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放下我執

    『彼时我正过着伦敦漂的苦逼生活,身兼 “穷人” 和 “移民工”,以及 “外来女” 三重身份,表面上是某某中文杂志的特约记者,游走于巴宝莉(Burberry)新装发布会、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ies)或英国国家芭蕾舞团(English National Ballet)之间,实际上是住在贫民区的有色人种,是摄政王大街(Regent Street)古董表店专拉中国游客的售卖翻译,是大雪天上门服务的 “中华神推”…… 在不同阶层之间换脸求生,卑微加重着耻感,我对尊严的渴望,自然就变得更加迫切起来 —— 这还是在我尚有工作,能养活自己的时候。那么失业的时候呢?如果有一天,我也沦为在食物银行排队领取罐头食品的慢性失业者,是否意味着尊严的终结?』全书最精采的,就是这一段话,里面信息量极大。首先是作者心态的转变,从在国内尚算优渥的生活,一下子 (被) 空投到英国后面对实际生活上的、物理上的真实转变,在本书的前几篇中她描述的更多关于自己的生存状态,有点年轻的坚强,又有很多沮丧的时刻。这些确实能让我也赞同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代,书中的很多困境,其中的辛酸想必都不难理解。但我还是心存疑问,如何达到分配公平,答案不应该是回归 “民主社会主义” 那么简单,总要有人分配,民主社会主义分配靠 ZF,自由主义分配靠市场。掌握分配大权的 ZF 是什么样,恐怕我们都看到了。所谓 Hard case makes bad laws,就是说看似明显的正义的结果,其背后可能隐藏危险。比如文中,时常会看到对富人的敌意。比如溜进聚会中和女主人的聊天中,女主人的话确实很伤人(认为穷人没有自制力买糖分高的食物云云),比如关于新冠富人的影响只是不能去滑雪,隐约感受到作者的仇富情绪。渴望的公平不可能通过更少的富人来实现。太渴望一个解决方案,往往会陷入思想的极端。接下来慢慢地政治宣言的味道开始出来了,我很理解她想要为穷人发声,她觉得撒切尔让房屋市场自由化是一个倒退,对工人阶级权利的剥夺。但是值得反思的是,计划经济、房屋分配真有想象中那么好吗?远的不看,可以去看《繁花》,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问题不是说她要保护和帮助被剥夺的人不对,而是她所主张的实现方式,实际上是与她的主张背道而驰的。我个人认为全书的重点,其实就是围绕尊严这个词。从开头作者自我感觉上尊严的丧失,到思考这些所谓底层人们的尊严,是否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到最后探讨的方向,还是绕不开国家政策的层面,要加强对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就还是需要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政府,才能有办法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穷人不是贫穷的罪魁祸首,而是它的产物。贫困也不可能通过 “自律” 痊愈贫穷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并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家庭就能解决的事,全世界的穷人都过得不好,发达国家也一样共同富裕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入英国社会底层的窥视镜

        感谢作者的躬身入局,让读者看到当下仍在进行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抗争。工党与保守党的政治角逐,民间社会团体的抱团取暖,lower middle 阶层的焦虑,富人阶层的何不食肉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即使读了这样的书以后,我可能仍然站在保守主义党派一边。

          这是一本站在英国工党价值观下写的文章。当然,他所反映的社会案例一定是真实的。然而,这个社会可能就是这么残酷。我并不认为因为出现了这样的社会问题,就证明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就错了。我还是相信均贫富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好社会,机会平等的社会,才是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劫富济贫,永远济不了贫,只能实现共同贫穷和社会的倒退。看看那些没有进入世俗化的国家,还坚守在宗教主义下面,穷人没机会,妇女遭压迫,而处在权力中心者腐败猖獗,却没有权力可以抑制,最后被武装暴动,自己即落不下好下场,民众一样跟着遭殃。而一个机会军等的社会,自然不可能有机会让所有穷人都能爬上金字塔的塔尖。但总会有小概率事件出现,这就可以让下面那些愿意奋斗的人,在平常也具有往上爬的机会。而不是非得等到战乱或者政变。是,站在底层的民众是绝大多数。坚守保守主义,会忽视他们的未来,甚至简单的取消一个福利制度,马上就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直接离开人世。然而,这就好比一艘船,明明只能 20 人,却装了三十人甚至五十人,船边上还挂着一些不肯撒手的人。有些政策相当于取消了那些扒着船不掉下去人的福利,他们马上可能就落入海中淹死了。可不把他们甩掉,这个船别说前进,会不会整船的人一起沉入海底都犹未可知。如果这个船容量足够大,也许足够把所有人都装下,可即使现在这些人都装进来了,也躲不开周边别的船上和其他在海上苦苦挣扎的人扒住这艘船。所以,不平等和金字塔结构是永远存在的。像撒切尔夫人、里根、我们的总设计师这样的人,其目的是让这艘船可以继续航行,且不会沉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牺牲一些人的利益,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些没有话语权的底层民众,可不这样又能如何呢?最公平的方式,就是所有人都退回到原始文明,那都无法阻碍阶级分化,只是阶层差距相对缩小一些,但那样其实就会变成赤裸裸的黑暗森林法则,那时候仍然会有人沦为底层,而非底层的那些人,日子过的未必就幸福,可能从绝对衣食住行的满足来说,还不如今天呢。所以,每每读到这样的书,都会激发我的恻隐之心。但是如果总是觉得政府应该蹦出来,干点啥,制定个啥政策,让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吃上饭。你放心,这样的需求永无止境。就比如班级里,一开始参差不齐,成绩有高有低。当你都及格了,老师会要求都到 80 分,如果都考到 80 分了,老师又会要求 90 分,后面还有 95 分、98 分等合格线等着你呢。而大概率来说,原来的学霸还是学霸,学渣还是学渣。但是这不是顺其自然的选择吗?人家要么天赋高,一看就会,要么啃吃苦,每天拼命地学。如果大家付出了,你没付出,却是让你考上了,学霸努力完却一点结果没有,这样的社会才叫不公平。老板开公司砖钱了,给大伙儿分分。能分的一样吗?我猜所有人都会说不能一样。实习生和 CEO 都是来打工的,收入一样那可要了命了。且不说,福利社会,会不会打消那些肯努力者的积极性。当你赚的钱都被上层建筑拿去惠及穷人了,你还会去努力吗?英国也好,美国也罢。都有自己的贫民窟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不是在这一代人才遇到的。而是之前的政策也好,选择也好,有错误和偏差,才会是现在的结果。对于那些就快吃不上饭了的人们,你细问一下他们年轻时的所思所想,会不会觉得他们确实有职场人生失败的理由,但这不就是自己要的吗。年轻时有那么多机会,不争取,放纵自己,老了承担后果不天经地义吗?你年轻时一口白水不喝天天饮料,最后得了糖尿病,天天吃药,顿顿扎针,不都是自己选择的吗?虽然我不认同这本书作者的价值观,但我仍然对书里提到的这些老人心存怜悯。而且,我想说的是,当我自己有走到那一天时,绝对不会自怨自艾,去否定别人的功劳,去期待政府出来救助,劫富济贫。我会反思自己走到今天究竟做错了什么。我会尝试继续练本事,练出来就生存,练不出来就认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英帝国的陨落

            英国的穷与左派的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透过近距离观察,讲述一个个具体的英国人的故事,以理解当下英国政治撕裂的根源,以及英国的自治传统带来的安慰和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管好似工党的宣传手册,但对贫困人口的记录,总难免让我感叹,制度性保障的遗憾且惊人的缺失,似乎并不局限于缺乏 accountability 的政体。比较最低工资标准与购买力,似乎英国的情况并没有(某国)那么糟。但其原因,想必并不局限于新自由主义的泛滥,与精英对贫困想象力的缺失?不知道若对比北欧或欧陆的福利社会,会得出何种结论。民间社会组织(CSO)和自发互帮互助的实践,反衬出全能型 GOV 的狂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你去看一个不一样的日不落帝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又一本非虚构,部分文笔倒是很文学。打开一个新视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华裔新左派的视角观察英国社会

                      作者在英国生活超过十年,带有底层民众的视角,新左派的视角,考察英国社会从 08 年到现在,包括疫情时代的社会风貌,还是很有收获的。只是这么些年来,英国福利社会的转向,从民主社会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向,深层次的原因是否是因为经济发展停滞,蛋糕做不大所导致的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通过自己的观察,让我们看到普通英国人的困境。退休金不够用,很多英国老年人还要打工。不断缩减的医疗服务和高涨的养老院费用,让英国人病不起和老无所养,政客们也不会在乎英国百姓的死活,用谎言煽动百姓的情绪。

                          转发
                          评论