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
比如下面这个段落就呈现了教科书级别的连贯性: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hen students feel an anxious desire to perform at a high level (i.e., performance pressure), they worry about the situ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se worries compete for the working memory available for performance. Working memory is a short-term memory system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of a limit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immediately relevant to the task at hand. If the ability of working memory to maintain task focus is disrupted because of situation-related worries , performance can suffer. 我第一遍读这段话时就感觉写得很好,但是说不出来哪里好。读第二遍时,我仔细把几个关键词标注了出来,发现这几句话在意义上环环相扣,紧密连接。这段话讲的是学生的情绪怎样影响学业表现(performance)。第一句讲到学生的担忧(worry),第二句紧跟着解释这种担忧会带来什么后果 ——“compete for the working memory”,这里的 “working memory” 是一个新提出来的概念,所以作者马上对 “working memory” 进行了解释。第四句话回到原来的主题,如果 “working memory” 被 “worry” 所干扰,“performance” 就会出现问题。是不是非常流畅呢?为什么写作中会出现流畅性的问题?想想我们平时说话,逻辑通常都比较跳跃,经常灵机一动,就从一个观点跳到另一个观点。有人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或主题,不懂的人可以随时打断,要求讲者进行解释。但是在写作中没有这个 “交流” 的过程,一直都是作者单向地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我们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象从一个概念转换到另一个概念时是不是足够顺畅,想办法让读者预知下面我们要讲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做呢?归根结底,就是多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句话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的关系是什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学术小白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就开始头秃。本书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要重视学术写作的逻辑性和语言的简练,多用短句,减少阅读者的能量消耗。关于写作的细节,作者主要是以英文写作为例,对我参考意义不大,不过作者强调的论文格式规范,体现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我有启发。就像一个博主说的,论文格式不是八股,这是为了文明的承续,搞学术研究用统一的格式规范,大家很容易识别你是遵循了前人的什么成果,用了什么理论,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哪些创新,在这套共同的规范下,每个学术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拱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人类的进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实用且温柔的一本书开始看这本书是上半年准备 critical thinking 上课的时候,书里的内容清晰实用,而且和我的经验和写作体会不谋而合,甚至激动地给作者发了邮件,感谢她出版了这样一本书。断断续续到下半年的十月份才看完,中间也有大把的时间让我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实产生心流的时刻,都是一些写写画画修修改改,说得高级一点就是【梳理思路】和【整合资源】类的工作吧。没想到书里到了最后,又再一次被这句温柔的话打动到了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是啊,我的心情已经准备好了。但是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keep digging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