就像是微习惯一样,一旦开始做了,就容易坚持下去了。至于说什么记录体系,当自己有了足够的记录量之后就会逐渐成型。方法没有通用的,个人的记录习惯和记录内容不同,对于记录的查找频次也不同,就像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数据结构的定义要看实际的使用场景。好在日常的记录不像是编程有严格的定义,只需要不断调整,然后找到自己最方便的记录方式即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笔记是在向自己的思想致敬

                                        笔记是在向自己的思想致敬,就因为这句话,这本书也足够价值了。作者是自由撰稿人,生活工作的笔记内容确实很难分清,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成为工作的素材,主要是给自己看,混合记录,贴上各种图片照片,问题不大。对于我这样的打工人,还是尽量 “专业” 些吧,曾经为了兴致,在工作笔记上贴了很多手帐素材,但总觉得被同事看到,显得我很 “幼稚”,就只好把工作笔记和自己的感想手帐分开。另外,一般工作笔记,也是记录日程和待办,很多自己的思考感悟,会另外写。不过作者的这种,事事记录、时时思考的好习惯,倒是应该学习。功夫在点滴中。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一般的笔记技巧不一样

                                          不分类,按时间顺序,无心理负担,所以能坚持,坚持就会有量,有量就能挑至少一条有用的信息,一条有用的,就是你自己的创造。可以通过制作索引,把索引输入电脑,再用电脑查找,也可以非常快找到内容。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