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涌现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在童话故事《杰克与魔豆》中,杰克把一粒魔豆种到地里,一株神奇的豆苗随即破土而出,豆茎越长越高,最终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有着巨人和魔法竖琴的世界。在孩提时代,我们往往觉得杰克的魔豆和其他日常事物,如秋天的落叶和发芽的种子,都是不可思议的。长大以后,这些有关种子的奇妙现象仍然令我们着迷。不知何故,这些包裹着遗传密码的小小种子竟能够长成巨大的红杉、素有 “白昼之眼” 之称的雏菊和豆苗这样复杂且独具特色的结构!这些正是涌现现象的具体体现:复杂的事物是从小而简单的事物发展而来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是种子里的基因决定了生化作用按照某种规则一步步地进行,但对于这个复杂的过程,我们目前仅仅弄清楚了其中的一些片段。实际上,只有完全了解基因如何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使得种子或受精卵逐步发育成成熟的有机体,我们才算真正了解了基因和染色体。总之,只有理解了涌现现象,才能真正理解生命和生物体本身。当我们研究其他与上述生物发育似乎毫不相关的领域,例如棋类游戏时,会发现类似的涌现现象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来。极其复杂的游戏往往只有几条规则。国际象棋只有二十几条规则,然而,即使经过了几百年的精心钻研,人们至今还是能够不断发现新的走法。这就像小小的种子长成各式各样复杂的生物体一样 —— 多来自少。在其他不同领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或描述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等,与游戏的定义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万有引力定律与麦克斯韦方程组相当于游戏的 “规则”,借助数学工具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 “棋步”。这些棋步又引导我们发现一系列新的方程和数学推论,所有这些新方程和新推论都是从起始定义的方程推导而来的。这就像下棋时,我们可能发现其发明者本人都未曾预料到的可能性。牛顿不会想到万有引力定律将会揭示引力助推效应,从而指导人类借助其他行星的引力将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外行星的轨道上;麦克斯韦也绝不会料到他的方程组会帮助人们实现对电子的精确控制,而这种控制能力是制造现代电子设备绝对的必要条件。就像杰克的魔豆一样,这些方程带来了无数的奇迹。实际上,我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理解,大部分都是从少数基本的方程出发的,而这些方程都以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为基础。涌现的鲜明特征就是 “由小生大”。这种特征也使涌现变成一种神秘、似乎自相矛盾的现象,往往带有企图 “一夜暴富” 的味道。然而,涌现确实是周围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耕种等日常活动依赖涌现的一些基本经验法则,比如我们必须知道影响种子发芽的各种条件。同时,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是政商活动中对于创新的隐喻性表述,还是创建新的科学理论,所有这一切似乎多多少少都涉及对涌现的使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会遇到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涌现现象,例如蚁群、神经元网络系统、人体免疫系统、互联网和全球经济系统等。在这些复杂系统中,整体的行为要比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复杂得多。关于人类状况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则取决于人们对这类系统所表现出的涌现特征的理解:整个生命系统是如何按照物理和化学规律涌现出来的?我们是否能将人类的意识解释为某些物理系统的一种涌现属性?只有弄清楚涌现现象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真正弄清楚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种种科学解答的局限所在。本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科学研究将大大加深我们对涌现现象的理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涌现从混沌到有序读后感外部场景在我们眼睛里上百万个视觉细胞上的真正投影没有两次是完全一样的,但每个场景总会同以前出现过的某些场景部分相同。从小到大,我们识别和对这些共同元素(积木块)进行分类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且,由于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些积木块人们将几千个被称为单词的积木块串在一起,以此来表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观点。正是因为这种识别和利用积木块的能力,我们才可以认识并理解甚至预测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发现积木块是一项永力范围。蚁群可以感知并应对在很大地理范围内出现的食物、外敌、水患和很多其他现象。蚁群能够把领地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按照有利于群体的方式来改变周围环境。蚁群的寿命一般要比其个体成员的寿命长几个数量级(尽管在有些种类的蚂蚁中,蚁群的寿命可能大致等同于蚁后的寿命)。为了了解蚁群,我们必须了解这个稳定、适涌现现象出现在生成系统之中。这些系统是由那些种类相对较少并遵循着简单规律的一些基本元素及其大量的 “副本” 组成的。一般来说,这些元素及其副本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阵列,如国际跳棋、网络、物质空间中的点等,这些阵列在转换函数的作用下可以随时间变化。需要更深入探讨的是对整体研究工作的指导问题:主体是如何通过彼此间相互作用产生聚合体的?而且相比于组成它们的主体,这个聚合体具有更大灵活性和适应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