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重术不重道,大一新生的实用学习指南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1. 如何学习 2. 如何记笔记 3. 如何高效写作如果把学习分为道和术的话,这本书更加侧重学习 “术” 的方面,技巧非常简单,且实用,特别适合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按照目录做个总结:# 一、如何学习 1. 每天早上,5 分钟制定清单,类似 to do list,把要做的事项快速列出来,估计完成每件事情的时间,并标注好截止日期。2. 拖延不可怕,但要写日志,把为什么没有做这件任务的原因写到纸上,今天去玩了,今天喝酒了,今天太累了,写多了,就不好意思了,自然而然就把拖延的任务做了。3. 学习时间,早上比晚上好;学习地点,找一个远离学校的陌生环境,比如咖啡馆;学习时长,每次学习不超过 1 小时,休息 10 分钟分左右。(我个人的番茄钟是学习 52 分钟,休息 8 分钟,每次一小时,方便安排任务)# 二、如何记笔记 4. 每次上课,都要坐第一排去听课,尽量用电脑来记笔记,又快又方便。在格式上,要让内容更加易懂;用 “问题 - 论据 - 结论” 这一结构抓住课上的重要观点,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的记。5. 每天学习一小时,胜过周末突击 7 小时。分而治之,不仅让学习更加高效,还会缓解学习焦虑。6. 在考试前,做两件事,一是合理组织材料,文科类按照专题整理,理科类按照习题集整理,并且整理成抽认卡片,或放到 Anki 中;二是目标明确地复习,要事优先,复习材料有轻重,单词也分高频词和低频词,拿出一天的时间,专门规划如何复习。7. 费曼技巧。先复习,然后设法再不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解释给校园的大树听,期间有任何卡壳的地方,就返回到教材中,直到通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大树听不懂,但是你通过复述,梳理出了思路。8. 消灭问号。遇到不懂地方,要当堂问老师,课下找同学讨论,把问号消灭在期末考试前。9. 考试时,先审题,再作答,答题时要由易到难,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答,遇到难题时,要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三四个小问题,有下划线标出来,迅速勾勒出提纲,避免答案不完整,最后,在做完试卷后,一定要再检查一遍,不要盲目自信。# 三、如何高效写作 10. 确定论题,要尽早动手,提前一周、一个月,或更早,就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第一步工作越细致,越到位,后面的写作过程就越简单、越轻松。11. 论题找好后,就要从论题中提炼一个有价值的论点了,这个论点要新颖,要有趣,要符合要求,并且要花费最少的时间。第一步,确定大致方向;第二步,逐渐深入推进。好的论点,要发人深省、见解独特、直截了当、内涵丰富,好文章,必须要有深度。12. 开始头脑风暴。在写文章之前,和任课教师交流一下想法,进一步澄清观点。教师的几分钟指点,会让论点更有把握,想法更加成熟。13. 像机器一样寻找资料。确定论点、查找资料、打印、整理、注释。这四步,循环往复。打印这一步很重要,之前我都是在电子文档做,但作者说服了我,纸质材料更容易做注释,且印象会更深刻。14. 组织论证。写提纲时,先调整好思想状态,比如先看一些以评论性文章为主的杂志,去图书馆静坐,去和教师谈谈,只要有助于思维更加活跃,任何方法都值得尝试。写作之前,要把所有的纸质材料都拿出来,直接根据注释查找想要的资料。15. 向高手请教。智囊团的规模,取决于文章的重要程度。接受的信息越多,文章写作就越顺畅。一般来讲,别人都很愿意给你一些建议,所以,不妨把你的提纲也拿给那些你信任的人看看。这个策略就叫 “向智囊团求教”。这个技巧可是很管用的,付出少,收益大。你的文章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缜密,更加合理,也更有说服力。16. 以提纲为向导,填充适当的内容,一次写一段。17. 写作完成后,用三步修改法来改进。一是优化论证结构,检查论证是否清晰有力;二是大声朗读,彻底消灭文章里的小错误,如果是电子版,用 Siri 代替也行;三是打印,纸质文档更容易发现错误,从头到尾快速浏览,彻底清除所有错误。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回顾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为自己学习的?说实话,我都没想到这本书会给我这么大的启发,引起我如此深庞杂的思考。想声明一下,这本书真的都是教学生学习方法的。而且,还不是中国这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而是老美那种没有固定测评方式的博雅教育的学习方法。一个奔五的成年人,读这样一本书会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也没想到会有收获,最初我认为这是一本类似于刘媛媛写的那种《精准努力》类的书籍,可没想到的是,只是一个案例读完,我就放不下这本书了。其实这个案例也没啥了不起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清单管理法。只是他不光给我们介绍了方法,还用了一个非常紧凑的实际案例给我们展示了,清单管理的功效。不知道是哪个瞬间感悟,让我突然有了另一维度的感悟,就是这样的清单管理究竟是建立在怎样的认知上才会管用呢?那就是,清单制定者自己明白是在为谁学习,只有他自己真的想要完成这些任务时,这个清单才会起作用。这让我想起了,几乎是每一个学渣都会遇到家长们直击内心的问题:“你给我学的?” 那些已经是成年人的家长似乎都是非常健忘的。难道他们年轻时都有着强烈的学习动力吗?我猜测几乎每一个学渣其实真的都是为了家长学的。甚至有一部分学霸,在我看来都是为了家长学的。为了家长的面子,为了维护家庭和谐,而学习的。他们可能成绩很好,甚至上了重点名校,可他们未必真的爱学习。那么我们这些人究竟是从哪一刻开始,是真的为自己学习的呢?这引起了我一连串的联想。其实上学时,我有为自己学习过。比如当我一心想当漫画家时,我会把所有能用的和不能用的时间都拿来练习自己的画技。但是这个认知和家里的认知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即不会获得肯定也不会拥有支持,所以抗争一段时间后,只得作罢。第二次为自己学习是在大学时,为了接私活,要学会用电脑作图。那个时候会把所有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购买光盘和书籍,而电脑配置虽然是全班最次的,却是全班变现最多的。第三次为自己学习,是在办公室政治失败后,第二次面对就业压力时,才发现没有一技傍身时,那股扑面而来的恐惧感,形成了我第二轮学习技术的冲动。第四次是自由职业后,为了持续更新自己的课程,不得不逼着自己提升学习能力,扩展学习广度,追求学习速度,倒逼自己输出的质量和数量。昨天咱们聊了时间管理。可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今天读的这些学习方法,其起作用的一个本质是,自己想要改变。无论是为了名,为了利,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面子,必须自己内应起作用,你才会不断地寻找、尝试各种优化的方法。在通过海量的练习,融化和内化这些方法进入到自己的血液,慢慢形成条件反射。如果你自己并不觉得学习有多重要,只是迫于家长、老师、主管、客户等外部力量的胁迫,你根本不会去尝试优化和改变自己,无论读多少书,听多少道理也没有用。所以和昨天的论调一样。在你寻求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前,最想要解决的其实是个人自驱力的问题。回顾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为自己学习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