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耳目一新的不推荐书单
看过许多推荐、必读书目,这本不必读书目倒是令人耳目一新。这本书列出了刀尔登认为的 “不必读书目”,他解释了为什么不必读,为什么不用读,用他自己的思考给读者以参考。不过,其实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也就读完了那些不必读的书了。刀尔登说 “读《左传》,最令人向往的,是春秋人的气质,强健而温和,直率而雍容,子夏之所谓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春秋时代的日常生活,大概是没有人向往的;但春秋时的人,今天,也许你能找到那样的朋友,但不太能找到那样的敌人了。” 他还列举了康有为的例子。康有为曾说:“大约据乱世尚君主,升平世尚君民共主,太平世尚民主矣”。说君主便说君主,说民主便说民主,非要塞到公羊家的三世说里,搭配整齐,便以为有趣之极,深刻之至,正是古传的毛病。纷繁的万象,我们的复杂经验,放到任何一种理论的床上,会恰好一般长短吗?很真切,很真实。这也是他认为许多书不必读的原因。读书是一个帮助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毕竟人生漫漫,世界复杂,妄想通过几本书来缓解焦虑、获得解脱,其实是懒惰、逃避、不愿面对的表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了不必读的书用了三个多小时,把书匆匆的看了一下,觉得本书还是写得过于深奥,不够通俗,不够明了,不过,如果认真的读,也能读出一些味道来的,还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比如说不读三字经,作者告诉我们,过去小学的课本确实太少,内容也过于单调,给孩子们学的东西不多。而且文字也太少,也太过于深奥,如果没有老师解说,孩子们也学不懂,看不懂,读不会,因此三字经不是好教材,所以现在的孩子不必读。作者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只是作者在整本书中引用太多的原文,又不加以解释,让文化水平低的我读起来吃力,所以打个四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种命名,属于在刀尖上行走《不必读书目》这个书名有严重误导读者之嫌,我倒是不担心读者朋友会因为这本书所罗列的那些 “不必读书目”,而真的不去读那些书。我担心的是这样的书名会因为貌视轻视了那些古代先贤伤害了一部分读者的感情,从而导致其愤而不读这本书。所谓不必读,是不要死读的意思。作者刀尔登肯定是全读通了,然后借旧书说今事,这种解读很到位。这本书集中在古籍,尤其是传世经典古籍,不必读的原因五花八门,例如动机,例如书中内容已经失去存在土壤,例如曲高和寡,例如迂腐,例如读不懂,但是没有读来没用这一条,刀尔登对这些书中大部分是抱积极态度的,而非摒弃。刀尔登属于腹中有物之人,这本书只是在拿不必读这三个字作为噱头,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常玩这一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而不思或瞎思,就不必读《不必读书目》,单看书名以为是帮读者排雷的书,但 “不必读” 书单里列的竟全是中华名著… … 这就有意思了。对作者这套噱头,还是很服气的,因为但凡看过书目中的一二,应该都有欲望去和作者 battle,这些流传千古的大智慧,怎么就 “不必读” 了?!单以书名和目录就能引发人们的阅读欲望,也是本事。重点读了 “不读《山海经》” 和 “不读《论语》”,再结合编辑推荐语,大概明白了作者的意图。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只读不思考的话,不如 “不读”,无论此书被奉为何等经典;读了瞎思考的话,不如 “不读”,倘若曲解了书中本意,经典误人更深。“不读《论语》” 这几段写得真好。在这边和英国人聊天,他们常引用莎士比亚的句子,而我们也常想到 “子曰”。就像作者说的,他们好像已经给世间大部分的事都安排了最好的表达,我们不用再费心思考,直接引用就是最恰当的。莎士比亚和孔子对人对事的洞察力使他们的言语能穿透时光,让我们可以直接拿来描述这多变又似不变的生活,但我们应该止步于此吗?我们除了欣赏和使用先人的智慧,是否还应该试着从那些智者的视角对自己对生活发问,并亲身去探索答案呢?《论语》里那些没有答案的提问,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可以给出回答呢?当我们开始主动提问、回答的那一刻,我们也许才能读懂纸面背后,作者没有言明的真意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的确,不必细读《山海经》、游记、《左传》、公羊、《老子》、《论语》、《孟子》、《墨子》、《庄子》、《孙子》、图书、《周易》、《太玄》、《命书》、《尧曰》、《论衡》、《贞观政要》、李白、李贺、王维、韩愈、四六、文薮、桐城、袁枚、文言、世说、《二十四诗品》、《古文观止》、西游、三国、水浒、红楼、《儒林外史》、《考工记》、《尔雅》、《内经》、茶经、马经、酒戒、酒经、骗书、樵歌、情书、《笑林》、《三字经》、目录、书目、方志...... 因为刀老师已经用他的机敏、幽默、练达、缜密、克制的文字语言,把这些书都总结、点评到位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